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那个深夜,我独自一人坐在昏黄的台灯下,电脑屏幕上亮着UBC Sauder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屏幕那头的录取官在信里写着“恭喜”,可我的心里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一半是狂喜,一半是巨大的迷茫。 Vancouver的璀璨灯火仿佛就在眼前闪烁,但随之而来的,是沉甸甸的学费账单,是未来四年未知的一切。当时我就在想,这笔投资,到底值不值?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漂洋过海的留学生来说,这可不仅仅是换个地方上学那么简单,这是我们用尽全力去争取的一个机会,一个未来。那份忐忑,那份纠结,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今天,我就把我在UBC Sauder摸爬滚打的那些年,最最真实的感受,掰开了揉碎了,全都讲给你听。
刚踏进UBC Sauder的大门,你会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精英感”给震撼到。 Sauder楼的设计现代感十足,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廊里都是西装革履的同学们穿梭,大家神采奕奕,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未来的康庄大道上。学院对外一直宣传它的国际声誉,据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数据显示,UBC在商业与管理研究领域常年位列加拿大顶尖行列,全球排名也相当靠前(来源:QS Top Universities官网)。 这份光鲜亮丽,无疑是吸引我们这些国际学生的重要砝码。大家心里都想着,能在这里镀金,毕业后一定能闯出一番天地。可当你真正坐进教室,拿起第一份阅读材料的时候,那种光环感很快就会被接踵而至的现实挑战所取代。
这里的学习压力,实话实说,真的不小。 我记得很清楚,大一的时候,一门叫做“Introduction to Business”的必修课,每周的阅读量就堆得像小山一样。教授会布置各种案例分析,要求我们从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且要小组合作完成。有一次为了准备一个期末项目展示,我们小组连续三天都待在Sauder楼里的学习室,通宵达旦地讨论、修改幻灯片,饿了就叫外卖,困了就轮流趴桌子上小憩一会儿。 最后展示那天,虽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看到评委老师满意的点头,心里那股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 据UBC Sauder学院官网介绍,BCom本科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非常紧凑,对学生的投入度要求很高,并不是那种混混日子就能轻松毕业的地方。
关于课堂体验和教授风格,这也是我深有体会的一点。 Sauder的教授们大多都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或者在各自研究领域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上课不光是照本宣科,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举个例子,我在一门《金融市场》的课上,教授经常会引用最新的经济新闻,或者分享他自己作为顾问时遇到的真实案例。 他甚至会当场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场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去辩论一个投资决策。 有一次,我们小组因为一个论点和另一个小组争论得面红耳赤,教授在一旁没有打断,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直到我们自己把问题理清楚。 据UBC Sauder官网“Meet Our Faculty”页面显示,学院拥有超过100名全职教职员工,其中不少教授曾担任知名企业的董事或顾问,确保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毕业后的就业和实习机会。 Sauder在职业发展这块儿真是下足了功夫。 学院内部有个专门的机构叫Hari B. Varshney商业职业中心(Business Career Centre,简称BCC),简直是留学生的“就业神器”。 他们会定期举办各种招聘会、职业发展讲座、模拟面试,甚至提供一对一的简历修改和求职咨询服务。 我大二暑假拿到一份本地科技公司的市场实习,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BCC的帮助。 他们的老师帮我调整了简历,还给我做了好几次模拟面试,把我的紧张感都给“打磨”掉了。 据UBC Sauder官方发布的数据,BCom毕业生在毕业后三个月内的就业率非常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四大、顶级投行、咨询公司以及知名科技企业工作(来源:UBC Sauder BCom Career Report)。 这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毕竟我们承受的就业压力会更大。
校友资源这块儿也是Sauder的一大亮点。 UBC Sauder的校友遍布全球各个行业,从金融巨头到创新型初创公司,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学院会定期组织校友返校交流活动,或者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校友导师项目。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校友分享会,一位在温哥华知名投行工作的学长,他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们关于行业前景、求职准备的各种问题,还给我们分享了他刚毕业时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的经验。 后来我还通过LinkedIn联系了几位在不同领域工作的Sauder校友,他们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和建议,甚至愿意帮忙内推。 据UBC校友会官网介绍,UBC全球拥有超过39万名校友,其中Sauder商学院的校友网络更是紧密且活跃,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发展平台。
当然,这条冲刺UBC Sauder的路上,我也踩过不少坑。 最大的坑之一就是“选课”。 每年选课季,那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热门的专业课、有意思的选修课,往往在系统开放的几分钟内就被抢光了。 我大一的时候就没经验,手速慢了一点,结果想上的那门营销课直接没选上,只能去上了一门没那么感兴趣的。 这个经历告诉我,选课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列好备选方案,并且设好闹钟,准点准时开抢! 据UBC教务处官网的选课指南提醒,学生应该提前规划课程,并了解Waitlist机制,以应对热门课程的紧张情况。 这对于国际学生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可能对系统操作不如本地学生熟悉。
还有就是文化适应的问题。 刚来的时候,我发现本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特别积极,表达能力也很强。 有时候我想发言,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总担心自己的英语表达不够地道,或者观点不够深入。 有一次,我在小组作业中提了一个想法,结果被同学直接反驳了,当时觉得挺委屈的。 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学术交流方式,大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个人。 慢慢地,我也开始学着大胆表达,甚至主动挑战别人的观点。 据加拿大国际学生教育局数据显示,初到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普遍需要一段适应期,以融入当地的学术文化和社交环境。 这时候主动寻求帮助和参与活动,是打破文化隔阂的有效途径。
UBC Sauder的学费对于国际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记得我刚入学那会儿,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当时就觉得,这钱花得值不值,一定要拼了命也要挣回来。 据UBC官方网站2023-2024学年的数据,国际学生的本科学费(Commerce)大约每年在58,000加元左右,这还不包括住宿、餐食、书本费和个人开销(来源:UBC Tuition & Fees)。 这笔巨大的投资,确实让每个留学生都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最大化自己的留学价值。 我个人觉得,这份高昂的费用,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去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在Sauder这几年,我不仅仅是学到了商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和效率。 我记得大四的时候,有一次参加一个商业案例竞赛,我们小组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家意见不合,一度陷入僵局。 最终,是我们团队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文化背景,才找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UBC Sauder一直强调的“多元化”和“全球视野”的意义。 据UBC Sauder学院官网介绍,学院的BCom项目每年招收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学生,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如果你问我,UBC Sauder商科到底冲不冲? 我会告诉你,如果你是一个有目标、有韧劲,并且愿意主动去争取机会的人,那么UBC Sauder绝对值得你一冲。 这里的资源很多,但它们不会自己跑到你面前,你需要自己去挖掘,去利用。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所以,我的朋友,如果你现在正对着UBC Sauder的录取通知书犯嘀咕,或者正在为申请准备,别再犹豫了,先大胆地冲过去! 录取了,你就全力以赴地去体验,去学习,去交朋友。 没录取,大不了咱们再战其他学校,或者换条路走,天塌不下来。 最重要的是,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多跟身边的学长学姐聊聊,多去学校官网、校友论坛上看看,了解清楚最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然后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个地方,是不是你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不要被别人说什么而左右,跟着你的感觉走,但记得,要带着你的脑子一起走!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