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费用大揭秘!

puppy

想去加拿大留学,最担心的是不是钱的问题?学费、生活费、住宿、吃饭、交通,想想就头大对不对?别急,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把这笔账算清楚的!我们会掰开揉碎了讲讲,从大学和学院的学费到底差多少,到租房是选宿舍还是校外公寓更划算,再到每个月吃饭、交通大概要花多少钱。还会聊聊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隐形开销,比如医疗保险、书本费、电话费什么的。读完这篇,你心里肯定就有谱了,知道这笔留学预算该怎么规划,才能让你的加拿大留学之路走得更顺心、更经济!赶紧点进来看看,少走弯路,多省点钱!

嗨,各位准备闯荡加拿大的小伙伴们,晚上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C!

还记得我刚决定来加拿大留学那会儿,最常做的一个梦就是:我在一个巨大的超市里,推着购物车,但是购物车里装的不是吃的,全是各种账单!学费单、房租单、电话费单、公交卡账单……每个都闪着刺眼的光,而我钱包空空,急得一身汗就醒了。醒来后摸摸枕头,湿了一大片,真是太真实了!我知道,你们中间肯定也有不少人,一提到加拿大留学,心头立马涌上来的就是那几个大字——“得花多少钱啊?”对不对?光是想想学费、生活费、住宿、吃饭、交通这些,脑袋瓜子就开始嗡嗡作响了。别慌别慌,今天小C我就来当一回你们的“家庭会计师”,咱们把这笔加拿大留学的账,一笔一笔地掰扯清楚,保证让你们看完这篇,心里亮堂堂,预算规划再也不是难事!

学费,这绝对是大家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吧?毕竟这是你拿签证、申请学校的基础。加拿大大学和学院的学费,那真的是天差地别,不能一概而论。先说大学,如果你想读个本科或者研究生,学费通常会比较高。举个例子,像多伦多大学这种世界级名校,国际生读文理学院的本科,一年学费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六七万加币。根据多伦多大学官网2023-2024学年的数据,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 Science)第一年的国际学生学费大概在60,510加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强制性的杂费呢。如果你想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这种西海岸的翘楚,读工程类的专业,学费可能还会更高一点,UBC官网上2023-2024学年工程系国际生的学费也差不多在58,000加元上下。所以,如果你瞄准的是名校热门专业,学费预算就得往上大胆地加。

对比之下,学院(College)的学费就亲民多了。加拿大的学院通常更注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实用性强,学制也相对短一些。比如,在安大略省的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或者乔治布朗学院(George Brown College),国际生读一个两年制的大专文凭课程,一年的学费大概在1.6万到2万加币之间,像百年理工学院2023-2024学年一些商科或工程技术类文凭课程的学费就在17,000到19,000加币左右。这个价格对于很多预算有限的同学来说,简直是福音。当然,学院的专业选择也很多,从商科、计算机、酒店管理到设计、健康护理等等,应有尽有。不少同学会选择先从学院读起,之后再转学分到大学,这样既能省钱,又能更快适应加拿大的学习环境。

说完了学费,咱们来聊聊留学期间的“大头”之二——住宿费。这块的开销弹性最大,从住在学校宿舍到校外合租,价格能差出好几倍。如果你是初来乍到,或者家里对你安全方面比较重视,选择住在学校宿舍是个不错的起点。宿舍通常离教学楼近,省去了通勤的麻烦,也能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交到新朋友。不过,学校宿舍的费用可不低,而且床位紧俏,得提前申请。就拿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来说,它家官网公布的2023-2024学年单人间带餐食计划(Meal Plan)的宿舍费用,一整个学年(八个月左右)大概在1.2万到1.6万加币不等,具体的看你选的宿舍楼和餐食种类。算下来,每个月也要1500到2000加币了,这还没算暑假的住宿费呢。

大多数留学生在度过第一年之后,都会选择搬到校外住,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校外租房的选择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合租公寓(Shared Apartment)或者独立屋的地下室(Basement Apartment)。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租一个合租公寓的单间,每个月房租大概在800到1200加币之间,这通常还包含水电网费,但具体得看房东和房型。根据加拿大租赁平台Rentals.ca在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多伦多市中心一个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已经超过2500加币,所以合租的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如果你选择蒙特利尔、卡尔加里或者哈利法克斯这样租金相对友好的城市,合租一个单间可能500到800加币就能搞定。我有个朋友在蒙特利尔市中心附近租了一个带独立卫浴的单间,每个月也才750加币,水电网全包,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除了房租本身,租房还有一些隐性开销,比如签约时可能要交的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房租押金,搬家费,还有如果不是全包的公寓,水电煤气和网络费也得自己额外掏。在多伦多,一个基础的家庭网络套餐加上电费、燃气费,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100到150加币,如果和室友分摊,每人每月大概几十加币。所以,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全包还是分摊,别到时候稀里糊涂地多交了钱。

