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校斯坦福,你的呢?

puppy

嘿,姐妹们兄弟们,你们的梦校是哪儿?是不是也像我一样,从小就对着一所学校的照片发呆,想象着在那里的生活?我这篇文儿就是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跟斯坦福的故事。从当初那个只敢把“斯坦福”偷偷写在笔记本上的小透明,到一步步摸索、经历无数挫折和惊喜,最终踏入那个传说中的校园,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我会在文章里跟大家分享我申请路上遇到的那些坑、我的准备策略、心态调整的小秘诀,还有一些在斯坦福真实感受到的独特氛围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申请技巧哦,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坚定信念、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全力以赴。也许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追求自己梦校的路上,少走点弯路,多一份信心。来嘛,一起聊聊你的梦想,看看我们是不是也有着相似的星辰大海!

还记得吗?那个你第一次看到它照片的瞬间,阳光洒在红瓦屋顶上,棕榈树摇曳生姿,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自由又智慧的味道。对我来说,那就是斯坦福。那会儿我还是个小不点,只能偷偷摸摸地把“Stanford”这几个字母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不敢大声说出口,生怕那样的梦想太遥不可及,被人笑话。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藏了个巨大无比的秘密,既甜蜜又带着一丝忐忑。谁能想到,多年以后,我真的能穿着那身红色的毕业袍,在著名的纪念教堂前留下自己的影子呢?

我的斯坦福故事,开始于那份有点自卑的向往。面对着网上铺天盖地的名校介绍,看到那些学霸们光鲜亮丽的履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那时的我,总觉得斯坦福简直是地球上最遥不可及的存在,据斯坦福大学官方数据,2023年秋季入学的本科生录取率仅为3.68%,这残酷的数字无疑让我当时更加望而却步,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自己面对的挑战究竟有多么巨大。

不过,梦想这东西,一旦生根发芽,就会悄悄地给你力量。我意识到,光是想是没用的,得开始行动。我努力在学校里保持优异的成绩,并且不再满足于仅仅达标。斯坦福大学的招生页面明确指出,他们会考察学生在中学课程中的严谨性(rigor of curriculum),这意味着不仅仅要成绩好,还要敢于挑战AP、IB等高级课程,所以我主动选择那些难度系数最高的课程,就算熬夜也要啃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是向梦校迈出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标化考试这个大魔王了,我跟SAT死磕了整整一年。第一次考试,分数出来的时候我差点没哭出来,觉得离目标遥遥无期。但我没有放弃,一遍遍刷题,一遍遍分析错题,终于在第三次考试时拿到了一个过得去的成绩。而且,最近斯坦福大学在2024年3月宣布将恢复对SAT/ACT成绩的要求,从2025年秋季入学申请者开始,这再次强调了标化成绩在申请中的分量,也让我更加庆幸当时没有放弃,拼尽全力去争取好成绩。

除了成绩,课外活动也是我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我可不是那种“为了申请而申请”的类型,而是真正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去。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从一个连说话都结巴的菜鸟,到后来能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个当地的社区服务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每周风雨无阻。斯坦福大学官网的招生理念强调“整体性审查”(holistic review),不仅关注课业表现,更看重申请者在课外活动中展现的领导力、创造力、韧性和对特定领域的深厚兴趣,比如我参与的这些活动,就让我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来我知道斯坦福校园里有超过650个学生社团,这本身就说明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兴趣。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简直是申请路上最令人头疼的一关。那段时间,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感觉自己的故事平平无奇,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出“我”的独特性。我反复修改了七八稿,每一次都像是要把自己的灵魂剖开一样。斯坦福大学的补充文书题目,比如著名的“What matters to you, and why?”,就是希望能看到你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和价值观,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成就列表,这需要极高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我当时就是努力去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驱动我的东西,那些小小的瞬间,那些不起眼的坚持,最终构成了我的独特故事。

推荐信也很有讲究,我特意选择了两位对我非常了解的老师。一位是我的英语老师,她见证了我从口语不流利到自信表达的转变;另一位是我的数学老师,他看到了我在面对难题时不放弃的韧劲。我提前跟他们沟通,提醒他们我申请的学校以及我的目标,确保他们能写出有深度、有细节的推荐信。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明确指出,他们希望推荐信能提供申请者在学术和个人品质方面的独到见解,最好是来自那些真正了解你、能具体描述你课堂表现和个人特质的老师,而不仅仅是说好话,所以选择对的老师,并让他们了解你,真的非常重要。

面试环节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当地的咖啡馆见到了我的校友面试官,他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女士。我们聊了很多,从我的兴趣爱好到对未来大学生活的设想。我努力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真诚总能打动人。斯坦福大学的校友面试是可选的,但对于申请者来说,这是一个展现个性和对学校热情的绝佳机会,据斯坦福校友会介绍,全球有数千名校友志愿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他们希望能与申请者进行一场真实的对话,了解你是否适合斯坦福的社区文化,所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聊一聊,展示真实的你。

