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小伙伴们!还记得我刚拿到香港某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吗?那会儿,我真是激动得恨不得原地起飞,感觉人生巅峰就在眼前了!但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就被一个灵魂拷问给冲淡了:香港,可是出了名的“高消费”城市啊,光是房租就能榨干钱包,我的那点儿奖学金到底够不够花?会不会还没读完博,就先把自己“读穷”了?那段时间,我真是连做梦都在算账,地铁怎么坐最省钱,食堂哪个窗口的饭菜性价比最高,甚至连出去玩一趟都要纠结半天。
你是不是也在经历这样的焦虑?别担心,我现在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完全是多虑了!作为一名在香港读博,摸爬滚打几年,最后顺利毕业,并且还攒下了一笔小钱的“过来人”,我今天就来给你交个底。香港的博士奖学金,不仅够你衣食无忧地搞科研,甚至还能让你偶尔小资一下,感受香港的万千精彩。接下来的内容,我会把我的“香港读博奖学金生存指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从申请技巧到具体开销,再到我怎么把钱管得服服帖帖,保证你读完心里亮堂堂,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哎呀,你是不是也曾为奖学金愁得睡不着觉?
拿到 offer 的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在为你欢呼,但是一旦冷静下来,脑子里就开始自动播放各种“港漂生存危机”的片段。我当时就是这样,躺在床上刷着香港的租房信息,看到旺角一个巴掌大的单间都要五六千港币的时候,心都凉了半截。我反复核对录取通知书上奖学金的数字,然后又打开计算器,加减乘除一番,结果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愁得我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室友看我这样,还打趣说我是“提前进入了中年危机”。不过,正是这份焦虑,让我后面在香港的生活中,对每一笔开销都特别上心,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省钱和理财的小妙招。
其实,香港的博士奖学金主要有两大类。最最顶级的,自然是那个让无数人挤破头也要争取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简称HKPFS)。这个计划是由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设立的,旨在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子来港读博。据香港研究资助局官网最新数据显示,从2024/25学年开始,HKPFS的每月津贴标准已经提高到了惊人的每月27,600港币,而且每年还有一笔13,800港币的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津贴,持续三年。这笔钱,简直就是博士生的“VIP通行证”,不仅包含了学费,还让你在生活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她就是靠着HKPFS在港大读博,除了日常开销,每年还能去东南亚旅行两次,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HKPFS,毕竟竞争非常激烈,全球每年只有大约300个名额。但是,没拿到HKPFS也完全不用灰心!香港的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一套“大学资助型博士研究生奖学金”(University Postgraduate Studentship,简称UPS或PGS)。这笔钱虽然没有HKPFS那么多,但绝对也是够用的。据香港中文大学官网和香港科技大学官网显示,目前大多数大学的UPS每月津贴大约在18,000到20,000港币之间,而且同样会为你全额豁免学费。我当时拿到的就是港大的UPS,每月大概18,000多港币。当时我还在想,这笔钱要怎么在香港“生存”下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担心真是有点“杞人忧天”了,因为事实证明,这笔钱不仅让我顺利毕业,还让我过得相当不错。
搞定奖学金,第一步就得知己知彼!
想要拿到奖学金,特别是那些高额的奖学金,你得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申请HKPFS通常需要在入学前一年就提交申请,而且你需要先向心仪的大学提交博士申请,然后大学会推荐你参与HKPFS的选拔。这中间有个窍门,就是你需要在申请材料中充分展现你的科研潜力、学术背景和英语能力。我有个朋友在申请HKPFS的时候,为了突出自己的科研成果,不仅把所有的论文都列出来,还特意制作了一个个人科研网站,把自己的项目和贡献详细地展示出来,据他自己说,面试的时候教授们对这个印象深刻。
对于大学资助的UPS,申请流程相对简单一些,通常是你在申请博士项目的时候,学校会自动评估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奖学金。这意味着你的个人陈述、研究计划、推荐信以及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成绩都至关重要。我当时就是因为本科和硕士的GPA都比较高,再加上有一个比较完整且有创新点的研究计划,所以顺利获得了港大的UPS。我记得当时在写研究计划的时候,为了让它更具说服力,我提前联系了意向导师,跟他讨论了我的研究方向和想法,导师的反馈帮我完善了计划,也让我对这个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在面试中是非常加分的。
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你需要了解你申请的专业方向在香港各大学的优势,哪个导师的研究领域和你的兴趣最契合。根据香港大学官网公布的数据,港大目前有超过100个博士研究领域,而香港中文大学也有近90个。每个领域、每个导师的招收标准和偏好都不一样。举个例子,我当时选择的导师,就特别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经验,所以在我的个人陈述里,我着重强调了我在实验室里解决问题的经历和成果。这些细节,可能就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香港消费高?没你想的那么“吓人”!
