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收到那封闪着金光的美国大学研究生录取信时,你是不是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在为你欢呼,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报。你可能已经开始畅想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里挑灯夜读,在充满历史感的校园里漫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学术。那种感觉,简直比中了彩票还让人心潮澎湃!你的朋友圈里,估计也刷屏了报喜的消息,收到了无数点赞和祝福。大家都在说:“恭喜恭喜!前途无量!”
兄弟姐妹们,这份喜悦当然要好好享受,这是你应得的。但是,在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的时候,我得赶紧拽你一把,把一个特别现实、特别重要,又常常被大家自动忽略的问题,我们得提前把它算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这个“拦路虎”到底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钱!你是不是觉得,只要学费搞定,或者申请到了奖学金,就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告诉你,在美国读研,除了你盯着的那个硕大无比的学费数字,还有一大堆你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的开销,它们像一个个“小吸血鬼”,每个月都在默默地吸食你的钱包。比如,每个月都得按时交的房租,雷打不动的日常伙食费,还有水电网这些生活必需品,更别提价格不菲、不买还不行、买了肉疼的健康保险。书本费、签证费、往返机票这些初期投入,也绝对不是小数目。甚至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杂费,比如偶尔出门玩一玩,或者买个应急的小东西,都会让你的预算“岌岌可危”。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绝对是一笔能让你大吃一惊的数字,有时候甚至能和学费平起平坐,成为你的第二大开销。提前把这些账理清,把自己的小金库规划好,才能让你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更从容,少些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能让你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是不是有点好奇,具体有哪些钱需要算,到底怎么算,还有哪些省钱的小妙招可以帮你渡过难关?那就赶紧跟着我们把这篇掏心窝子的指南看下去吧,保证让你心里有谱,荷包不慌!
学费:这个大头,真的能把你“吸干”
既然聊到钱,那学费这个“巨无霸”自然是避不开的。它就像一只巨大的吞金兽,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你的存款。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费那真是天差地别,简直能让你怀疑是不是去了两个国家。一般来说,私立大学的学费比公立大学要高出一截。就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来对比一下吧。据各自官网显示,UC Berkeley作为公立名校,其研究生非居民(也就是国际学生)的学费和费用一年可能在4万到5万美元左右(根据专业略有浮动),而纽约大学这样的顶尖私立大学,一个学年的研究生学费轻松就能飙到6万到8万美元,甚至更多,比如Stern商学院或者法学院的一些项目,一年学费超过8万美元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还没算上生活费呢!所以,你手里的Offer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学费的具体数字一定要看清楚,别光顾着开心,把这些数字都给模糊了。有时候,某些专业的学费还会按照每学分来计算。比如,许多大学的工程学院或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学分的费用可能在1000到2000美元之间。如果你一个学期需要修12到15个学分,那光是这部分费用就相当可观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工程学院,国际研究生每学年的学费和杂费就接近5万美元,而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需要更多学分或者有特殊实践要求的项目,这个数字还会往上窜。别忘了,学费每年都会涨!这不是危言耸听,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大学的学费几乎每年都在以不同幅度上涨,涨幅一般在2%到5%之间。所以,你第一年看到的学费,可能在你毕业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个数了。在做预算的时候,把这个潜在的增长也考虑进去,会让你未来少一些焦虑。
住的开销:房租这只“吞金兽”,可比你想象得更凶猛
