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港漂小伙伴们!还记得大四毕业前夕,我坐在图书馆里,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心里那叫一个拔凉拔凉。室友小C比我早一年毕业,她当时为了留港工作,几乎跑遍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每次回来都累得瘫在床上,嘴里念叨着“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她投了上百份简历,收到的面试邀请却寥寥无几,签证到期前的那个月,她几乎每天都眉头紧锁,焦虑得头发都掉了不少。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能在香港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顺利留下,简直就是“地狱模式”,是真材实料的精英才能走出的“窄门”。每次看到身边有朋友因为工作签证的问题不得不离开,心里都特别难受,那种无力感,相信你也一定深有体会吧?
可最近,耳边隐隐约约总能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朋友圈里有人发文说“高才通”让她成功留下了,论坛里也有人讨论“优才计划”门槛似乎降低了。这些零星的信息像一道道微弱的光,让人不禁开始琢磨:难道,我们曾经以为的“地狱模式”,现在真的要升级成“普通模式”了?甚至,有可能变成“简单模式”?听到这个消息,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又惊又喜又有点不敢相信?这篇文就是来好好跟你聊聊,究竟是哪些新政策、新变化,让留港的门槛似乎没那么高了,是不是咱们留港工作的路,真的要柳暗花明了呢?别再一个人默默焦虑啦,赶紧来看看这些实打实的干货吧!
留港工作:从“地狱模式”到“柳暗花明”?
香港特区政府为了吸引人才,过去一年多的动作真的是大刀阔斧。最先被大家关注到的,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高才通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这个计划简直就像是为我们这些有冲劲、有背景的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快速通道”。它主要面向三类人才:A类是过去一年年薪达到250万港币或以上的人士;B类是获得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并在过去五年内有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C类是过去五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不足三年的应届毕业生。这个计划一推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名校毕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高才通计划已收到超过6.3万份申请,其中超过4.9万份获批,这个批出率是相当可观的,足以说明政府吸纳人才的决心和这个计划的效率。
我有个朋友小D,她就是典型的“高才通”受益者。她在香港大学读完硕士,本科毕业于一所QS全球排名前50的内地大学。毕业后,她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两年,虽然年薪没到250万,但她本科院校的背景和工作经验完全符合B类申请人的条件。去年年底,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申请,结果只用了不到三周的时间就拿到了批复,现在已经顺利来港找到了一份金融科技的工作。她跟我说,整个申请过程比她想象中要简单得多,基本就是按照清单提交材料,线上操作非常便捷,完全没有之前大家说的那种“排队、审核漫长”的体验。这在以往申请工作签证的过程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速度,也让很多观望中的小伙伴看到了希望。
除了高才通,另一个重磅调整就是香港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才计划”。这个计划在2023年进行了重大改革,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年度配额限制。这意味着,只要你符合资格,达到评分标准,就有机会通过优才计划来港发展,不再需要和全球的申请者争抢有限的名额。这项调整,让优才计划的吸引力瞬间飙升。过去,优才计划每年只有区区4000个名额,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很多申请人即使分数很高,也可能因为配额限制而望洋兴叹。现在,这堵“配额墙”被彻底推倒了。据香港特区政府官网的最新信息,优才计划还在审核机制上做了优化,申请流程更加清晰透明,部分优秀申请人的审批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3-4个月。
我认识的另一位学长,小E,他就是优才计划的“老兵”了。前几年他申请过一次,各项条件都不错,但最后因为配额问题没能成功。去年,他看到优才计划取消配额的消息后,重新整理材料再次提交申请。他告诉我,这一次的感受完全不同,感觉整个系统都变得更加高效和人性化。他是一名资深的软件工程师,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还精通多种编程语言,英语和普通话都非常流利。在新的评分体系下,他的分数非常具有竞争力。这次他不仅顺利获批,而且还拿到了长达3年的首次逗留许可,这让他对在港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取消配额真的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前是“僧多粥少”,现在只要你是那块“好钢”,香港这片天地就欢迎你。
当然,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新政策,咱们港漂最熟悉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ANG签证)依然是留港的基石。对于在香港读完本科或硕士的同学来说,IANG一直是我们留在香港的第一道门槛。毕业后,你可以无条件获得12个月的留港时间去寻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再根据雇佣情况申请工作签证的延期。这项政策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随着整体人才政策的放宽,以及香港对人才需求的增加,IANG持有者找到合适工作并顺利过渡到长期工作签证的机会也相应增大了。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的统计数据,每年的IANG签证批复数量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说明香港仍然是本地毕业生留港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所在的学院就有个职业发展讲座,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职业发展服务处的老师来分享。老师特别强调,尽管有高才通和优才计划这些“快车道”,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毕业生来说,IANG仍然是最稳妥、最直接的留港途径。老师建议我们充分利用这12个月的宝贵时间,积极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她还分享了一个案例:去年我们系有个同学,小F,就是通过IANG拿到了在一家中型科技公司的软件开发职位。她的优势在于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积累了实际的编程经验,并且在面试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对香港市场的理解。公司对她的背景非常满意,很快就为她办理了工作签证,目前她已经在香港稳定下来了。这说明,即便没有“高才”的背景,踏实努力依然是留港成功的关键。
