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除了逛街还能战奥赛?

puppy

嘿,是不是一提起英国留学,你脑海里除了大本钟、伦敦眼,就是各种买买买的shopping天堂?很多人都觉得,去英国读书就是边玩边学,享受生活嘛。但其实啊,英国的大学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要“硬核”得多!这篇文章就想跟你聊聊,除了逛街刷剧,怎么才能让你的留学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 你想过吗?在英国,你完全有机会去“战奥赛”!没错,就是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术竞赛,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计算机,英国的大学社团和学术环境都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这可不仅仅是拿个奖那么简单,更是锻炼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好机会。想想看,当你把这些硬核经历写进简历,跟那些只知道逛街的同学比,是不是瞬间高大上?它不仅能帮你申请更好的研究生,甚至还能让你在找工作时脱颖而出。别再只把留学当成一张门票了,赶紧来文章里看看,怎么把你的英国留学生活过得又充实又精彩,成为那个不一样的“学霸”吧!

还记得我刚到伦敦那会儿,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几个学长学姐拉着去了牛津街。那感觉,真是把我之前对英国留学的所有幻想都具象化了:各种大牌旗舰店,琳琅满目的橱窗,人群熙熙攘攘,耳边全是各种口音。他们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在英国嘛,学习固然重要,但享受生活、逛街购物、打卡各种网红店,那才是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当时我傻乎乎地信了,觉得这不就是我梦想中的留学生活吗?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偶尔应付一下论文,然后就全身心投入到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中去。但很快我就发现,如果真的把留学生活仅仅局限在这些“消费”层面,那错过的,可就太多太多了。

我的一个朋友,小李,他是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开始他也跟我差不多,一到周末就约着去逛商场,或者宅在宿舍刷剧。有一次我们视频聊天,他突然跟我说,他加入了学校的一个编程竞赛社团。我当时还挺惊讶的,心想,就他?平时连个算法题都叫苦不迭的。结果他告诉我,他被社团里那些大神们感染了,看到他们熬夜Debug,为了一个题目争论不休,最后成功解决问题的那种成就感,他觉得比刷到限量款包包还要过瘾。据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会官网显示,该校拥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和组织,其中不乏很多专注于学术和技能提升的社团,编程社团只是冰山一角,它们的活跃度远超我们想象。

从那以后,小李的生活轨迹就开始悄悄改变。他不再只盯着那些时尚博主推荐的穿搭,而是开始关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全球排名,关心英国各大高校的计算机社团动态。他告诉我,他所在的社团经常会组织内部的小型编程马拉松,还会邀请业界的大牛来分享经验。去年,他们甚至成功晋级了UKIEPC(英国和爱尔兰区域赛),虽然最终没能闯入全球总决赛,但那份团队协作、头脑风暴的经历,他觉得比任何一场旅行都要来得深刻。据英国计算机科学学院联合会(CPHC)的数据,每年都有数百支队伍参与到英国和爱尔兰的程序设计竞赛中,这表明了学术竞赛在英国大学中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你可能会觉得,奥赛啊、学术竞赛啊,听起来就高不可攀,那是学神们玩的东西,跟我们这些“凡人”有什么关系?其实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就拿数学来说,英国的大学里有各种级别的数学竞赛,从校内的趣味挑战赛到全国性的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BMO),总有一个适合你的起点。我有个同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读经济学,她就参加了学校的“量化分析俱乐部”组织的经济模型构建竞赛。虽然听起来很学术,但据LSE官网介绍,这个俱乐部旨在通过实践项目和竞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对所有背景的学生开放,不设过高门槛。

这种竞赛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考验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你面对的题目可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小李在编程竞赛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编码技巧,更是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如何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这些软技能,无论你未来从事哪个行业,都将是你的宝贵财富。据LinkedIn发布的2023年英国就业趋势报告,雇主在招聘时,除了专业知识,最看重的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这些正是学术竞赛能帮你磨练出来的。