学费是大头,但房租这玩意儿,绝对是紧随其后,甚至在某些城市能把你逼疯的“第二大开销”。它可是每个月都准时来报道,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住在哪儿,住什么样的房子,完全能决定你每个月的预算是“温饱型”还是“奢侈型”。选择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房,差别也挺大。校内宿舍虽然方便,但往往价格不菲,而且数量有限,很多研究生都抢不到。据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官网显示,其研究生公寓单人间的月租可能在1000美元到1500美元,还通常不包含餐费,而校外的合租公寓则可能更灵活。大部分留学生还是会选择在校外租房,尤其是合租,这样能分摊不少费用。但即使是合租,不同城市的房租也真是天壤之别。如果你去了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这些大城市,那恭喜你,你的房租预算可能要占到你每月开销的很大一部分。比如,在波士顿,一个合租公寓的单人间月租金,轻轻松松就能达到800到1500美元,这还没算水电网。据Zumper等租房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波士顿的平均一居室公寓租金已经突破2500美元每月。而如果你去了中西部或者南部的一些大学城,比如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Austin)或者伊利诺伊州的香槟(Champaign),那房租就会“友好”得多。在奥斯汀,一个合租公寓的单人间可能在600到1000美元之间,香槟甚至能找到400到700美元的单间。这之间的差价,一个月就能省下好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一年下来就能省出一张回国机票钱了!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如果经济预算紧张,真的可以把城市的生活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租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合同,很多公寓都会要求你一次性支付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租金,外加一笔押金,这笔初期投入可不是小数目,通常相当于两三个月的房租。比如,如果你月租1000美元,那刚开始你就可能要一次性支付3000美元甚至更多。这笔钱,可得提前准备好。
吃的开销:填饱肚子可没那么简单
民以食为天,在美国留学,吃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你的学习状态和心情。但怎么吃,吃多少钱,也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你是个“外食党”,顿顿下馆子,那恭喜你,你的钱包肯定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美国餐馆的价格普遍不低,加上小费和税,随便吃一顿可能就是15到30美元。如果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一个月花个1000美元甚至更多,绝对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偶尔打打牙祭可以,但天天如此,普通留学生可吃不消。我有个学长,刚去洛杉矶的时候觉得外卖方便,一个星期叫了三次外卖,结果一看信用卡账单,吓得他赶紧学会了做饭。他说,那笔外卖费都快赶上他半个月的房租了!
所以,自己做饭绝对是省钱王道。去超市采购食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健康,还能省下大把钞票。据美国农业部(USDA)2023年的食物成本报告,一个成年人如果在家自己做饭,选择“节俭计划”(Thrifty Plan),每月伙食费大概在250到350美元之间。如果你吃得比较好,选择“低成本计划”(Low-Cost Plan),每月可能在350到500美元。当然,这个数字会因你居住的城市物价水平和你的饮食习惯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加州或者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蔬菜水果肉类的价格可能会略高一些。而像德州的休斯顿,大型超市如HEB或者Kroger的物价就相对亲民。每周去一趟大超市,买够一周的食材,规划好每日三餐,就能有效控制伙食费。多关注超市的打折信息,买应季的蔬菜水果,囤一些干货和冷冻食品,都是省钱的好办法。有些大学城还会有亚洲超市,在那里可以买到家乡风味的食材,价格通常也比较合理。另外,别忘了还有一些国际学生会选择学校的Meal Plan,但对于研究生来说,这通常不是最划算的选择,因为研究生的作息时间往往不固定,很难充分利用Meal Plan。例如,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生餐费计划,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就要2000多美元,对于自己做饭来说,这个预算足够你吃得非常丰盛了。
生活必需品:水电网和手机费,这些“蚊子腿”加起来也很肉
除了房租和伙食,水电网和手机费这些生活必需品,虽然单看起来数额不大,但每个月都得交,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水电费,会因为季节和使用习惯而有很大差异。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电费和燃气费会蹭蹭往上涨。如果你住在一个合租的公寓里,通常这些费用会由室友们分摊。根据不同城市和公寓大小,一个单人或双人合租公寓的水电燃气费,每月可能在80到200美元不等。例如,在气候温和的加州,冬天取暖需求不大,水电费可能相对较低,但夏天空调的消耗可能会让电费飙升。而在寒冷的东北部,冬天的暖气费则会是主要开销。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夏季电费账单平均可能达到150美元甚至更高,因为那里的夏天非常炎热,空调几乎要24小时运转。
