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留学,我选了小众专业躺赢!

puppy

Hey,如果你也在澳洲留学,是不是也常常为选专业头疼?是不是总觉得只有那些会计、IT、商科才算“好”专业?我当初也是一样纠结,但最后我鼓起勇气,选了个身边朋友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小众专业。结果呢?简直是躺赢了!真的,毕业后找工作没那么卷,机会反倒更多,薪资待遇也比想象中好,生活质量蹭蹭上涨。回头看看,那些当初挤破头去热门专业的同学们,现在反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篇文章就是想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我选了小众专业反而能这么舒服、这么成功,而且还完美避开了内卷。如果你也厌倦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另辟蹊径,或许我的真实经历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别光盯着热门专业了,有时候,人少的地方,风景真的会更美,机会也更多哦!快来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吧,也许你也能找到自己的“躺赢”之路!

还记得刚到澳洲那会儿,坐在大学的咨询室里,我看着桌上厚厚的专业手册,脑子嗡嗡的。周围的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会计、IT、商科,仿佛那些就是通往光明未来的唯一大门。我心里也跟着着急,生怕自己选错了路,将来毕业找不到工作,辜负了爸妈的期望。我记得当时有个新来的同学,一开口就问:“哪个专业将来好移民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大家都在点头,那种氛围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我那时也觉得,是不是只有大家都选的“热门”专业,才是“好”专业呢?那种盲从的压力,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花了好长时间才从这种集体焦虑中挣脱出来。我仔细回想,为什么我当初会选择来澳洲留学?不就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学习真正感兴趣的知识,而不是随波逐流吗?我翻阅了无数资料,查了各种大学的课程设置,发现很多专业的名字我以前听都没听过。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冲浪,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有人提到在澳洲学“环境管理”前景不错,因为澳洲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和大量的需求。我当时还挺惊讶,以前根本没想过这个方向。据澳大利亚生态与进化生物学协会(AEES)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澳洲对环境科学及管理人才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能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我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些“非主流”的选项。我发现昆士兰大学有一个“环境管理”的硕士项目,课程设置非常吸引我,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项目实践。据昆士兰大学官网介绍,该项目的国际学生比例相对较低,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数量通常控制在总人数的20%左右,这就意味着课堂上会有更多与本地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学习环境。这一点让我感到特别有吸引力,因为我知道在热门专业里,国际学生扎堆的情况很普遍。

下定决心选择环境管理专业后,我依然会遇到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一次我跟一个在墨尔本学会计的朋友聊天,他一听我选了环境管理,皱着眉头问:“这专业也能找到好工作吗?是不是得去荒山野岭啊?”他的话让我有些动摇,但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这是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我记得当时特意去查了相关数据,根据澳洲政府的Job Outlook网站公布的信息,环境科学家的平均周薪在澳币1,700到2,000之间,远高于澳洲所有职业的平均周薪,而且就业前景显示为“Strong”或“Moderate”增长。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知道这并非一个没有前景的选择。

我的学习体验简直超乎想象。不像那些热门专业,一个大课动辄几百号人,我的专业课堂通常只有二三十个学生。教授们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我们有充足的机会提问、讨论。我还记得有一门课叫“可持续发展项目评估”,教授带我们去黄金海岸一个正在进行海岸保护的项目现场实地考察。我们穿着救生衣,亲自测量水质,分析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据昆士兰大学环境学院的课程大纲描述,这类实地考察和项目制学习是其环境管理专业的核心教学方式之一,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种深入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上课”,更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

课堂内外,我的专业都为我打开了许多扇门。我发现很多环境相关的机构和公司,都非常乐意为我们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在大二的时候,通过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申请到了一个在当地环保咨询公司实习的机会。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更倾向于招聘那些在大学期间就接受过专业环境评估、数据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规划训练的学生。我的专业背景让我在这场实习面试中脱颖而出,而我那些学会计的朋友,却为了一个普通的会计实习岗位挤破了头,可能要经历好几轮面试和笔试才能争取到。

