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留港记:爸妈管得严,我咋办?

puppy

在香港留学,是不是常常觉得爸妈的视线穿透了太平洋?明明都出国了,咋感觉比在国内管得还严,每次打电话都像开批斗会,报备行程比考勤还准时,一到假期还得飞回去“团聚”?想交朋友、想探索香港,但总感觉身后有双眼睛盯着,搞得连呼吸都小心翼翼。那种又想独立又怕辜负爸妈期望的纠结,真的太懂了!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支招的。咱们聊聊怎么才能在爸妈的“爱”和自己的“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让爸妈担心,又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留学生活。从沟通技巧到策略性地“报喜不报忧”,甚至怎么优雅地争取自己的空间,这里都有实实在在的经验分享。快来看看有没有哪个点说到了你心坎里,一起找到解套的方法吧!

还记得大一刚来香港那会儿吗?我住的宿舍楼层里,好几个同学的爸妈都给他们买了智能手表,说是什么为了“安全”,其实不就是个移动定位仪嘛!我室友每次晚上出门跟朋友聚餐,都得提前半小时给家里发一张餐馆门口的照片,配上定位,再拍个小视频证明她不是一个人在孤零零地吃。有一次她只是在楼下便利店买个宵夜,手机没带,她妈半小时打了十几个夺命连环call,最后直接打到我手机上,问她是不是失踪了。明明就隔着一条街的距离,搞得好像跨了太平洋一样,那种窒息感,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我猜,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爸妈的爱,有时候真让人有点招架不住。

你以为到了香港,离家千里,就自由了?错!我身边好多朋友,爸妈的“视线”简直能穿透维多利亚港,无孔不入。每天早中晚三顿报备,比学校考勤还准时,一个不回消息就各种夺命连环call,问你在干嘛,跟谁在一起,去哪里了,几点回。每次打电话都像是在开“批斗会”,问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学习,有没有乱花钱。我有个朋友,她妈甚至能精确到她在哪个周末去了哪个商场逛街,因为她爸妈在香港有朋友,偶尔会“偶遇”到。这种感觉,就像是背着一个隐形的“GPS定位器”在生活,自由是奢望,连呼吸都带着小心翼翼。

爸妈管得严,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他们当然是爱你的,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吃亏,担心你学坏,担心你不能照顾好自己。香港对于很多内地家长来说,虽然是国际大都市,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对非本地学生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表示他们的家长对香港的治安、饮食习惯以及社交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这些担忧往往是基于不了解和信息不对称。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觉得留学就是你改变命运的跳板,所以容不得你有一点点闪失。这些沉甸甸的期望,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你心上,让你既想挣脱,又怕辜负。

这种爱和自由之间的拉扯,我相信你一定感同身受。一边是想独立、想探索香港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想结交新朋友,想过上真正的大学生活;一边又是爸妈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的“关心”,以及那种一旦“反抗”就会油然而生的负罪感。香港的大学生活本来就丰富多彩,比如香港大学有超过200个学生社团,从学术兴趣到体育运动,再到文化艺术,应有尽有,据港大学生会官网显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这是扩展社交圈、体验多元文化的好机会。但很多同学因为爸妈的管束,错过了很多。比如我认识一个学姐,她想参加一个摄影社团的夜拍活动,但因为时间太晚,她爸妈死活不同意,最后她只能遗憾作罢。

想要在爸妈的“爱”和自己的“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绝对是一门艺术,需要策略和技巧。首先,我们得学会在沟通上“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们的“审问”。别等他们来问你,你先告诉他们。比如,如果你打算周末跟朋友去南丫岛徒步,或者去西贡潜水,别等到他们打电话来问你行程。你可以提前一两天就跟他们说:“爸妈,我这个周末打算跟几个同学一起去南丫岛玩,听说那边的海鲜特别棒,还有很多小吃,我拍照片给你们看。”这样一来,你主动提供了信息,让他们觉得你心里有他们,而不是在偷偷摸摸地搞事情。而且,你把行程描述得充满正能量,他们自然就没那么多可担心的了。

关于沟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报喜不报忧”的艺术。这里的“不报忧”不是让你撒谎,而是策略性地筛选信息。比如,你在考试中遇到了一点点小挫折,或者跟同学产生了一点点小摩擦,这些小插曲,真的没必要事无巨细地跟爸妈汇报。他们听了只会徒增焦虑,然后把焦虑转嫁到你身上。相反,如果你的某门课拿了不错的成绩,或者参加了一个社团活动表现突出,又或者在校园兼职(如果你的签证允许的话,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规定,非本地本科生在修读期间通常只能从事与学业相关的实习,或在校内每周不超过18小时的兼职工作)有了一些小成就,那就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分享!让他们为你骄傲,让他们觉得你在这里一切都好,并且有能力解决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的一项研究指出,积极的家庭沟通有助于非本地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减轻心理压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香港大学的资源,巧妙地“争取”自己的空间。香港的大学,比如香港城市大学,拥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发展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实习机会、求职辅导和职业规划咨询。你可以把你的重心放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上,跟爸妈强调你参加了多少学术讲座,又去听了哪个名企的招聘会。比如你可以跟他们说:“我最近在城市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了解了很多实习机会,香港本地的金融机构对学历和实践经验要求都很高,我得花更多时间在图书馆准备面试。”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你很上进,自然就没那么纠结你的“个人生活”了。毕竟,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你的未来和学业,据城市大学官网显示,该校每年为学生提供数千个实习岗位,覆盖金融、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爸妈可能会抱怨你没有好好利用假期,没有回家陪他们。这是很多留学生都面临的困境。但其实,你可以把假期当成一个“升级”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参加一些大学组织的短期项目,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就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探索营”或者“创新创业工作坊”。你可以跟爸妈说:“爸妈,我暑假想留在香港参加一个理工大学的创新创业项目,这个项目特别锻炼我的实践能力,还能认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对我以后找工作特别有帮助。”然后,你可以定期跟他们分享你的项目进展,让他们看到你在香港并没有虚度光阴,而是在积极地提升自己。这样既满足了你探索自我的愿望,又给了爸妈一个满意的交代。据理工大学官网数据,每年约有15%的非本地学生会选择在假期参加此类短期项目,以丰富个人履历。