搞定了住的地方,咱们的胃也得伺候好啊!吃饭这事,丰俭由人,差别特别大。如果你是个厨房小能手,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自己做饭,那每个月的伙食费就能省下不少。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和国际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个学生如果主要在家做饭,每个月在超市采购食材的费用大概在300到500加币之间。我有个学姐,特别会精打细算,她每周都会去Costco或者No Frills这样的大型超市囤货,赶上打折就多买点肉和蔬菜。她还喜欢跟着Youtube学做各种菜,把日常开销控制在350加币左右。像牛奶、鸡蛋、面包、米面这些主食,加上一些新鲜蔬菜和少量肉类,在No Frills买一星期的食材,大概也就70到100加币。

偶尔想出去改善伙食,或者朋友小聚一下,那外食的费用可就蹭蹭上涨了。在加拿大,一份快餐比如麦当劳的套餐,大概要10到15加币。要是去个像样的餐厅,吃顿简餐,人均20到30加币很正常。如果你想吃顿大餐或者和朋友出去小酌几杯,那消费轻松就能突破50加币。大学食堂的餐食也不便宜,一份正餐可能要8到15加币。所以,如果你每周都出去吃几顿饭,或者经常点外卖,那伙食费翻倍都很正常。我刚来的时候,特别爱点DoorDash,结果发现一个月下来,光是外卖费就花了将近400加币,加上小费和配送费,真心肉疼。后来就乖乖地自己做饭,偶尔才出去改善一下。

交通费也是留学生日常开销的一部分。如果你住的地方离学校不远,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是既省钱又锻炼身体的好选择。但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那办一张月票就很有必要了。像多伦多的TTC(多伦多公共交通),学生月票(Post-Secondary Monthly Pass)在2023年是128.15加币。温哥华的TransLink(大温哥华地区交通),根据你跨区的数量,一张月票大概在100到175加币之间。比如,只在Zone 1活动的话,月票差不多100多加币。蒙特利尔的STM(蒙特利尔交通局)学生月票也大概在50多加币。这些月票通常可以无限次乘坐公交车、地铁和有轨电车,非常方便。如果没有月票,单次车票大概是3.25到4加币,频繁乘坐会很不划算。我有个同学住在多伦多的北约克,每天坐地铁去市中心上课,如果没有月票,一个月光单次车票就能花掉200多加币,简直是抢钱啊。

除了日常通勤,如果你偶尔需要打车,Uber或Lyft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价格比公共交通贵得多。比如,从多伦多市中心到北约克,打车可能要30到50加币。所以,除非是紧急情况或者和朋友拼车,否则还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我刚来加拿大那会儿,有一次晚上参加完一个活动,错过了末班车,只好叫Uber,结果一趟车费就花了我快50加币,心都在滴血。所以,提前规划好行程,查好公共交通时间表,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开销——医疗保险。在加拿大,国际学生是强制购买医疗保险的。每个省的政策略有不同,有的省份(比如BC省、阿尔伯塔省)在满足一定居住条件后,可以申请加入省级的公共医疗计划,但通常会有3个月左右的等待期,在这期间你还是需要购买私人保险。而安大略省的国际学生,通常会被要求购买大学统一的健康保险计划,也就是UHIP(University Health Insurance Plan)。根据UHIP官网的信息,2023-2024学年,UHIP一年的费用大概在700到1000加币左右,具体费用取决于你的入学时间。这个保险会覆盖你在加拿大期间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比如看医生、住院、部分处方药等。如果没有保险,哪怕是看个普通感冒,诊费都能让你心疼好久,更别提更严重的疾病了。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办理好省级的医疗卡,有一次去急诊看病,结果收到了一张2000多加币的账单,幸好后来保险公司帮忙报销了大部分,不然他真的要哭了。

书本费和学习用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学的教材价格可不像国内那么便宜,一本全新的专业课本,动辄就是100到200加币,甚至更贵。一年下来,几门课的教材费轻松就能达到500到1500加币,具体取决于你的专业和课程数量。工科或者医科的同学,因为教材更专业,可能需要花更多钱。不过,这里也有省钱小妙招。很多同学会选择购买二手书,或者从图书馆借阅,甚至有些教授会提供电子版的阅读材料。像我当时很多书都是在Facebook的校园二手书群里买的,或者直接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下来,一年的书本费就控制在300加币以内。还有一个学长,他每次上课都会和同学协商,大家一起买一本教材,然后轮流使用或者拍照分享,这种“拼书”的方式也挺常见的。

