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行前保姆级攻略

puppy

要去加拿大留学啦,是不是又激动又有点小紧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准备?别担心,这份《加拿大留学行前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我们懂你,所以把所有留学小白可能踩的坑、会遇到的疑问都提前给你想到了。从最头疼的签证材料清单、行李箱该装些什么(冬装多厚才够?洗漱用品要带全吗?),到落地加拿大后怎么办理电话卡、银行卡,怎么找到合适的住宿,甚至连机场通关小技巧和如何应对时差,我们都帮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篇攻略就像你的贴心老朋友,手把手教你搞定行前所有琐碎小事,让你告别焦虑,轻松出发。读完它,保证你胸有成竹,顺顺利利开启精彩的留学新篇章!快来提前“避坑”涨经验吧!

还记得我刚决定来加拿大留学那会儿,激动得恨不得立刻打包走人,可一想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签证材料清单,还有那个深不见底的行李箱,瞬间就感觉自己像被一大团乱麻缠住了,手足无措。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要带几件羽绒服啊?”“银行卡怎么弄?”“手机信号到了能用吗?”这种问题,翻来覆去睡不着。那种既兴奋又带点小焦虑的感觉,简直比期末考还让人上头。我敢说,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八成也跟我当初一个样儿,对不对?

别担心,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说实话,从决定出国到真正踏上加拿大的土地,这中间的过程确实有点像打一场复杂的升级游戏,各种任务扑面而来,让人有点应接不暇。但好消息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像你一样充满憧憬的留学生选择加拿大,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与公民部(IRCC)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加拿大境内的国际学生总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49,425人。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与你相似的行前故事和准备过程,所以,把你那些小紧张、小焦虑都暂时放下,跟着我这篇“保姆级”攻略,一步一步,把所有“疑难杂症”都给它捋顺了,保证你轻松出发,顺利开启新生活!

签证那些事儿:不是考试,但要细心

说到加拿大留学,最核心、也最让人头疼的第一步,绝对是搞定你的留学签证,也就是学习许可(Study Permit)。这玩意儿就像你进入加拿大留学的“准入证”,没有它,一切都免谈。很多人会因为材料准备不齐或者一些小细节,导致签证流程被耽搁,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我身边就有个朋友,当初就是因为护照有效期不够,临近提交才发现,结果一阵手忙脚乱,差点错过学校的开学日期。加拿大移民局(IRCC)官网上明确列出了申请学习许可所需的核心文件,这其中包括了一封你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Letter of Acceptance),以及一份有效期至少覆盖你整个学习期间的有效护照。这两项要是出了问题,那后面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所以务必反复核对。

除了录取通知书和护照,一份过硬的资金证明也是重中之重,它要向签证官证明你有足够的钱在加拿大生活和学习,不会成为加拿大的财政负担。IRCC对此有明确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生活成本,申请人的资金证明要求已经从过去的每年10,000加元,大幅提高到了每年20,635加元(不含学费)。这意味着如果你想顺利拿到签证,你的银行账户里至少要证明有这笔钱,并且这笔钱最好是以GIC(Guaranteed Investment Certificate,担保投资证明)的形式呈现。例如,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和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等主要银行都为国际学生提供专门的GIC项目,这类产品不仅符合签证要求,还能在你抵达加拿大后分批提取,非常方便。提前办好GIC,既是满足签证条件,也是给自己未来生活打个底。

在准备所有签证材料时,请记住“宁多勿少,宁早勿晚”的原则。每份文件,无论是你的身份证明、教育背景材料、无犯罪记录证明,还是体检报告(如果IRCC要求你进行体检),都要严格按照IRCC官网的要求去准备,并且确保翻译件与原件的一致性。曾经有个学姐分享她的经验,她在申请时除了基本材料,还主动附上了一份详细的留学计划书,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加拿大、选择这所学校、这个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虽然这不是强制性文件,但她觉得这能让签证官更清晰地了解她的留学动机,也算是为自己加分。虽然没有官方数据直接证明这些“额外”材料的影响,但多一份准备,多一份安心总是没错的。

行李箱里的乾坤:装什么,怎么装?