很多人一提到香港,第一反应就是“物价贵到离谱”。确实,跟内地二三线城市比起来,香港的消费水平要高不少,但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吓人”,特别是对于有奖学金的博士生来说,完全可以hold住。我来给你掰开揉碎了讲讲。
住宿:省钱的第一战场
房租绝对是香港生活开销中的大头,但它也是最能通过策略来节省的一笔钱。最理想的当然是申请到学校宿舍。据香港城市大学官网的宿舍信息显示,学校宿舍的费用通常非常低廉,比如城市大学研究生宿舍的月租金,根据房型不同,通常在2,000到4,000港币左右,这包含了水电网费,简直是性价比之王!我第一年就是住在学校宿舍,虽然是两人间,但有独立卫浴和书桌,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很好,而且节省下来的钱让我每个月都感觉自己是个“小富翁”。
如果没能申请到学校宿舍,校外租房也是有选择的。很多人会选择合租,这样能大大降低房租压力。比如在香港新界的大围、沙田或者屯门这些地方,合租一个带独立房间的单位,月租金大概在5,000到8,000港币之间。我第二年没抽到宿舍,就和两个同学在沙田合租了一个两房一厅的房子,我自己的房间月租是6,000港币,加上水电煤气和网费平摊下来,一个月也就6,500港币左右。虽然比宿舍贵,但在我的奖学金范围内依然是完全可控的。
我还有一个师兄,为了省钱,选择住在更远的屯门,每天坐巴士或轻铁转西铁线到学校,虽然通勤时间长一点,但他的月租只有4,500港币,而且住得比我宽敞不少。所以,选择住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通勤时间和租金的权衡。数据显示,香港研究生选择校外住宿的比例逐年上升,约占总数的60%以上,他们大多会选择合租来分摊房租。
饮食:做个“美食家”也能省钱
香港是美食天堂,从街头小吃到米其林餐厅应有尽有。但在读博期间,我们更多的是追求“性价比之王”。学校食堂就是你的首选!据我所知,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食堂餐点价格都非常亲民。一份烧味饭或碟头饭,通常在30到50港币之间就能解决。我每天中午都会在学校食堂解决,这样既方便又省钱。我吃得最多的是港大本部食堂的烧腊饭,分量足,味道好,一顿下来38港币,还能吃得很满足。
如果你喜欢自己做饭,那恭喜你,你的饮食开销还能再减半!香港的超市和街市(菜市场)都能买到新鲜的食材。比如在惠康或者百佳超市,经常有各种促销活动。我去街市买菜,一把青菜可能只要10港币,几块豆腐也才15港币,一顿健康又美味的晚餐,成本可能不到30港币。我周末特别喜欢去街市采购一周的食材,自己做饭,不仅能省钱,还能提高厨艺,吃到家乡的味道。
偶尔想出去改善伙食?香港的茶餐厅是你的好选择。一份地道的港式套餐,比如叉烧饭配冻奶茶,通常在50到80港币之间。我经常和朋友去学校附近的茶餐厅“叹个茶”,聊聊天,感觉很放松。所以你看,即使在香港,你也能成为一个会吃会省钱的“美食家”。
交通:八达通在手,出行无忧
香港的公共交通网络非常发达,MTR(地铁)、巴士、小巴几乎覆盖了全香港。对于学生来说,办理一张学生八达通卡,可以享受MTR的特惠票价。据港铁官网显示,学生八达通乘坐MTR通常是成人票价的半价。我每天从沙田到港大,MTR单程大概是10港币左右,来回也就20港币。一个月下来,交通费大概在500到800港币。我有个同学住在港岛西区,每天步行就能到学校,几乎没有交通开销,简直是省钱达人!
