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从玻璃心到钢铁侠

puppy

刚来澳洲,你是不是也曾是个“玻璃心”?面对陌生环境、学业生活各种挑战,一个人在异乡,委屈、想家、怀疑人生是常态。我的澳洲之路,也经历无数崩溃。但你知道吗,正是这些让你咬牙坚持的瞬间,把我从敏感脆弱的“玻璃心”磨炼成了能独当一面、自信坚韧的“钢铁侠”。这篇文章想跟你聊聊,我是如何在澳洲摸爬滚打,从低谷找到内心力量,活出更精彩的自己。如果你也正在经历挣扎,或好奇我是怎么变强的,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实实在在的共鸣和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我在澳洲:从玻璃心到钢铁侠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独自一人站在异国他乡的超市里,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英文标签,脑子里嗡嗡作响,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突然间鼻子一酸,眼泪就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我记得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刚到澳洲不到两周,我只是想买包方便面,却因为找不到熟悉的品牌而彻底崩溃。周围人来人往,我像个傻瓜一样站在那里,心里除了委屈就是无尽的茫然: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到底在干什么?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片飘零的羽毛,脆弱得一碰就碎。

刚踏上澳洲这片土地时,我就是个典型的“玻璃心”。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语言,陌生的口音,陌生的生活节奏,甚至连阳光都显得那么刺眼。国内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们触手可及的陪伴,一下子都成了遥远的记忆。我当时报读的是悉尼科技大学(UTS)的IT硕士课程,据UTS官网介绍,其国际学生比例常年保持在30%以上,这意味着周围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背井离乡。但即便如此,这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也无法完全消除我内心的孤独感。第一次课堂讨论,我甚至因为听不懂当地同学的俚语而感到无所适从,坐在角落里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自己一张口就暴露了“土包子”的身份。

学业上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澳洲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国内大相径庭,小组作业、独立研究、批判性思维,这些词对我来说既新鲜又令人生畏。我记得刚开始写第一篇报告时,对着满屏幕的英文参考文献,我几乎是逐字逐句地查字典,一个晚上也写不出几百字。我们课程中的一个数据库管理项目要求我们使用Oracle SQL Developer,我之前从未接触过,当时觉得简直是天书。据UTS的课程手册介绍,很多IT课程都强调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死记硬背在这里根本行不通。我当时感觉自己像个掉进水里的旱鸭子,拼命挣扎却找不到方向,好几次都想放弃。

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我感到喘不过气。来澳洲前,我以为兼职很容易找,可以补贴一下高昂的生活费。结果才发现,墨尔本市中心一间合租房的周租金普遍在200-300澳元之间,这还不算水电网。我当时投了几十份简历,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偶尔有面试,也因为经验不足或英语口语不够流利而失败。我清楚地记得,我找到的第一份兼职是在一家华人餐馆做服务员,时薪远低于澳洲法定最低工资。据Fair Work Commission的最新数据,澳大利亚的法定最低工资在2023年7月已上调至每小时23.23澳元,但我当时为了能赚点钱,根本不敢奢望拿到这个数,就那样任劳任怨地干着,心里却涌起一丝酸楚: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留学生活吗?

孤独感像潮水一样反复侵袭着我。周末的时候,看着朋友圈里国内朋友聚会、旅游的照片,我一个人窝在宿舍里,听着窗外悉尼塔上的灯光闪烁,那种强烈的思乡情绪简直要把我淹没。有时候,连续几天都说不上一句完整的中文,除了在超市对收银员说“Thank you”之外,其余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当时甚至有点抗拒和人交流,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怕说错话闹笑话。根据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在抵达澳洲初期普遍会经历文化冲击和社交障碍,这些都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那段时间,我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流泪,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没有人能看见,也没有人能理解。

