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想换专业?学姐亲测告诉你!

puppy

是不是来英国留学后,发现现在读的专业跟想象中不太一样,甚至有点后悔,每天上课都提不起兴趣?别急,你不是一个人!学姐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深知这种纠结和迷茫。这篇文章就是我的亲测心路历程和超实用干货大放送,手把手教你如何顺利换专业。从一开始的心理建设,到具体怎么跟学校沟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不同专业的申请难度和注意事项等等,全都给你扒拉得明明白白。让你少走弯路,不再焦虑。你会发现,换专业真的没你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方法对了,就能勇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也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快来看看学姐我是怎么做到的,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坑,让你的留学生活少点遗憾,多点精彩吧!

那天早上,伦敦的雾气特别重,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去上课,脑子里却全是关于昨晚那篇枯燥论文的各种挣扎。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世界却好像被困在了那个小小的图书馆隔间里,被一堆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术语折磨得喘不过气。看着PPT上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突然觉得心好累,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当初义无反顾来到英国,难道就是为了每天在不喜欢的专业里挣扎吗?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时刻?那种对现状的深深怀疑,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自己好像选错了路,甚至有点后悔来留学。别担心,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姐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从一开始的懵懂憧憬,到后来的日日夜夜自我怀疑,那种纠结和内耗简直要把人掏空。但我后来成功换了专业,并且现在过得特别开心,所以今天我就是来给你们吃定心丸的,并且把我的亲身经历和超实用干货全部掏出来,手把手教你如何顺利换专业。

你可能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换吗?万一换不了怎么办?”这种自我设限的想法是最常见的。一项由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数据就曾显示,大约有7%的本科生在第一年结束后会选择退学或转学,这其中不乏对专业不满意而重新选择的学生,据HESA官网报告。

英国教育体系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灵活得多,他们更鼓励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我记得我当时的同伴,小李,他也是在读了一年经济学之后发现自己对编程更感兴趣。他当时特别焦虑,觉得自己的数学底子不算顶尖,换专业会很难,但后来他还是成功转去了计算机科学,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了。所以,放下你心里的那些“不可能”,勇敢迈出第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换专业前,先来一场“灵魂拷问”

在行动之前,先别急着冲动。你得先给自己做个彻底的“SWOT分析”。学姐我当时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现在不喜欢这个专业,具体原因是什么?是课程内容太枯燥?是就业前景不理想?还是仅仅因为宿舍的小伙伴都在吐槽?

我当时发现自己对传媒专业的内容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有热情,尤其是那些理论性极强的研究方法和传播学模型,让我觉得索然无味。我更喜欢的是与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英国大学普遍注重实践应用,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职业服务中心就曾发布报告,强调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除了兴趣,也要考量自己的核心技能与未来职业道路的契合度,据LSE官网。

你还需要思考,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你擅长什么?有没有某一个学科是让你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学起来特别有成就感的?学姐我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回想起自己高中时对心理学课堂的投入,以及解决身边朋友情感困惑时的满足感,才明确了自己真正想学的方向。这种内在驱动力,比任何外部因素都更持久。

当然,未来职业规划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换专业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学得开心,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你可以去LinkedIn上看看那些你梦想中的职位,他们通常要求什么背景的专业。比如,你想转去数据分析,那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甚至是一些商科专业的数据分析方向都会是好的选择。英国政府发布的就业市场数据,例如全国统计局(ONS)的劳动力市场报告,就会定期更新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薪资水平,这都是你研究新专业就业前景的重要参考。

跟学校“谈恋爱”:内部转专业攻略

如果你决定在同一所大学内部换专业,恭喜你,这通常是相对最简单的路径。我在决定换专业后,首先去咨询了我的Personal Tutor(个人导师)。他听完我的困惑后,非常理解并给了我很多建议,还帮我预约了学校的Academic Advisor(学术顾问)。

每一所英国大学对于内部转专业的政策都有所不同,但流程大体相似。例如,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就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在大一学年结束前提交转专业申请,并且通常要求你原专业的第一年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同时还需要满足目标专业的新生入学要求。这可以在其官方网站的“Change of Programme”页面上找到详细说明。

你可能需要和目标专业的系主任或者招生负责人面谈。我当时就鼓起勇气,约了心理学系的系主任。那次面谈非常重要,你需要向他们解释你为什么要转专业,你对新专业的热情在哪里,以及你认为自己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胜任新专业的学习。通常,他们会考察你过去成绩单中是否有与新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表现,比如我虽然是传媒生,但我曾经选修过一门心理学基础课,并且成绩不错,这给我加分不少。

准备材料是关键。你通常需要一份最新的官方成绩单,一份言辞恳切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有时候还需要一封推荐信,甚至可能要提供一份更新后的课程计划。以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为例,其官网上的“Inter-departmental Transfer”指南就详细列出了申请所需的所有文件,并强调个人陈述需要充分说明转专业动机以及对新专业的理解和准备。

还有一点你可能没注意到,有些专业之间转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比如从某个社科专业转到另一个社科专业,或者从工程类细分专业之间转换。这是因为它们的课程设置和基础知识有共通之处,学分转换会比较顺畅。但如果从完全不搭界的专业,比如从音乐转到医学,那几乎等于重新申请了,甚至需要补读一些预科课程。根据英国大学的普遍规定,如果转专业涉及到学位名称的重大改变,可能还需要重新办理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和学生签证,这在UKVI(英国签证与移民局)的官方指南中也有提及,提醒学生在变更学习计划时需谨慎。