互联网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哪个留学生能离得开网络呢?各种论文资料查阅、在线课程、和家人视频通话,都离不开网络。常见的网络供应商有Comcast Xfinity、Spectrum、AT&T等,它们提供的套餐速度不同,价格也不同。一个普通家庭的网络套餐,每月费用大概在50到80美元。如果你和室友合租,分摊下来会划算很多。至于手机费,更是每个留学生的必备。AT&T、Verizon、T-Mobile是美国三大运营商,它们提供的套餐价格和信号覆盖范围各不相同。无限流量套餐通常比较贵,每月可能要50到80美元。不过,很多运营商也提供更经济实惠的预付费(Prepaid)套餐,或者家庭套餐(Family Plan),如果你能找到几个同学一起组建家庭套餐,人均费用会大大降低,比如T-Mobile的家庭套餐,四个人分摊下来,每人每月可能只需要30到40美元,而且数据量和通话时间都非常充足。提前研究好这些套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能帮你省下不少钱。
健康保障:医疗保险,这笔钱不能省
在美国,看病简直是天价,没有医疗保险简直就是“裸奔”。所以,大部分美国大学都会强制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这笔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你的健康考虑,也是为了避免一旦生病住院,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你倾家荡产。通常,学校会提供自己的学生健康保险计划,你可以选择购买学校提供的保险,或者购买满足学校要求的校外商业保险。学校提供的保险虽然价格可能不低,但通常覆盖范围广,而且与学校的医疗服务中心直接关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比如,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国际学生健康保险计划,一个学年(通常是12个月)的费用可能在2500到40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计划的覆盖范围和自付额(Deductible)。这笔钱通常会和学费一起,或者单独列出来要求你支付。如果你选择购买校外保险,比如UnitedHealthcare、Aetna等公司的国际学生保险计划,虽然价格可能稍微便宜一些,但你一定要仔细核对,确保它满足你学校的所有要求,包括最低保额、自付额上限、涵盖的服务种类(比如精神健康服务、处方药等),否则学校可能不予批准,你还得重新购买。而且,即使有了保险,看病时也往往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自付额(Deductible)和共付额(Co-pay)。比如,你看一次普通门诊,可能需要支付20-50美元的Co-pay。如果住院或者需要进行手术,即使有保险,你仍然可能需要支付数千美元的自付额。所以,在做预算的时候,这笔几千美元的保险费,一定不能忘记,而且要预留一些额外的钱,以备不时之需的医疗开销。
学习工具:书本费和学习材料,小钱也积少成多
既然是来读书的,书本费和各种学习材料自然是少不了的。你可能会觉得,现在都电子化时代了,还需要花很多钱买书吗?答案是:非常需要!有些教授会指定教材,有些专业书籍确实价格不菲。一本新的大学教科书,价格可能在50到200美元之间,甚至更贵。如果你一个学期需要好几本,那这笔开销就相当可观了。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估计,大学生每年的书本和学习用品开销平均在1200到1400美元。当然,作为研究生,这个数字可能会稍微低一些,因为很多时候你会更多地阅读期刊文章和电子资源。但你仍然需要购买一些核心教材或者参加研讨会的必备书籍。我有个朋友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他除了教材,还需要订阅一些专业的软件,比如Matlab或者Adobe Creative Cloud,这些订阅费用加起来,一年也要好几百美元。所以,在预算中,这笔钱也得留出来。
省钱的办法当然也有。首先,问问学长学姐,很多时候他们会把旧教材转手给你,价格会便宜很多。其次,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宝藏,很多指定教材都可以在图书馆借阅,虽然可能会有借阅时间限制,但对于一些只需要查阅的辅助读物来说,非常方便。第三,考虑购买二手书或者租借教科书。Amazon、Chegg等网站都提供二手书销售和租借服务,价格会比新书便宜很多。第四,如果教授允许,购买电子版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价格通常会比纸质版低一些。但要注意,有些电子版教材可能会有使用限制。所以,在开学前拿到课程大纲(Syllabus)后,第一时间就去了解需要哪些书,然后开始“寻宝”,能省不少钱。
起步资金:签证费、机票,和第一次的“心跳加速”
在你还没踏上美国土地之前,有两笔重要的钱是必须要花的:签证费和机票。F-1学生签证申请费,根据美国国务院官网信息,目前是185美元。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支付一笔SEVIS I-901费用,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向国际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收取的系统管理费,目前是350美元。这两笔费用加起来,就差不多535美元了。这可是你来美国前的“敲门砖”,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然后就是机票钱。这笔钱波动非常大,取决于你出发的时间、航空公司、是否直飞等因素。如果你在暑假旺季或者节假日出行,一张从中国飞往美国主要城市的单程机票,价格可能轻松超过1500美元,甚至达到2000美元以上。我记得我当时是八月底飞纽约,那时候正是开学季,机票价格高得离谱,直飞的票价甚至接近了2000美元。而如果你选择在淡季出行,或者提前很久预订,可能会找到比较划算的价格,比如800到1200美元的单程票。所以,一旦确定了行程,最好尽早关注机票价格,使用Skyscanner、Google Flights等比价网站,多比较几家航空公司的价格,找到最划算的航班。购买往返机票通常会比两张单程机票便宜,但考虑到你可能在毕业后有实习、旅行或者其他安排,购买单程机票的灵活性会更大一些。在计算初始预算的时候,这两笔钱是不能被忽略的,它们是你留学之路的第一笔“硬核投入”。
交通出行:如何穿梭于美国的大街小巷?
