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活费,小编亲测!

puppy

别方!小编我可是实打实地在德国待过,把所有花销都帮你“亲测”了一遍,现在就来给你揭秘我在德国的真实留学生活费清单!从每月大头——房租(宿舍、WG哪个更香?),到吃饭(超市有哪些省钱秘籍?自己做饭真能省出天际?),交通(月票是不是必备?),还有保险、通讯,甚至连周末和朋友小聚、买点学习用品这些日常小开销,都帮你掰扯得明明白白。 你会发现,德国留学虽然不是免费午餐,但也没你想得那么烧钱,甚至有些方面比国内一线城市还友好呢!文章里,我不仅会告诉你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银子,还会分享我那些压箱底的省钱绝招:比如怎么买菜最划算,学生票怎么用到极致,哪里能找到性价比超高的房子,甚至连兼职赚钱的门路都给你捋清楚了。想知道如何在德国留学,既能生活得有滋有味,又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和体验异国风情上?这份充满“血泪”教训的干货,绝对能让你心里有底,赶紧往下看吧!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踏上德国土地的那一刻,慕尼黑机场熙熙攘攘的人群,耳边各种陌生的德语,那一瞬间,兴奋和紧张交织在一起,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生活的忐忑。行李箱里除了几件衣服,装着最多的就是爸妈的叮嘱,还有我那颗小心翼翼地揣着几万块钱生活费的心。当时我就在想,这点钱够花多久?德国不是号称高福利国家吗,可这生活费会不会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就没了?周围一些学长学姐口中的“省钱秘籍”听起来总是那么玄乎,我决定自己亲身去体验,去摸索,把每一笔开销都记下来,才算真把德国留学生活费这事儿给“亲测”了。

你可能也和我当初一样,对着网上五花八门的留学预算单子犯愁,有的说每月一千欧够花,有的说两千欧都打不住。别慌,这些都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我发现德国留学的生活成本,虽然不是免费午餐,但也没你想得那么烧钱,甚至有些方面跟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还有点友好。比如,根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2023年发布的《在德国学习和生活》报告,一名国际学生每月平均生活开销大约在850到1200欧元之间,这个数字其实是涵盖了大部分日常支出的。重要的是,这个区间浮动很大,完全取决于你的消费习惯和所在城市。

房子:是家更是开销大头!

刚到德国,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个落脚的地方。这房租,绝对是每月开销中的“重头戏”,一不小心就能吞掉你预算的一大截。我最初的打算是挤进学生宿舍,因为听起来最划算、最省心。学生宿舍通常由各大学的学生服务中心(Studierendenwerk)管理,价格确实非常有竞争力。数据显示,德国学生宿舍的月租金根据城市和房间大小,普遍在每月250到450欧元之间,这个价格通常包含了水电暖和网络费用。像我最初申请的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生宿舍,一个带独立卫浴的单人间,每月租金在380欧元左右,这在柏林市内简直是性价比之王了。可惜,学生宿舍是出了名的“一位难求”,尤其是在慕尼黑、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申请者众多,等待名单可能比你的学制还长。据说,在慕尼黑,学生宿舍的平均等待时间可能长达2-3个学期。

没能第一时间抢到学生宿舍,我很快就加入了德国留学生圈子里最流行的“WG”大军——就是Wohngemeinschaft,合租公寓。这是一种非常德国化的居住方式,几个学生或者年轻人一起租一套公寓,每人一间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都是共享的。这不仅能摊薄房租,还能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结交新朋友,一举多得。我通过WG-Gesucht.de这个网站找到了我的第一个WG。当时在莱比锡,我租的卧室每月租金是320欧元,这包含了暖气和一部分水电费。后来搬到汉堡,WG的房租自然水涨船高,一个相对宽敞的房间每月大概是400-500欧元。对比发现,像科隆、汉堡、斯图加特这样的大城市,WG的平均月租金大约在350到550欧元之间,而慕尼黑和柏林则可能更高,甚至达到600-750欧元。我那些在小城市比如马尔堡、哥廷根读书的朋友,他们WG的房间甚至只要280欧元就能搞定,真的是让人羡慕嫉妒。

找WG还有个小插曲,我第一次去面试WG的时候,房东和未来的室友们都非常热情,他们不仅问了我的作息习惯,还问我喜欢听什么音乐,是不是爱干净,有没有做饭的习惯,甚至还玩了个小游戏活跃气氛。这让我觉得找WG更像是在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仅仅是找个住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很快就适应了德国的生活,室友们也成了我在德国的第一批朋友。所以,如果你没抢到学生宿舍,WG绝对是你的第二选择,甚至对于我来说,它比学生宿舍更有家的味道,更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德国生活。

吃喝:是享受更是省钱战场!

