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刚开始准备德国本科申请那会儿,那感觉简直就像是独自一人闯入了一个语言不通的魔法森林。我对着DAAD官网,各种德语词汇和复杂的链接,真的是两眼一抹黑,恨不得能把头埋进沙子里。我有个好哥们儿小胖,当时比我更焦虑,他因为不清楚APS审核到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匆匆忙忙寄过去一堆,结果被通知资料不全,硬生生耽误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差点错过他心仪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那时候我们俩每天晚上都在微信上互相打气,吐槽那些看起来深奥晦涩的申请指南,心想,要是能有个人手把手教教我们,把这些“坑”都提前指出来,那该多好啊!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忙乱,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所以,今天我把我的“血泪史”和“成功秘籍”都掏出来,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轻松搞定德国本科。咱们先从最核心的APS审核说起,这可是咱们中国学生申请德国大学的“敲门砖”。我记得当时我的材料提交后,大约花了五周零三天拿到了审核证书。据APS审核部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通常情况下,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审核周期一般在4到6周左右,但根据不同时期的申请量,也可能有所浮动。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尤其是高考成绩单和高中毕业证书的公证翻译件,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确性。
我室友小张当年就是因为高考成绩单的翻译件不符合德国官方的要求,被APS打回要求重新提交。他当时急得团团转,因为每一来一回,至少就要多花一周的时间。根据APS审核部官网的最新规定,所有递交的翻译件都必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正规翻译公司出具,并且要附上翻译公司的资质证明。所以,如果你找了不知名的小翻译社,或者自己随便翻译了一下,那可就真的会给自己挖坑了。我当时找的是一家专门做留学材料翻译的公司,虽然费用比普通翻译贵了一点点,但他们对德国这边的要求特别清楚,省去了我不少麻烦。
搞定APS,咱们就进入选学校和选专业这个阶段了。这真的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超市”里挑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去柏林,觉得大城市生活丰富,机会也多。我盯着柏林工业大学的官网,发现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2023年冬季学期的国际学生录取竞争相当激烈,不仅需要较高的语言水平,部分专业还有NC(Numerus Clausus,即名额限制),像他们的“经济工程”专业,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就非常高。据柏林工业大学官网数据,他们大约有20%的国际学生比例,可见其国际化程度。
我的一个朋友小李,他则完全是“专业导向型”选手。他从小就对汽车工程充满热情,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斯图加特大学的“车辆与发动机技术”专业。据斯图加特大学官网介绍,该校与巴登符腾堡州的众多汽车企业有紧密合作,实习和就业前景非常好。不过,这个专业对德语要求非常高,通常需要C1水平,而且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紧凑,每周都会有大量的实验和小组项目。小李当时为了能申请上,硬是把德语刷到了C1,每天晚上都学到深夜,那种劲头真的让我佩服。
选专业的时候,除了兴趣,咱们还得考虑一下未来的就业前景。我当时还研究了一下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据KIT官网介绍,该校的计算机科学在德国乃至欧洲都享誉盛名,毕业生在各大科技公司非常受欢迎。但与此同时,KIT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淘汰率不低。所以,你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跟风。你可以去DAAD的官网上,输入你想学的专业,那里会显示提供该专业的德国大学,以及相关的入学要求,信息非常全面,我当时就是靠它做了好几张表格来对比。
语言水平是申请德国本科的另一个重头戏。绝大多数德国大学的本科课程都是德语授课。我当时为了通过DSH考试,报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语言班,每天泡在德语学习里。据我的语言班老师说,DSH考试通常分为DSH-1、DSH-2、DSH-3三个等级,大部分大学要求达到DSH-2水平才能顺利入学。当然,也有一些大学和专业提供英语授课的本科项目,比如马格德堡大学的“国际商务与经济学”本科就完全是英语授课,但这类项目通常数量不多,竞争也比较激烈。据马格德堡大学官网信息,申请该项目通常需要雅思6.0分或托福80分以上的成绩。
如果你想选择英语授课的专业,那可得提早准备托福或雅思。我有个学姐,她申请的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一个英文授课项目,雅思要求是6.5分。她备考雅思的时候,每天早上八点就雷打不动地去图书馆,一直学到晚上十点,最后硬是考到了7分。所以,无论德语还是英语,语言学习真的没有捷径,只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如果你在国内时间不够,也可以考虑先申请德国大学的语言班,拿到语言班录取之后办理签证过去,然后在德国继续强化语言,再参加DSH考试,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选择。
