我在日本打工:真实收入大公开!
还记得吗,我刚来日本那会儿,拖着两个超级大的行李箱,站在成田机场,心里除了对未来的憧憬,就只剩下那点可怜巴巴的存款了。那时候,每个月爸妈给的生活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总感觉钱包像个漏斗,钱刚进来就哗啦啦地溜走了。身边的前辈们总是说着“打工能挣钱”,可具体能挣多少?除去房租水电吃饭,到底还能不能给自己买件喜欢的衣服,或者周末去周边玩一圈?这些问题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那时候,我在网上找啊找,也没找到一份真正能让我看明白的“打工收入账本”,所以今天,我决定自己来做一回“大公开”,把我真金白银挣来的、花掉的,完完全全摊开给你们看!我这些日子,便利店的深夜班上过,居酒屋里洗过碗,甚至连工厂流水线上“搬砖”的活儿也体验了一把,就想看看这日本的打工钱,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香。
你可能会好奇,日本打工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让那么多留学生“前赴后继”地投入其中。说实话,最初的目的特别简单粗暴:挣钱续命。日本的物价,尤其是东京和大阪这样的大城市,有时候真的让人心颤。比如,一份普普通通的午餐定食,随便一吃就是800-1200日元,偶尔想奢侈一下吃个烤肉,分分钟上万日元就没了。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2022年度的调查显示,在日外国留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不含学费)大约在10万日元左右,这笔钱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所以,打工不仅能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还能让我有点“自力更生”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钱包鼓起来的感觉,那叫一个踏实。
我的第一份兼职,是在家附近的便利店。那是一个24小时营业的罗森,离我的公寓只有五分钟脚程,简直是完美的选择。面试的时候,店长问我的日语水平,我当时还磕磕巴巴地,但可能他们太缺人手了,还是录用了我。时薪是1120日元,这是我在东京新宿区打工,算是比较标准的。便利店的工作内容其实挺多的,收银、补货、清理货架、炸鸡块、煮咖啡、收发包裹,甚至还得处理一些账单支付。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老爷爷问路,我当时急得满头大汗,但最后还是用半生不熟的日语给他指明白了方向,心里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便利店的工作虽然繁琐,但真的很锻炼日语和应变能力。我每周排班大概2-3次,每次5-6小时,加上周末有时会多排一次班,一个月下来,大概能工作70-80小时。这样算下来,每月到手工资大概在8万到9万日元左右。根据东京劳动局公布的2023年度东京都最低工资标准,时薪是1113日元,我当时拿到的薪资略高于最低标准一点点,算是还不错的起步了。
便利店干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日语进步了不少,就想挑战一下服务业更强的居酒屋。这次我找的是一家在池袋的居酒屋,晚上18点到23点的班次,因为是深夜时段,时薪比便利店高一些,达到了1250日元。居酒屋的工作强度明显大了许多,点单、上菜、撤盘、擦桌子、洗碗,高峰期的时候,整个店里热火朝天,我常常要端着好几盘菜穿梭在客人之间,一晚上下来,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这里能和各种各样的客人交流,听到他们喝醉后有趣的抱怨,或者分享他们的生活故事,让我对日本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记得有个常来的上班族大叔,每次都会点同一款清酒,还会用很慢的语速教我一些地道的日语表达。我在居酒屋一个月大概工作60-70小时,加上便利店的少量班次,总的月收入差不多能达到13万日元。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数据,2023年餐饮服务业的平均时薪略高于零售业,这和我个人的体验是相符的。
后来,为了体验不同的工作类型,也为了赚点外快,我尝试了去工厂流水线“搬砖”。那是在东京郊区的一个食品加工厂,主要负责包装生产出来的速食产品。这份工作的时薪是最高的,达到了1350日元,而且是固定班次,每周上三次,每次八小时,从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这份工作对日语要求不高,因为大部分时间你只需要重复一个动作:把产品放进包装盒,或者检查产品有没有瑕疵。虽然单调枯燥,但胜在稳定和时薪高。我记得第一天上班,我的手僵硬得像机器人,到后来,我甚至能边干活边在脑子里背单词了。工厂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大家虽然语言不通,但会用眼神和简单的手势互相帮助。