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刚收到Offer那天,那种从头到脚的激动吗?整个人像踩在云端上,恨不得立刻飞去伦敦。可是,云端还没站稳,我妈那边一个电话过来:“闺女,学费住宿费算清楚了吗?这英国可不便宜啊!”就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瞬间把那些粉色的泡泡都给戳破了。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兴奋劲儿背后,是实打实的经济压力,还有对未知花销的迷茫。你是不是也和我当初一样,一边憧憬着英伦的绅士淑女,一边又在内心的小本本上默默加减乘除,发现怎么算都感觉有点“肉疼”?别担心啦,学姐我就是从那时候“肉疼”过来的,深知大家那种想好好体验留学生活,又不想白白花冤枉钱的心情。所以,这篇长文,绝对是我的血泪史加实战经验总结,手把手来教你,如何在英国这个公认“贵族”的地方,也能把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能悄悄攒下一笔“小金库”!跟着我一步步走,你会发现,省钱真的不是幻想,还能让你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体验中,而不是总为钱发愁。
住宿:地段、室友、合同,处处是省钱玄机
首先要说的,那绝对是住宿,这可是留学花销里的“大头”,尤其是在英国,随便一个数字都能让人心跳加速。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学长学姐们都在说,伦敦的房租简直是天文数字,那会儿我看着大学官网给的宿舍价格,感觉自己的钱包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就拿伦敦大学学院(UCL)来说吧,据UCL官网公布的2023/24学年住宿费用,最便宜的单人标准间每周也差不多要£180-£200,这还不包括餐饮,一年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选择带独立卫浴的房型,价格更是直奔每周£250+。但如果你选择伦敦之外的城市,比如曼彻斯特或者利兹,住宿费用会亲民很多。据《2023年全国学生住房调查》显示,曼彻斯特的学生平均每周房租约为£145,利兹则更低,大约£125。这个差价,一年下来就能省出好几张往返机票钱,甚至能覆盖你一个学期的书本费了。
选择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房,这本身就是个大学问。校内宿舍的好处显而易见,离学校近、安全有保障、水电网通常全包、还有机会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相对固定,而且选择余地小。我有个同学在格拉斯哥大学读书,她告诉我,校内宿舍的合同通常是固定周数,比如40周或51周,即使假期不住也要交钱。而校外租房就灵活多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租期。我当初在诺丁汉大学读研时,第一年住了校内,虽然方便,但第二年我就果断选择在校外和几个同学合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我们当时租的是一套距离学校大概20分钟公交车程的房子,每周每人大约£100,这比校内宿舍便宜了至少30%,而且空间更大,还有独立厨房可以自己做饭,生活质量反而提高了。据Rightmove等租房平台的数据显示,英国大部分地区的校外合租房,尤其是稍微远离市中心一点的区域,性价比会高很多。
租房合同里的猫腻也得留心。有些房东或中介会要求你一次性支付半年或一年的租金,对于刚到英国的留学生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一大负担。我在布里斯托读书的一个学妹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她和中介协商后,最终改为每月支付,但前提是她需要提供一个英国担保人。如果没有担保人,很多中介会要求你预付更长的租金。所以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包括租金支付方式、押金退还条件、维修责任等。通常,押金会在退租时归还,但房东有权扣除房屋损坏或清洁不到位的费用,所以保持房间整洁,退租前大扫除是非常必要的。据英国政府发布的《租客权利指南》指出,所有押金都必须存入政府认可的“押金保护计划”中,这能保障你的权益,万一有纠纷,也有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
寻找靠谱的室友也是省钱的关键。合租的好处是分摊房租和水电费,但如果室友生活习惯差异大,或者不按时交租,那麻烦可就大了。我有个朋友在爱丁堡大学,她刚开始和一个不认识的英国本地人合租,结果对方经常拖欠房租,搞得她很被动。所以,找室友最好是找认识的同学或者通过学校的官方论坛、微信群等渠道,多了解一下对方的背景和生活习惯。一些大学,例如伦敦国王学院(KCL),会在官网上提供一些合租信息或者组织联谊活动,方便学生找到合适的室友。这些官方渠道能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室友信息,避免未来不必要的纠纷。
除了房租本身,别忘了还有各种账单。水电煤气、网络、电视执照费(TV Licence)都是你需要考虑的。很多私人房东会提供“全包(All Bills Included)”的选项,但价格会相对高一些。如果选择不包,你就需要和室友一起分摊。我当时的经验是,自己管理这些账单,虽然有点麻烦,但往往能更省钱。我们可以选择更经济的供应商,比如用Compare the Market这类比价网站,就能找到最便宜的宽带套餐。据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能源供应商,每年可以节省上百英镑的开支。此外,如果你是全日制学生,并且和同样是全日制学生的人合租,你们是免交Council Tax(市政税)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通常一个月要几十甚至上百镑,一定要记得向当地政府申请减免。不过,如果合租的室友里有非全日制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人,那么这套房子就无法获得全额减免,你们可能需要支付部分市政税。
