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当年第一次来英国留学那会儿吗?背着两大箱行李,心里既激动又忐忑,感觉自己像个即将踏上冒险旅程的勇士。可这“勇士”还没开始打怪升级呢,第一关就被租房这只大Boss给狠狠绊了一跤。那时候,我人在国内,对着电脑屏幕上各种花里胡哨的租房网站,真是看花了眼,什么“绝美河景房”、“市中心豪华公寓”,照片拍得那叫一个艺术,简直像住在Pinterest里一样。结果呢?等到我落地英国,拖着疲惫的身躯,满怀期待地去看那些“梦幻房源”时,心里简直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有些房子照片和实物简直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灾难现场,有的中介回复慢到让你怀疑人生,还有的房东,直接让我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人类多样性”。那感觉,就像你兴冲冲地打开一个精美包装的礼物盒,里面却只装着一堆用过的旧袜子,惊喜没有,惊吓倒是不少,真是把一个初出茅庐的留学生折磨得身心俱疲。我当时就想啊,要是有人能提前告诉我这些坑,该有多好!
英国留学住宿避坑指南,学姐亲测!
刚开始找房子的时候,大家最纠结的肯定是从国内远程预订,还是等到了英国再实地考察。很多同学为了图个安心,觉得提前把住处定下来,落地就能直接拎包入住,多省心啊!学姐当年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就踩了个大坑。当时我在一个据说“口碑很好”的华人中介网站上看到一个房源,照片看起来光线明亮,家具崭新,价格也“非常合理”,就头脑一热,没多想直接远程签了合同,还付了几个月的房租和押金。等到我到了英国,拿到钥匙打开房门的那一刻,我的心啊,瞬间凉了半截。屋子里一股霉味,家具破旧不堪,墙壁上还有大块的潮湿斑点,采光更是和照片上天差地别,简直就是“阴间滤镜”的反面教材。我当时联系中介,对方却各种推诿,说照片是之前租客住的时候拍的,房屋现状以实物为准,合同都签了,概不退换。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私人租赁市场的租金上涨了5.7%,这意味着大家对“性价比高”的房源格外关注,也更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蒙蔽,学姐的这个教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说到远程找房,最可怕的其实是被骗子盯上。英国的租房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瞄准我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他们会利用精美的假房源照片、看似专业的网站,甚至编造出各种紧迫的理由催你快速打款。我一个学妹就差点中招,她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看到一个超棒的公寓,房东自称在国外不方便亲自带看,但可以提前寄钥匙给她,条件是先支付三个月的租金。幸好她多长了个心眼,查了一下那个“房东”的社交媒体,发现他发布的内容非常少,而且都是新账号,再一查房源地址,发现那栋楼根本就没有那个房号!如果她真的把钱打过去,那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英国租房投诉平台Action Fraud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租房诈骗案件发生,其中不少受害者都是留学生,损失金额从几百到上万英镑不等,骗子的手段真是层出不穷,大家务必擦亮眼睛。
既然远程找房风险高,那是不是到了英国再找就万无一失了呢?也不是!学姐我当时也是天真,以为到了英国,眼见为实总不会错了吧?结果啊,又遇到了那种“热情过度”的中介。有一次,我去看一个位于伦敦Zone 2的公寓,中介小姐姐一路陪着我,各种夸赞房子的优点,从交通便利到社区安全,从室内装修到邻里和睦,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我当时被她带着绕了一大圈,只顾着看室内,压根没注意到房子旁边就是一条火车轨道。当天看房是下午,火车班次不多,声音也不大,我没太在意。结果入住后才发现,每天凌晨四五点,第一班火车“哐当哐当”地呼啸而过,简直是天然的“起床闹钟”,吵得我根本睡不好。这还不算,楼下的酒吧周末经常营业到很晚,震耳欲聋的音乐声简直让人崩溃。后来我才了解到,英国的噪音污染投诉是当地居民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涉及到交通和商业噪音。根据伦敦市政府环境监测部门的统计数据,2023年伦敦地区居民噪音投诉量超过20万起,其中交通噪音和商业噪音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中介为了尽快出租房子,并不会主动提及这些潜在的噪音隐患,甚至会刻意避开高峰期让你看房。
除了噪音,很多房子的“隐形问题”也让人头疼。我有个朋友在曼彻斯特租了一个顶楼的公寓,刚入住的时候觉得视野开阔,挺不错的。结果到了冬天,曼彻斯特那个雨水啊,真是没完没了。她住进去没多久就发现天花板开始渗水,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潮湿,后来慢慢扩大,甚至长出了霉斑。联系房东和中介,他们互相踢皮球,维修工人拖了一个多月才来,结果也只是简单地刷了层漆,治标不治本。她后来查阅了英国住房标准局(Housing Standards Agency)的相关规定,才发现房东有责任确保房屋的结构安全和防潮功能。可这种问题,你在看房的时候是很难发现的,特别是在天气好的时候。英国房产信息网站Rightmove的数据显示,在冬季,英国有近30%的租客会遇到房屋潮湿、发霉或采暖不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看房时难以察觉的“冰山一角”。所以,看房时一定要多问,多观察,甚至可以留意一下角落有没有发霉的痕迹,或者有没有新刷的油漆试图掩盖什么。
