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新生指南:学姐亲测实用干货!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站在香港机场入境大厅,外面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咸湿味儿,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些听不懂的粤语广播,心里真是又兴奋又有点茫然。当时我甚至不知道要去哪里换零钱坐巴士,也搞不清楚八达通到底是个啥。那种初来乍到的无助感,相信屏幕前的你或多或少也能体会到。没关系,学姐就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今天就来手把手地把我在香港这几年摸爬滚打、亲身踩过的坑和总结出来的超实用“干货”都掏心窝子地分享给你!跟着学姐的攻略走,保证你少走弯路,轻松开启精彩的香港留学生活。
我们聊聊来香港前的第一个大关卡——签证申请。这玩意儿可真是留学路上的“敲门砖”,没它寸步难行啊。你需要通过你所录取的大学向香港入境事务处提交你的学生签证申请。整个过程听起来似乎有点复杂,但其实只要你按照学校的指示,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文件,比如你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明、财力证明等等,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处理学生签证申请的时间大约需要两到四周,如果你材料齐全且没有特殊情况,这个时间范围内就能拿到结果。当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去年就有朋友因为补充材料耽误了几天,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至少两个月开始办理,给自己留足缓冲时间。
搞定签证,接下来就得琢磨行李了。很多同学都会纠结到底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香港的夏天特别漫长,从五月一直能持续到十月,又湿又热,所以轻薄透气的夏季衣物绝对是主力。但你也不能小瞧了香港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冰天雪地,但湿冷的魔法攻击也足够让你打哆嗦,一件厚外套或者羽绒服还是很有必要的。学姐当年就因为轻视了香港的湿冷,冬天里冻得瑟瑟发抖,不得不冲去商场血拼了几件厚衣服。香港大学的宿舍虽然面积不大,但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比如吹风机、烧水壶、小台灯这些,你在百货公司或者超市都能轻松买到,像宜家在香港也有好几家分店,所以大件物品完全没必要从家里背过来,省下来的行李空间可以多带一些家乡特产,或者你特别喜欢的书籍,那些才是真正无可替代的。
踏上香港的土地,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落地三件套”:八达通、银行卡和手机卡。这三样东西简直是你在香港生存的基础配置。八达通卡是香港的“国民卡”,地铁、巴士、小巴、叮叮车、天星小轮,甚至便利店、超市、快餐店都能用,你几乎可以告别现金,省去了找零的麻烦。我刚来的时候就傻乎乎地用现金买地铁票,每次都排长队,后来才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刷八达通。数据显示,香港每天有超过1400万人次使用八达通支付,涵盖了各种生活场景,可以说没有八达通寸步难行。办一张普通的成人八达通卡非常方便,在任何地铁站的客务中心都能搞定,押金50港币,走的时候可以退回。
拥有八达通后,你还得考虑银行卡。刚来香港人生地不熟,手上拿着大量现金也不是办法,所以开一个本地银行账户是当务之急。香港主要的银行有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等,它们的分行遍布全港,服务也比较周到。很多留学生会选择汇丰或恒生,因为这两家银行对国际学生开户的政策相对友好,而且网点多,使用方便。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开户时你需要带上护照、学生签证、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你的住址证明(比如宿舍证明信或水电煤账单)。我当时在汇丰银行开户,整个过程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然后等了大约一周才收到银行卡和密码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银行账户会有最低存款要求,比如汇丰的“理财易”账户,如果平均存款低于5000港币,可能会收取每月60港币的服务费,所以大家在开户时一定要问清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账户类型。
手机卡也必须尽快安排上。香港的电信运营商有很多选择,比如CSL、3HK、SmarTone、中国移动香港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月费计划或者储值卡。月费计划通常流量更多,通话时间更长,但需要签订合约。储值卡则比较灵活,用多少充多少,适合刚来香港还没确定长期需求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先买一张储值卡过渡,在机场的便利店就能买到,充值也很方便。等安顿下来,对各家运营商的套餐有了了解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你是游戏党还是视频党,选择最划算的月费套餐。举个例子,SmarTone就经常针对学生推出一些优惠套餐,比如每月只要100多港币就能享受20GB左右的流量和本地通话,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安顿好这些基础,住宿问题就是你留学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毕竟香港的房价高是出了名的。对新生来说,最省心的方式当然是申请大学宿舍。香港的大学宿舍设施通常比较完善,有些甚至自带空调、独立卫浴,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上下课非常方便,还能让你快速融入校园生活,认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像香港大学的宿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申请,虽然宿舍楼数量不少,但僧多粥少,根据港大CEDARS网站的数据,非本地本科生第一年宿舍分配率通常在50%左右,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所以如果你收到了宿舍offer,恭喜你,简直是中了头彩!宿舍费用方面,以香港大学为例,一个学期的宿费大致在14000到20000港币之间,具体取决于宿舍类型和房间大小,相对比校外租房来说,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你不幸没有抽到宿舍,或者你更喜欢独立生活,那么校外租房就是你的必经之路了。香港的租房市场异常火爆,而且租金不菲。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套200到400平方英尺(约18到37平方米)的小公寓,月租金可能就要一万多港币,这对于学生党来说压力山大。所以,大部分选择校外租房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合租,这样可以大大分摊租金。你可以在一些租房群、社交媒体或者中介网站上寻找室友和房源。热门的租房区域通常会靠近大学,比如港大的同学可能会选择西营盘、坚尼地城,中大的同学可能会住在沙田、大埔,城大和理大的同学则多选择太子、旺角、深水埗。我有个朋友在港岛西区找到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和另外两个室友合租,每人每月大约支付6000港币,虽然房间不大,但至少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而且步行就能到地铁站,出行非常方便。
