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研,我的钱包哭晕在厕所?

puppy

别提了,那高昂的学费、房租、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开销,真是让人还没出发就先开始焦虑。我们都懂这种又期待又心慌慌的感觉,毕竟这笔投资可不是小数目。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打破信息差,手把手跟你算清楚,在美国读研到底要花多少钱,你的钱包为啥会“哭晕在厕所”,以及最重要的——怎么才能不让它哭!从申请费、签证费,到学费大头、日常吃穿住行、医疗保险,每个环节都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分享一堆过来人的省钱妙招和实用建议,比如怎么申请奖学金,找校内兼职,或者聪明地规划生活预算。别让钱成为你追梦的绊脚石,快来看看怎么才能把留学生活安排得既充实又经济,让你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少点“肉疼”吧!

还记得大半夜,我窝在被窝里,一手刷着各种大学的官网,一手拿着计算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把我吓得睡意全无。那会儿,我申请美国读研的兴奋劲儿还没完全上来,就已经被一堆“学费”、“生活费”、“保险费”这些词儿给浇了个透心凉。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在循环播放:我的钱包是不是还没出发,就已经要哭晕在厕所了?相信很多正在准备留学或者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跟我一样,都会有这种又激动又心慌慌的复杂情绪吧。毕竟,这可是一笔真金白银的巨大投资,要是没搞清楚这些开销,稀里糊涂地去了,那可真会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去美国读研,你的钱包到底要经历哪些“磨难”,以及咱们怎么才能想方设设法地“拯救”它,让它不至于“哭得太惨”!

留学这趟旅程,从你萌生想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悄悄地开始“烧钱”了。别以为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其实,很多隐性或者显性的开销,在你踏上美国国土之前,就已经等着你了。比如说,那些让你头疼不已的标准化考试费就是第一道“坎儿”。以ETS官网公布的数据为例,GRE考试报名费通常在220美元左右,如果你考了GMAT,那费用会更高一些,大概是275美元。托福或者雅思考试,用来证明你的英语能力,通常也得225美元左右。这些考试,很多人可不止考一次,万一要刷分,那费用就得翻倍。我有个朋友,为了考到理想的GRE分数,连续考了三次,光是报名费就花掉了将近700美元,这还没算上他买资料、报辅导班的钱,那才是真正的“大头”。

考试过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申请季。每申请一所大学,你就得支付一笔申请费,这笔钱通常是不可退的。根据U.S. News & World Report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的研究生申请费一般在50到150美元之间。如果你像我一样,为了保底和冲刺,一股脑申请了七八所甚至十来所学校,那么光是申请费,轻轻松松就能花掉1000美元。我当时申请了八所学校,其中有三所是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学,申请费都是100美元以上,其他也都在75美元左右,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别提寄送成绩单、语言成绩报告的费用了,每份报告的邮寄费通常在20-30美元,如果你有好几份需要寄给好几所学校,那又是一笔“碎银子”流走了。

当你终于拿到心仪的录取,接下来就是办签证了。首先是SEVIS (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Information System) Fee,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向所有国际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收取的费用,根据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ICE)SEVIS Fee官方网站的信息,目前的费用是350美元。紧接着是F-1学生签证申请费,根据美国国务院官网公布的最新信息,目前是185美元。当然,你还需要准备好机票钱,从中国飞往美国,经济舱的机票价格根据季节和提前预订的时间,通常在8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暑假或者节假日期间的机票价格往往会更高。我有个学姐就是因为没提前规划,临时买票,一张单程机票就花了近2500美元,让她心疼了好久。

这些只是你还没出国前的“热身赛”开销,真正的大头还在后面——那就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学费。美国的大学学费在全球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更是让人“肉疼”。学费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的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以及你的专业。以2023-2024学年为例,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报告,公立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州外学生学费平均每年在28,000美元到45,000美元之间。私立大学的学费则更为惊人,平均每年可能在45,000美元到70,000美元,甚至更高。像纽约大学(NYU)这种地处寸土寸金大城市的私立名校,商学院或工程学院的硕士项目,一年学费突破6万美元简直是家常便饭,根据NYU研究生院的官网数据,部分热门硕士项目一年的学费甚至接近8万美元。

专业不同,学费的差异也相当显著。一般来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以及商科、法律等“高薪”专业,学费普遍要比人文学科、教育等专业高出一截。比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工程学院的硕士学费(非居民)每年可能在3万到4.5万美元,而像文理学院的一些硕士项目则会略低一些。这还不包括各种杂费,比如注册费、健康服务费、技术使用费、图书馆费等等,这些零零散散的费用加起来,一年也要好几千美元。我记得当时我看到学校给的费用清单,学费旁边还有一大串各式各样的Fees,加起来也有好几千刀,真是让人觉得每呼吸一口美国的空气都要花钱。