那么,香港现在究竟急缺哪些人才呢?这也是我们选择专业、规划职业方向时非常关心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10月更新了“人才清单”,从之前的13项专业扩大到51项,涵盖了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医疗健康、文化艺术、环境技术等多个领域。这51项专业人才可以获得在优才计划下额外的加分,甚至可以豁免部分优才计划的申请要求。这个清单的扩充,直接体现了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人才引进的方向。如果你学的专业或者从事的行业在这些清单上,那你的留港之路无疑会更顺畅。
拿创新科技领域来说,香港正大力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最近查了一下,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在过去两年里,都显著增加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硕士课程的招生名额,并且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与本地科技企业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据香港创新科技署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香港在这些高科技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数万人,这无疑为我们这些 STEM 背景的同学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金融服务业一直是香港的支柱产业,现在更是在向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所以,除了传统的金融人才,拥有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技能的金融科技专才变得炙手可热。我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读金融科技硕士的同学小G,他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好几家头部金融机构的实习offer,其中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甚至提前锁定了他的全职职位。他告诉我,面试的时候,公司最看重的就是他对于最新金融科技趋势的理解,以及他用编程解决金融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香港金融业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望。
医疗健康领域也是香港急需人才的重点。香港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各类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虽然大部分医疗职位对学历和执业资格有严格要求,但相关联的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研发、老年护理管理等领域也对人才敞开了大门。香港理工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近年来就与本地医院合作,推出了一些针对老年健康管理和康复科技的硕士项目,旨在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应对社会的需求。
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香港正在努力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对表演艺术、艺术管理、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内容创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我有一个学妹,在香港浸会大学读媒体艺术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本地的数字内容制作公司,主要负责VR/AR项目的开发。她告诉我,虽然这个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很多公司都在积极招募有创新思维和技术背景的年轻人。这表明,即使是非传统热门专业,只要你具有独特的技能和创意,也能在香港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然,政策和人才需求仅仅是一方面。想要真正在香港站稳脚跟,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准备同样重要。我认识很多留学生,他们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融入香港社会。比如,学习粤语,了解本地文化。我的朋友小H,他来香港之前一句粤语都不会说,但他报了学校的粤语班,平时也主动和本地同学交流,慢慢地,他的粤语水平突飞猛进。他告诉我,在面试一些本地企业的时候,流利的粤语给他加分不少,让他更容易和面试官建立起亲近感。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精通粤语,但这种积极融入的态度,会让你在求职过程中更有优势。
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多参加行业活动、校友聚会,甚至利用LinkedIn等平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很多时候,工作机会并不是从招聘网站上看到的,而是通过朋友介绍、内推等方式获得的。我有个学长,他就是通过一次行业沙龙认识了一位公司高管,后来通过这位高管的推荐,成功进入了一家知名咨询公司。他告诉我,香港的职场文化中,人脉的重要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很多好的机会都是通过“connection”获得的。
另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强大的抗压能力也至关重要。留港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文化差异、工作压力、高昂的生活成本等等。但就像我们刚来香港时要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一样,适应职场也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气馁,学会调整自己。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在香港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从跌倒到爬起的过程,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香港虽然竞争激烈,但也充满了机遇,只要我们有准备、有韧性,就能在这里闯出一片天。
所以,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觉得留港工作的未来,似乎真的没那么灰暗了?那些曾经让你感到窒息的“高墙”,现在似乎也出现了一些可以翻越的“便道”甚至“平路”。别再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焦虑啦,也别再只是光看新闻刷论坛了,这些政策的调整和人才的需求,可都是实打实的机遇!赶紧行动起来吧!好好更新你的简历,把你在学校里参与过的项目、实习经历、获得的奖项,甚至你自己做的那些小作品都好好梳理一遍,突出你的闪光点!多去你们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看看,那里会有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指导。有空就多跟学长学姐们聊聊,听听他们的经验教训,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聊天就能给你带来灵感。你也可以尝试多用LinkedIn等专业平台,主动去连接那些你感兴趣的行业前辈。说不定你的留港之路,真的要因为你的积极行动,而变得柳暗花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