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打工?这些坑别踩,我先帮你踩!

puppy

是不是来留学了,除了学习,也想找份兼职赚点生活费,或者积累点工作经验?别提了,我太懂你们了!但外面的世界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各种打工的“坑”真的不少,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去,轻则白干活拿不到钱,重则影响身份,甚至惹上麻烦。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就是那个已经把这些坑都摸索清楚,甚至帮你先踩了一遍的“过来人”。这篇文章里,我把亲身经历和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都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教你如何擦亮眼睛,避开那些虚假招聘、黑心老板,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安全打工。从辨别靠谱工作,到应对工资纠纷,再到守住自己的签证底线,所有你想知道、需要知道的“避坑指南”都在这儿了。看完这篇,保证让你打工之路顺顺利利,少走弯路,踏踏实实赚钱!

说起来,刚踏出国门那会儿,我跟你们现在的心情简直一模一样,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白天图书馆里泡着,晚上回家对着简历琢磨。总觉得啊,手里捏着花花绿绿的外国钞票,腰杆都能挺直几分。谁不想学费生活费自己搞定一点,也能让家里少操心呢?那种既兴奋又有点紧张的劲头,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鼻子酸酸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看着银行卡里急速缩水的余额,心里那个慌啊,感觉比期末考还可怕。正好那时候看到学校布告栏贴着一张招聘海报,说是招聘校内书店的兼职员工,时薪看起来还挺诱人。我当时心想,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二话不说就跑去面试了。结果呢,等我兴冲冲地拿着录取通知回家,才发现自己对当地的打工政策根本没搞清楚。我当时拿的是F-1学生签证,以为只要是学校里的工作就没限制。然而,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的F-1签证规定,国际学生在学期期间的校内工作时长通常严格限制在每周20小时以内,假期期间才能全职工作。我那个天真的想法差点就让我第一份兼职还没开始就踩坑,幸好有学长及时提醒,不然真的要出大问题。

刚入校那会儿,谁不想快速融入当地生活,除了学习,能有份兼职赚点生活费,顺便锻炼口语、积累经验,简直是完美。可是外面的世界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各种打工的“坑”真的不少,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去,轻则白干活拿不到钱,重则影响身份,甚至惹上麻烦。我就是那个已经把这些坑都摸索清楚,甚至帮你先踩了一遍的“过来人”。

签证底线,真的别碰!

打工这事儿,头一个得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签证身份。这可是你在国外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出了问题,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费。我有个朋友小李,当年在英国读硕士,就是没搞清楚英国学生签证的校外打工规定。他为了多赚点钱,同时打了两份工,一份在咖啡店,一份在餐馆,加起来每周工时轻松超过了30小时。英国政府官方网站(GOV.UK)明确指出,持有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在学期期间每周工作时长通常不得超过20小时。他虽然一时侥幸没被发现,但在第二年续签的时候,移民局审查严格,发现了他的异常工作记录,导致他签证续签被拒,最后不得不提前回国。那种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迫回国的无力感,想想都让人冒冷汗。

很多同学在加拿大留学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学妹小赵,刚到多伦多,看到很多华人在餐馆打黑工,工资结算方式是现金,她觉得这样就能避开政府的监管,每周干了25小时。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官方规定写得清清楚楚,持有学习许可的国际学生在学期内,每周校外工作时长上限是20小时。她后来想申请毕业工签时,因为这个记录差点出问题,幸好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帮她澄清,才算勉强过关。想想都后怕,为了那点小钱,搭上自己的前途可不值当。记住,任何超出签证允许范围的工作,不管你自认为多么隐蔽,都有被发现的风险,而这个风险,你真的承担不起。

