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国高商,我的留学真实报告

puppy

别急,这篇就是我的“真实报告”,想跟你好好聊聊我在法国高商这几年摸爬滚打的亲身经历。我不是来给你描绘一个完美的留学梦,而是想把那些平时没人说的、最真实的感受都掏心掏肺地讲给你听。从刚来时的语言障碍、课业压力,到适应法国同学的“放飞自我”式小组作业,再到让人头疼的求职季,这些挑战我都亲身经历过。当然,也少不了探索法国文化、在异国他乡交到的真朋友,以及从各种“坑”里爬出来后的成长和蜕变。这更像一次和老朋友的私密对谈,如果你想知道法国高商的真实打开方式,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坑,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那就赶紧进来看看吧,保证干货满满,让你少走弯路,提前避雷!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戴高乐机场人头攒动,行李推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香水的混合味道。我掏出手机,对着机场指示牌上密密麻麻的法文,脑子嗡嗡的,那一刻心里的激动和紧张交织在一起,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我知道,我的法国高商留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在法国高商,我的留学真实报告

刚到法国,语言关绝对是横在所有留学生面前的第一道坎。入学前我觉得自己的法语还算过得去,毕竟也考过了DELF B2,听力口语都有练习。可当你真的置身于一个完全法语的环境里,才发现课本上的东西离生活太远了。我记得有一次去超市买菜,想问店员某种香料在哪,结果结结巴巴说了半天,对方一脸疑惑,最后还是靠手舞足蹈才搞定。法国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法国生活的非欧盟居民中,语言障碍是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特别是在行政事务和日常沟通中。

生活上的各种行政手续简直能把人逼疯。刚来就得办银行卡、办电话卡、注册CAF(住房补贴),还有去OFII(法国移民局)面谈体检。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巴黎地铁图都背下来了,每天穿梭于不同的行政机构之间,手里拿着一大摞文件,生怕漏掉什么。我有个朋友,OFII预约信寄丢了,足足等了三个月才拿到第二次预约,期间连临时居留都没有,出个国都提心吊胆的。根据法国政府服务网站Service-public.fr的指引,首次办理学生居留的OFII流程,从递交申请到最终获得正式居留,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进入高商课堂,我很快感受到了学术上的挑战。高商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小组作业是家常便饭。刚开始我们国际生和法国同学分在一组,那真是“鸡同鸭讲”。我发现法国同学在讨论时更倾向于发散性思维,有时候会为了一个概念争论不休,而我习惯了直奔主题、追求效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做一个市场分析的项目,我们队里的一个法国同学非要先从“哲学的角度”讨论市场的本质,当时我内心是崩溃的。然而,这种思维碰撞也很有趣,我后来了解到,法国高商的教育理念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像ESSEC商学院就明确表示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在官网的课程介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高商的课程密度和难度也确实不低。不像国内大学那种填鸭式教育,法国高商更考验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报告撰写和小组演示。我选了一门管理咨询的专业课,每周都要阅读好几篇英文商业报告,还要用法语分析总结,压力山大。我们学校的MiM(管理学硕士)项目,根据其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学生平均每周至少需要投入40小时用于课程学习和项目准备,这还不包括个人拓展阅读和实习时间。

在高商,除了学习,社交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努力融入,尝试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比如“L'Oréal Marketing Challenge”竞赛和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吐槽,也一起探索法国。我记得有一次和几个法国同学周末去了布列塔尼,在一个海边的小镇,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聊到深夜,那种真诚的友谊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根据Campus France(法国高等教育署)的报告,国际学生在法国的社交生活是他们融入当地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法国的文化探索也让我大开眼界。周末或者假期,我就会背上小包,要么坐火车去周边城市,要么在巴黎的街头巷尾漫步。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埃菲尔铁塔的夜景、塞纳河边的旧书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故事。有一次在里昂,我误打误撞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布숑餐厅(Bouchon Lyonnais),尝到了地道的法式蜗牛和血肠,那味道至今难忘。欧洲之星列车网络的便利性也让人惊叹,从巴黎出发,几个小时就能抵达伦敦、布鲁塞尔或阿姆斯特丹,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周末生活,这是在法国留学的独特优势。

不过,留学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求职季的压力尤其让人感到窒息。法国的就业市场对于国际学生来说,的确存在不小的挑战。首先是语言,大部分法国本地公司的实习岗位都会要求流利的法语。我为了找实习,把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反复修改了无数遍,每次投递出去都石沉大海,那种失落感真的很难受。我记得最焦虑的时候,有连续两个月,我每天都花至少五六个小时在招聘网站上刷信息,写文书。据法国劳工部发布的就业市场报告,法国公司在招聘初级岗位时,通常会优先考虑拥有本地工作经验和流利法语沟通能力的候选人。

实习面试的过程也充满了文化差异。我发现法国公司在面试时更注重你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对公司的热情,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你的成绩和经历。我曾参加过一场咨询公司的面试,面试官问了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如果你能重新设计一个城市,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才意识到,他们更看重的是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而非标准答案。法国大型企业,比如达能和欧莱雅,在校园招聘中会通过案例分析、群面等形式来考察应聘者的软技能,这在他们的招聘流程说明中都有体现。

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实习offer,接下来就是应对各种实习合同和薪资的谈判。法国的实习生工资有最低标准,但具体能拿到多少,很多时候还要看公司和你的议价能力。根据法国劳工法规定,实习期超过两个月的实习生必须获得报酬,每月最低津贴标准通常是SMIC(最低工资)的一定比例,2024年大约在每月650-700欧元左右,具体取决于实习单位和时长。我当时的实习工资刚刚超过这个标准线,虽然不算高,但也足以覆盖我在巴黎的基本生活开销。

毕业后的就业又是另一番景象。很多国际学生会考虑申请APS(临时居留证),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在法国寻找工作。我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努力找工作,希望能留在法国积累几年工作经验。我一个朋友,他在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找到了市场经理的职位,但是因为公司没有经验办理工作签证,他最后只能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机会。据法国政府公布的政策,非欧盟毕业生可以在完成高等教育后申请APS,有效期为12个月(特定专业如Master可延长至24个月),给予他们寻找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机会。

当然,高商留学也并非全是坑。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个人成长。我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案,学会了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协作,也学会了如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一个只会按部就班的“乖学生”,我逐渐蜕变成了一个更自信、更有主见、也更能适应变化的个体。这些经历,是任何书本都学不来的宝贵财富。在法国高商学习期间,我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回顾这几年,我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一段都刻骨铭心。它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梦,但却是一段真实而丰满的人生体验。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元,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所以啊,如果你也打算来法国高商,别光盯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排名和美好的前景,更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盘算进去。去多了解了解目标学校的实际课程设置,看看有没有学长学姐分享的真实经验。多跟那些在法国读高商的朋友聊聊天,问问他们最真实的心得体会,别怕问那些听起来有点“傻”的问题,往往这些最基础的信息能帮你避开大坑。在来之前,别光顾着恶补法语,也多看看一些法国文化、行政流程的攻略,心里有个底,到时候才不会手足无措。提前把这些功课做好,你的法国高商之旅,才能走得更稳、更顺畅,也能更好地享受这段独一无二的旅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