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留学:酸甜苦辣

puppy

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我在英国那些年的真实感受。从刚下飞机时的兴奋与迷茫,到后来慢慢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节奏,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周末一起在小镇里穿梭、在海边吹风,那些探索未知、文化碰撞的瞬间真的甜到心坎里,也让我在无数次挑战中看到了一个更勇敢的自己。当然啦,留学生活可不只是诗和远方,想家想得鼻子一酸、面对全英文论文的抓狂、生病了没人照顾的委屈,还有时不时遇到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小尴尬,这些苦辣滋味也都尝了个遍。但正是这些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才拼凑出了我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如果你也想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白,一步步适应并爱上英国的,有哪些坑踩过,又有哪些宝藏经历值得分享,那就继续往下看吧,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共鸣和启发!

我的英国留学:酸甜苦辣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飞机落地的一瞬间,舱门打开,一股混合着湿润和陌生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对我来说,那是在希思罗机场,耳边突然涌入的都是各种我需要努力才能跟上的英音,身边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我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站在行李提取处,心里五味杂陈。兴奋当然有,毕竟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英国留学啊!但是,那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点点无助感,也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我记得当时手机信号还没连上,看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脸,突然就意识到,嘿,我真的一个人在地球的另一边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既渺小又强大,一个全新的篇章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刚到宿舍,迎接我的是一个比照片上看起来小了一圈的房间,以及一个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简易衣柜。我记得当时同层楼的同学,一个来自意大利的男生,他看到我对着一堆平板木头犯愁,就主动过来帮忙。我们俩对着说明书比划了半天,才磕磕绊绊地把衣柜弄好。后来才知道,英国大学的宿舍生活,大家习惯了自给自足。根据英国大学联盟(UUK)2023年的报告,英国大学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包水电的宿舍到私人租赁公寓,但新来的留学生通常会选择大学宿舍,因为管理相对方便,也更容易适应。不过,自己动手能力真的是出国必修课。

开学周的各种迎新活动简直是信息轰炸。我尝试着参加了几个社团的招新,比如国际学生社团、电影俱乐部。我记得在国际学生社团的见面会上,大家围成一圈,用磕磕巴巴的英文介绍自己。一个来自韩国的女生说她喜欢K-pop,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男生聊起足球,我则笨拙地分享着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牛津大学就有超过300个学生社团,覆盖体育、艺术、学术等各个领域,国际学生在这里能找到很多归属感,数据显示其国际学生比例常年保持在40%以上,多元文化融合度非常高。正是这些活动,让我这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开始慢慢敞开心扉。

适应生活节奏,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公交车了。英国的公交车常常晚点,或者干脆“失踪”,刚开始我总是为此感到焦虑,生怕迟到。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赶早上9点的课,提早半小时出门等车,结果车晚了20分钟,我下车后一路狂奔才勉强没迟到。后来我发现,大家好像都挺习惯的。英国交通部2023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城市公交的准点率确实是一个挑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学会提前规划、保留富裕时间,甚至下载一个实时公交查询App,成了我留学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心态也从最初的抓狂变得佛系。

食物,绝对是留学生活里绕不过去的话题。刚开始,我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吃什么。大学食堂的炸鱼薯条和各种三明治吃了几周,真的有点顶不住了。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想念家里的味道,就跑到学校附近的中国超市,买了一堆食材。那天晚上,我在宿舍厨房里,学着妈妈的样子,笨手笨脚地炒了个番茄炒蛋。虽然味道有点跑偏,但那一刻,那种熟悉的味道带来的慰藉,让我觉得无比温暖。伦敦的中国城和曼彻斯特的中国超市,据报道在2023年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几乎能买到所有国内的调料和食材,让留学生们即便在异乡,也能一解乡愁。

当然,甜的不止有食物,更有那些探索未知的旅程。我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临时起意,买了火车票去了爱丁堡。我们坐着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是翠绿的原野和古老的石墙。在爱丁堡,我们爬上卡尔顿山,俯瞰整个城市的古老建筑,远眺福斯湾。风很大,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八,但我们都笑得很开心。英国国家铁路公司的数据显示,青年火车卡(Young Person’s Railcard)为16-30岁的年轻人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折扣,这让学生们能更经济地游览英国各地,我就是这张卡的忠实用户。