除了学费这个“巨无霸”,生活费才是真正考验你省钱功力的地方。住、吃、行,这三样构成了你日常开销的主体,而且不同城市、不同生活方式,差异能达到天壤之别。首先说“住”,这绝对是生活费中的最大头。在美国,尤其是大城市,租房成本高得吓人。举个例子,在纽约曼哈顿,如果你想租一个单人间,即使是跟别人合租公寓,月租金也可能轻易达到1200美元到1800美元。而在旧金山湾区或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租金也普遍在1000美元到1500美元每月。我在波士顿的一个朋友,为了省钱,不得不租住在离学校通勤需要一个小时的郊区,即使是这样,一个房间的月租金也高达900美元,而且还是跟另外两个人合租一套两居室。然而,如果你选择在中西部的一些大学城,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所在的哥伦布市,一个单间的月租可能在500美元到900美元之间,差距非常明显。

校内宿舍通常更贵,但会省去一些通勤和找房的麻烦。据许多大学住宿服务中心的数据,校内研究生宿舍的费用一年可能在10,000美元到18,000美元,具体取决于宿舍类型和是否包含餐食计划。大部分国际学生会选择在校外租房,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更低的成本。你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房租本身,还有水电煤气、网络费等杂七杂八的Utility费用,这些加起来每月也要100到300美元,冬天取暖费会更高,夏天空调费也可能飙升。我刚去的时候对这些费用没什么概念,第一个月账单出来的时候,看到水电费就比我想象的高出不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都是要自己额外承担的。

接下来是“吃”。是选择自己开火,还是顿顿外卖、食堂?这个选择对你的钱包影响巨大。如果天天在外面餐馆吃饭,一顿普通快餐至少也要10-15美元,高档一点的餐馆则轻松超过20-30美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光吃饭就要花掉1000美元以上。我有个同学,刚去美国的时候图省事,几乎每顿都在外面吃,结果发现他的伙食费比他想象的要高出一倍。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一个成年人在美国自己做饭,如果精打细算,每月食材费用可以在300-500美元之间。如果你善用超市的折扣、自己做饭,尤其是去Costco或者Walmart这类大超市采购,每个月花在吃上面的钱可以大大降低。我通常会和室友一起去华人超市买菜,分摊大包装的食物,这样算下来,每月伙食费基本能控制在400美元左右,比外面吃要省得多。

“行”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开支。在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常比较发达,比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购买月票或周票会比较划算。以波士顿为例,一张MBTA月票的价格大约在90-100美元。但在很多中小型城市或者郊区大学,公共交通可能就不那么方便了,你可能需要考虑买车。二手车价格根据车型和车况,从几千美元到一两万美元不等,购车后还需要支付保险费、汽油费、维修费等。汽车保险对留学生来说尤其贵,一年可能要1500美元到3000美元。我认识的一个同学为了通勤方便,买了辆二手车,结果发现光是车险和油费,每个月也占去了他很大一部分生活开销。

除了这些大头,别忘了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个人开销。手机费每月通常在30-60美元。理发、购买日常用品、衣服、以及偶尔的社交娱乐活动,这些加起来每月也得好几百美元。我有个朋友喜欢看电影、参加各种音乐节,虽然丰富了生活,但这些娱乐开销让他每月预算总是有点紧张。还有就是教材费,研究生阶段的教材往往很贵,一本专业书籍可能就得几十甚至上百美元。不过现在很多学生会选择购买二手书、租书或者下载电子版,这样能省下不少钱。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开销,那就是医疗保险。在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出了名的,所以几乎所有大学都强制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以应对突发疾病或意外。根据不同学校和保险计划,研究生医疗保险的费用一年可能在2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这笔费用通常会在学费账单中自动列出,如果你不自行购买符合学校要求的保险并提交waiver,学校会强制你购买他们的计划。我有个朋友刚到美国没多久就得了急性肠胃炎,去医院看了急诊,加上检查和药物,如果没有保险,账单金额高达好几千美元,幸亏有保险,自己只需要承担很少一部分,这才让他意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钱包的“哭声”更大了?别急,信息差打破了,咱们也得找到止血的办法。其实,虽然美国读研开销巨大,但也有很多“曲线救国”的省钱妙招,让你的留学生活不至于那么“肉疼”。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申请奖学金。别以为奖学金只给本科生或者博士生,很多研究生项目也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学金。这里面最常见也最给力的是助教(Teaching Assistant, TA)和助研(Research Assistant, RA)。TA通常是帮助教授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课程,RA则是协助教授进行科研项目。这些职位不仅能给你提供一份每月1500到2500美元不等的薪水(具体金额因学校和工作量而异),更重要的是,很多TA/RA职位还会提供学费减免(Tuition Waiver),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我认识一个学长,他通过申请TA,不仅学费全免,每月还有一笔生活费,硬是把留学成本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甚至还攒下了一些钱。