民以食为天,在德国留学,吃什么、怎么吃,直接决定了你的胃口和钱包。刚开始,我总觉得德国的物价很高,尤其是看到超市里那些精美的包装,总担心会吃穷自己。但后来我发现,只要掌握了诀窍,在德国自己做饭,真心比在国内一线城市下馆子便宜多了,甚至和自己做饭的成本也相差无几。德国的超市简直就是省钱的天堂,比如Aldi(奥乐齐)和Lidl(利德尔),它们是德国两大折扣连锁超市,里面的商品价格通常比Rewe(乐福)和Edeka(艾德卡)这样的全品类超市要低10%-30%。我每个周末都会去Aldi或者Lidl屯一周的食材,通常买上一大车,包括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面包、肉类和一些日常调味品,总共算下来,一个星期的食材开销大概在30-40欧元左右。这样计算下来,我一个月在超市的食物开销大概是120-160欧元。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一个普通德国家庭的食物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5%左右,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精打细算,这个比例还能更低。

除了这两家折扣超市,我还会关注其他超市的每周特价。像Rewe和Edeka虽然价格稍高,但它们的自有品牌商品(Eigenmarke)也常有不错的折扣,而且肉类、奶制品等品质会更优。我发现,周四或者周五超市通常会放出下一周的优惠传单,提前做好购物计划,能省下不少钱。我还学会了买“快过期”的打折商品,尤其是一些酸奶、面包、肉制品,临近保质期前会打折出售,比如晚上六七点钟去超市,常常能遇到面包房的甜点打半价。我记得有一次,一整只烤鸡,原价近10欧元,晚上打折后只要3.5欧元,简直是意外惊喜,足够我吃两顿饱饭了。

当然,偶尔出去改善伙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食堂(Mensa)绝对是留学生们的好去处,它由学生服务中心运营,提供价格实惠、营养均衡的餐食。我大学的Mensa,一份主菜加一份沙拉或者汤,通常只需要2.5到4欧元。我在汉堡大学上学的时候,一份咖喱香肠配薯条只要3.2欧元,味道还挺不错,而且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菜品选择,还会提供素食和清真餐,非常贴心。根据德国学生服务中心协会(Deutsches Studentenwerk)的统计,Mensa平均餐费在3欧元左右,这比外面随便一家快餐店都要便宜一半以上。偶尔和朋友出去吃个披萨或者土耳其烤肉(Döner),一份Döner大概是5-7欧元,披萨则在8-15欧元不等。如果想要体验更高级一点的餐厅,那价格就会翻倍了,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这属于偶尔的“奢侈品”,并不在我的日常开销计划内。

交通:月票在手,天下我有!

在德国,无论是去上课、去超市、还是和朋友出去玩,交通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火车、地铁(U-Bahn)、有轨电车(Tram)和公交车(Bus)构成了密集的网络。但单次购票价格不菲,比如在柏林,一张ABC区域的单程票就要3.8欧元。如果你每天都要坐车,那简直就是烧钱。幸运的是,作为一名注册大学生,我们有一个“特权”——Semesterticket(学期票)。这张票简直是我的“生命线”!

Semesterticket通常是包含在你的学期注册费里的,也就是说你不需要额外购买,它会随着你的学生证一起发放。这张票允许你在所在州或特定区域内,在整个学期内无限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所在的汉堡,Semesterticket的费用包含在每学期300多欧元的学杂费中,其中交通费大约占了180欧元左右,相当于每月30欧元。凭借这张票,我不仅可以免费乘坐汉堡市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甚至可以乘坐RE(区域快车)去周边的几个城市。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用Semesterticket从汉堡去了吕贝克,单程火车票如果单独购买要15欧元左右,来回就省了30欧元。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范围内学生购买的学期票平均费用约为每月30-40欧元,这在欧洲国家中算是非常划算的了。

对于短途出行,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自行车是我最爱的交通工具。德国很多城市都非常适合骑行,有完善的自行车道。我刚来的时候,在eBay Kleinanzeigen(德国的二手交易平台,类似国内的闲鱼)上花50欧元淘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虽然有点旧,但代步完全没问题。我还发现,一些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会定期组织二手自行车市集,或者一些自行车修理铺也会出售翻新后的二手车,价格通常在80-150欧元之间。这笔投资,很快就能通过省下的车票钱回本。

保险:健康保障,不可或缺!

