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学艺术,真的太香了!

puppy

你是不是也好奇,在英国学艺术到底是什么体验,是不是真的“太香了”?我跟你说,真的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这里不是你以为的死板学院派,而是鼓励你天马行空、大胆尝试,真的把艺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从课程设置上就超有意思,不光是理论,更多的是项目实践,老师还会手把手带你找到自己的风格和方向,感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走在街上就能逛到各种顶级博物馆和画廊,灵感简直触手可及!如果你也对艺术留学充满向往,但又有点怕“没出路”,或者担心学不到真东西,那我这篇文章绝对能给你打打气,让你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英国艺术世界。快来跟我一起看看,我在英国学艺术到底有多爽吧!

还记得我刚到伦敦的那阵子,心里七上八下的。国内对艺术留学的看法,多少还停留在“烧钱”、“没出路”、“学点虚头巴脑的东西”这些刻板印象里。我爸妈虽然嘴上支持我,但每次视频,眼神里都藏着一丝担忧,生怕我真的在异国他乡“玩”了几年,最后连自己都养不活。那时候,我背着画板穿梭在拥挤的地铁里,看着周围行色匆匆的人群,心里也难免打鼓,英国的艺术教育,真的会是我想要的样子吗?真的能带我走向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吗?我跟你说,直到我第一次走进我的工作室,看到那里每个人脸上洋溢着那种纯粹的创作热情,还有老师们鼓励我们“随便折腾”的眼神,我才猛地意识到,哎呀,这趟真的是来对了,英国的艺术世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想象,简直是香到骨子里了!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习惯性地会去琢磨老师的“标准答案”,总觉得艺术嘛,肯定有它的规矩和套路。结果,我发现这里的老师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们不是坐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理论,而是直接把我们“扔”进一个又一个项目里,让我们自己去摸索,去试错。我记得有个项目是关于“城市记忆”的,我本来想着用传统绘画来表现,结果我的导师,来自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的罗伯特教授,他鼓励我去尝试声音艺术。他说:“你感受到的城市记忆,不只是眼睛看到的,还有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我当时觉得挺懵的,从来没接触过声音艺术啊!但是他没有给我任何限制,只是给了我一些参考艺术家和设备,让我大胆去玩。最后,我真的用录音、混音的方式,做了一个充满城市噪音和对话的装置艺术,效果出奇的好,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这种自由探索、打破边界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放任自由是不是就意味着学不到“真东西”?我跟你打包票,完全不是这样。这里的“放任”其实是建立在极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实践指导之上的。我们不是漫无目的地瞎折腾,每一次项目开始前,都有大量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概念探讨。我所在的课程,据UAL官网介绍,比如他们的纯艺术硕士项目,就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意义。光是每个学期的批判性理论研讨课,我们就要阅读和讨论大量从福柯到本雅明的哲学、艺术史文本。这些理论知识就像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天马行空的同时,不至于迷失在自己的想象力里。老师们会定期进行一对一辅导(tutorial),手把手地带你分析作品,从构图、色彩到概念表达,每一个细节都会和你深入探讨,帮助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

我发现英国的艺术教育特别强调“个人风格”和“独立思考”。在国内,我们可能更注重技法的精进和对大师作品的模仿,虽然也很重要,但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固定的模式。在英国,从你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就一直在强调“你是谁,你想表达什么”。他们不会要求你画得像谁,而是鼓励你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比如,我有个同学她特别喜欢用回收材料做雕塑,一开始还担心作品“不够精致”,怕老师不喜欢。结果,她的导师反而对她的环保理念和独特的材料运用赞不绝口,鼓励她继续深入挖掘。后来,她参加了一个由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RCA)主办的“可持续设计挑战赛”,还拿了奖。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在这里,你的独特性就是你最大的财富,你的想法,哪怕再“非主流”,都会被认真对待和引导。数据显示,RCA在2023年的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排名中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其培养的正是这种敢于创新、具有独特视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你以为英国学艺术就是关在工作室里搞创作吗?那你就太小看这里了!伦敦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灵感简直触手可及。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一个关于“城市景观与身份认同”的摄影项目,老师直接带着我们去了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进行实地考察。泰特现代美术馆在2023/24年度就吸引了超过470万游客,它是欧洲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藏品丰富到让你眼花缭乱。我们不仅能免费参观永久展厅,学生票看特展也超级划算。我尤其喜欢V&A,它简直就是设计艺术的百科全书,从时尚、珠宝到雕塑、摄影,每一个展厅都充满了故事。老师会引导我们如何从这些世界级的藏品中汲取灵感,如何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艺术表达。这种浸入式的学习体验,不是坐在教室里听课能比的,它让你真的感受到艺术是活生生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除了伦敦,英国的其他城市也各有特色。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 GSA)所在的格拉斯哥,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设计之城”,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强大的创意产业而闻名。我有个朋友在GSA读建筑,他说那边的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经常能得到当地社区的支持和参与,甚至可以直接与市政府的设计部门合作,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真实的城市景观。这种实践性,真的把艺术从象牙塔里拉了出来,让它真正服务于社会。而且,英国各地的小型画廊、独立艺术空间更是星罗棋布,你走在街上,随时都能偶遇一场充满惊喜的展览或一个创意十足的市集。这种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你的审美,激发你的创作欲望。