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项目,比如为一家当地的农场设计节水灌溉方案,或者评估一家工厂的碳排放量。我发现,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后,并没有我朋友想象的那么“荒山野岭”,很多工作都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据澳洲环境雇主协会(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环境咨询、政策制定和项目管理是环境管理毕业生最常进入的三个领域,这些领域的工作环境往往都在城市或近郊,并且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毕业季,当身边的朋友们为了一份入门级的工作投了几十上百份简历,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我这边却出奇的顺利。我只是通过学校的就业平台投了几份简历,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我记得当时我面试的是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环境部门,负责评估矿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试官非常看重我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验。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透露,他们每年会收到数百份热门专业毕业生的简历,但针对环境管理这类专业岗位的申请者则相对较少,平均每年仅有几十份,这大大降低了竞争压力。

最终,我拿到了那家矿业公司的offer。我的第一份工作的年薪就达到了7万澳币,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的工作时间非常规律,基本没有加班,周末可以去海边冲浪,或者去国家公园徒步。我清楚地记得,我一个学金融的朋友,当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年薪比我低了近一万,而且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压力巨大。据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公布的薪资数据,2023年澳洲金融行业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大约在6万澳币左右,而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的起薪中位数则略高,并且在职业发展后期增长潜力更大。

随着我在职场上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选择小众专业的优势。我发现,在环境管理这个领域,大家更注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不是你从哪个“名校”的“热门专业”毕业。因为专业性强,我的每一次跳槽,薪资都会有明显的提升。据澳洲劳工部关于未来技能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职业将是增长最快的职业之一,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碳捕捉和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这意味着我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更重要的是,我真的避开了那场无休止的“内卷”。我的同学们在热门专业里,为了一个好成绩,为了一个实习机会,为了一个毕业后的职位,拼得你死我活。他们熬夜通宵,精神压力巨大。而我,因为专业相对小众,竞争压力小得多,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大学生活,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体验澳洲独特的文化。我记得当时我们专业期末考试,大家更多的是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而不是像其他专业那样,为了抢占图书馆的最后一个座位而紧张兮兮。这种学习氛围,让我觉得留学生活变得轻松而愉快。

这个专业还让我培养了许多核心竞争力,比如跨学科的思考能力,因为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到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因为在实际项目中,我需要和工程师、政策制定者、社区居民等多方打交道。这些“软技能”在任何行业都是无价之宝。据LinkedIn发布的全球职业技能报告指出,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未来职场最受欢迎的三大技能,而小众专业往往能提供更多机会来培养这些能力。

很多人可能对小众专业有误解,觉得它们“不好找工作”或者“前景不明朗”。但我的经历恰恰证明了,这完全不是事实。我在职场上遇到的很多同事,他们也都是从类似的专业毕业,而且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我曾经有个项目经理,她就是从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的,现在负责整个公司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估项目,年薪已经超过15万澳币。据塔斯马尼亚大学官网显示,其海洋科学毕业生在海洋保护、渔业管理和蓝色经济等领域拥有独特的就业优势。

选择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小众专业,不仅让我避开了激烈的竞争,还让我找到了一个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获得不错回报的职业道路。我现在的工作,不仅薪资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更重要的是,我每天都在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我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周末可以去国家公园徒步,或者去海边冲浪,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我那些挤在热门专业的朋友们,很多人还在为生活奔波,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迷茫。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正在为选专业头疼,或者觉得热门专业压力太大,不妨跳出思维定式,多去探索一下那些“小众”的选项。别光听别人说什么好,多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对什么真正有兴趣。去大学官网好好研究一下那些你以前没关注过的专业,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和毕业生数据。也许你会发现,那些人迹罕至的小路,反而藏着最美的风景和最惊喜的宝藏。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选择吧,说不定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躺赢”之路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