这些无数次崩溃的瞬间,并没有让我倒下,反而像一块块磨刀石,一点点地打磨着我。我的转变,是从我主动寻求帮助开始的。我鼓起勇气,预约了UTS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据UTS官网介绍,学校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且保密的心理辅导,包括一对一咨询和心理健康工作坊。我当时忐忑不安地去了,和心理咨询师聊了一个小时,第一次把所有的困惑和痛苦都倾诉出来。咨询师没有给我任何评判,只是认真倾听,然后温柔地告诉我,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那次咨询,就像是漆黑的房间里突然照进了一束光,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受到启发后,我开始积极地寻找兼职机会,并且不再局限于华人圈。我把简历修改了好几遍,找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帮忙润色。据悉尼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5000名学生通过他们的服务获得了实习或兼职机会。我最终在一家连锁咖啡店找到了工作。这份工作对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是极大的挑战,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顾客交流,记忆各种咖啡的名字和制作流程。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出错,被顾客投诉过,也被经理批评过。有一次,我把拿铁(Latte)和卡布奇诺(Cappuccino)搞混了,被一个顾客用很冲的语气指责。但每一次的挫折,我都把它当成是学习的机会。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背诵常用短语,模仿同事的语调。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仅能听懂顾客的需求,甚至还能和他们开几句玩笑,我的英语口语和自信心都在飞速提升。

在学业上,我也调整了策略。我不再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甚至鼓起勇气向教授提问。我发现,澳洲的教授们其实非常乐意帮助学生,只要你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我利用学校提供的Academic English Support服务,修改我的论文,学习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据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官网信息显示,他们每年为国际学生提供数百场学术写作和口语辅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澳洲的学术环境。我开始利用这些资源,并且主动和组员们沟通,学习如何高效地进行团队协作。慢慢地,我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小组作业也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

走出舒适圈,我开始尝试融入当地生活。我参加了学校的国际学生社团,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一起组织聚餐,一起去海边烧烤,一起徒步旅行。我还尝试了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活动,比如冲浪和抱石。我记得在Bondi Beach第一次尝试冲浪时,被海浪拍打得狼狈不堪,但和朋友们一起开怀大笑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快乐。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融入不只是学习当地语言,更是拥抱当地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留学生表示,参与当地活动是他们提升英语和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条“钢铁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过程中依然有许多次跌倒。我曾经因为兼职工作压力过大而病倒,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发烧,那种无助感再次袭来。我也曾经因为语言障碍,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被误解,导致手续出了差错,白跑了好几趟。但每一次的挫折,我都学会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学会了主动沟通,寻求帮助;学会了查找资料,为自己争取权益。我不再是那个只会默默流泪的“玻璃心”女孩,而是一个能够冷静分析、积极应对的“问题解决者”。据澳洲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网站提示,国际学生同样享有与当地居民相同的消费权益,遇到问题要敢于发声。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都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它们磨炼了我的意志,教会我独立思考,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我开始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健康,定期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朋友们保持联系。我也发现澳洲各大学校,比如昆士兰大学,都设有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据其官网介绍,每年服务数千名学生,这让我更加安心,知道遇到问题总有地方可以寻求帮助。我不再害怕失败,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我也不再惧怕未知,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和克服一切挑战。

现在,我已经在澳洲生活了几年,即将完成学业。我不仅拿到了心仪的学位,还在一家本地公司找到了实习机会。我依然会遇到困难,依然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我知道如何去调整自己,如何去寻找支持。我从一个面对方便面都会哭泣的“玻璃心”,真正蜕变成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自信坚韧的“钢铁侠”。我的故事或许和你不同,但那种从脆弱走向强大的心路历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共鸣。

如果你现在也在澳洲,或者正准备来澳洲,内心充满了挣扎和不安,我想告诉你,别怕。你此刻的委屈和眼泪,都是你内心力量积蓄的过程。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开始改变,那就从今天开始,每天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挑战。也许是主动和咖啡店店员多说几句话,也许是去学校官网看看有什么学生社团可以参加,也许只是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一点点地去尝试,去感受,去发现,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相信我,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澳洲的阳光终会照亮你内心最坚韧的地方,让你也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