我和朋友们在英国的许多小镇都留下了足迹。有一次,我们去了康沃尔郡的海边,那里的海岸线崎岖壮丽,海水清澈碧蓝。我们在沙滩上捡贝壳,看海鸟飞过,傍晚时分,我们还在一家小酒馆里品尝了当地的啤酒。那种无忧无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真的让人心旷神怡。英国国家旅游局(VisitBritain)2023年的报告指出,海滨小镇和国家公园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目的地,而留学生群体也成为了深度体验英国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碰撞也是留学生活里特别有趣的一部分。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我发现英国同学在表达观点时非常直接,而且很注重“有理有据”。我最初有点不习惯,觉得他们是不是太强势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他们从小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学生就以其严谨的学术讨论和辩论闻名,该校的课程设置常常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甚至有专门的辩论社团,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和思维的机会。这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过,留学生活可不只是诗和远方,也有它苦涩的一面。最开始的几个月,我经常会想家。尤其是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刷着朋友圈里国内朋友们聚餐、家人团圆的照片,鼻子就忍不住发酸。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妈给我打了视频电话,我看着她眼角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一下子就忍不住哭了出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在2023年针对国际学生推出了更多心理健康支持,认识到思乡和文化适应是常见的心理挑战,提供了电话咨询和在线资源,但内心的那份孤独感,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消化。

学业压力也是一道难关。全英文的论文,简直是我的噩梦。我记得第一次写论文,我光是查资料和理解阅读材料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面对密密麻麻的学术词汇,还有要符合英国学术规范的引用格式,我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写出来初稿后,又被导师指出各种语法错误和逻辑不清的问题。我当时真的感觉特别抓狂,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读研。谢菲尔德大学的学术写作中心(Academic Skills Centre)在2024年就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和写作支持,包括一对一辅导和工作坊,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学术障碍。我后来也利用了这些资源,慢慢才找到了窍门。

生病了没人照顾,这种委屈真的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全身都疼,一个人躺在宿舍里,连烧水泡面都觉得费劲。当时特别想念妈妈做的热粥,想念她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尝试着去学校的GP(全科医生)诊所看病,预约流程、医生问诊,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到有些陌生和无措。根据英国卫生部的最新数据,国际学生在抵达英国后需要尽快注册GP,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医疗服务。虽然最终拿到了药,身体也慢慢恢复,但那种无助感,真的让我记忆犹新。

文化差异带来的小尴尬也时有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英国同学聊天,聊到一半我忍不住打了个嗝,下意识地说了声“不好意思”。结果她却一脸疑惑地看着我,说“没关系啊,人都会打嗝。”我当时才反应过来,在英国,打嗝不像在国内那么“不雅”,大家通常不会特别在意。这种小小的文化冲击,让我意识到很多在国内习以为常的社交礼仪,在异国他乡可能完全不同。2023年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发布的《留学英国指南》就特别强调了文化适应的重要性,建议国际学生积极了解当地习俗,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打工的经历也让我对英国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曾在一家咖啡店打过零工,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熟练地制作各种咖啡,我不仅赚了点零花钱,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顾客交流,也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我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来店里,点了一杯茶,我们聊了起来,她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当地的历史故事。英国政府在2024年仍然允许持有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假期可全职工作,这为很多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和经济支持。

在英国的这几年,我也慢慢发现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面对全英文的课堂讨论,我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到后来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带着口音,哪怕表达得不那么流畅。我记得有一次在小组报告中,我的组员临时有事不能来,我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人的部分,虽然紧张得手心出汗,但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报告显示,约90%的国际学生表示留学经历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前,整个图书馆都坐满了人,大家都为了期末考试而奋斗。我看着身边那些埋头苦读的同学,有本地学生,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那一刻,我感觉我们都被一种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这种集体奋斗的氛围,让人感到充满力量。英国大学的期末考试,尤其是一些核心课程,通常会占据总成绩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学生们都非常重视。

回顾在英国的那些日子,从第一次尝试用地道的英式英语点餐,到后来和朋友们在海边篝火晚会上唱歌,从面对导师的严厉批评感到沮丧,到最终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份自豪,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惊喜。我的大学,比如伦敦国王学院,在2023年的国际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学术支持和校园生活体验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让我觉得我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一个普遍且宝贵的成长过程。正是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经历,才拼凑出了我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

如果你也在考虑留学,或者已经走在留学的路上,我真心想对你说:去感受吧,去体验吧,去犯错吧!不要害怕那些未知和挑战。我记得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2024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拥有国际留学背景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为他们展现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全球视野。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拥抱那些酸甜苦辣。这些经历,就像是一颗颗散落在你人生路上的珍珠,会让你变得更加闪耀,更加完整。等你以后回过头来看,会发现每一个“苦”都成了你坚韧的证明,每一个“甜”都值得你永远珍藏。所以,别犹豫了,你的英国故事,正在等着你书写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