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同学们!又是一年毕业季,香港校园里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大家一边忙着赶DDL,一边又悄悄在LinkedIn上刷着工作机会,或者偷偷琢磨着是不是要再读个Master。那种对未来的期许夹杂着一点点迷茫,是不是特别真实?我记得自己当年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早早拿到了大厂Offer,有的决定回老家发展,还有一些跟我一样,感觉前路好像被一层薄雾笼罩着,看不真切,心里总想着,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性,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最近我听了一个香港留学生的故事,简直像是给我这团薄雾狠狠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光都洒进来了!这个小伙子叫小陈,他跟我们很多人一样,在香港念书,专业是金融。毕业那会儿,他也不是没有收到过几家券商的面试邀请,说实话,在香港金融圈打拼,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小陈骨子里好像就是不安分,他总觉得,那不是他真正想去探索的世界。他想做点更“酷”的,更有冲击力的事情,甚至想过自己“搞点事情”。当时,香港大学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报告里,大约有70%的毕业生选择留港工作,薪资中位数虽然可观,但创业的比例却相对较低,不到5%。小陈显然就是那小部分跳出舒适圈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陈在一次校友分享会上听说了深圳前海。说实话,我们很多人对前海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新闻报道里那些高大上的政策区、自贸区。小陈一开始也只是好奇,觉得离香港这么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他开始上网搜资料,发现前海这些年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他了解到,前海合作区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尤其对港澳青年创业有着实打实的扶持。根据前海管理局2023年官方数据显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超过700家,其中港澳团队占比高达50%以上,这数字让他心里一下就燃了起来。
小陈并没有停留在网上看资料,他决定亲自去前海走一趟。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他从香港西九龙坐高铁到深圳北,再转地铁很快就到了前海。他说他记得那天走出地铁站,看到的是一片现代化到让人惊叹的景象:高楼林立,绿化也做得特别好,还有很多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其间,整个氛围都充满了活力和速度感。他首先去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那里是专门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的地方。他记得当时遇到一个孵化器的工作人员,那位姐姐热情地给他介绍了各种政策,包括创业补贴、办公空间租金减免,甚至还有专门的创业导师辅导。她告诉小陈,根据前海人才服务部门202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团队最高可以获得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并且前海还提供了每年高达10万元的办公场地租金补贴,这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第一次前海之行回来,小陈的心里就彻底有了底。他下定决心,要往前海闯一闯。决定下来了,接下来的就是实打实的操作。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在前海扎根,首先得有个地方住。深圳的房租,我们都懂,尤其是核心区域,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小陈当时也担心过,会不会把所有启动资金都砸在房租上。但他很快就发现,前海对港澳青年住房也有特别的照顾。他通过前海国际人才港了解到,前海有人才公寓项目,专门面向港澳青年提供优惠租金的房源。他申请了一个位于桂湾片区的人才公寓,面积虽不大,但配套设施很完善,而且租金比市场价便宜了将近一半。据前海国际人才港2023年度租客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90%的港澳籍租客对人才公寓的性价比和便利性表示非常满意,平均每月可以节省2000-3000元的居住成本。
解决了住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注册公司。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听起来就挺头疼的,各种流程、表格,想想都复杂。但小陈说,前海的工商注册流程比他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他通过前海e站通政务服务中心预约了办理,只需要准备好身份证件、公司名称等基本信息。更让他惊喜的是,前海还提供了“一站式”的企业开办服务,有专门的窗口指导港澳居民注册公司,甚至还有免费的法律和会计咨询服务。他回忆说,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根据前海e站通2023年上半年企业注册数据显示,港澳企业注册平均办理时长已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公司注册好了,小陈要开始“搞钱”了!他的创业项目是一个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他发现,虽然深港两地交流频繁,但很多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生活和就业机会了解还不够深入,内地年轻人对香港的文化和求学也有很多好奇。他想做的,就是通过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搭建一个桥梁,促进两地青年的深度融合。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虚”,但小陈有他独特的视角。他利用自己在香港积累的媒体资源和对年轻人喜好的了解,很快就在B站和小红书上做起了内容。他邀请了一些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同学和在前海创业的香港朋友,拍摄他们在大湾区的生活Vlog,分享他们在两地学习、工作的真实体验。仅仅三个月,他的B站账号就积累了超过5万粉丝,小红书笔记也获得了大量点赞和转发,这让他的项目很快就有了初步的用户基础。据B站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容创作者报告显示,聚焦区域文化交流的UP主涨粉速度普遍快于其他垂直赛道。
