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选专业,学姐教你避坑!

puppy

哎呀,准备去加拿大留学,是不是光想着选哪个专业就头疼了?生怕一不小心踩了坑,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学的根本不喜欢,那可就太糟心了!学姐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身边不少同学选专业跟风或者稀里糊涂,最后走了不少弯路。所以今天,学姐我决定把那些血泪教训和实用的经验都掏出来,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开那些常见的“雷区”!别光看专业名字高大上,也别只盯着热门。我们得好好聊聊怎么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是移民政策,帮你找到那个既适合你又能让你未来一片光明的“梦中情专业”。这篇文章里干货满满,保证让你看完之后,对选专业这件事心里有底,不再迷茫!快来跟学姐一起,把加拿大留学选专业这件大事搞定吧!

还记得我刚决定来加拿大留学那会儿,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全是“选什么专业好?”这个巨大的问号。那时候,我身边的几个朋友,也是为了这事儿焦虑得不行。我有个好姐妹,小A,她爸妈一心想让她学商科,觉得毕业出来好找工作,赚得多。小A自己其实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偷偷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但拗不过家里,最后还是去了多伦多大学读了商科。结果呢,第一个学期就快崩溃了,天天对着那些案例分析、财务报表,感觉像在读天书,完全提不起兴趣。期中考试考得一塌糊涂,整个人也变得闷闷不乐,跟我抱怨了好几次想转专业。她不是个例,我身边不少同学都经历过选专业时的迷茫、跟风,或者是在父母期望和自己兴趣之间苦苦挣扎。看到他们走那么多弯路,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所以我今天决定,把我当初踩过的坑、总结出的经验,还有那些从学长学姐、移民顾问、甚至招聘经理那里挖来的“内幕消息”,一股脑儿地掏出来,手把手教你们怎么才能找到那个既适合自己,又能让你未来一片光明的“梦中情专业”!别光看专业名字高大上,也别只盯着热门。我们得好好聊聊怎么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是移民政策,帮你把加拿大留学选专业这件大事彻底搞定。这篇文章里干货满满,保证让你看完之后,对选专业这件事心里有底,不再迷茫!

很多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或者“特别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商科、工程什么的。没错,这些领域确实在就业市场上很吃香,需求量也大。就拿计算机科学来说吧,加拿大各地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像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科技中心。比如,据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官网数据显示,他们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有Co-op(带薪实习)经验的,就业率非常高,许多人甚至在毕业前就拿到了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的Offer。这样的案例确实很吸引人,也让很多同学觉得,跟着大部队走总没错。

可是,热门专业的光环背后,竞争压力也异常巨大。我有一个学弟,小B,他就是冲着“热门”去了,选择了温哥华的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入学之后才发现,班里几乎有一半都是国际生,大家的基础都特别好,很多人在国内就已经接触过编程了。他自己虽然也喜欢玩游戏、对电脑有点兴趣,但编程天赋和学习速度跟周围的“大神”们一比,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每次交项目报告,他都要熬好几个通宵,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一场无休止的竞赛里挣扎。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2022年的数据显示,像计算机科学这类STEM专业的国际学生申请人数近几年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这直接导致了大学录取门槛水涨船高,甚至某些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率已经低于10%。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仅仅是觉得“热门”就一头扎进去,没有真正的兴趣和足够的能力支撑,很可能学得很痛苦,甚至半途而废。

再举个例子,商科也是很多留学生的首选。毕竟,商科听起来就业面广,从金融到市场营销,选择很多。我在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认识一个同学,小C,她选了金融。她家境不错,觉得金融是“金饭碗”。可是,她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社交,对数字也没有特别的敏感度。班里的同学很多都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建立人脉,还去华尔街实习。小C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金融模型、大量的案例分析,就头疼不已。据麦吉尔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大纲介绍,金融专业的课程深度和广度要求都很高,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C后来发现,自己更喜欢研究市场趋势,对消费行为分析很感兴趣。她感觉自己被“金融”这个光环困住了,学得不快乐,成绩也不理想。加拿大就业银行(Job Bank)的数据也显示,虽然商业分析师、市场营销专家等职位需求旺盛,但金融服务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如果只是盲目跟风,很难脱颖而出。