此外,香港还有很多美丽的郊野公园和徒步径,比如麦理浩径、港岛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徒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自然风光,还是免费的娱乐项目。香港的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艺术馆,对学生也经常有优惠甚至免费开放。我常常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几乎不花钱。
杂项:精打细算,告别浪费
除了吃住行,还有一些杂项开销,比如电话费、水电煤气费(如果不住宿舍)、日常用品、娱乐等。香港的电话套餐非常实惠,我用的中国移动香港的套餐,每个月大概100港币左右,包含了本地通话和足够的流量。水电煤气费如果是合租的话,大家平摊下来,每月每人大概也就200-300港币。日常用品,比如洗发水、沐浴露,我通常会去万宁或者屈臣氏等连锁店,趁着打折促销的时候囤货,这样能省下不少。
我每个月的奖学金是18,000港币左右,我给自己列了一个大致的月度开销表格,你会发现,奖学金完全够用,甚至还能有点富余:
| 项目 | 估算金额(港币) | 备注 |
|---|---|---|
| 住宿(校外合租) | 6,000 - 7,000 | 含水电煤气、网络平摊 |
| 饮食(食堂+自己做+偶尔外出) | 2,500 - 3,500 | |
| 交通(学生八达通) | 500 - 800 | 通勤+周末活动 |
| 电话费 | 100 - 150 | |
| 学习用品/杂项 | 500 - 1,000 | 笔、本子、个人护理等 |
| 社交/娱乐 | 1,000 - 2,000 | 偶尔聚餐、看电影、短途旅行 |
| 总计 | 10,600 - 14,450 |
从这张表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按照较高的标准来计算,我的每月总开销也大概在1.4万港币左右,而我的奖学金有1.8万港币,这样每个月还能结余3,000到4,000港币。这笔钱,我一部分用来应急,一部分用来投资自己,比如买书、上一些兴趣班,另一部分则存起来作为旅行基金。
奖学金到手,怎么花才能“有余”?
光知道奖学金够用还不够,怎么管理这笔钱,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甚至还能有点小结余,这就需要一点点智慧了。我刚来香港的时候,也大手大脚过一阵子,觉得奖学金挺多,就没太在意。结果发现月底总会有点紧张,后来才意识到,预算和记账是多么重要。
我用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预算先行”。每个月奖学金一到账,我就会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固定开销(房租、电话费)、弹性开销(吃饭、交通、学习用品)、娱乐开销和储蓄。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每个月各个项目的花费上限。比如,吃饭预算3,000港币,交通800港币,娱乐1,500港币。我还会用手机App记录每一笔开销,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钱花在了哪里,有没有超支。我发现,仅仅是记账这个习惯,就让我的消费行为变得更理性了,少买了很多不必要的“垃圾”。
第二个方法是“开源节流”。在香港读博期间,除了科研任务,很多大学也会提供一些兼职机会给博士生。比如,担任助教(Teaching Assistant, TA)或者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RA),这些工作通常会额外给予一笔津贴。我读博的第二年,就兼任了一个本科生的TA,每周上几节课,批改作业,每个月能额外获得2,000港币左右的津贴。这笔钱,对于日常开销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根据香港理工大学官网的介绍,理工大学每年提供超过2,000个TA职位给研究生。这些经验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锻炼教学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我还会利用学生身份,享受各种优惠。香港的很多商店、餐厅、电影院甚至旅游景点,都会有学生折扣。购物的时候多问一句“有没有学生优惠”,可能就能省下一点钱。我经常去MCL电影院看电影,学生票比普通票便宜不少。我还办理了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免费借阅各种书籍,大大节省了购买纸质书的费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读博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说到底,来香港读博,不仅仅是为了那张学位证,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奖学金不仅让我能安心搞科研,也给了我探索这座城市,乃至周边世界的机会。我用结余下来的钱,去了一趟澳门,感受了那里的葡式风情;还去了泰国的曼谷和清迈,体验了东南亚的热情。这些经历,都是金钱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在香港读博,你还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朋友,跟他们交流不同的思想,建立深厚的友谊。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同学,他带着我去徒步了香港很多风景优美的小径,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各自的文化和研究,那种感觉真的很好。这种国际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香港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你获得奖学金后,除了物质富裕,还能收获的精神财富。
最重要的是,在香港读博的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如何管理时间,如何面对压力,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我记得有一次实验失败了无数次,感到非常沮丧,差点想放弃。但是我的导师和同学一直鼓励我,我自己也学会了调整心态,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这种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受用无穷的。
别再纠结了,赶紧行动起来吧!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对来香港读博,奖学金够不够花这件事,心里有底了呢?所以啊,别再纠结那些莫须有的担忧了,你的焦虑完全是多余的!香港的奖学金制度非常完善,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只要你认真规划,合理消费,你完全可以在香港过上一个既充实又体面的博士生活。
现在,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把我的这份“香港读博奖学金生存指南”收藏起来,然后立刻行动起来!打开你心仪的香港大学官网,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博士项目要求、导师信息,以及奖学金的申请截止日期。然后,花点时间,好好打磨你的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把你的科研热情和潜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还需要提高,那就赶紧开始刷雅思或者托福成绩。记住,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也能像我一样,在香港的学术之路上乘风破浪,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香港,等你来发现它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