虚假招聘,坑你没商量

除了签证问题,另一种特别常见的坑就是虚假招聘。骗子们会利用留学生急于求职、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设下各种圈套。去年我们学校的论坛上就有人爆料,说自己接到一个“线上客服”的兼职,对方先是要求交一笔“培训费”,说是交了就能退。小姑娘没多想就转了钱,结果培训没影,钱也打水漂了。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的消费者警示,专门针对学生的就业诈骗屡见不穷,骗子们往往利用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预付费用、假冒雇主等方式进行欺诈。这种骗局,每年都能坑到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还有一种常见的骗局是“刷单兼职”。我大学室友小陈就差点中招。对方声称只要在电商平台购买指定商品,完成“刷单”任务,就能获得佣金,本金加佣金很快就能返还。前几单确实很顺利,小额的刷单很快就返还了本金和佣金,让她尝到了甜头。后来对方开始要求刷大额订单,美其名曰“冲量”,小陈投入了近千澳元后,佣金和本金就再也没回来。据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的报告,仅2023年上半年,诈骗分子通过虚假投资和就业骗局就从澳大利亚民众手中骗取了数百万澳元,其中不少受害者就是寻求兼职的学生。遇到那种“轻松赚钱、高额回报”的兼职,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黑心老板,血汗钱说没就没

等你避开了签证和诈骗的坑,找到了看起来正规的工作,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你还有可能遇到黑心老板。这种老板,最喜欢欺负对当地劳动法律不熟悉的留学生。我认识一个在悉尼读研的朋友,他在一家华人餐馆做服务员,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老板各种理由扣钱:迟到扣钱、盘子打碎扣钱、客人投诉也扣钱,最后拿到手的只有约定工资的一大半。他去劳工部门咨询才知道,这叫工资盗窃。据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Ombudsman)发布的数据,工资盗窃问题在餐饮、零售等行业非常普遍,尤其是对缺乏法律知识的留学生,更是成了不法雇主的重点目标。

这种克扣工资的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而且通常都发生在那些现金交易多、管理不规范的小餐馆、小商店。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同学小雯,在一家面包店打工,老板承诺的时薪比法定最低工资高一点,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却发现,老板把她的一部分工作时间算成了“培训”,只给了极低的“培训工资”,还有一部分时间干脆就没算进去。她当时拿着工资单去和老板理论,结果老板直接说“你不满意可以走人,反正想打工的学生多的是”。加拿大各省都有明确的最低工资标准,比如魁北克省2024年5月1日起最低工资为每小时15.75加元,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支付都是非法的。她当时没有保留好完整的工时记录和雇佣合同,导致维权非常困难。这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兼职,也要了解当地的劳动法规,并且一定要把所有协议都白纸黑字写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板拖欠工资。我的一个朋友小杨,在德国柏林一家初创公司做实习,说好每个月发工资,结果公司运营出了问题,拖了他两个月的工资。他每次去问,老板都说“快了快了,下周一定发”,结果一拖再拖。等到他实习期结束,还是没拿到钱。德国的劳动法虽然很完善,但遇到这种公司破产或者恶意拖欠的情况,维权周期会非常长,而且耗费精力。据德国联邦劳工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Arbeit und Soziales)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工资支付问题,对于即将离境的留学生来说,追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公司的信誉和运营状况,避免陷入这种泥潭。

工作环境,安全第一

除了金钱上的损失,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也绝不能忽视。有些兼职工作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却暗藏风险。我之前在旧金山认识一个朋友,为了送餐赚取更高的佣金,晚上骑电动车穿梭在小巷子里,结果有一次晚上送餐的时候被抢了手机和钱包。人虽然没受伤,但受到了很大的惊吓,而且财产损失也挺大。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每年都会发布工作场所安全报告,虽然主要针对全职工作,但兼职人员也面临同样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餐饮、零售、配送等行业,夜间工作、独自工作的情况更易引发安全问题。在选择兼职时,一定要评估工作的安全性,特别是在人身安全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有时候,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我有个同学小丽,在一家KTV打工,经常会遇到客人言语骚扰。她去跟老板反映,老板却觉得她小题大做,甚至让她“忍忍就好”。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和委屈,比身体上的劳累更让人难以承受。她后来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获得了帮助,才慢慢走出来。根据许多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发布的指南,学生在校外打工遇到骚扰或歧视,可以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通常会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咨询。记住,遇到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勇敢说出来,寻求帮助,你的尊严和感受远比一份兼职更重要。