我在工厂兼职了一个月,大概工作了96小时,这笔收入就达到了12万9千日元。我当时是利用学校的暑假期间,把工作时间拉长到了每周40小时的上限,平时上课期间是严格控制在28小时以内的。日本《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明确规定,持有“留学”在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取得“资格外活动许可”后,每周打工时间不得超过28小时,学校长期休假期间则可放宽至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我就是趁着暑假多干了点。工厂的工作虽然累,但对于想在短时间内攒一笔钱的留学生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大型招聘网站,比如Townwork(タウンワーク)和Baitoru(バイトル)上,都有不少这类工作,尤其是夜班或者体力活,时薪普遍会高一些。
把我便利店、居酒屋、工厂这几段经历加起来看,如果我严格按照28小时/周的上限来算,每月工作约112小时。取个平均时薪1250日元,那么月收入可以达到14万日元。如果碰到学校的暑假寒假,我能把时间拉长到每周40小时,也就是每月160小时,这样我的月收入就能飙升到20万日元左右。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然而,朋友们,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还要面对那些悄无声息的“隐形开销”!
首先是房租,这绝对是日本生活开销里的大头。我在东京住在一个离学校不算太远的小公寓,合租,有独立的卧室但客厅厨房是共享的。每个月房租是5万5千日元。这在日本学生里算是比较常见的价格了,如果想租到独立卫浴的单间,在东京市区,租金普遍会飙升到7万日元以上。据日本不动产信息网站SUUMO的数据,2023年东京都心部(如新宿、涩谷)单间公寓的平均租金普遍在7-9万日元之间,郊区会便宜一些。所以,我的房租已经占了我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接下来是水电煤气和网络费。这几项加起来,冬天和夏天用空调多的时候,差不多要花掉1万5千日元,春秋季节能少一点,大概1万日元。日本的电费、燃气费是浮动的,会根据季节和使用量有较大波动。我记得有一次冬天暖气开太猛,电费直接飙到8000日元,心都在滴血。运营商Softbank的官网显示,日本家庭网络费用平均在4000-5000日元每月。这些都是每个月固定要出的钱,躲都躲不掉。
吃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天天外食,那真的是吃不消。我在便利店打工的时候,有时候会买打折的便当,或者自己带饭。平时主要还是自己做饭,去超市买菜,这样能省下不少。我在超市买菜,每个月大概花3万日元。有时候实在没时间,或者想犒劳一下自己,也会去吃个拉面、定食。总体来说,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控制在3万5千到4万日元之间。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单身人士每月平均食品支出约为3.8万日元,我的情况基本吻合这个范围。
交通费也是逃不掉的。我的学校和打工地点都不在同一个方向,所以每个月都要买月票,大约要8000日元。虽然有些公司会提供交通补贴,但并不是所有兼职都有。如果你像我一样打好几份工,路线复杂的话,交通费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东京的地铁票价相对较高,如果通勤距离远,月票是比较划算的。JR东日本官网的通勤月票价格表显示,例如新宿到池袋的月票,一个月大约在4700日元左右,如果跨越更远的线路,费用会更高。
别忘了健康保险费!作为留学生,你必须加入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这个费用是根据你的前一年收入来计算的,如果你是刚来日本,或者收入不高,会有一个减免政策。我刚来的时候,因为没收入,一个月只需要交2000日元左右。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加,这个费用也会逐渐上涨。据东京都健康福祉局2024年的数据,对于年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居民,国民健康保险费会有相应的减免政策,留学生通常能享受到。这笔钱是保障你在日本生病就医的,可不能省。
还有所得税和住民税。这常常是留学生容易忽视的一块。如果你在日本一年的收入超过了103万日元(所得税的免税额度),就需要缴纳所得税。而住民税(地方税)的起征点更低,大约在每年93万到100万日元之间,具体取决于你居住的市町村。虽然打工的收入通常是按月发放,但年终的时候,这些税费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我第一次收到税务通知的时候,真的是有点懵圈,不过只要收入合理申报,并且符合免税条件,大部分留学生打工的收入都不需要缴纳太多税费。但如果你打工时间很长,收入较高,是需要注意这部分的。日本国税厅的官方网站上详细列举了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控除项目。