租房时有几个小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首先是看房时要仔细检查房屋设施,拍照留证,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其次,签订租房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关于押金、维修责任、提前解约等方面的规定。香港的租房合同通常是一年死约一年生约,也就是第一年内不能提前解约,否则可能损失押金。中介费方面,一般是收取半个月到一个月租金的费用。香港房源信息更新很快,有时候看中的房子稍一犹豫就没了,所以一旦遇到合适的,手脚要快。我曾经就因为纠结了一天,结果心仪的房子就被别人抢走了,后来又多花了半个月才找到满意的落脚点。
搞定住处,接下来就是你的学业了。大学选课是门大学问,直接关系到你的GPA和留学体验。每所大学的选课系统和规则都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会有“Course Registration Period”(选课期)和“Add/Drop Period”(加课/退课期)。新生通常在入学前就会收到学校的选课指引,或者在O’Day(迎新日)会有专门的选课讲座。我记得我第一次选课的时候,对着密密麻麻的课程列表完全懵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后来才学乖了,选课前一定要先查阅课程大纲(Syllabus),了解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标准,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
你还可以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比如咨询学长学姐、Academic Advisor(学业导师)或者系里的教学秘书。他们通常能给你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有些热门的通识课程或者实用性强的专业课,可能刚一开放选课就被抢光了,所以手速一定要快。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业指引,每学期都会有为期两周左右的Add/Drop Period,如果对已选课程不满意,或者发现课程难度太大,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调整。我当年就因为选了一门太理论的经济学课,听得云里雾里,后来赶紧在Add/Drop Period换成了一门更偏实践的课程,才没拉低我的GPA。另外,也要留意课程的语言要求,有些课程可能完全用粤语授课,如果你粤语不精,可能会听得很吃力。
在香港留学,除了学习,生活开销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香港的物价确实不低,但只要你掌握一些省钱小妙招,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最大的开销通常是房租和餐饮。如果你住在宿舍,餐饮方面可以多利用大学的食堂。据我观察,香港大部分大学的食堂价格都非常亲民,一份烧味饭或者套餐通常在30-50港币左右,味道也不错,比外面餐厅便宜不少。如果你自己会做饭,那恭喜你,自己买菜做饭绝对是省钱的最佳途径。香港的街市(菜市场)比如九龙城的街市或者各个小区的街市,新鲜食材种类丰富,价格也比超市便宜一些,我周末就常去街市采购一周的食材。
交通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你可以申请“港铁学生乘车优惠计划”。成功申请后,你的八达通卡就能享受半价的港铁车费优惠,这个力度相当大!比如说,从大学站到尖沙咀,原价可能要20多港币,学生价就只要10多港币。数据显示,一个经常乘坐港铁的学生,每月仅交通费就能省下好几百港币。此外,香港还有很多免费或者收费低廉的公园、博物馆、郊野公园可以逛,周末徒步麦理浩径或者去海滩晒太阳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放松身心又能省钱。
除了日常开销,购物和娱乐也是可以精打细算的地方。香港的商场虽然很多,但很多国际品牌在香港的价格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甚至可能比内地更贵。你可以多逛逛一些本地的跳蚤市场或者二手店,有时候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宝贝。另外,很多商店和餐厅都会有学生优惠,消费前记得问一句“有没有student discount”,有些地方出示学生证就能打折。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吃火锅,店员就主动问我们有没有学生证,结果整顿饭省了几十块,感觉赚到了。
留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如何融入本地生活,交到知心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香港虽然是国际大都市,但粤语是主流语言,如果你不懂粤语,可能会在日常交流中遇到一些障碍。不过不用担心,大部分香港年轻人都会说普通话和英语,所以语言并不是阻碍你交朋友的决定性因素。你可以多参加学校的迎新活动、社团招新,这些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香港中文大学就拥有超过150个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从学术交流到体育健身,从音乐舞蹈到志愿服务,总有一个适合你。我当时就加入了大学的摄影社团,通过一起采风、交流经验,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走出舒适圈,主动与人交流,尝试了解本地文化,你会发现香港人其实非常热情友好。你可以去茶餐厅体验地道的港式早茶,去大排档感受市井烟火气,或者去维多利亚公园看看本地人打太极、跳舞。多和宿舍的宿友、课堂上的同学聊天,即使只是从一些日常小事开始,也能慢慢建立起友谊。我有个内地朋友刚来香港时比较内向,很少主动和香港同学交流,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主动参加小组讨论、课外活动,甚至去本地的社区做义工,现在他已经和几个香港朋友成了“铁哥们”,周末会一起去爬山、吃大餐。香港大学的数据显示,其非本地学生比例接近40%,这意味着你身边会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这是一个绝佳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香港的留学生活,就像一盘种类丰富的港式点心,有甜有咸,有惊喜也有挑战。你可能会遇到学业上的压力,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不适,也可能会因为思乡而感到孤单。这些都是留学路上的必经之路,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你感到迷茫或者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学校的辅导中心、学长学姐,还是向身边的朋友倾诉,都会让你感觉好很多。这段异乡求学的经历,会让你变得更加独立、坚韧和包容,它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你人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
好了,学姐的干货分享就到这里啦!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最关键的还是你自己迈出第一步。现在,你就拿起你的手机,搜一搜学校的官方迎新网站,看看今年有没有学长学姐的联络方式,或者你所在的学院有没有新生群,赶紧加进去,多问问,多了解。别傻等着,主动出击,你的精彩香港留学生活,从这一刻就开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