一切就绪,咱们就要开始准备网申了。大部分德国大学都会通过Uni-Assist这个平台进行申请,它就像一个中央处理系统,帮你把材料初审一遍。我当时用Uni-Assist申请了三所大学,提交了所有材料的公证件和翻译件的扫描版。据Uni-Assist官网介绍,他们会收取一定的申请费,第一次申请是75欧元,之后每多申请一所大学是30欧元。我记得我当时因为其中一所大学的申请时间比较紧迫,多花了25欧元选择了“优先处理”服务,才确保材料能及时被审阅。
不过,并不是所有大学都通过Uni-Assist申请。比如我的梦校慕尼黑工业大学,大部分本科专业就需要直接通过他们的在线申请系统TUMonline进行申请。我在TUMonline上注册账号、填写信息、上传材料的时候,发现它们的系统对文件格式和大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所有PDF文件不能超过5MB。我有个同学就是因为没注意文件大小,上传了好几次都失败,最后不得不把所有文件重新压缩了一遍才成功,搞得他精疲力尽。所以,申请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大学官网上的申请指南,看清楚是通过Uni-Assist还是学校自己的系统。
网申提交之后,咱们就要开始办理签证了。德国留学签证的办理,核心就是资金证明——也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限制提款账户”(Sperrkonto)。根据德国外交部官网的最新信息,为了确保咱们在德国留学期间能够自给自足,目前要求我们在限制提款账户中至少存入11208欧元,这笔钱将分12个月每月提现给咱们。我当时是在Fintiba上办理的,整个流程非常便捷,从开户到收到确认信,大概只花了两三个工作日。我有个朋友小王,他因为拖延症,直到签证预约前一周才去办理资金证明,结果银行那边出了点小状况,资金迟迟未到账,导致他的签证预约不得不往后推迟了半个月,最后只能买一张超贵的晚班机票。
除了限制提款账户,咱们还需要购买德国的医疗保险。这是办理签证和注册大学的硬性要求。我在德国大使馆的官网看到了明确规定,所有留学生都必须购买符合德国要求的医疗保险。我选择了DAK公司,因为它在留学生群体中口碑不错,而且覆盖范围广,每个月的费用大约在120欧元左右。我当时有个同学觉得私人保险便宜,就随便买了一个,结果到了德国才发现那个保险不符合大学注册要求,还得重新买一份公保,白白浪费了一笔钱,所以这个环节真的不能省事。
签证面签也是一个考验心理素质的环节。我记得我当时预约的是上海的德国领事馆,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发现签证官对原件和复印件的顺序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符就可能被要求重新整理。我在DAAD的论坛上看到,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为材料混乱,被签证官现场指出问题,耽误了面签时间,甚至需要重新预约。我当时就提前把所有材料按照清单上的顺序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原件和复印件也用回形针分开,这样签证官一看就能找到他要的东西,整个面签过程非常顺利,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拿到录取通知书和签证,咱们就可以准备飞往德国了。刚到德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找房子绝对是一大难题。我当时刚下飞机,就住在学校提供的临时宿舍里,然后每天泡在WG-Gesucht.de和Facebook群组里找房子。据慕尼黑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的数据,慕尼黑的房租水平在德国是数一数二的高,一个单间可能就要400-600欧元。我有个学姐,她为了省钱,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每天光通勤就得花一个多小时,非常辛苦。所以,如果你能提前联系到学长学姐,或者通过学校的学生服务中心帮忙,那会省去很多麻烦。
我在德国安顿下来之后,发现银行开户、办理手机卡、市政厅注册(Anmeldung)等等琐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对刚到的留学生来说,每一步都需要适应和学习。我刚到的时候,去Sparkasse银行开户,因为德语还不太流利,和银行职员沟通起来磕磕绊绊,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幸好我有个德国朋友陪我一起去了,不然我可能就直接放弃了。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每年有超过32万的国际学生选择在德国留学,大家都会经历这些初来乍到时的挑战,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学习之余,打工也是不少留学生会考虑的事情。德国对留学生打工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德国外国人管理局的规定,非欧盟留学生每年可以打工120个全天或240个半天,而且每小时最低工资不能低于12欧元。我当时在一家餐厅做兼职服务员,虽然工作有点辛苦,但能赚点零花钱,还能练习德语,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体验。我有个同学在大学图书馆做学生助理,工作比较轻松,时间也灵活,但这种职位通常比较抢手,需要提前关注学校的招聘信息。