别忘了关注申请截止日期。很多大学的内部转专业申请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比如通常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或者大二开始前。一旦错过,可能就要再等一年。我当时就是踩着截止日期前几天提交的申请,差点就来不及了。所以,一旦有了转专业的想法,尽早开始了解流程和时间节点,这能让你拥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另起炉灶”:重新申请外部大学或专业

如果你的本校没有你想转的专业,或者你对现在的大学也不满意,那么重新申请其他大学或者其他专业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条路会更像是重新开始一段留学申请。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通过UCAS系统重新递交申请。

重新申请本科,你的A-level成绩或者你现在大学的成绩都会被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如果你的目标专业与你当前专业差异很大,你可能需要展示你在相关领域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或实践经验。比如,你现在是历史系学生,想转去计算机科学,大学可能会看你是否参加过编程训练营,或者自学过Python等。数据显示,每年通过UCAS系统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中,有一定比例是二次申请者,这表明重新选择赛道是常态。

对于研究生来说,重新申请一个不同方向的硕士课程就更为常见了,这通常被称为“Conversion Course”(转专业课程)。英国大学提供了大量这样的课程,专门为那些本科背景非本专业但希望进入该领域学习的学生设计。比如,很多大学都提供MSc Computer Science (Conversion) 或 MSc Psychology (Conversion) 等课程。

我身边就有朋友,他本科是英语文学,后来申请了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MSc Marketing (Conversion) 课程。他当时觉得自己文科背景在职场竞争力不够,但又对市场营销很感兴趣。这种转换型硕士课程通常会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课程设置紧凑,学制通常为一年,非常适合想要快速转型的学生,据格拉斯哥大学官网课程介绍。

申请这些转换课程同样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你的本科成绩单、一封精心撰写的个人陈述、推荐信,有时候还需要提交作品集(如果你想转去艺术设计类专业)。个人陈述在这里的作用尤为突出,你需要清晰地阐述你转专业的动机、你对新专业的热情、以及你的非本专业背景如何能为新专业带来独特的视角。例如,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就特别强调,申请者在个人陈述中要体现出对所申请课程的深刻理解和清晰的职业目标,即使是转换型硕士也不例外,可在其研究生招生页面找到相关指南。

一个关键点在于,重新申请可能意味着你之前修的学分无法全部转换。如果转的专业跨度太大,你可能需要从头开始读起,这无疑会增加你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所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务必提前和目标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确认学分转换的可能性。有些大学会提供评估服务,帮你看看你的旧学分能抵多少,让你心里有个谱。

签证和费用:不得不算的账

换专业这事儿,除了学术上的考量,还有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你的学生签证怎么办?你的学费怎么办?这两笔账,你得算得明明白白。

关于签证,如果你只是在同一所大学内部转专业,并且新旧专业学制相同或更短,通常情况下你的签证是不受影响的。但如果你的新专业导致学习时间延长,或者你转去了另一所大学,你就需要申请新的CAS,并且可能需要重新办理学生签证了。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的规定非常明确,任何课程、学校或学习计划的重大变更,都可能触发重新申请签证的要求。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就是从三年本科转到一个四年制的本硕连读课程,虽然还在同一个大学,但他依然需要更新他的签证信息。

费用方面,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首先是学费。如果你只是在同一所大学内部转专业,并且学费标准相似,那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新专业的学费更高,你就要补齐差额。如果你是重新申请到另一所大学,那就要按新大学的学费标准来交了。英国大学的学费差异还是挺大的,比如商科或医学专业的学费普遍高于人文学科。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发布的信息,国际学生在英国的本科学费每年可以从1万英镑到3万英镑不等,研究生学费则更高。

此外,还有一些隐性成本。比如你可能需要多读一年,那就意味着多一年的生活费、住宿费。如果你已经在现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重新去另一个城市读书,还要面临搬家、适应新环境的开销。我有个学妹,她从伦敦大学学院(UCL)转学到爱丁堡大学,她就和我说,光是搬家费和重新租房的押金就花了一大笔钱,这些都是提前没有预料到的开支。

还有,如果你申请了奖学金,换专业后是否还能继续享有奖学金,这也是一个需要提前和学校财务部门确认的问题。有些奖学金是与特定专业挂钩的,一旦你转了专业,奖学金可能会被取消。所以,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把这些财务问题捋清楚,甚至可以列一张详细的清单,把所有可能的开销都罗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别怕,你会发现新世界

换专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阻碍。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质疑、来自学校的各种繁琐手续,都可能让你感到沮丧。我当时也经历过那段煎熬的日子,爸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折腾”,觉得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你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英国大学普遍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学生支持服务中就包含了免费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困扰,据伯明翰大学官网。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焦虑或迷茫,一定要积极寻求帮助,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能给你提供客观的建议和情感上的支持。

你还会发现,即使转了专业,你之前学到的东西也并非毫无用处。我学传媒时培养的批判性思维、信息搜集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我后来的心理学学习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像许多英国大学强调的“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一样,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据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的多项研究报告都曾强调其重要性。

而且,你会发现周围和你一样换过专业的同学其实远比你想象的要多。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本科在约克大学读的是生物医学,结果大二突然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毅然决然地申请了伦敦电影学院。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成功的独立电影制作人了。他的故事告诉我,当你真正追随内心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所以,如果你每天醒来都对即将到来的课程感到厌倦,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也许换专业真的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这会是一个挑战,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的挑战。

最后学姐想说,别再一个人胡思乱想了,赶紧行动起来吧!第一步就是赶紧去预约你学校的学术顾问聊聊,或者上网查查你想去的那个新专业在其他大学有没有“转换课程”。你今天迈出的这一小步,可能就会改变你整个留学轨迹和未来人生方向哦!加油,学姐看好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