餐饮:从超市到食堂,吃货也能省出钱
搞定住宿,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口粮”问题了。在英国,出去吃一顿像样的饭,人均£15-£30是很正常的,如果天天外食,那你的生活费就像被抽水机抽一样。我刚去的时候,也迷恋过一阵子炸鱼薯条、各种英式Brunch,结果没多久就发现钱包空空如也,而且天天吃这些东西,肠胃也开始抗议。于是,我痛定思痛,决定回归厨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能省下巨多钱。
超市选择是关键中的关键。英国有几大连锁超市,其中Aldi和Lidl是公认的“省钱利器”,它们的商品价格比Tesco、Sainsbury's、Waitrose这些主流超市便宜不少。我每周都会去Aldi采购,同样的食材,比如一升牛奶、一盒鸡蛋、一些蔬菜水果,Aldi的价格可能比Tesco便宜20-30%。据《Which?》杂志2023年超市价格调查报告显示,Aldi和Lidl在物价上长期位居榜首,是最实惠的选择。当然,如果你家附近没有Aldi或Lidl,Tesco和Sainsbury's也有“Value”或“Basics”系列产品,价格也很亲民。我曾经为了买到打折的面包和蔬菜,特意等到晚上7、8点,那时候很多超市会把临期商品贴上黄色的打折标签,运气好的话,能用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食材。
学姐的私藏秘籍还有一点,那就是购买超市自有品牌。许多超市都有自己的品牌商品,它们通常比知名品牌便宜得多,质量却不差。比如Tesco的“Tesco Everyday Value”系列,Sainsbury's的“Sainsbury's Basics”系列,都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我常买的鸡胸肉,超市自有品牌的价格比知名品牌便宜近三分之一,味道却没什么区别。通过精打细算,我把每周的食物开销控制在£30-£40之间,这比我一个朋友几乎天天外卖,每周花销£80+要省太多了。
烹饪技巧和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学会做饭,并且进行餐前规划(Meal Prep),能大大减少浪费和外食的冲动。我常常会在周末一次性做好几顿饭,分装在保鲜盒里,这样平时上学或图书馆回来,只要加热一下就能吃,省时省力又健康。做饭的时候多做一点,第二天带到学校当午饭,又能省下一顿在外面买三明治或者食堂吃饭的钱。在我的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食堂的一份套餐通常在£5-£8左右,每天自带午餐,一个月就能省下上百镑,这笔钱可以用来买很多好东西了。
别忘了学生折扣!许多餐厅和咖啡馆都提供学生优惠。只要你出示学生证或者UNiDAYS、Totum(之前的NUS Extra)会员卡,就能享受到5%-20%不等的折扣。我经常用UNiDAYS在Pret A Manger买咖啡,能省下不少钱。在伦敦,有很多小吃店或者亚洲超市也会对学生提供优惠。比如我在中国城附近的一家烧腊店,用学生证就能打九折,有时候还会送个例汤,积少成多,也能省下不少钱。一些本地的农贸市场(Farmer's Market)也是不错的选择,那里的蔬菜水果通常比超市新鲜,而且价格也更合理,尤其是在收市前,常常能捡到便宜。
交通:16-25 Railcard,通勤新选择
英国的交通费用,尤其是火车票,那真的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刚来的时候,为了去剑桥玩,买了一张火车票,来回竟然花了£40多,当时心都在滴血。所以,如何在英国高效又经济地出行,也是一门必修课。
如果你经常乘坐火车,那么一张16-25 Railcard绝对是你的“救命稻草”。这张卡售价£30/年,但能让你在购买火车票时享受三分之一的折扣。我记得我有一年圣诞节要从曼彻斯特去苏格兰爱丁堡找朋友,原价£70+的往返车票,有了Railcard,我只花了£45,一张卡就回本了。据Railcard官网统计,持有16-25 Railcard的学生平均每年能节省£159,如果你经常外出旅行或者去别的城市访友,那这张卡简直是必备。而且,现在还有3年期的16-25 Railcard,售价£70,如果你的学制是三年或者更长,买三年卡更划算。
在城市内部,公共交通费用也不容小觑。在伦敦,办理一张学生Oyster Card(18+ Student Oyster photocard)可以享受30%的优惠,这对于需要频繁乘坐地铁和公交的同学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据伦敦交通局(TfL)数据,有了学生Oyster Card,从Zone 1到Zone 2的单程地铁票可以从£3.40降到£2.38,每天通勤的话,每周就能省下好几英镑。在伦敦以外的城市,公交系统通常没有伦敦那么复杂,但很多城市也有学生公交月票或年票,例如利物浦的Arriva Bus或者Stagecoach都有学生票,价格比单次购票便宜很多。
徒步和骑行是健康又省钱的最佳方式。英国的很多大学城都不大,比如约克、巴斯、牛津、剑桥,从市中心走到大学或者主要景点都非常方便。我大学时为了省钱,每天坚持走路去学校,来回差不多40分钟,不仅省下了公交费,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如果你居住的地方离学校稍远,可以考虑买一辆二手自行车。英国有很多二手交易平台,比如Gumtree或者Facebook Marketplace上,都能找到价格实惠的二手自行车。据英国自行车慈善机构Sustrans的调查,越来越多学生选择骑自行车通勤,不仅环保,还能大大降低交通成本。当然,骑行时要注意安全,佩戴头盔,并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