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艺术生毕业后的“出路”问题,觉得学艺术就是“没钱途”。我刚来的时候也有过这种顾虑。但当我真正深入了解英国的创意产业后,我才发现这种想法真的有点落伍了。英国的创意产业是全球领先的,它涵盖了广告、建筑、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据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 Sport, DCMS)2023年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显示,英国创意产业在2022年为英国经济贡献了惊人的1159亿英镑,并且就业人数达到了240万人,增速超过了英国整体经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大量的机会等着我们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我的学长学姐们,有的去了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有的进入电影特效团队,有的在时尚杂志担任编辑,甚至还有人创办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做得风生水起。

学校也会提供非常多职业发展的支持。比如,我所在的学院就经常举办校友分享会、行业交流活动和职业技能工作坊。我参加过一次关于“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和作品集”的工作坊,主讲人是一位在伦敦颇有名气的插画师,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的创业经验和市场策略。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还会提供一对一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服务,甚至会帮你联系实习机会。我有一个同学,他在中央圣马丁(Central Saint Martins, CSM,隶属于UAL)学习服装设计,他的毕业设计就得到了伦敦时装周的关注,并成功签约了一家独立设计师品牌做助理。这些真实的案例让我看到,艺术专业毕业并非只有“艺术家”一条路,你可以是设计师、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创意科技领域的先行者,只要你有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在这里学习,你还会发现艺术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殿堂,它更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走在伦敦的街头,你会看到各种涂鸦艺术、街头表演,地铁里经常有即兴的音乐演奏,公园里也会有临时的雕塑展。甚至连你去的咖啡馆,墙上可能挂着当地艺术家的画作,旁边还放着宣传单页,邀请你参加他们的开放日。这种全民参与艺术的氛围,让你时刻都能感受到艺术的活力和魅力。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社区市集上,看到一个老奶奶在卖她自己手绘的陶瓷杯,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充满了故事。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艺术就是这样,它可以是宏大的作品,也可以是生活中微小的美好,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它就在你身边。

我发现英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我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韩国的平面设计师,有来自巴西的动画师,还有来自德国的摄影师。我们经常在工作室里,一边创作一边用蹩脚的英文聊着各自国家的艺术文化,分享彼此的创作理念。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视角去理解艺术,去表达自己。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合作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项目,不同国家的同学对“身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截然不同,这让我们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根据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数据,英国每年吸引超过50万国际学生,其中艺术与设计专业是备受青睐的领域之一,这种多元化正是英国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

再说说学习生活本身吧,真的超级充实,但不是那种填鸭式的压力。学校的设施简直是专业到极致,我们有各种专业的工坊,比如版画工坊、陶瓷工坊、木工工坊,还有最新的3D打印和虚拟现实实验室。无论你想尝试什么媒介,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我在刚开始学版画的时候,技术员手把手教我如何制版、上墨、压印,完全不怕你搞砸,就怕你不敢尝试。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你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作中去,把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变成现实。而且,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也超乎想象,各种艺术画册、理论书籍、电子期刊,只要你想查阅的,几乎都能找到,这为我们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英国的艺术节和展览活动也是层出不穷。伦敦设计节、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艺博会(Art Basel)等等,这些世界级的艺术盛会每年都会吸引全球的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作为学生,我们不仅可以去参观学习,有些活动还会提供学生志愿者岗位,这简直是近距离接触艺术界大佬、拓展人脉的绝佳机会。我去年就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弗里兹艺术博览会,那几天真是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很多顶尖的当代艺术作品,还跟一些画廊主和艺术家聊了几句,那种感觉,真的太酷了,就像是提前触摸到了未来的自己。

所以啊,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心里藏着一个艺术梦,对英国的艺术留学充满向往,但又有点犹豫不决,害怕“没出路”,或者担心学不到真东西,那我真的要跟你说,别再观望了,大胆迈出那一步吧!英国的艺术教育,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它不只给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会给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你找到真正的自己,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别怕,也别多想那些“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先从了解一两所你感兴趣的艺术院校开始,去它们的官网逛逛,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毕业生的作品集,甚至找找学长学姐聊聊,你就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遥远,你的艺术之梦,真的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