当爸妈要求你报备行程时,你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定点报备”的机制。比如,约定好每天晚上睡前给他们发一条消息,或者每周固定打一次视频电话。这样,他们有一个预期的沟通时间,不会频繁地打扰你,你也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我有个朋友,她刚来香港的时候,她妈几乎每天十几个电话。后来,她跟她妈商量,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给她妈打视频,分享当天的趣事。她妈一开始觉得不够,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确实过得很好,情绪也稳定下来了,现在两人的沟通反而更有效率了。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坚持”,让爸妈看到你的诚意和规律性。香港的生活节奏很快,像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们,白天课程紧密,晚上还有各种社团活动和小组讨论,规律的沟通模式能让他们更好地平衡学习和家庭。

有时候,爸妈的严格管教,也和他们对香港的“不了解”有关。他们可能对香港有一些刻板印象,或者从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片面的信息。你可以做他们的“导游”,向他们介绍真实的香港。比如,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 MTR(港铁)四通八达,24小时有巴士服务,而且治安非常好,晚上出行也很安全。你可以给他们看一些你拍摄的香港夜景照片,或者介绍你去的图书馆、自习室环境有多么好。根据香港警务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香港的整体犯罪率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例如,2022年每10万人口的整体罪案数字远低于伦敦或纽约。这些真实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打消一些不必要的顾虑,慢慢对你在这里的生活建立信心。

如果爸妈偶尔来香港看你,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你的留学生活。你可以提前规划好行程,带他们去参观你的校园,让他们看看你的宿舍,你的教室,你常去的图书馆。然后,带他们去你常去的咖啡店、餐厅,甚至介绍你的舍友和一些要好的朋友给他们认识。这样,他们会觉得你的生活是透明的,是健康的,而且你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有个学妹,她爸妈来香港的时候,她特意邀请了她的几个舍友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上,舍友们夸她学习认真,为人友善,她爸妈听了特别高兴,觉得她在这里过得很充实,也交到了好朋友。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前来香港探望留学生的家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子女的生活环境。

当然,经济独立或者说财务管理的能力,也是向爸妈证明你长大了、有能力管理自己生活的重要一步。虽然很多留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里,但你可以尝试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每月预算,并严格执行。把你每个月的开销,包括住宿费(比如香港的大学宿舍费用,像香港教育大学的单人宿舍每学期费用大约在HKD 10,000-15,000之间,具体取决于房型和设施,据教大官网显示)、伙食费、交通费、学习用品费等等,都清晰地记录下来。然后,定期跟爸妈分享你的预算和实际开销,让他们看到你对金钱的规划和管理能力。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很成熟,很负责任,从而在其他方面给你更多的自主权。毕竟,能管好钱,往往意味着你能管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在香港也很重要。当你感到压力大或者遇到困难时,除了爸妈,你还需要有其他倾诉的对象和支持力量。你的同学、学长学姐、大学里的辅导员或者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是你的依靠。香港的大学通常都会有专门的学生辅导服务,比如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发展中心就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学业辅导,这些都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多和朋友们交流,你会发现大家可能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扰,互相支持和鼓励,会让你觉得不那么孤单。而且,让爸妈知道你在香港有这么多关心你的朋友和老师,他们也会更放心。

争取独立和自由,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指望一篇文章或者一次谈话,就能让爸妈完全放手。你需要有耐心,有策略,并且持续地向他们证明你的成熟和责任感。每一次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每一次你独立完成了一个挑战,每一次你按时报备了行程,都在一点一滴地建立爸妈对你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建立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会慢慢地给你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时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你的独立之路也同样需要时间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那些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非本地学生,在毕业后展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反过来验证了大学生活的全面参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所以,当你又一次接到爸妈的“查岗”电话,或者感到他们的“爱”让你喘不过气时,别急着抱怨或者对抗。深呼吸,记住我们聊过的这些小技巧。这不是要你撒谎,而是要你学会更智慧地沟通,更策略地展现自己。用你的行动和成绩去消除他们的担忧,去赢得他们的信任。慢慢来,你会发现,在香港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里,你不仅能收获学识,更能收获一个独立、自信、闪闪发光的自己!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这里陪你一起成长。下次跟爸妈打电话的时候,试试看主动分享你今天在港大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超棒的参考书,或者在维多利亚港拍到了绝美的日落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大大的不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