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暴涨10万!留学生炸锅

puppy

最近H-1B抽签这事儿,简直就是我们留学生圈子的“头号心事”啊!听到今年的申请量直接暴涨了10万,这数字简直让人想原地爆炸!本来每年抽签就跟“渡劫”一样难,现在竞争压力直接呈几何倍数增长,感觉抽中H-1B的概率,可能真的比中彩票还低了。是不是感觉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开始焦虑了,毕业后的路到底怎么走,还能不能顺利留下来,都成了悬在我们心头的大石头?这种未来不明朗的感觉,真是太让人窒息了。这篇文章可不是光吐槽,它会深入剖析这次H-1B申请暴涨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对我们留学生的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我们能做些什么。别一个人闷着胡思乱想了,赶紧点进来,看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或许能找到一些共鸣和新的应对策略!

深夜,我的手机在枕边嗡嗡震个不停,根本不用看屏幕,我就知道,八成是“H-1B抽签群”又炸锅了。点开一看,果然,各种哀嚎、表情包、和几张“未选中”的截图刷屏,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绝望和焦虑。小A,那个平时乐呵呵的哥们,发了一句:“又没中,我都快麻木了。”后面跟着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为了这份在西雅图科技公司的工作,本科毕业就拼命留了下来,OPT眼看就剩一年了,现在H-1B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可这根稻草,似乎越来越细,越来越难抓住。这种感觉,相信你肯定不陌生吧?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留学生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仿佛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未来,都系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脑随机抽签上。那种无力感,真的让人喘不过气。

你没听错,也不是夸张,最近美国移民局(USCIS)公布的数据简直把我们所有人都吓坏了。根据美国移民局发布的最新FY2024财年H-1B初步抽签结果,总共收到了惊人的470,000多份注册申请,要知道,前一年(FY2023)是大约308,000份,再往前(FY2022)是不到300,000份。短短几年时间,申请量直接暴增了超过10万,这数字摆在你面前,是不是感觉头皮发麻?这种增长速度,已经不能用“快速”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爆炸式”增长!我们都知道,每年常规名额就只有85,000个,其中还包括2万个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属名额。这意味着,按照去年近47万的注册量来算,抽中的概率可能连18%都不到,这比很多州的中彩票头奖概率都低,简直是“万里挑一”了。

这种天文数字般的增长,自然引发了我们留学生圈子的巨大震动。每一个没抽中的人,心里都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那种前途未卜的感觉,真的非常窒息。我有个朋友小C,在波士顿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做研究,为了留在美国,她从本科到博士,整整八年都在实验室里泡着,就为了能拿到梦寐以求的H-1B,可她已经连着两年没抽中了。她说,现在每天上班都觉得心事重重,看到别的同事拿到绿卡,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她甚至开始认真研究起了加拿大和欧洲的移民政策,觉得再这样下去,精神都要崩溃了。这种焦虑,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留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睡觉、甚至和家人视频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H-1B的申请量像坐了火箭一样呢?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一方面,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地,尤其在科技和 STEM 领域,拥有无可匹敌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开放门户报告》(Open Doors Report)数据显示,2022-2023学年,在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05万人,比前一年增长了11.5%,这是自2014-2015学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 STEM 专业背景,他们的目标都是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自然而然就成了H-1B的主力军。当有这么多顶尖人才涌入这个市场,竞争自然就变得异常激烈。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过去几年 H-1B 抽签制度被一些公司“玩坏了”的现象。在 USCIS 修改规则之前,一些咨询公司或者外包公司,为了增加客户的中签率,会为同一位受益人(也就是我们留学生)提交多份 H-1B 申请。比如,一家大公司为了一个岗位,可能会通过好几家不同的关联公司提交申请,或者一个学生同时拿到好几个公司的 offer,每个公司都为他提交一份申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虚增了申请总数。虽然美国移民局在2024年初宣布了针对FY2025抽签的新规,明确“一人一抽”,将抽签流程从“按注册数”改为“按受益人”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多重提交的乱象,但这种行为在之前的抽签周期中,确实是导致申请量暴涨的一个重要推手,也积累了大量积压的申请者,让今年的竞争基数变得更高。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悄悄影响着 H-1B 的竞争态势。虽然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说经济下行,但美国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许多公司,尤其是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型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未停止,甚至为了应对全球竞争,更加渴望引进和留住顶尖的国际人才。以加州硅谷为例,那里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谷歌、苹果还是微软,每年都会通过 H-1B 计划招聘大量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数据显示,即使在经济波动时期,这些头部科技公司依然是 H-1B 签证的主要申请者。他们对人才的渴求,与我们留学生留在美国的愿望不谋而合,使得 H-1B 这座桥梁变得异常拥挤。