而且,英国的大学在支持学生参与学术竞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大学都会有专门的导师团队,由教授或高年级博士生组成,他们会定期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理解难点,甚至还会为一些重要的比赛提供资金支持,比如报名费、差旅费等。剑桥大学的数学系就以其丰富的学术竞赛传统而闻名,据剑桥大学数学系官网介绍,他们不仅有各种社团活动,还会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分享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数学竞赛,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你想想看,当你把这些硬核的竞赛经历写进你的简历里,跟那些只知道“在英国领略了多元文化,提高了英语口语”的同学相比,是不是瞬间就能让招聘官眼前一亮?这不是炫耀,而是你实实在在的能力和潜力的体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研究生申请或者毕业求职中,一份漂亮的竞赛成绩单,加上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学到的东西,绝对能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数据显示,拥有国际或国家级学术竞赛经验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的通过率和薪资待遇,普遍高于没有相关经验的毕业生。

除了简历上的光鲜亮丽,参与学术竞赛更大的收获,是你能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可能跟你一样,对某个学科有着极致的热情,或者对某个难题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你会发现,跟这些人一起并肩作战、讨论问题,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那种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氛围,是你在图书馆独自啃书或者在购物中心闲逛时永远体会不到的。我听说爱丁堡大学的“机器学习社团”就非常活跃,据该校信息学院官网介绍,他们每周都会有例会,成员们会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还会组队参加数据科学竞赛,很多成员都因为这些活动找到了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者共同创业的伙伴。

这种体验,甚至能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我有一个学长,他在帝国理工大学读工程,本科期间连续两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工程创新挑战赛”,他们的团队项目最终获得了校内金奖。比赛结束后,他不仅被学校推荐到了一个知名科技公司实习,后来毕业时,这家公司更是直接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据帝国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中心的数据,参与高水平学术竞赛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这得益于他们在竞赛中展现出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你可能会问,我的专业不那么“硬核”,或者我根本就不是STEM领域的学生,难道我就没办法“战奥赛”了吗?当然不是!“奥赛”这个词,在这里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指代,它代表着任何形式的学术挑战和智力竞技。比如说,法学院的学生可以参加模拟法庭竞赛(Moot Court Competition),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参加商业案例分析大赛(Case Competition),甚至艺术类的学生也有各种设计比赛、辩论比赛。比如,诺丁汉大学的法学院就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据其官网介绍,他们每年都会组织校内赛,并选拔优秀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乃至国际的比赛,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这些竞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要求你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都需要你进行深入的研究、严密的分析和清晰的表达。它们将你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应用者和创造者。这种转变,对于你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报告,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仅仅看重成绩,更看重毕业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正是通过参与各类学术竞赛所能培养的。

当然啦,我不是说让你完全放弃逛街购物、享受生活。谁不想在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呢?关键在于一个平衡。你可以把逛街、旅游当作是给自己辛苦付出的奖励,而不是整个留学生活的全部。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场比赛中,为了一个难题绞尽脑汁,最终突破瓶颈获得成功的那一刻,你会发现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任何物质上的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让你学到了东西,更让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到更多。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有点俗,但其中的道理,在学术竞赛的语境下,真的非常受用。

很多时候,我们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很容易陷入一种迷茫。我们总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参与学术竞赛,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让你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它帮你搭建了一个与真实世界接轨的桥梁,让你提前体验到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提前锻炼解决这些挑战的能力。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调研数据,有明确职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留在英国或者找到满意工作的比例更高。

所以,当你还在纠结周末是去Harrods百货看看新品,还是去比斯特购物村淘点折扣的时候,不妨也抬头看看你学校的公告栏,或者翻翻学生会网站。那里可能正贴着一个让你心潮澎湃的竞赛报名通知,一个能让你结识牛人、提升自我的社团招募信息。也许,仅仅是一次尝试,就能彻底改变你对留学生活的认知,甚至是你的人生轨迹。你完全有机会在英国,除了感受伦敦的时尚魅力,在爱丁堡的古堡中漫步,在曼彻斯特的球场呐喊助威之外,还能在一个你从未设想过的领域,点亮自己的高光时刻,成为那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奥赛战神”。

别再犹豫了,哥们儿姐们儿!现在就行动起来,去你学校官网或者学生会网站上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让你眼前一亮的学术社团或者竞赛信息。哪怕只是去旁听一次社团活动,或者报名一个简单的校内挑战赛,迈出第一步,你就已经赢了。相信我,那种超越物质、超越自我的成就感,会让你觉得这趟英国留学,值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