融入德国社会和文化也是留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刚来的时候,对德国人的严谨和守时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次,我约了我的德国语伴下午三点见面,结果我晚了五分钟,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神里明显带着一丝不悦。后来我才知道,在德国,准时是一种基本礼仪。据DAAD的调查显示,许多国际学生在德国初期会面临文化冲击,但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多与当地人交流,能有效帮助适应。我在学校加入了国际学生社团,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探索德国。
在德国学习,自律和主动性非常重要。德国大学的课程通常是教授讲大课,辅以小组讨论和实验。我发现教授不会像国内老师那样,手把手地督促你学习,很多时候都需要你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主动提问。我有个同学,他因为一开始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后来他积极参加教授的答疑时间,主动和同学组建学习小组,才慢慢跟上进度。据波恩大学官网对学生学习模式的介绍,自学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申请奖学金也是减轻留学经济压力的一种方式。我当时在DAAD的网站上找到了很多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项目,比如“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优秀学生奖学金”。虽然我最终没有申请成功,但研究奖学金的过程让我对德国的教育体系和资金支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DAAD官网统计,每年有超过10万名国际学生通过DAAD的项目获得资助,覆盖了各种专业和学习阶段。所以,如果你成绩优秀,并且对某个领域有特别的热情,不妨花时间去研究一下这些奖学金,说不定就能成功申请到呢。
咱们还要关注一些可能被忽视的小细节。比如,你高中期间的成绩单,如果不是百分制,最好能提供一个官方的换算说明。我当时的高中成绩单是等级制的,A、B、C那种,为了避免APS审核时出现问题,我特意让学校出具了一份官方的等级换算百分制的证明。据APS审核部对材料的要求细则,如果成绩系统不明确,他们有权要求额外证明。这种小细节可能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延误。
还有就是关于申请材料的递交方式。虽然现在很多申请都可以在线完成,但一些关键文件,比如APS审核证书的原件,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需要邮寄给大学。我当时就特意去邮局选择了带追踪号的国际快递,虽然贵了点,但心里踏实。我有个同学因为贪图便宜,选择了平邮,结果包裹在路上失踪了,耽误了他的申请,后来不得不重新申请APS,又等了好几个月。所以,对于重要的纸质文件,物流的选择真的马虎不得。
我还要提醒大家,德国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非常严格,过了时间就是过了时间,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有个朋友,他就是因为算错了时区,导致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才提交申请,结果系统已经关闭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作废。据德国大学官方网站普遍规定,冬季学期申请截止日期通常是7月15日,夏季学期是1月15日,但具体日期每个学校和专业都有可能不同,一定要反复确认,最好提前一周提交。
此外,如果你有参加过一些国际比赛或者获得过什么奖项,这些也可以作为辅助材料提交,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你加分。我当时就提交了一份我参加全国物理奥赛的获奖证书,虽然只是一个省级二等奖,但我觉得能体现我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据一些德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建议,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特殊才能有时也能成为录取考量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申请竞争激烈的专业时,这些细节可能会让你脱颖而出。
最后,关于选城市,除了柏林、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一些小而美的城市也值得考虑。比如哥廷根,那里的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学术氛围浓厚,而且生活费用相对较低。据哥廷根大学官网介绍,该校的国际学生比例也比较高,社区非常国际化。如果你对喧嚣的大城市不太感冒,更喜欢宁静的学习环境,那么像哥廷根、海德堡这样的大学城,也许会是你的理想选择。
好啦,说了这么多,你肯定也觉得信息量很大吧?但真的,德国留学申请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它就像一场马拉松,你需要提前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遇到问题不要慌,总有解决办法。所以啊,别再傻愣愣地盯着屏幕发呆了,赶紧动起来!先去DAAD官网把最新的信息翻个底朝天,然后去APS审核部网站把材料清单打印出来,对照着开始准备。别忘了,现在就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把你的疑问都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去攻克,哪怕是先找到一个靠谱的翻译公司也好。相信我,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我们都在这里等你,未来德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