搞定签证,你的心头大石应该能放下大半了。接下来,就是让无数人抓狂的“打包环节”!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堆衣服、书籍、各种小物件前,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带不带?”“够不够?”“会不会超重?”这种纠结的心情,我懂!这份行李清单,就是来帮你理清思路的。

穿搭哲学:加拿大四季如画,更如“四季随机播放”

加拿大的天气,尤其是冬天,是很多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最担心的问题。到底要带多厚的衣服才够?这真的要看你具体去哪个城市。比如,如果你去的是多伦多或者蒙特利尔这样内陆偏东的城市,那里的冬天可是实打实的严寒,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多伦多可能在-6°C左右,蒙特利尔甚至能低至-10°C或更低,户外活动时体感温度会更低。而如果你去的是温哥华这样靠太平洋的西海岸城市,冬天则会相对温和得多,平均气温在3°C左右,更多的是阴雨天气,下雪反而不常见。所以,一份能够抵御零下二三十度的防水防风羽绒服,在大部分加拿大城市都是冬天必备,而且最好是长款能盖住膝盖的那种。我认识一个从广州来的同学,她刚到多伦多时,只带了一件薄羽绒,结果第一个冬天就冻得瑟瑟发抖,最后还是乖乖去买了件本地品牌的大鹅。

除了最外层的“终极防御”,更重要的是“洋葱式穿搭法”——多层叠穿。想想看,你在户外穿着厚重的羽绒服,一进室内暖气开得足足的,如果只有一件毛衣,那不得热晕过去?所以,打底的保暖内衣(优衣库的Heattech或者类似的品牌就很好)、中层的抓绒衣或羊毛衫、轻薄羽绒马甲,这些都比一件超厚毛衣来得实用。数据显示,当地人冬季衣橱里,往往包括了吸湿排汗的内层、保暖的中间层和防风防水的外层,这样的搭配足以应对加拿大从秋末到春初的多种气温变化。别忘了带几双厚袜子,以及一双防滑防水的雪地靴,脚暖和了,全身才暖和。至于夏装,T恤、短裤、裙子,就按照你平常的习惯带一些就好,加拿大的夏天,尤其是在大城市,也能热到30多度。

生活用品:有些带,有些“等到了再买”

关于洗漱用品、护肤品这些,其实大部分可以在加拿大当地的超市或药店买到,比如Shoppers Drug Mart、Walmart等,品牌和种类都很齐全。刚开始可以带一些旅行装或者够用一两周的量,主要是为了刚落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不过,如果你有特别偏好的亚洲品牌护肤品或者特殊的个人用品,加拿大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买到或者价格较贵,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带一些。我有个朋友对洗发水特别挑剔,她就从国内带了好几瓶她常用的品牌,足够她用上大半年。但是,请注意,加拿大海关对个人携带的液体有规定,随身行李中单瓶液体不得超过100毫升,总容量也有限制,大容量的洗漱用品记得放托运行李。

至于电子产品,加拿大的电压是120V,频率60Hz,插座是两孔扁平或三孔(两扁一圆)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美标插座(Type A和Type B)。国内的电器大多是220V,所以你需要准备一个转换插头。虽然加拿大也有卖,但提前准备好,一下飞机手机就能充电,会让你安心不少。笔记本电脑、手机这些自带充电器的电子产品通常都是宽电压设计(100-240V),直接用转换插头就好,不需要变压器。但吹风机、电热水壶这类大功率电器,如果不是宽电压设计,就需要变压器,而一个功率足够大的变压器往往又重又贵,性价比不高,所以建议这类电器可以考虑到了加拿大再购买,很多超市都有卖,价格也合理。