有了用户和内容,小陈开始思考如何变现。他很快找到了一条路:承接深港两地高校和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他利用自己平台的影响力,成功为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策划了一场青年创新沙龙。这场沙龙不仅促成了两地学生的交流,也让两家机构对他的团队刮目相看。这是他接到的第一个大订单,让他看到了商业化的前景。他说,当时那种成就感,比考试拿A还让人兴奋!前海青创中心2023年对入驻团队的调研发现,早期项目通过承接政府或企业委托项目获取营收的比例高达65%,这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启动资金。
前海给予的政策红利远不止这些。小陈的项目在深港青年梦工场获得了办公场地租金减免,以及创业导师的一对一辅导。他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这位导师曾在硅谷工作,对跨境电商和科技创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导师帮助小陈梳理了商业模式,优化了变现路径,甚至还介绍了一些潜在的投资人。小陈说,这种有经验的前辈指点,对于创业者来说太宝贵了,很多弯路都可以避免。据梦工场2023年创业导师辅导报告显示,接受过导师深度辅导的团队,其项目成功率比未辅导团队高出约30%。
创业路上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小陈也遇到过内容创作瓶颈,团队成员也曾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他记得有一次,他们策划的一个大型线下活动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取消,那次损失不小,让他一度非常沮丧。他差点就想放弃了,觉得这“搞钱”的事儿,比想象的难太多了。但正是前海浓厚的创业氛围,周围那些同样在摸爬滚打的年轻人给了他力量。他会去参加梦工场组织的各种创业沙龙和路演,听到其他创业者的故事,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困境,也在不断寻找突破。那种“我们都在一起努力”的感觉,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前海青年联盟2023年举办的各类创业活动累计吸引了超过10000人次参与,这种社群效应是很多年轻人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经过一年的努力,小陈的“青年文化交流平台”在大湾区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团队也从最初的2个人扩大到了现在的7个人。今年年初,他的平台成功吸引了一家专注于青年文化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他回忆说,那次路演前的几个晚上,他几乎没合眼,把商业计划书改了又改,演示稿也打磨得异常精细。最终,他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对项目的深度理解,成功拿到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这笔钱不仅让他的团队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去拓展业务,也意味着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从“小打小闹”正式走向了规模化发展。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发布的《中国创业投资报告》,大湾区内地城市,特别是深圳,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早期项目投资活跃度持续上升,港澳青年团队的融资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小陈的故事是不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他在深圳前海“搞钱”的经历,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幸运,而是扎扎实实的努力、对政策的敏锐洞察,还有一点点不服输的劲头。前海的创业环境、扶持政策,还有那股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确实给像小陈这样的香港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还在香港的图书馆里奋笔疾书,或者在宿舍里为未来有点焦虑。但请你相信我,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机会也远比你现在看到的要丰富得多。不要只是听说,不要只是看看新闻,你完全可以像小陈一样,迈出第一步,去亲身体验一下。
你完全可以找个周末,办个深圳签注(如果还没办的话),然后买张高铁票,或者直接从福田口岸过关,地铁直达前海。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逛逛,那里有好多像小陈一样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你可以随便找个小哥哥小姐姐聊聊,问问他们是怎么开始的。说不定,你就会发现,你心里的那团火,在前海也能找到熊熊燃烧起来的柴薪。勇敢一点,去看看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没准你的下一桶金,就在那里等着你去挖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