在德国留学,健康保险是强制性的,也是你办理入学注册和签证延期的必备文件。没有保险,你就寸步难行。对于29岁以下的大学生来说,通常可以选择德国的公立医疗保险。我选择的是TK(Techniker Krankenkasse)这家公立保险公司,它是德国最大的公保公司之一,服务非常好,而且有很多针对学生的优惠政策。2024年,公立医疗保险为学生设定的标准月保费大约在120欧元左右,这包括了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这个费用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不同的公立保险公司之间差别不大,所以你选择哪家公保公司,月费基本都一样。

公立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非常广,包括看医生、买药(部分自付)、住院治疗、牙科基础治疗等等。我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感冒发烧,去看了家庭医生,开了处方药,除了几欧元的处方费,其他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承担了。这和在国内看病动辄几百上千的挂号费、药费相比,简直是太友好了。而且,公保公司还会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健康课程、疫苗接种报销等。据TK官网介绍,他们还会定期举办针对留学生的健康讲座,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德国的医疗系统。所以,这120欧元的月保费,绝对是物超所值,它买的不仅仅是医疗服务,更是一份安心。

如果你超过29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购买公立医疗保险,就需要考虑私人医疗保险了。私人医疗保险的费用会根据你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选择的保障范围而有所不同,通常会比公立保险贵一些,可能每月在150-300欧元甚至更高。但对于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来说,公立医疗保险是首选,也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通讯:联系世界,轻松搞定!

在德国留学,手机和网络是连接你和家人朋友,以及学习资料的必备工具。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的手机套餐种类繁多,简直让我眼花缭乱。好在我提前做了一些功课,知道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选择预付费卡(Prepaid-Karte)或者月租套餐(Vertrag)。

我最初选择的是预付费卡,这种卡的好处是灵活,不需要签订长期合同,每月充值多少用多少。像Aldi Talk(由Aldi超市和O2合作推出)或者Lidl Connect(Lidl超市和Vodafone合作推出)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预付费卡。我当时用的是Aldi Talk,每月花费大概10-15欧元,包含了3GB到5GB的流量和德国境内无限通话短信。这个价格,对于刚来德国、需求不大的我来说,完全够用。随着对德国的了解加深,我发现一些运营商会推出针对学生的月租套餐,比如Blau、Congstar等,它们会提供更多流量或者更优惠的价格。我后来升级到了Congstar的套餐,每月支付15欧元,可以获得10GB的流量,这足以满足我日常上网、看视频、和家人视频通话的需求了。根据德国电信市场报告,学生套餐的平均月费在10-20欧元之间,通常会提供不错的性价比。

至于家里用的网络,如果你住WG,通常房租里会包含网络费,不需要你额外操心。如果租的是单人公寓,那就需要自己办理宽带了。德国的宽带服务商主要有Telekom(德国电信)、Vodafone、1&1等。我朋友办理的1&1,每月宽带费用大约在25-35欧元之间,网速通常是50Mbit/s到100Mbit/s。不过,安装宽带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而且通常需要签订一到两年的合同,所以对于短期留学生或者经常搬家的人来说,住在包含网络的WG会更省事。

学习用品与休闲娱乐:小开销,大乐趣!

除了吃穿住行这些大头,我们还需要一些零碎的开销,比如学习用品、周末和朋友聚会、偶尔买点生活小物等等。学习用品方面,德国的文具店如McPaper、Kaut-Bullinger里的商品质量都很好,但价格也偏高。我发现大学图书馆是最好的资源库,绝大部分的教材和参考书都能在图书馆借到,完全省去了买书的钱。如果实在需要购买,我会在Amazon或者eBay上找二手书,价格会便宜很多,或者去大学的二手书市淘货。我记得有一本专业课的教材,全新要40多欧元,我在二手书市只花了15欧元就买到了,品相还非常好。根据德国学生服务中心协会的调查,学生在书籍和学习材料上的平均月开销约为20-30欧元,但如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二手市场,这个数字可以降到非常低。

至于休闲娱乐,这部分开销的弹性就非常大了。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去逛博物馆,德国很多博物馆周三或者周末有免费开放时段,或者对学生有优惠。比如我在柏林的时候,很多国家博物馆对学生都有半价优惠,甚至一些小型博物馆是完全免费的。一张电影票大概在10-15欧元,如果买学生票会便宜一两欧元。和朋友去小酒馆喝一杯啤酒,一杯0.5升的啤酒通常是3.5-5欧元。周末如果计划去周边城市短途旅行,利用好Semesterticket或者购买周末票(Schönes-Wochenende-Ticket,2024年价格大约是46欧元,最多可供5人使用,一天内无限次乘坐区域火车),成本也能控制得很好。我发现,在德国有很多免费的户外活动,比如徒步、骑行、去公园野餐、逛跳蚤市场,这些都能让你玩得开心又不用花很多钱。

偶尔买些生活用品,比如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这些在DM、Rossmann这样的日用品超市都能以很实惠的价格买到,通常一个月15-20欧元足够了。所以,总的来说,学习用品加上一些基本的娱乐和生活杂物,我每个月这部分的开销基本控制在50-80欧元。这让我既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又能体验到异国情调,还不至于让钱包“大出血”。

省钱秘籍:我的压箱底绝招!