说到合同,这简直是租房路上的“魔鬼细节”集中营。当年我刚签第一份租房合同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看得我头昏脑涨,很多专业词汇根本不懂,就想着反正都是统一格式,大概齐就行了。结果呢?在退房的时候,就因为合同里有一条“租客需承担房屋清洁费和地毯深度清洁费,无论房屋清洁程度如何”的条款,我被扣了一大笔押金。要知道,我退房前可是自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比我刚入住的时候还整洁!但中介就拿着这条条款说事儿,说是“强制性”的。后来我才知道,根据英国租客保护法(Tenant Fees Act 2019),房东或中介不能向租客收取除了租金、押金、违约金等少数几项之外的额外费用,其中就包括这种“强制性”的专业清洁费。这种条款在很多不规范的合同里都很常见。英国政府官网(gov.uk)的租房指南中明确指出,除了某些特定情况外,房东不能强制要求租客使用专业清洁服务。很多中介就是钻空子,利用留学生对法律不熟悉这一点来赚钱,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甚至可以寻求学校的学生服务中心或法律咨询机构的帮助。
除了清洁费,关于押金(Deposit)的条款也是个大雷。英国的法律规定,房东或中介收取的押金必须在30天内存入政府认可的“押金保护计划”(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 DPS/TDS/MyDeposits)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租客的权益,防止房东随意扣押金。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规定,退租时房东找各种理由扣了她一大半押金,比如墙壁上的小划痕、家具的轻微磨损等等,根本不给她退。后来她才发现,房东压根没把她的押金放到任何保护计划里。她去投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受保护的权益,因为没有注册。根据英国法律,如果房东没有按规定保护押金,租客有权向法院申请获得1到3倍押金金额的赔偿。这种情况下,房东不仅要退还押金,还要额外赔付。所以,大家在支付押金后,一定要问房东或中介索要押金保护计划的注册证明(Prescribed Information),这上面会写清楚你的押金存放在哪个机构、多少钱、以及你们的合同日期。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你几百甚至上千镑的血汗钱,学姐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收到押金保护计划的邮件和证明,就跟收到录取通知书一样重要。
有些奇葩房东啊,简直能刷新你的三观。我有个同学,租了一个带有花园的房子,签合同的时候房东说花园随便用,想怎么打理就怎么打理。结果没过多久,房东就时不时地出现在花园里,不是剪剪花,就是浇浇水,有时候甚至会未经允许就直接进屋拿东西,说是自己忘在屋里了。这让我的同学非常不舒服,感觉自己毫无隐私可言。后来她才知道,根据英国法律,房东在没有获得租客同意的情况下,是不能随意进入租客租住的房屋的,除非是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煤气泄漏等。即使是进行房屋维修或带新租客看房,房东也必须提前至少24小时书面通知租客,并征得租客同意。她后来查了英国《住房法》(Housing Act)的相关规定,并且向房东发了正式的邮件,强调了她的隐私权。根据英国国家租客联盟(National Tenants Union)的统计,约有15%的租客表示曾遇到房东未经允许进入房屋的情况,这严重侵犯了租客的隐私权。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权利,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忍气吞声,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一些房源,表面上看条件很好,价格也诱人,但其实是“二房东”或者“N房东”转租的。我认识一个学姐,她当时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比市价便宜不少,房东也特别好说话。结果住了一段时间后,房子突然被原房东收回了,因为她的“房东”根本没有转租权,属于非法转租。她当时租房时,没仔细核对“房东”的身份,也没要求看房屋的原始租赁合同,导致最后房子没了,押金也拿不回来。这种非法转租的情况,在留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根据英国住房慈善机构Shelter的建议,租客在签署租赁协议前,务必确认对方是房产的合法所有者,或有权代表房东出租房产的合法代理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对方的身份证明和房屋所有权证明,或者直接联系房屋中介确认。如果房源信息过于完美,价格又远低于市场价,大家就得提高警惕了,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伦敦平均租金在2023年上涨了10.1%,达到每月2078英镑(据HomeLet数据显示),远低于市场价的房子很可能存在猫腻。
除了房源和房东本身的问题,租房合同里的各种费用也要看仔细。比如,有些合同会写明,如果租客提前解约,需要支付剩余租期的全部租金,或者一笔高额的违约金。我有个学姐,因为家庭原因需要提前回国,结果就遇到了这个条款。她当时想提前解除合同,房东却咬死不放,非要她把剩下几个月的房租都付清。她去咨询了学校的法律顾问,才发现这种情况下,房东有义务尽量寻找新的租客来减少损失。如果房东找到了新租客,就不能再向她收取新租客入住之后的租金。根据英国法律,房东有“减损义务”(Duty to mitigate loss)。虽然提前解约确实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房东也不能坐享其成,等着白拿租金。所以,大家在签合同的时候,除了关注租金和押金,还要特别留意违约条款、维修责任、水电煤气等费用承担方式。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平均家庭能源账单仍在高位运行,很多房东会把水电煤气费包含在租金里,但也会在合同中限制使用额度,超出部分需要额外支付,这些都要提前问清楚。