药品方面,如果你有日常服用的处方药,务必带上医生的处方原件和英文翻译件,并且将药品保留在原包装内,用量控制在90天以内。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对此有明确规定,确保你是因个人医疗需求携带。一些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止痛药、肠胃药等,可以适量携带。不过,加拿大药店的非处方药种类也很丰富,购买很方便。至于眼镜和隐形眼镜,建议多备一副备用眼镜和充足的隐形眼镜,因为在加拿大配眼镜需要验光师处方,费用也相对较高。一份数据显示,在加拿大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的费用可能在$80-$150加元不等,配一副新眼镜的花费更是数百加元起步。

出发前的“临门一脚”:机票、钱和重要文件

当你把行李打包得七七八八,签证也稳妥了,这时候就该把目光投向出发前的最后几项重要任务了。这些事情看起来零散,但每一件都关系到你顺利抵达加拿大。

机票:早规划,享优惠

买机票这事儿,真的是越早越好,尤其是在留学高峰期。提前几个月购买,往往能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也能有更多航班和座位选择。很多航空公司,比如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都会有专门针对学生的优惠计划。根据加拿大航空官网的信息,他们的学生优惠可能包含额外的免费托运行李额度(通常比普通经济舱多一个23公斤的行李),这对于需要携带大量行李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同时,一些学生机票还可能提供更灵活的改签政策,以防你的行程有变动。在选择航班时,除了价格,直飞还是转机、转机时间是否充裕、行李是否需要重新托运这些细节都要考虑清楚,尤其第一次出国,直飞虽然贵一点,但能省去不少麻烦和焦虑。

财务准备:现金、银行卡,双管齐下

虽然加拿大是一个信用卡和借记卡普及率极高的国家,几乎任何地方都能刷卡支付,但随身携带一些加元现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刚下飞机,你可能需要支付机场巴士、出租车费,或者买瓶水、吃个简餐,这时候现金就显得特别方便。建议携带200-500加元左右的现金,足够你刚抵达时的应急开销。我有个学妹就是因为没带现金,一下飞机发现手机没信号,无法支付机场快线的费用,只能傻站在那里找人帮忙。此外,你常用的信用卡或者支持境外取现的借记卡也应该带上,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很多国内银行的借记卡在加拿大ATM机取现会有手续费,而且汇率不一定划算,所以这只是作为临时周转的手段。

出发前,务必复印所有重要的身份证明和签证文件。包括你的护照首页、学习许可批准信(或签证页)、录取通知书(LOA)、GIC证明等。这些复印件分成几份,一份放在随身包里,一份放在托运行李中,最好再给你的家人留一份电子版和纸质版。甚至你还可以把这些重要文件的电子版上传到云端存储,以防万一。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同学的钱包在多伦多地铁上不慎丢失,里面除了现金,还有他的国内身份证和银行卡。幸好他提前做了备份,后续补办和挂失就没那么被动了。多一份备份,就多一份保障。

抵达加拿大:机场通关不迷茫,时差调整有妙招

经过漫长的飞行,当你踏上加拿大国土的那一刻,兴奋、疲惫、还有一丝丝对未知的好奇,各种情绪估计会交织在一起。这时候,如何顺利通关,以及尽快适应时差,就成了你面临的首要任务。

机场通关:自信、礼貌、真实

抵达加拿大机场后,你需要通过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检查。大多数加拿大主要机场,如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YYZ)、温哥华国际机场(YVR),都配备了自助报关机(Primary Inspection Kiosks, PIK)。你可以在机器上扫描护照,拍照,并回答一系列关于你入境目的和携带物品的问题,最后会打印出一张收据。整个过程其实很流畅,据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旅客使用PIK的平均等待时间在高峰期也能控制在30-90分钟以内。拿着这张收据,你就可以排队见边境服务官了。

