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UCB:留学生的伯克利生存指南

puppy

嗨,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正在伯克利摸爬滚打,或者正准备踏入这所充满魔力的大学,那肯定懂那种既兴奋又有点迷茫的感觉。UCB确实是学术殿堂,但留学生的生活可不只是图书馆和GPA那么简单。我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我在伯克利摸索出的那些‘生存秘籍’。从一开始的文化冲击、学术压力山大,到后来怎么找到自己的节奏,怎么利用那些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宝贵校园资源,甚至是怎么在教授的Office Hour里混个脸熟,为实习和科研铺路。我还会分享一些超实用的‘防坑’指南,比如选课的策略、在哪里能找到好吃又不贵的慰藉、怎么有效利用Career Center,以及如何克服‘内卷’焦虑,找到真正懂你的朋友。在伯克利生存下来不难,但想活得精彩、不留遗憾,那才是有挑战的。希望我的这些亲身经验能帮你少走弯路,让你的UCB之旅少点迷茫,多点精彩和收获!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拖着两个超重行李箱,站在伯克利的Shattuck Avenue街头,天还没完全亮透,空气里弥漫着一丝潮湿和淡淡的草木香。手机里倒是有详细的导航,可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还有那些我之前只在电影里见过的黄色校车,心里那种又激动又有点儿“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迷茫感,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真实。UCB,那个传说中的学术圣地,我终于来了,可接下来要怎么活呢?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准备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闯荡。

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文化冲击就像海啸一样拍过来,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我记得第一次上大课,教授语速飞快,PPT上的词汇好多都不认识,周围的同学却个个都像是能完全理解。我坐在后排,手里握着笔,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完全插不进去。有一次,小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个经济学案例,我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生怕自己的英文表达不地道或者想法不够深刻。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数据显示,该校有超过8,000名国际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大,可身处其中时,我还是常常感到一种孤独感,仿佛自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少数派。

学术压力更是真实到让人窒息。伯克利的课程强度真的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那些入门级的CS或者工程课,期中期末的难度堪比“渡劫”。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CS 61A的期末考试,整整一周都泡在Soda Hall的机房里,对着屏幕上的Python代码发呆,脑子里全是递归、高阶函数那些概念。旁边的同学敲键盘飞快,而我连一个简单的问题都要琢磨半天。图书馆里总是人满为患,尤其是主图书馆Doe Library和Main Stacks,据图书馆官网统计,每年访问量超过百万次,每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在学习。那种氛围既催人奋进,也让人偶尔感到巨大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慢慢地,我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节奏。我发现仅仅依靠自己死磕是远远不够的,伯克利丰富的学习资源就是为你准备的。我最早接触到的就是学生学习中心(Student Learning Center,简称SLC),那里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线性代数期中考试前,我对一个概念死活理解不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SLC,那里的peer tutor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帮我理清思路。据SLC官网统计,他们每年举办超过10,000小时的辅导课程,覆盖数学、科学、写作等多个学科,对我这样的国际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学术上的帮助,也是一个练习口语和融入环境的好机会。

遇到特殊的学习需求时,学校的残疾学生项目(Disabled Students' Program, DSP)也会提供很多支持,虽然名字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它其实涵盖了许多形式的学习障碍和健康问题,哪怕是短期的受伤影响学习,都可以申请。我听说有些同学因为严重的焦虑症或者其他健康问题暂时影响了学习状态,通过DSP申请到了延长考试时间或者无干扰的考试环境。据DSP官网介绍,该项目为数千名学生提供住宿,帮助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我觉得这种人性化的支持对每个学生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留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样要重视。

选课简直是一门玄学,也是我刚来时吃过大亏的地方。我第一次选课完全是凭着对课程名字的直觉,结果选了好几门传说中的“杀手课”,差点没把我送走。后来我学乖了,每次选课前都会去CalCentral和伯克利的学术指南上仔细研究课程大纲,更重要的是,我还会去看Berkeleytime上的历史数据,比如这门课的平均GPA分布、教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drop率。据伯克利教务处信息,每个学期开放的课程数量庞大,仅CS部门的本科课程就常年有几十门供选择,这种丰富的选择性也意味着你需要更慎重。我发现跟着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取经,或者参加一些院系的选课分享会,能少踩很多坑。比如,如果你不是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就不要轻易去尝试那些出了名难的“硬课”,先从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循序渐进地挑战。

教授的Office Hour也是我后来发现的宝藏。一开始我总觉得那是给“学霸”问问题的地方,或者只有在作业卡壳时才去。后来我壮着胆子去过几次,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记得有一个教授讲的统计学概念,我在课上听得云里雾里,去了Office Hour,他不仅耐心解答我的问题,还主动问我有没有适应校园生活,甚至聊起了家乡的一些趣事。据很多教授的课程大纲(syllabus)上的说明,他们每周会固定安排2-4小时的Office Hour,鼓励学生前来提问交流。几次下来,教授真的会记住你的脸,甚至能聊上几句。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帮助,有时候更能为你后续的实习推荐、科研机会,甚至毕业论文指导铺路。我认识一个学姐就是通过Office Hour和教授混熟了,最后拿到了教授推荐的谷歌实习机会。