经济援助也是我考虑的重中之重,毕竟斯坦福的学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跟父母反复研究了学校的助学金政策,也准备了所有需要的财务资料。对于国际生而言,虽然斯坦福大学实行的是“需求感知”(need-aware)政策,不像对待美国本土学生那样是“需求盲审”(need-blind),但学校承诺会满足所有被录取国际学生的全部被认定经济需求,而且根据斯坦福官网数据,超过70%的本科生都能获得某种形式的经济援助,这让许多家庭望尘莫及的学费变得可及,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原因而望而却步,勇敢去申请,学校可能会提供你意想不到的支持。

提交完所有材料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手机一响就心跳加速,生怕错过任何邮件。身边的朋友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各种offer或者拒信,我更是坐立不安。即使是等待斯坦福的放榜通知,那种煎熬也刻骨铭心,毕竟有那么多优秀的申请者,据学校公布,每年有超过90%的申请人无法被录取,这本身就是对心态的巨大考验。我学会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分散注意力,比如跑步,比如画画,提醒自己结果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只有等待。

直到有一天,我打开邮箱,看到了那封写着“Congratulations!”的邮件。我至今都记得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然后又瞬间沸腾起来。我大声尖叫,眼泪止不住地流,我成功了!我真的成了那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在全球数万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真的是一个奇迹般的瞬间,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汗水,在那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踏入斯坦福校园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梦境。加州的阳光真的特别好,红瓦黄墙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庄重而美丽,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宽阔的草坪。斯坦福大学占地约8,180英亩(约33平方公里),是美国最大的大学校园之一,那种开阔和充满活力的气息,以及加州独有的阳光,让我第一眼就被彻底征服了,感觉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很快我就发现,这里的学术挑战远超我想象。课程强度很高,教授们也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上课的时候常常感觉脑子不够用。但是,这种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成长。比如在计算机科学系,你能接触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最顶尖的学者,据CS系官网介绍,他们拥有图灵奖得主等多位业界泰斗,这些大师们的课真的能让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

斯坦福非常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通过了UAR(Undergraduate Advising and Research)项目找到了一个导师,跟着教授做了一些小项目,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到后来能独立完成一些数据分析,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后来才知道,据UAR官网介绍,每年有超过1000名本科生参与到各种研究项目中,涵盖了从工程到人文的几乎所有领域,这种早期的实践机会真的太宝贵了,让我有机会在课堂之外探索自己的兴趣。

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学习,斯坦福更是个充满活力的大社区。除了图书馆和实验室,我还会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从瑜伽课到摄影俱乐部,从国际学生联谊会到志愿者组织。据学校学生事务办公室统计,校园里有超过650个注册学生社团,从辩论队到机器人社团,从户外探险到民族文化组织,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找到归属感和乐趣,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我甚至还利用了斯坦福的Bing Overseas Studies Programs(BOSP),去了巴黎交换了一个学期,这段经历彻底拓宽了我的视野。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我学会了独立,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的文化。BOSP项目在全球有十多个中心,从京都到柏林,从开普敦到牛津,每个学期都有数百名学生走出国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学术环境,这真的是斯坦福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斯坦福身处硅谷核心地带,这种创业的氛围无处不在,简直是耳濡目染。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创业大赛、讲座,甚至能遇到许多成功的创业者校友。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的一个创业咖啡馆,我甚至偶然遇到了某知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跟他聊了几句,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根据斯坦福商学院(GSB)发布的数据,其校友创办的公司总年收入高达2.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这种基因也深深影响着本科生,激发着我们的创新热情,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当然,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挑战。刚入学时,我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身边都是那么优秀的同学,我时常会有一种“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在这里。但幸运的是,斯坦福的Wellness Center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据学校健康服务中心官网介绍,他们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一对一咨询、团体治疗、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支持,这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成长,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寻求帮助,也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候。

斯坦福给我最大的财富,除了知识,就是这里的人。我的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背景和故事,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熬夜学习,一起讨论人生,这些情谊是无价的。而斯坦福的校友网络更是庞大而紧密,据斯坦福校友会统计,全球有超过22万名校友,他们遍布各行各业,这种连接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归属感,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一份温暖的连接。

回望在斯坦福的几年,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持续努力的精神。斯坦福大学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人类寻求、创造和传播知识”,它不仅仅是教育我如何思考,更是引导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所学去影响世界,这才是大学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其实,每个人的梦校之旅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封录取通知书,更是一场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数据显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解决复杂问题、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这本身就说明了追求更高学府的价值。我的经历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故事中的一个,但我想说的是,不要害怕去追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姐妹们兄弟们,别再犹豫了,别再偷偷摸摸地把梦校写在笔记本上了!如果你心里也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你魂牵梦萦,那就大胆地去追求吧。它可能不是斯坦福,可能是哈佛、MIT,也可能是英国的牛津剑桥,甚至是你家门口的某所大学,只要是你的心之所向,那就值得你为之全力以赴。从今天开始,把你手机里的娱乐App卸载几个,或者少刷半小时的短视频,去查查你梦校的官网,看看他们的招生要求,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找找有没有校友分享的经验帖。然后,制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计划,哪怕每天只多读半小时书,只多写一段英文,都是向梦想靠近了一步。别等了,就现在!你的未来,等你来创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