除了TA/RA,还有一些Fellowship(奖学金)和Grant(助学金),这些通常是根据学术表现或者特定项目来发放的,不需要你额外工作。你可以多关注你申请的院系官网,上面通常会有这些奖学金的信息。有些奖学金是需要单独申请的,有些则是会自动根据你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此外,还有一些校外的机构、基金会也提供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比如你所在专业的行业协会、一些慈善基金会等等。虽然申请流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想想能省下几万美元甚至十几万美元,再麻烦也值得尝试。

如果暂时没有拿到TA/RA或者奖学金,你还可以考虑在校内找兼职。国际学生F-1签证的规定是可以在校内合法兼职,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学校图书馆、健身房、学生中心、餐饮服务部等地方,经常会有各种兼职岗位。这些工作虽然薪资可能不高,通常是美国法定最低工资(比如每小时15-20美元),但也能补贴一部分生活费。我有个朋友在图书馆做兼职,不仅赚了点零花钱,还能在工作间隙学习,简直是一举两得。而且,这些校内工作经验对你毕业找工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加分项,能帮你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在生活方面,省钱的智慧更是无处不在。住宿方面,如果你能接受合租,或者选择离学校稍远一点但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方,租金会便宜很多。找室友的时候,尽量找生活习惯相近的,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我当时就是跟两个中国同学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大家分摊房租和水电费,比一个人租要划算很多。此外,善用二手物品也是省钱的一大法宝。刚去美国,很多家具、电器都可以从学长学姐那里低价转让或者通过Facebook Marketplace、Craigslist等平台购买二手。我当时很多家具都是从即将毕业的学姐那里免费搬来的,省了一大笔置办费。

吃饭这块儿,自己做饭是王道。多去Costco、Walmart或者当地的亚洲超市采购食材,利用优惠券和会员卡,你会发现自己做饭真的能省下不少钱。周末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做饭聚餐,既能省钱又能增进感情。带饭去学校也是一个好习惯,可以避免在外面买昂贵的午餐。我经常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做一些菜,然后分装好,工作日带到学校热一下就可以吃,方便又省钱。交通方面,如果学校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充分利用学生卡或者月票。如果实在需要开车,考虑和同学拼车,分摊油费和停车费。很多大学校园内都有自行车租赁或者共享单车服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别忘了学生优惠!很多商家、博物馆、剧院,甚至软件订阅都有针对学生的折扣。办理一张国际学生证(ISIC卡)或者直接用你的学生ID,就能享受到不少福利。我发现很多软件,比如Adobe Creative Cloud,学生价都比原价便宜一大截,这些都是可以省钱的地方。规划预算也非常重要,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开销上限,并用记账软件或者表格记录每一笔支出,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知道钱花在了哪里,哪些地方可以节省。我刚开始的时候,把每个月的开销都详细列出来,包括房租、水电煤、伙食费、手机费、娱乐费等等,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支出,避免超预算。

其实,留学美国读研,虽然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投入,但它更是一次投资,投资你自己的未来,你的视野,你的能力。前期可能会感到焦虑,甚至钱包会“哭晕”,但只要我们做足功课,提前规划,并且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开源节流,这笔投资就一定会是值得的。别让金钱成为你追逐梦想的绊脚石,你完全有能力把留学生活安排得既充实又经济。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为钱的事情发愁,别钻牛角尖,与其焦虑,不如立刻行动起来!你可以把你心仪的几所大学的官网打开,仔细研究他们的学费结构,看看有没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或者助学金项目。然后,去网上搜搜这些大学所在城市的租房市场情况,心里对住宿成本有个大概的数。接着,拿起你手机里的记账APP,或者干脆找个小本子,模拟一下你如果在美国生活,每个月可能花多少钱。再进一步,如果你已经拿到了Offer,可以直接邮件或者电话联系系里的秘书或者招生办,问问看有没有可以申请的TA/RA机会。大胆一点,脸皮厚一点,很多机会都是争取来的。记住,了解得越多,准备得越充分,你的钱包就能少“哭”一点,你的留学之路就会更顺畅!加油啊,少年!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