H-1B 申请的难度飙升,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 OPT 和 STEM OPT 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对于很多非 STEM 专业的同学来说,一年期的 OPT 简直是“转瞬即逝”,很多时候还没等到抽签结果,OPT 就快用完了,那种紧迫感可想而知。而对于 STEM 专业的同学,24个月的 STEM OPT 延期,给了大家多两年的缓冲时间,可以说是续命神器。这导致现在很多文科、商科的同学也开始想方设法转码、转专业,或者通过修读第二学位、证书项目来拿到 STEM 的资格,目的就是为了能多一次,甚至两次 H-1B 抽签的机会。我身边就有朋友,为了拿到 STEM OPT,特意去读了一个数据分析的硕士项目,她说,虽然很辛苦,但能多两次抽签机会,感觉多少有了点盼头,总比坐以待毙强。

抽签难,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毕业后的出路,把目光投向美国之外的广阔世界。以前,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想过“回国”或者“去加拿大”这样的选项,觉得留在美国是理所当然的第一选择。现在,各种“Plan B”、“Plan C”甚至“Plan Z”都被提上了日程。大家开始认真研究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国家对国际毕业生的移民政策,对比不同国家的就业市场和生活成本。比如,加拿大就有很多非常友好的移民项目,像“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系统,或者一些省提名计划(PNP),为持有加拿大高等教育学历的国际毕业生提供了相对清晰的移民路径。安大略省的硕士毕业生项目(OINP Masters Graduate Stream),只要满足特定条件,甚至不需要工作经验就能申请,这对于很多在加拿大读书的国际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也吸引了不少原本计划留美的学生把目光转向了枫叶国。

除了考虑其他国家,一些有胆识、有创意的同学也开始探索另辟蹊径的可能,比如自主创业或者寻找小众签证。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有点遥远,但其实并非不可能。例如,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特别突出的才能或者成就,或许可以尝试申请 O-1 杰出人才签证,这个签证不设名额限制,只要证明你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或体育等领域拥有卓越能力即可。再比如,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和资金,可以考虑 E-2 投资签证,虽然需要特定国家的公民身份,并且投资额度不小,但它能让你在美国合法经营自己的事业。我有个学长,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发了一款很火的社交应用,毕业后成功申请到了 O-1 签证,现在他的公司在美国发展得风生水起,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不是只有 H-1B 这一条路可以走,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面对 H-1B 的高压态势,我们能做的,除了焦虑,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准备,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找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拿到一个 offer 那么简单,还得考虑公司是否愿意支持 H-1B 申请,以及它的稳定性。这要求我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注重简历的优化、面试技巧的提升,并且要积极拓展人脉。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除了看你的技术能力,还会看你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硅谷一家知名初创公司的 HR 曾透露,他们更倾向于招聘那些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积极主动贡献的国际人才。这说明,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是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别忘了,你的大学里通常都会有非常棒的资源可以利用。很多大学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ISSS)或者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er)都会定期举办 H-1B 相关的讲座,邀请移民律师来答疑解惑,还会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服务。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就会针对 STEM OPT、H-1B 申请等举办一系列的免费工作坊,帮助国际学生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化和申请流程。他们甚至会有专门的顾问,一对一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探讨留在美国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千万别一个人闷着头瞎琢磨,多去利用学校的这些免费资源,它们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当然,我知道,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保持积极的心态真的很难。每天刷着朋友圈、知乎、小红书,看到别人的好消息和坏消息,自己的情绪也跟着七上八下。很多朋友都说,一到抽签季就失眠,食欲不振,甚至连学习工作的效率都受到了影响。这种心理压力真的不容小觑。美国一些大学,比如纽约大学(NYU)的学生健康中心,甚至会针对国际学生的特殊心理压力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他们知道我们不仅要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压力,还要适应异国文化、处理签证问题等等。所以,如果你觉得焦虑、沮丧,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找身边的朋友聊聊,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绝对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爱自己的表现。

最后,给你一句大白话的建议:别再一个人窝在宿舍里瞎想了,赶紧走出房间,去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预约个咨询,问问那里的老师最近有没有针对 H-1B 替代方案的讲座,或者有没有校友分享会可以参加。同时,把你的 LinkedIn 账号更新一下,主动去联系一些在目标公司工作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公司对于 H-1B 的政策是怎么样的,甚至可以请他们帮你内推。再不然,就去看看加拿大移民局的官网,研究一下 Express Entry 的打分系统,给自己多开辟一条路,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重要的是,别停止学习和提升自己,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英语口语,它们都是你未来无论在哪里都能立足的资本,你越强大,选择就越多,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