因此,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真的不能光看哪个专业名字听起来响亮,或者谁谁谁说这个专业好就业。真正的“好”专业,是那些你能投入热情、学得开心、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专业。我认识一位学姐,小D,她当初选了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的戏剧研究专业。很多人都觉得,这专业毕业了能干嘛?演戏吗?能养活自己吗?可是,小D从小就喜欢舞台,对艺术充满热情。她在大学里学得特别投入,不仅学习了戏剧理论、历史,还积极参与各种舞台剧的编排和演出。据约克大学官网介绍,他们的戏剧研究项目非常注重实践,提供多种实习和项目合作机会。小D在毕业后,并没有去当演员,而是凭借她在戏剧编排、项目管理和沟通方面的能力,进入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负责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她告诉我,她的专业背景让她在理解艺术作品、协调团队、处理突发情况方面游刃有余,这份工作让她非常有成就感。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话说回来,光有兴趣也不够,我们还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这就像你准备一次长途旅行,不能只知道要去哪个国家,还得大致规划好路线、交通工具,甚至要不要办签证。我在留学初期就犯过一个错误,当时对传媒很感兴趣,但没深入了解传媒专业毕业后的具体职业方向和加拿大本地的就业市场。我一个朋友,小E,她在阿岗昆学院(Algonquin College)读平面设计。她从大一开始就特别关注行业趋势,研究各种设计软件,还主动去当地的设计工作室做兼职。据阿岗昆学院的校友就业报告显示,该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有超过85%在毕业六个月内找到了对口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院强大的Co-op项目和校友网络。小E每次跟我聊天,都能说出很多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设计公司的风格和要求。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进入哪个细分领域,并且为之努力。她还告诉我,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一些workshop、设计比赛,甚至去一些非盈利组织做义工,都能积累宝贵的经验和人脉。

职业规划具体到我们留学生身上,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个点:那就是加拿大本地的就业环境和对国际学生就业的支持政策。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职业服务中心,比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Career Centre,他们会定期举办招聘会、职业发展讲座,甚至提供一对一的简历修改和模拟面试服务。据UBC官网公布的数据,他们的工程专业学生参与Co-op项目的比例非常高,接近90%,这些带薪实习经验对他们毕业后找到全职工作至关重要。我有个同学在UBC读土木工程,他在实习期间跟着一个项目经理跑了好几个工地,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段经历不仅帮他顺利毕业,还在毕业前就拿到了实习公司的Offer。这种“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无论你选什么专业都适用。提前研究你心仪的专业在加拿大本地的就业前景,了解哪些企业会招聘这类人才,以及他们对候选人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些都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除了就业,还有一个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那就是移民。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毕业后能留在加拿大工作和生活,是他们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把未来的移民路径也考虑进去,会让你更有方向感。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系统,以及各省的省提名计划(PNP),都对某些职业有明确的偏好。例如,安大略省的省提名计划(OINP)中的“人力资本优先”类别,经常会点名邀请在特定高需求职业(NOC类别)中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比如某些科技类、医疗保健类的职位。我有一个朋友,小F,她选了护理专业。加拿大对注册护士的需求量一直非常大,老龄化社会嘛。据加拿大政府就业银行数据显示,护士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高需求职业,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小F在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读护理,毕业后她很快就通过了注册考试,并在曼省找到了一份注册护士的工作。由于她的专业符合当地的移民需求,加上在曼省工作,她通过曼省省提名计划申请移民非常顺利。她的经历让我看到,选择一个加拿大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能在移民这条路上给你提供很大的助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学护士或者IT才能移民。有些省份,比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 PNP),也有专门的科技类别(Tech Pilot),针对29个特定科技职业提供快速通道。这包括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动画师等。即使你学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如果能将所学知识与这些高需求职业结合起来,比如学习数据分析技能应用于社会学研究,或者掌握数字营销技巧应用于文化传播,也一样可以找到移民的突破口。比如,我在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认识一位学长,他读的是传播学,但他辅修了数据科学,并且在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数字营销公司做数据分析师。根据BC PNP Tech Pilot的职业列表,数据分析师是明确被列出的高需求职业之一。他在移民申请时,不仅有本地学历,还有符合移民政策的职业经验,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选学校的时候,大家也常常会陷入“排名情结”。非Top 3不读,非名校不去。排名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一味追求名校,可能会让你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这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适合你,师资力量如何,以及它是否有你需要的实践机会。比如说,如果你对工程类专业感兴趣,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工程学院固然声名显赫,学术实力雄厚。但据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的课程手册介绍,他们的课程偏重理论研究,节奏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极高。而像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工程学院,则以其“项目基础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式闻名,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我的一个朋友在麦马读工程,他告诉我,他们有很多小组项目,需要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让他毕业后进入职场的时候感觉更加自信,动手能力也更强。