影响学业,得不偿失

我们出国留学,核心任务还是学习。打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但如果打工反过来影响了学业,那就本末倒置了。我认识一个学霸朋友,因为兼职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一学期为了多赚点钱,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打工上。期末成绩出来,他有两门课都挂了,总绩点直接跌破了学校的最低要求。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官方学术政策就明确规定,本科生学期平均绩点(GPA)低于2.0,就会被列入学术观察期(Academic Probation),严重的甚至可能被停学。当时他都快崩溃了,学业没顾好,打工也只是赚了点辛苦钱,真是得不偿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兼职前,仔细评估自己的学习压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确保打工不会成为学业的负担。

很多同学为了兼职,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甚至缺课。我有个朋友,在咖啡店打夜班,第二天早上还要赶去上8点的课,结果上课的时候总是打瞌睡,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也错过了很多重要的课堂内容。根据一项针对留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留学生表示兼职工作对他们的学习时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挤占,部分学生甚至因此感到学业压力倍增。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果因为打工导致成绩下滑,甚至被学校警告,那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我们出国留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来做“打工机器”的。

辨别靠谱工作,擦亮你的火眼金睛

说了这么多坑,你可能会有点害怕。别担心,这并不是说留学生就不能打工了,而是要学会如何避坑,如何找到靠谱的工作。首先,最安全的选择往往是校内兼职。学校的招聘信息通常会在官网、学生事务中心或者邮件列表里发布,例如,我所在的学校,每周都会通过国际学生办公室的邮件列表发布最新的校内招聘岗位,涵盖了图书馆助理、实验室助手、校园导览员等多种类型。这些工作不仅合法合规,工时稳定,而且通常都会考虑到学生的课业安排,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校内工作不仅能赚点钱,还能接触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简直是一举多得。

如果你想找校外兼职,那么通过正规的招聘平台是关键。不要轻信路边小广告,或者那种只需要“交钱”就能“入职”的工作。我当时找第一份校外兼职的时候,就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推荐的平台。像LinkedIn、Indeed、Glassdoor这些国际知名的招聘网站,上面发布的工作岗位都相对正规,有公司资质审核,而且通常会提供完整的公司信息和岗位描述。在投简历之前,你可以先在这些平台上搜索一下雇主的评价,了解这家公司的口碑。比如在Glassdoor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前员工对公司的评价,包括工作环境、薪资福利等,这能帮你提前避开不少雷区。记住,任何要求你提前支付费用(比如培训费、押金、背景调查费)的工作,都是诈骗的信号,立刻拉黑举报。

拿到面试机会后,一定要仔细阅读雇佣合同或者Offer Letter。这份文件会详细列出你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薪资待遇、支付方式、休假政策等重要信息。我的学长曾分享过他的经验,他当时在一家餐厅兼职,老板口头承诺的薪资是每小时18加元,但在签合同的时候,上面写的却是16加元。他发现后立刻提出疑问,老板解释说那是底薪,加上小费能超过18。但他坚持要求合同上明确写清薪资构成,并且明确了小费的分配方式。幸亏他当时细心,不然真可能被钻空子。据加拿大劳工法规定,雇主必须向员工提供书面形式的雇佣合同或者工资信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拿到任何书面文件,不要急着签字,仔细阅读每一个条款,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甚至可以找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或者法律援助中心帮忙审查。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工资纠纷,或者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不要害怕,更不要忍气吞声。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劳动法律和机构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在美国,你可以向州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投诉;在加拿大,有各省的劳工标准局(Labour Standards Branch);在澳大利亚,可以向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Ombudsman)寻求帮助。我有个朋友在洛杉矶打工,被老板拖欠了半个月工资,他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咨询后,在学校的帮助下向加州劳工标准执行部(DLSE)提交了投诉,最终成功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这些机构通常都有免费的咨询服务,有些甚至提供中文翻译。所以,了解这些机构的存在,并在需要的时候勇敢地寻求他们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真的想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打工赚钱固然重要,但千万别忘了我们来这里的初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业是我们的根本。你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是踏踏实实、光明正大的,不该以牺牲你的健康、学业和合法身份为代价。如果你现在有点迷茫,或者不确定一份兼职到底靠不靠谱,别一个人闷着,赶紧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问问,找学长学姐聊聊,或者甚至在网上匿名咨询一下。多问一句,多留个心眼,就可能帮你避开一个大坑。别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把宝贵的留学生活活得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