长途旅行的话,除了火车,Megabus和National Express等长途大巴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虽然耗时较长,但价格通常比火车便宜一大截。我曾经从伦敦去曼彻斯特,火车票最低也要£20-£30,但Megabus的票价有时只要£5-£10,如果提前预订,甚至能抢到£1的“神票”。虽然坐大巴比较辛苦,但对于预算有限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替代方案。我身边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乘坐大巴在英国各地旅行,尤其是在节假日。
自己买车?学姐劝你三思。英国的养车成本极高,除了车价,还有保险费、路税、汽油费、停车费、维修费等等。特别是保险费,对于驾龄短、年龄小的国际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价。我有个学长买了辆二手车,结果第一年光保险就交了近£2000,加上油费和停车费,一年下来光养车就花了他近£4000。除非你真的有特殊需求,否则在英国上学期间买车,绝对不是一个省钱的选择。
学习用品与休闲娱乐:知识和快乐,都能“白嫖”
学费之外,书本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刚开始看到教材价格的时候差点没晕过去,一本专业课的书动辄£40-£80,买齐一套书,感觉又是一个学费出去了。但其实,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多冤枉钱。
图书馆是你的“宝藏库”。英国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课程的指定教材都能在图书馆借到,而且很多还有电子版。我基本上所有的教材都是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获得的,或者去图书馆借阅。一些热门书籍,虽然借阅期有限,但只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或者早点去排队,就完全没问题。据英国研究图书馆协会(RLUK)的数据,成员大学图书馆平均拥有超过200万册纸质书籍和大量的电子资源,足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术需求。
二手书和电子书也是省钱好帮手。Amazon、eBay、AbeBooks等网站上有很多出售二手教材的卖家,价格比新书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学期结束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教材卖掉,回笼一部分资金。另外,一些课程的参考书可以在网上找到免费的PDF版本,或者通过订阅一些学术数据库获得。我曾经在学期末将自己的旧教材以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卖给了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既帮助了他们,自己也收回了一点成本。
打印和文具也能省。很多大学图书馆都提供免费或廉价的打印服务,我当时的大学(利兹大学)就给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提供£10的免费打印额度,足够我打印一些重要的论文和讲义了。文具方面,英国的Poundland或者Wilko这些店,经常能买到非常便宜的文具,例如几镑钱就能买到一打笔或者几本笔记本,完全没必要去高端文具店购买。
休闲娱乐,更是省钱的重灾区。英国的酒吧文化、演唱会、音乐剧、电影院,诱惑实在太多了。但如果你懂得利用学生身份和免费资源,也能玩得很开心。
学生折扣卡 again!UNiDAYS、Totum(原NUS Extra)卡不仅能用于餐饮,还能在很多服装店、电子产品店、电影院、剧院甚至旅游景点享受折扣。我经常用UNiDAYS在ASOS买衣服,或者在Odeon看电影,每次都能省下10%-25%。据UNiDAYS官方数据显示,他们与超过800个品牌合作,为全球学生提供优惠,是留学生必备的省钱神器。买一张Totum卡,虽然需要£14.99/年,但它能让你在Co-op超市、National Express等地方享受更多优惠,通常用一两次就能回本。
免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简直是英国的“福利”。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V&A博物馆,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曼彻斯特的Science and Industry Museum等等,绝大多数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我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去逛一逛,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完全不需要花钱。我记得刚到伦敦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花了整整一天在大英博物馆里,从古埃及木乃伊到罗塞塔石碑,感觉就像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历史课,而且一分钱都没花。
大学社团和活动也是交友和娱乐的好去处。每个大学都有上百个学生社团,从运动、音乐、戏剧到各种兴趣爱好社团,加入这些社团通常只需要交纳几英镑的会费,就能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社团聚餐、外出游玩、派对等等。我当年加入了学校的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他们经常组织唱歌比赛、包饺子活动、春晚等等,不仅能认识很多朋友,还能体验到家的温暖,而且很多活动都是免费或者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据英国大学学生会联合会(NUS)统计,平均每个学生会都有超过200个注册社团,总有一款适合你。