很多同学在租房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房间本身,却忽略了周边的环境和交通。我有个朋友,当时为了省钱,在爱丁堡租了一个离学校稍微远一点的房子。房租确实便宜了几十镑,但每天早上他都得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赶公交,遇到恶劣天气,公交车晚点更是常有的事。一学期下来,光是花在公交上的通勤时间就够他多读一本书了,更别提每个月还要额外支付一笔不小的交通费。而且,晚上回到家,周边一片漆黑,便利店也比较远,生活很不方便。他后来算了笔账,发现加上交通费和时间成本,那个便宜的房子其实一点都不划算,反而增加了生活负担。根据英国各大学发布的学生生活成本指南,交通费用往往是除了房租和伙食费之外的第三大开销。以爱丁堡大学为例,其官网建议学生每月交通预算为30-50英镑,如果住得远,这笔开销还会更高。所以,大家在选择房子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通勤时间、交通费用、周边生活设施等因素,不要只盯着租金便宜就盲目决定。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房屋的HMO(House in Multiple Occupation)资质。如果你是和三个或三个以上,来自不同家庭的成员合租一套房子,那么这套房子就属于HMO。HMO的房屋必须符合更严格的安全标准,比如消防设施、煤气安全、电气安全等,并且房东需要向当地议会申请HMO许可证。我有个朋友,他们四个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住了大半年后,突然接到当地议会的通知,说他们住的房子是非法HMO,因为房东没有申请HMO许可证。结果他们面临着被强制搬离的风险,房东也因为没有HMO资质而面临巨额罚款。这种情况下,租客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因为房子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根据英国住房部的数据,仍有相当一部分出租房屋没有HMO许可证,尤其是在学生租房需求旺盛的城市。所以,大家在合租房子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房东有没有HMO许可证。如果房东含糊其辞或者不提供,那就要小心了。你可以在当地议会的网站上查询房屋地址是否注册了HMO,这是保障你居住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重要一步。
退房时的“扯皮”也是很多留学生经历过的噩梦。我有个学妹,退房的时候因为窗户上有些水渍,被中介说是“没有清洁干净”,扣了她几十镑。可这些水渍明明是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而且她也尽力清洁了。中介当时拿出一份入住时的“房屋清单”(Inventory Report),上面写着窗户“完好无损”。但学妹当时入住时并没有仔细核对这份清单,只是匆匆签了字。等到退房时才发现,中介用这份清单来作为扣押金的证据。所以,大家在入住的时候,一定要仔仔细细地检查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墙壁、地板、家具、电器、窗户等等,把所有发现的问题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最好拍照留证,然后发给中介或房东,让他们书面确认。如果房屋清单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要及时修改。英国租客权益组织建议,入住时务必在7天内仔细核对Inventory Report并反馈所有问题,否则退房时很难进行申诉。这一步,虽然麻烦,但能帮你省掉未来可能发生的几百甚至上千镑的纠纷。
再提一下那些打着“华人中介”旗号,专门坑害我们同胞的“黑中介”。这类中介往往利用我们对英国法律不熟悉、语言沟通不便、以及更倾向于相信同胞的心理。他们可能会收取高额的服务费,提供不符合规定的合同,或者在押金、维修等方面设置陷阱。我有个朋友,通过一个华人中介租房,中介除了收取了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服务费外,还额外收取了一笔“文件处理费”和“看房费”,加起来比正常市场价高出一大截。后来她才知道,根据英国《租客费用法案2019》(Tenant Fees Act 2019),中介向租客收取的费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除了租金、押金等少数几项,大部分服务费都是不合法的。很多“黑中介”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牟利,而且他们往往不会注册任何合法资质。根据英国房产投诉服务(The Property Ombudsman)的年报,涉及华人中介的投诉案例近年来有所增加,很多投诉都与高额不合理收费和押金纠纷有关。所以,大家在选择中介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对方是否有正规的注册资质,比如是否是ARLA Propertymark或The Property Ombudsman的成员,这些机构可以保障租客的权益,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投诉。
最后的最后,学姐想语重心长地跟大家说一句:在英国找房子,心态真的很重要。我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租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留学。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同学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几乎是留学生活中的一道“坎儿”。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比如学生服务中心、住宿办公室,他们通常会有免费的法律咨询和租房建议。一些城市的市政厅也会提供免费的住房咨询服务。比如,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住宿办公室就提供了详细的租房指南和合同审查服务,每年都会帮助数百名学生解决租房纠纷。不要不好意思求助,更不要觉得“花钱买教训”是理所当然的。你的时间和金钱都很宝贵,把心思花在学习和享受留学生活上,才是最值得的。
所以啊,姐妹们兄弟们,下次当你看到一个“完美”房源,或者遇到一个“热情过度”的中介时,记得把学姐今天说的这些都过一遍脑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留几个心眼,查查资料,问问学长学姐,甚至跟学校的住宿服务部门聊聊,这些都是能帮你避坑的好办法。别犹豫,行动起来,把你的“家”稳稳当当地安顿好,才能安心冲刺学业,享受英国的各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