见到边境服务官时,保持自信、礼貌,并且真实回答所有问题。他们可能会问你来加拿大的目的(留学)、就读的学校和专业、计划停留的时间、以及如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等。请务必准备好你的录取通知书(LOA)和学习许可批准信,因为官员会根据这些文件为你签发正式的学习许可。有些官员还会随机询问你携带了哪些物品。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提醒:加拿大海关对食品、植物、动物制品等有严格的规定。例如,生鲜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等都是被限制或禁止携带的。如果你携带了任何可能需要申报的物品,一定要如实申报,哪怕只是一包药材或者几块肉干。不申报或虚假申报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CBSA官网明确指出,未申报物品可能导致最高800加元的罚款,甚至物品被没收。我的一个朋友就曾因为带了一包老家特产的腊肉肠,没申报,结果被罚了款,还被教育了一番。

时差挑战:与生物钟和解

加拿大与中国有至少12小时的时差,这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落地加拿大后,你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疲惫、失眠或者白天嗜睡,这就是所谓的“倒时差”。根据睡眠医学研究,人体每跨越一个时区,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完全适应。所以,如果你从中国飞加拿大,至少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应对时差的最好方法,就是“强行”按照加拿大当地时间作息。一下飞机,无论你有多困,也要尽量在白天保持清醒,多到户外晒晒太阳,阳光有助于调节你的褪黑素分泌,从而帮助身体更快地适应新的日夜节律。到了晚上,即使你还不是很困,也尽量在当地时间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上床休息。避免在刚抵达的头两天内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酒精,这些都会干扰你的睡眠。一些同学会选择在飞机上就尝试调整时区,比如把手表调到目的地时间,并根据目的地时间进食和休息,这也有助于减轻落地后的不适感。小零食可以带一些,饿了及时补充能量,但不要暴饮暴食。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耐心,身体适应需要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安家加拿大:手机、银行卡、住宿,一个都不能少

顺利通关、安顿好时差之后,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留学路上最艰难的一部分!接下来,就是要把生活的基础设施搭建起来,让你的加拿大留学生活真正步入正轨。

手机卡:保持联络是第一要务

落地加拿大后,第一件要办的事情之一,就是搞定你的手机卡。想象一下,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怎么联系接机的朋友,怎么给家人报平安?大部分国际学生都会选择在机场或者落地城市的大型商场(如Shopping Mall)办理手机卡。加拿大有三大主要电信运营商:Rogers、Bell和Telus,它们拥有最广泛的网络覆盖和最快的速度,但通常价格也最高。此外,还有一些子品牌或区域性运营商,如Fido(Rogers旗下)、Koodo(Telus旗下)、Virgin Plus(Bell旗下)、Public Mobile和Freedom Mobile等,这些运营商通常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学生套餐。

以Fido为例,他们经常为新用户提供一些优惠,比如月费$35-50加元左右,包含10-20GB流量以及加拿大境内无限通话短信的套餐。而Freedom Mobile则以更低的月费闻名,有时甚至能找到$30以下带流量的套餐,但其网络覆盖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会稍逊一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办理手机卡时,你需要提供护照和学习许可。有的运营商还会要求你提供加拿大的居住地址。如果你刚到还没有固定住址,可以暂时使用学校的地址或者你暂住的酒店地址。据运营商官网数据,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预付费(Prepaid)或者合约期较短的套餐,方便初期调整。记住,有些机场柜台可能会比较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到了市区再办理。

银行卡:你的加拿大“钱包”

搞定手机卡,接下来就是让你的钱在加拿大“活”起来——办理银行卡。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学费支付、日常消费、工资收入(如果你有兼职的话)都需要它。加拿大的主要银行有五大行:RBC(加拿大皇家银行)、TD(多伦多道明银行)、Scotiabank(加拿大丰业银行)、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和BMO(蒙特利尔银行)。这五大行都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专门的银行账户套餐,通常都有很多优惠。