在德国待久了,自然也总结出了一些“压箱底”的省钱绝招。首先,超市购物一定要学会看特价,大部分超市每周都会有特价商品,通过它们的App或者网站提前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购买,能省下不少钱。我个人非常推荐Kaufland和Real,它们每周的特价力度都很大,经常能买到非常便宜的肉类或者海鲜。我还学会了买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比如Rewe的“Ja!”品牌,Edeka的“Gut & Günstig”,还有Lidl和Aldi的很多自有品牌,质量都不错,价格却比那些大牌子便宜一大截。

其次,利用好学生身份。除了Semesterticket,很多地方对学生都有优惠。电影院、博物馆、游泳池、健身房,甚至一些餐厅和商店,只要你出示学生证,就能享受到折扣。比如,我在柏林国家歌剧院看歌剧,学生票比原价便宜了近一半。有些大学还会提供免费的体育课程,或者以极低的价格使用健身房。我大学的健身房,一个月才15欧元,这在国内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兼职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德国允许国际学生每年工作120个全天或240个半天,而且这里的最低工资标准还在不断上涨。2024年1月1日起,德国的法定最低时薪已经提高到了12.41欧元。我大学期间做过餐厅服务员,也在大学图书馆做过助理,一个小时能赚13-15欧元。每周工作10-20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也能有130-300欧元的收入,足以覆盖我的伙食费甚至房租的一部分。我在大学图书馆的兼职,不仅能赚钱,还能提前接触到很多专业书籍,甚至还因此认识了一些德国本地的朋友,对我的德语口语帮助也很大。所以,别小看兼职,它不仅能缓解经济压力,还能让你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当然,二手市场也是省钱的一大法宝。德国人很喜欢买卖二手物品,从家具、电器、书籍、衣服,到自行车,你几乎都能找到物美价廉的二手货。eBay Kleinanzeigen和Facebook上的各类二手交易群组,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刚来德国的时候,公寓里的锅碗瓢盆、台灯、小桌子,很多都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花了几十欧元就置办齐全了。我甚至还在Facebook群组里找到过免费赠送的家具,只要自己去搬就行,这真的让我省了不少钱。

最后,学会记账和预算。这听起来有点老套,但真的非常有效。我用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把每个月的固定开销(房租、保险、手机费)和浮动开销(伙食、交通、娱乐)都详细列出来,每周或者每月 review 一下自己的消费情况。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钱都花在了哪里,哪些地方可以再省一省。我还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每周的“零花钱”上限,一旦快要超支,就会提醒自己这周要“勒紧裤腰带”了。这种方法帮我很好地控制了开销,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总的来说,你需要准备多少银子?

好啦,掰扯了这么多,你肯定想知道,那到底在德国留学,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银子才心里有底呢?综合我的亲身经验和前面分享的各项数据,我们来大致算一笔账:

项目 每月大致花费(欧元)
房租(学生宿舍或WG) 300 - 550
伙食费(在家做饭为主) 120 - 180
交通费(学期票包含) 30 - 40
医疗保险费 120 - 130
手机/网络费 10 - 20
学习用品/休闲娱乐/杂费 50 - 100
每月总计 630 - 1020

这个区间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参考值,大部分留学生通过合理规划,都能把每月开销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当然,如果你在大城市,比如慕尼黑,房租和生活成本会更高一些,可能需要往上限靠拢,甚至会稍微超出一点。如果你在中小城市,比如马尔堡、开姆尼茨,那可能轻松就能控制在下限附近。我自己在汉堡的时候,每月基本开销差不多在800-900欧元。这还不包括偶尔的旅行、买衣服等大额开销。所以,除了日常的生活费,建议你最好再准备一笔紧急备用金,以防不时之需,比如签证延期费用(据联邦外管局官网,签证延期费用约为80-100欧元)、电脑坏了、或者生病需要自费部分药物等等。

别光盯着银行卡余额发愁,多出去走走,主动交朋友,你会发现德国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精彩,钱嘛,总有办法省出来的!记住,留学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这些经历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勇敢去探索,去尝试,去享受你在德国的每一天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59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