在美国,没有车就像没有腿,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对于很多不在大城市的留学生来说,确实是有点“寸步难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比如纽约的地铁、波士顿的MBTA,确实非常发达,一张月票大概在100到150美元左右。例如,纽约MTA的无限次月卡是132美元。如果你在这些城市留学,公共交通是你的主要出行方式,这笔钱是固定的开销。
但如果你的学校在相对偏远、公共交通不那么发达的大学城,或者你的专业需要经常外出(比如田野调查),那你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出行方式。很多人会选择买一辆二手车。买车本身是一笔大开销,即使是二手车,也可能需要几千到一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买车之后还有一系列的费用:汽车保险、汽油费、维修保养费、注册费等。汽车保险对于年轻的国际学生来说尤其贵,一年可能要几千美元。根据NerdWallet等金融网站的数据,美国20岁出头的年轻人,每年的车险费用平均可能在2000到4000美元。汽油费虽然波动大,但每个月跑下来,也要几十到一百多美元。所以,如果你考虑买车,一定要把这些额外的费用都算进去。我有个朋友在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读书,那里公共交通不便,他买了一辆二手车,结果发现保险费比他想象的贵一倍,加上加油和停车费,每个月光车这块的开销就超过了300美元,远超他的预算。当然,共享单车、Uber/Lyft等打车软件也是补充,但长期使用费用也不低。骑自行车是个既环保又省钱的好办法,但前提是学校周边环境适合骑行,而且要注意安全。
隐形开销:杂费和紧急备用金,防患于未然
除了以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固定开销,还有一些“隐形”的杂费,它们就像是你钱包里的小黑洞,不知不觉就把钱吸走了。比如,你的社交活动、和朋友聚餐、看电影、参加学校活动,这些娱乐开销,虽然不是必须的,但对于留学生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让你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缓解学习压力。每个月预留50到200美元的娱乐预算,是比较合理的。我有个师姐,刚去的时候为了省钱,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结果搞得自己非常压抑,后来她调整了心态,每个月固定拿出一点预算来社交,反而觉得生活更有趣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此外,个人护理用品、理发、衣物购置、偶尔的零食饮料,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每个月也可能有个几十到一百多美元。还有,别忘了准备一笔“紧急备用金”!这个钱绝对是雪中送炭的存在。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电脑突然坏了,需要维修或更换;或者突然生病了,保险不全覆盖的部分需要自付;再或者家里突然有急事,需要临时购买机票回国。据Bankrate等金融网站建议,至少应该准备三到六个月的生活费作为紧急备用金。对于留学生来说,有个1000到3000美元的紧急备用金,会让你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心里更有底气,不至于手忙脚乱。这笔钱平时可以存起来不动,专门应对突发状况。例如,我听说一个同学的电脑突然中了病毒,需要重装系统和购买杀毒软件,一下子就花掉了几百美元,幸好他平时有存钱的习惯,才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
省钱妙招:开源节流,让你的钱包“喘口气”
说完了这么多“花钱如流水”的地方,是不是感觉压力山大?别慌,我们还有很多省钱的小妙招,能让你在留学路上既能保证生活品质,又能减少经济压力。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你的钱包也能“喘口气”!