以TD银行的“Every Day Student Account”为例,根据TD官网信息,这个学生账户通常会提供免月费、无限次交易、免费Interac e-Transfer(加拿大境内常用的电子转账方式)等优惠,非常适合学生日常使用。办理银行卡时,你需要提供护照、学习许可、录取通知书(LOA)以及你的加拿大地址。有些银行可能还会要求你提供一份学校的在读证明。建议你选择一家在你学校附近或者宿舍附近有分支机构的银行,这样平时办理业务会比较方便。办理好账户后,银行会给你一张借记卡(Debit Card),你可以用它在商店刷卡消费,也可以在ATM机取现。大部分银行也会提供信用卡申请,不过对于刚到加拿大的学生来说,初期可能需要建立信用记录,申请有担保的信用卡(Secured Credit Card)会更容易。

住宿:找到你的温暖小窝

住宿是留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你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加拿大留学生的住宿选择大致分为几类:校内宿舍、校外租房(合租公寓、独立屋单间)和寄宿家庭。

校内宿舍通常是留学生,尤其是新生,的首选。它最大的优点是方便,距离学校近,安全系数高,而且能让你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认识新朋友。但是,校内宿舍数量有限,申请竞争激烈,且费用通常比校外租房要高。例如,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官网信息,其本科生宿舍申请通常在前一年的11月就开始开放,但房间仍供不应求。如果你确定要住校内,务必提前关注学校官网,尽早提交申请。

校外租房是更多留学生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和同学合租一套公寓,或者租一个独立屋里的房间。租房的费用因城市而异,差异巨大。根据Rentals.ca在2024年初的数据,多伦多一居室公寓的平均月租金可能超过2,500加元,温哥华也相差无几,而蒙特利尔相对会便宜一些,可能在1,800加元左右。所以,选择哪个城市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住宿预算。寻找校外房源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学校的住房服务中心、Facebook上的租房群组、Kijiji、Rentals.ca等网站。在租房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遇到租房诈骗。不要在没有看过房子、没有签订正式租房合同之前就支付大额押金,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房东在国外,钥匙寄给你”之类的说辞。

无论选择哪种住宿方式,建议你最好在抵达加拿大前就确定好最初几周的住处。可以是学校安排的临时宿舍,或者提前预定一个短租公寓、Airbnb,这样你下飞机后就不会因为没有地方落脚而感到慌乱。我认识一个同学,因为太晚才找房子,结果只能先在酒店住了两周,费用比他预期的要高出好几倍。提前规划,能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开销。

开启精彩新篇章:别忘了享受过程

好啦,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从签证的细枝末节到行李箱的深度探索,再到落地加拿大后的各种“打怪升级”,这篇《加拿大留学行前保姆级攻略》就是希望能帮你把那些可能会让你犯迷糊、让你焦虑的小事儿,提前想清楚、理明白。你会发现,一旦这些繁琐的准备工作都理顺了,心里是不是一下子就敞亮多了?

我知道,一个人远渡重洋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心里肯定会有各种小忐忑。但是,你瞧,你已经把最难的准备工作都搞定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加拿大大学的国际学生服务部门,比如多伦多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IE),会提供从新生欢迎周、学术辅导到文化交流活动的各种支持,帮助你快速融入。根据ICEF Monitor的数据,积极参与大学提供的迎新活动和社团的学生,普遍对留学生活有着更高的满意度。所以,放轻松,深呼吸。

其实啊,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场关于成长和探索的旅程。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最想跟你说的一句是:别光顾着学习和赶路,抽空抬头看看加拿大天边的晚霞,感受一下街头艺人的音乐,去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或者在校园里找几个新朋友聊聊天。这些点点滴滴,才是你留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记忆。别把所有事情都想得太复杂,大胆去尝试,去犯错,去体验,因为这些经历,才是真正塑造你的东西。等你到了加拿大,安顿下来,去逛逛学校的超市,买点新鲜食材,给自己做一顿家乡菜吧,那种温暖的感觉,会让你一下子就找到“家”的感觉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