电话费和网络费也是你生活中的刚需。在加拿大,手机套餐选择很多,从Rogers、Bell、Telus三大巨头到Fido、Koodo、Virgin Mobile这些子品牌,竞争激烈。一个包含30GB左右流量的月度套餐,价格通常在40到70加币之间。如果你刚来,可以关注运营商的“新用户优惠”或者“返校季优惠”,通常能拿到更划算的套餐。像我刚来的时候,Fido有一个每月45加币20GB流量的套餐,觉得挺划算的就办了。如果你住在校外,家里的网络费也是要考虑的。很多合租公寓会把网络费包含在房租里,如果没有,一个普通的家庭网络套餐(比如Shaw或Rogers的)每月大概在60到100加币,如果和室友平摊,每人每月几十加币。所以,这部分开销一个月大概在50到100加币。

除了这些“硬性”开支,你的个人消费和娱乐支出也需要纳入预算。这部分完全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比如,买衣服、化妆品、看电影、和朋友聚餐、参加社团活动、去健身房等等。这笔钱可多可少,预算充裕的同学可能每月花个几百甚至上千加币,但如果想节俭一点,控制在200到300加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认识一个同学,特别喜欢看电影和参加各种音乐节,她每个月在娱乐方面的开销就得有200多加币。但我自己就比较宅,除了偶尔和朋友去咖啡馆,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或者宿舍,所以这部分开销就少很多,每个月可能就100多加币。记住,娱乐消费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也要量力而行,别让它变成你的负担。

咱们也不能忘了来加拿大之前的“启动资金”。这包括办理签证的费用、机票钱,以及刚到加拿大时的安顿费。根据加拿大移民局IRCC的官网信息,申请学习许可(Study Permit)的费用是150加币,如果你需要提交生物识别信息(Biometrics),还会额外收取85加币。机票钱浮动就太大了,从国内飞加拿大,经济舱单程大概在800到2000加币,甚至更高,取决于你订票的时间、航空公司和出发城市。刚到加拿大,你可能还需要支付一些初期安顿的费用,比如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床品、厨具等,这些大概需要几百加币。我刚落地多伦多的时候,除了房租押金,光是买个被子、枕头、锅碗瓢盆和一些基础调料,就花了差不多400加币。所以,这些前期开销也得提前做好准备。

有些开销可能你平时不会特别注意到,但它们也是真实存在的“隐形开销”。比如银行卡年费、汇款手续费、打印复印费、一些专业课可能需要的软件订阅费,或者是一些节假日朋友之间互送的礼物开销。还有,如果你打算在加拿大境内旅游,那旅行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虽然这些单项看起来不多,但零零散散加起来,一个月也能多出几十到一百多加币。我有个朋友因为没有仔细看银行卡的条款,结果被扣了每个月十几加币的账户管理费,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扣了半年多,心疼得不行。

综合来看,加拿大留学的费用确实不低。如果你选择去大学读本科或研究生,一年的总开销(学费加生活费)大概会在4万到6万加币甚至更高。而选择学院的话,一年的总开销可能会在2.5万到4万加币之间。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实际花销会因为你所在的城市、学校、专业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异。多伦多和温哥华的生活成本,肯定比蒙特利尔、卡尔加里或者哈利法克斯要高出一截。但是,别忘了加拿大也提供了很多兼职打工的机会,国际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是可以合法打工的,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经济压力。

所以,说了这么多,你心里是不是已经对加拿大留学的费用有个大概的谱了?别再被那些吓人的数字吓倒啦!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就得学会记账,把自己的每一笔开销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我刚到加拿大那会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记了下来,然后发现自己原来在某些方面花钱太厉害了,比如外卖和不必要的购物。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哪些可以省,哪些是必要的。还有啊,多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会官网看看,他们经常会发布一些奖学金、助学金或者兼职信息,说不定就有适合你的。更重要的是,多和学长学姐们聊聊,他们的经验是无价的财富,能帮你少踩好多坑。记住,留学路上,钱固然重要,但它绝不应该是阻碍你追求梦想的唯一理由。只要你提前规划,精打细算,你就能在加拿大过上既充实又经济的留学生活!加油啊,未来的加拿大留学生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