首先,**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这绝对是“开源”最重要的途径。申请到助教(TA)、助研(RA)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学金,不仅能抵扣一部分学费,还能拿到生活费补贴。例如,很多STEM专业的博士生,如果能申请到RA或TA,学校会直接减免学费,并提供每月2000到3000美元左右的生活津贴。即便不是全额奖学金,哪怕是小额的奖学金,也能减轻不少负担。在申请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校和系里提供的奖学金信息,积极申请,有时候,你可能就是那个幸运儿。我有个朋友,刚开始以为自己申请不到奖学金,就没有尝试,后来在教授的鼓励下申请了一个系里的研究助理岗位,不仅拿到了学费减免,每个月还有额外的收入,非常划算。
其次,**校内兼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F-1签证的规定,国际学生可以在校内兼职,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假期期间可以全职)。图书馆管理员、健身房前台、餐厅服务员、实验室助理,甚至一些行政部门的助理岗位,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工作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能让你更快地适应美国的工作环境,锻炼英语口语。时薪一般在10到15美元,每周工作20小时,一个月下来也能有800到1200美元的收入。这个钱,正好可以覆盖你的房租或者伙食费。据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校内兼职岗位虽然竞争激烈,但每年都会有大量机会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图书馆和餐饮服务部门。
然后是**预算管理和记账**。这是“节流”的关键。现在有很多好用的预算App,比如You Need A Budget (YNAB)或者Mint,它们可以帮助你记录每一笔开销,清晰地了解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定期查看你的支出,找出可以节省的地方,制定一个详细的每月预算,并严格执行。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了更好的掌控。我刚去美国的时候,账目一团糟,后来用了YNAB,发现很多不必要的开销,比如咖啡钱、零食钱,一个月加起来居然有几百美元。调整之后,每个月都省了不少。
**学生折扣**也是你的好朋友!在美国,学生身份有很多福利。很多商店、餐馆、软件、甚至公共交通,都提供学生折扣。例如,Spotify和Apple Music有学生优惠套餐,亚马逊Prime也有学生会员折扣。在消费前,不妨多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折扣就能帮你省下不少钱。
**聪明地购物**。学会去奥特莱斯(Outlet)或者T.J. Maxx、Marshalls这类折扣店淘衣服和日用品,它们的商品质量不错,但价格比专柜便宜很多。购买食品的时候,多关注超市的打折信息,买应季的蔬菜水果,去Costco或者Sam's Club这样的大型会员制超市批量采购,虽然会员费有点贵,但长期下来非常划算。另外,购买二手物品也是非常经济实惠的方式。家具、厨具、自行车,甚至一些电子产品,都可以在Facebook Marketplace、Craigslist或者学校的跳蚤市场找到物美价廉的二手货。我当年用的一个微波炉和一个小冰箱,都是从学长那里半价买来的,毕业的时候又转手卖给了下一届的学弟,基本没亏钱。
**做饭**的重要性再次强调。自己做饭不仅省钱,更健康。周末可以多做一些饭菜,分装冷冻起来,平时忙的时候拿出来热一下,省时省力。和室友一起轮流做饭,或者组织“Potluck”聚餐,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尝到不同风味的菜肴,又能增进感情,还能省下出去下馆子的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长期坚持下来,绝对能为你省下一大笔钱。
最后,给你一句大白话的劝告
兄弟姐妹们,看完这篇,是不是感觉心里有谱多了?留学这事儿,除了学术上的挑战,经济上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真心地劝你一句:别等到了美国,钱不够用了才开始着急上火。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把你未来的每一笔开销都仔细地列出来,能预估的都预估个大概,然后按照最坏的情况多准备一点。找几个已经在读的学长学姐聊聊,问问他们每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们的经验会比网上任何数据都真实。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和财务咨询部门,也是很好的资源,他们会有官方的建议和预算模板。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起你的理财意识,学会记账,学会做预算。这个习惯,不仅能让你在美国留学期间更从容,对你未来的人生,也绝对是受益无穷的宝藏。别犹豫了,打开你的手机备忘录或者下载一个预算App,马上开始规划你的“美国读研生存经费”吧!等你真到了美国,你会感谢现在未雨绸缪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