电话费和偶尔的购物、娱乐开销也得算进去。现在手机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的电话费每个月大概是3000日元。朋友聚餐、看电影、买点小零食什么的,一个月再怎么省,也得花个5000到1万日元。毕竟来日本留学,不是当苦行僧,偶尔放松一下,感受一下当地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体验。
现在,我们来算算这笔“真实账”。假设我平均每月能挣14万日元,那么除去房租5万5千,水电煤气网络1万3千,伙食费3万8千,交通费8千,健康保险2千,电话费3千,以及一些零散开销5千,这些加起来就是12万4千日元。这么一算,14万 - 12万4千 = 1万6千日元。也就是说,如果我每个月能稳定工作112小时,我大概能存下1万6千日元!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至少能覆盖一些小额的娱乐开销,或者积攒起来买点心仪的东西。如果是在暑假多打工,月收入能达到20万日元,那么扣除这些固定开销,就能存下7万6千日元,这样攒几个月,机票钱或者一个短途旅行的费用就有了。我记得有一次,我攒了两个月的钱,去大阪玩了一趟,吃了心心念念的章鱼小丸子和大阪烧,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替代的。
当然,日本打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有一些“坑”是你得提前知道的。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语言障碍了。虽然有些工作对日语要求不高,但绝大多数服务业的兼职,都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我有个朋友,刚来日本的时候日语几乎是零基础,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份在仓库搬货的工作,时薪也比较低。语言能力越好,选择的工作种类越多,时薪也会相应提高。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拥有N2及以上日语水平的留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明显更广。另外,工作环境和文化差异也需要适应。日本的职场文化非常注重细节、礼仪和效率,比如垃圾分类、对客人的“敬语”使用、上下级关系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和适应。我刚开始在居酒屋的时候,就因为不小心把客人的水杯放错了位置,被前辈温柔地提醒了好几次。
还有一个就是找工作的“时机”问题。有些热门的兼职,比如服装店店员、咖啡店店员,竞争会非常激烈,对日语和形象气质都有一定要求。而一些体力活或者深夜班的工作,相对来说更容易找到。我还遇到过一些不规范的黑心公司,会拖欠工资或者不给加班费,所以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的招聘平台和公司。我在求职时,通常会优先选择那些在招聘网站上口碑较好、有明确工资和福利说明的店铺。日本劳动基准法对最低工资和劳动时间有明确规定,大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你看,在日本打工,挣钱肯定是真的,但要说能轻松存下大笔钱,那真的有点想太多了。大部分时候,打工的收入只是用来覆盖日常开销,让你在日本的日子过得更体面一些,少一些经济上的焦虑。它提供了一个让你深入了解日本社会、锻炼语言能力、结识不同朋友的平台,这些无形的收获,其实比那点工资更宝贵。我就是通过打工,日语进步飞快,也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这些经历都是我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藏。
如果你也正在日本留学,或者正在考虑来日本留学,然后也想着通过打工来减轻点负担,甚至还能有点小积蓄,那我的经验希望能给你一点实打实的参考。别太把打工当成发财致富的手段,它更像是你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你更好地融入这里,体验这里。所以,找工作的时候,除了看薪水,也多考虑考虑这份工作能不能帮你提高日语,能不能让你接触到更多日本人,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平衡好学习和打工的时间,别为了赚钱耽误了学业,毕竟我们来日本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我个人觉得,每周工作20小时左右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既能赚到足够的钱应付日常开销,又不至于太累影响学习。周末找个稍微轻松点,但能锻炼口语的兼职,平时晚上找个时间固定的体力活,这样搭配起来,既保证了收入,又兼顾了学习和生活。如果你还在纠结,那就赶紧迈出第一步去试试看吧,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