说起实习和职业发展,伯克利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er)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我一开始对找实习完全没概念,简历怎么写,面试怎么准备,都是一头雾水。我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简历发给Career Center的顾问,他帮我逐字逐句地修改,还模拟了一次面试,让我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他们会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工作坊,比如简历修改、模拟面试、职业规划等等。据职业发展中心官网显示,他们的Handshake平台每年发布数万个实习和全职岗位,并且每年会举办超过200场招聘活动,包括大型招聘会和信息宣讲会。我通过Handshake申请到了好几份实习,虽然最后只成功了一家,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经验。早点和他们建立联系,你的职业之路会顺畅很多。

吃饭问题对留学生来说也是个大头,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省。UCB的食堂饭卡套餐(meal plan)价格不菲,例如最基础的蓝熊套餐(Blue plan)一个学期费用可能就超过3,000美元,这还不包括假期,对于精打细算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我一开始也办了餐卡,后来发现外面其实有更多性价比高的选择。我最喜欢去Telegraph Avenue和Shattuck Avenue那一带觅食。我记得有一家越南河粉店,一份Pho只要12-15美元,料足味美,每次吃完都感觉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还有些中餐馆或者韩国料理,价格也都很亲民,而且味道很正宗。据一些学生论坛的分享,在校园周边,能找到不少物美价廉的餐厅。学会自己做饭也是省钱的好办法,逛逛Berkeley Bowl或者Trader Joe's,买些食材自己动手,不仅能吃到家乡的味道,还能省下不少钱。

“内卷”这个词在伯克利简直是随处可见。大家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这种竞争压力有时会让人感到焦虑。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个项目没做好而情绪低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我身边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伯克利有很多心理健康资源,比如唐氏健康中心(UHS Tang Center),他们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多种服务,你可以预约心理医生,倾诉你的困扰。据UHS年报,每年有数千名学生使用心理健康服务,平均等待时间在高峰期可能超过一周,所以如果你感到压力大,一定要提前预约。我发现和朋友多沟通,或者参加一些兴趣小组,能有效地缓解这种焦虑。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每个人的路径都不一样。

交朋友在伯克利也是一门学问。校园里有超过1000个注册学生组织,涵盖学术、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据学生事务处统计,平均每位学生会参与2-3个组织。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加入了几个华人社团,虽然找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但也发现如果只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会错过很多和其他文化背景同学交流的机会。后来我尝试加入了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每周都会去爬山或者露营,在那里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大家一起体验加州的自然风光,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我发现,真正懂你的朋友不一定是同胞,而是那些愿意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多去参加一些校园活动,主动和陌生人聊天,你会发现伯克利的同学都非常开放和友好。

住宿也是留学生活中的一个大挑战。据UCB住房办公室数据,校内宿舍(不含餐)的年租金通常在15,000到20,000美元之间,校外合租公寓的月租金也普遍在1000到1500美元每人,伯克利的房租是真的贵。我第一年住校内,虽然方便,但费用很高。后来我选择在校外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套公寓,虽然每天要多走一段路或者坐公交,但省下了不少钱,而且有了更大的独立空间。找室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志趣相投、作息规律的人,不然生活上很容易产生矛盾。我建议提前半年就开始关注校外租房信息,比如UC Berkeley Housing Facebook群组或者一些租房网站,好的房源很快就会被抢走。

国际学生办公室(Berkeley International Office, BIO)是你留学路上最重要的盟友,特别是涉及到签证和实习工作许可这些事。我记得我第一次申请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的时候,对流程一窍不通,是BIO的顾问一步一步教我准备材料,帮我审核,确保我没有遗漏任何细节。据BIO官网提示,CPT申请通常需要提前2-3个月准备材料,确保在实习开始前获得批准,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的流程会更复杂,需要更早规划。他们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关于签证、居留身份的讲座,提供最新的政策解读。记住,任何关于身份的问题,一定要先咨询BIO,不要自己想当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校园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学长就提醒我晚上尽量不要独自出门,特别是去一些偏僻的地方。UCB警察局(UCPD)提供多项安全服务,包括熊铃(WarnMe)紧急通知系统,一旦校园发生紧急情况会立刻发短信通知全校学生,还有夜间护送服务(BearWALK),如果你晚上很晚才从图书馆出来,可以打电话让UCPD的人护送你回宿舍或者公寓。据UCPD年报,学校犯罪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建议学生仍需保持警惕,注意个人财产安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出门都会和朋友结伴而行,或者至少让朋友知道我的行踪,毕竟安全第一。

所以啊,我的朋友,在伯克利生存下来不难,想活得精彩、不留遗憾,那才是有挑战的。别再犹豫了,现在就打开你的笔记本,列一个To-Do List:看看下一周的Office Hour时间,挑一个你最想聊的教授去坐坐;或者去Handshake上浏览一下最新的实习岗位,哪怕只是看看要求,心里有个数;又或者,想想你最想参加的那个社团,然后去CalLink上找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他们发个邮件,别怕英文不好,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UCB的精彩远不止于此。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