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校园文化,也对你的留学体验和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果你喜欢大城市的喧嚣和多元文化,多伦多、温哥华的大学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你更喜欢宁静的学习环境,或者对户外活动充满热情,那么像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或者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这样位于自然风光优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我在阿尔伯塔大学认识的同学,他们非常享受那里的滑雪、登山等户外活动,这让他们在学习之余也能保持身心健康。据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的数据,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户外和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学校的国际学生支持服务、奖学金机会,甚至转专业政策,这些细节都可能在你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有个同学在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读了一年,感觉专业不太适合,后来通过学校的内部转专业流程,顺利转到了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并且之前的一些学分也被认可。这样的灵活性,在一些大而严格的学校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

我们这些学长学姐走过的弯路,真的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让你们少踩一些“坑”。我发现不少同学会特别容易听信一些中介的一面之词,或者过度依赖网上那些过时、不全面的信息。有些中介为了冲业绩,可能会推荐佣金高的专业,而不是真正适合你的专业。我有个朋友,她当初想申请艺术专业,但中介一直劝她去读商科,说什么艺术专业不好移民。她后来自己去查了加拿大移民局的官网,又咨询了专业的移民顾问,才发现有一些创意产业的职位,比如数字媒体设计师、动画师等,在某些省份的省提名计划中也是有优先考虑的。所以,一定要学会自己去搜集和核实信息,多看一手资料,比如各大学的官网、加拿大移民局(IRCC)官网、加拿大政府的就业银行(Job Bank)等等。据IRCC官网的最新政策更新,移民政策会定期调整,有些专业的移民优势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获取最新官方信息至关重要。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同学因为对某个专业不了解,就直接排除了。比如,艺术类、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很多人觉得“没用”、“不好找工作”。但实际上,很多这类专业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都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软实力”。我认识一个在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读历史学的同学,他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非政府组织(NGO),从事政策分析工作。他告诉我,历史学的训练让他能够系统地分析复杂问题,理解不同的视角,并且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能力,他在面试的时候得到了充分认可。据蒙特利尔大学文学院的课程介绍,他们很多专业都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甚至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所以,别给自己设限,多去了解一些你之前不曾考虑过的专业,你可能会发现新大陆。

最后,学姐想说,选专业这件事儿,真的不是一锤子买卖。大学期间,如果你发现自己选的专业确实不适合,也不要太过焦虑。加拿大很多大学都有转专业的机会,有些甚至允许你双专业或者辅修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我在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认识一位同学,她大一的时候读的是生物学,但学着学着发现自己对编程更感兴趣。她通过咨询学校的学术顾问,并且在大二的时候选修了一些计算机科学的入门课程,最终在大三成功转到了计算机科学专业。据女王大学教务处的规定,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和绩点要求后,是可以申请转专业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去和学校的学术顾问、学长学姐多交流,他们会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别一个人闷着头瞎想,打开心扉多和身边的人沟通,你会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远比你想象的要多。现在就开始,把你感兴趣的几个专业列出来,然后去查查这些专业的课程大纲、就业前景、移民路径,再跟爸妈、老师、学长学姐多聊聊,争取找到那个让你心动又踏实的专业!

```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