利用好学校的免费设施。大多数大学都配有健身房、游泳池、运动场、音乐练习室等设施,学生证通常可以免费或者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使用。我当时就利用学校的健身房,省下了外面商业健身房每月几十镑的会员费。而且,图书馆的自习室、电脑室,都是免费使用的学习空间,完全没必要去咖啡馆花钱自习。
意想不到的省钱小窍门: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上面这些大头,生活中还有很多你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也能帮你省下不少钱。这些都是学姐在英国摸爬滚打几年总结出来的“压箱底”经验。
办理英国当地银行卡。一到英国,尽快办理一张当地的银行卡,比如Barclays、Lloyds、HSBC、NatWest等。我当初带了一部分现金,其余都存在国内卡里,结果每次取钱或者刷卡都会被收取高昂的跨境手续费和汇率转换费。我有个同学来英国前没有办好当地银行卡,结果前两个月光手续费就损失了几十英镑。据各大银行官网公布的国际交易费用,大多数国内银行卡在境外取现或消费都会产生1%-3%的手续费,这笔钱累积起来可不少。
电话卡选择Pay As You Go(现付现用)或者预付费套餐。对于刚到英国的留学生,Giffgaff、Lebara、Three、Vodafone等运营商都提供各种预付费套餐,通常包含一定流量、通话和短信,价格非常实惠。我刚来的时候用的是Giffgaff,每月£10的套餐,有足够的流量和通话时长,而且套餐可以随时更改。据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发布的市场报告,英国的手机套餐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很多运营商都会推出针对学生的优惠。
二手市场淘好物。英国的二手文化非常盛行。Facebook Marketplace、Gumtree、eBay等网站,以及当地的慈善商店(Charity Shop)都是淘宝的好地方。我曾经在慈善商店花£5买到一件几乎全新的M&S毛衣,还花£20买到一个质量很好的二手电饭煲。很多家具、厨具、衣物、甚至电子产品,都能在二手市场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到。我有个朋友在学期末要回国,就把他买的微波炉、烤箱、吸尘器等小家电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转卖给学弟学妹,价格非常划算,既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减少了处理旧物的烦恼。
自己动手剪头发。英国理发店的价格,特别是华人理发店,剪一次头发动辄£15-£30。我大学的时候为了省钱,特意买了把剪刀和推子,让室友互相帮忙剪头发。虽然刚开始剪得有点“狗啃”,但慢慢地就掌握了技巧,后来我自己也能给自己剪出不错的发型。别小看这笔钱,一年剪个六七次,就能省下上百镑,省下来的钱够去吃几顿大餐了。
利用好学生NHS服务。作为国际学生,你已经支付了IHS(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所以你在英国期间可以享受和本地居民一样的NHS(国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包括GP(全科医生)看诊、急诊、住院等。我当初刚来英国时,因为水土不服有点小感冒,去了GP诊所看病,开了药,整个过程都没有花钱。记得一到英国就尽快注册当地的GP诊所,这样万一身体不适,可以及时就医,避免去私立医院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
退税!如果你在英国购买了一些商品,并且将在一定时间内离境,可以考虑办理退税。虽然不是所有商品都支持退税,也不是所有商店都提供这项服务,但一些大型百货公司(如Harrods, Selfridges)和奢侈品牌店是支持的。我有个朋友在回国前买了一些化妆品和包包,在机场办理了退税,成功退回了近10%的消费税,这笔钱也不少呢。
最后,学姐想对你说...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英国留学也没那么可怕了?其实,省钱不是目的,是为了让你能更从容、更愉快地体验英伦生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和自我成长中。这几千字,真的是学姐我把在英国吃过的亏、踩过的坑,还有那些小确幸都一股脑儿地掏出来给你看了。当然,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我的经验只是提供一个参考,但核心思路都是相通的:提前规划,了解信息,不盲目消费,善用学生优惠,并且尽可能地自己动手。
记住啊,别因为省钱而牺牲了健康或者学习。该吃的好好吃饭,该买的学习用品别含糊,这是你留学的根本。同时,也别把自己搞得太紧张,适当的娱乐和社交是必须的,毕竟留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也是拓展视野、结交朋友的黄金时期。你要做的是在开源节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当你看到这篇文章,别只是收藏,赶紧拿出你的小本本,开始规划自己的留学预算吧!从现在开始,就去研究一下你所在城市的租房市场,去比价网站看看哪家超市更便宜,了解一下学校附近有哪些免费的博物馆。这些小小的行动,都能让你未来的留学生活更加从容、更有底气。学姐相信你,一定能把英国留学生活过得精彩又省心!
最后,如果你真的觉得压力山大,一定要向身边的学长学姐、国际学生办公室寻求帮助。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资助顾问,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的财务建议,甚至可能有一些紧急的助学金项目可以申请。别不好意思开口,大家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祝你在英国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