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秋天,小林同学坐在东京高田马场那家常去的咖啡馆里,面前摊着厚厚一沓EJU模拟题。他眼睛里闪着光,嘴里念念有词地背着日本史的年号,时不时还拿起手机,刷一下庆应大学往年的合格者经验分享。那些帖子清一色地强调:“EJU高分才是王道!”、“只要把EJU刷到340+,庆应经济学部基本就稳了!”小林把这些话奉为圭臬,觉得只要埋头苦读EJU,就等于握住了通往庆应的船票。每天除了上补习班,就是泡在图书馆,周末甚至会跑到涩谷的书店,只为淘一本最新的EJU真题集。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规划,都围绕着EJU分数这个核心转。那份坚信不疑,那份执着,真的让人看了心疼。他那时候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一心一意投入的“王道”,会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再是唯一的路径,甚至开始模糊起来。
最近这阵子,庆应大学的申请政策更新,简直就像平地一声雷,直接把不少像小林这样的EJU党给震懵了。这哪是小修小补,这完全就是一场“大地震”啊!消息刚出来那会儿,我们编辑部也炸锅了,各种小道消息和官方解读满天飞,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很多学生在私下群里都说自己快哭了,感觉之前所有的努力方向好像都错了。之前大家都是把EJU考高分当作是申请庆应的万能钥匙,觉得只要EJU成绩够漂亮,敲开庆应的大门就板上钉钉了。结果现在呢?风向完全变了!这种感觉,就像你费尽心血沿着一条公认的康庄大道往前跑,突然发现这条路旁边多了一条岔路,而且还暗示你,那条新路可能才是通向目的地的捷径,甚至老路已经开始塌陷了。
这次改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EJU成绩在申请中的分量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EJU分数那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很多学部录取时都会把EJU总分设为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只有跨过这个门槛,你的申请材料才可能被认真审阅。然而,据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2025年入试要项更新显示,EJU成绩的参考权重已经从往年的约60%下调至40%左右,同时增加了本校笔试环节的分值比重。这可不是简单地数值调整,它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单纯的EJU高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校方明显希望看到申请者更多元的能力展现。
EJU权重下降,自然意味着有其他考核方式的比重在上升。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庆应大学对校内独立考试和论文审查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部都会增加或者强化自己的笔试环节,这些笔试内容不再是EJU那种基础知识的考察,而是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度、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庆应法学部在最新的招生说明中就强调,除了EJU成绩外,会更加侧重申请者提交的独立小论文,并且明确指出论文的论点创新性和逻辑严谨性将是评分的关键标准,甚至有一个案例学生在EJU分数并非顶尖的情况下,凭借一篇关于日本修宪问题的独到分析报告成功逆袭。
这些校内笔试和论文可不是随便应付就能过的。它们往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能力。有些学部甚至会设置一些开放性、跨学科的题目,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据一位在庆应环境情报学部就读的学长分享,他当年参加的SFC校内笔试中,就有一道题要求分析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这道题显然不是靠死记硬背EJU知识就能回答的,它需要学生对前沿科技、社会学、伦理学都有所涉猎,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把申请的难度直接拉到了另一个层面,从“刷题机器”变成了“思考者”。
英语能力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让很多只顾着刷日语和综合科目的EJU党有点措手不及。过去,EJU的英语部分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只要能达到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基本就够用了,大家的重心更多地放在日语和文综或理综上。但是现在,据一项针对2023年庆应合格者的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0%的合格者都拥有托福100分以上或雅思7.0以上的成绩,而单纯EJU分数很高但英语薄弱的学生合格率明显下降。这说明,庆应大学越来越希望招收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学生,而过硬的英语能力,无疑是打开国际交流大门的关键,它不再是一个加分项,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硬性门槛,甚至可以说是隐形的基础要求。
庆应这次调整,背后的逻辑是想招收真正有潜力的“全能型”学生,而不仅仅是会考试的“高分机器”。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学术以外的各种能力,比如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等。据庆应大学官方公布的国际学生招生简章来看,2025年度起,部分学部将要求申请者提交一份关于日本社会问题的深度研究报告,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以此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潜力。这意味着,你平时参与的社团活动、志愿者经历、实习项目、甚至你自己独立完成的小研究或创业尝试,都可能成为你在申请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我们再具体看看,庆应的各个学部这次到底是怎么改的。就拿商学部来说,过去它就非常看重EJU成绩,但现在,根据最新的招生信息,商学部不仅对EJU分数的要求有所调整,更强调了对申请者高中期间参与的商业竞赛、社团运营经验以及相关实习经历的考量。一位来自北京的留学生,他的EJU分数并不是最高的,但他凭借在高中阶段参与的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课题研究,并在其中担任了主要负责人,最终获得了商学部的青睐。这与过去那种“EJU分数定生死”的模式截然不同。
而像庆应的SFC(湘南藤泽校区),本来就以其前沿性和综合性著称,这次改革更是将其“多维度评价”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据SFC招生负责人曾在一次线上宣讲会上提到,他们现在更看重学生的“多维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质,不再是单一标化成绩的堆砌。这意味着申请材料中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的份量越来越重,据校方发布的往年合格案例分析,有学生凭借出色的社区服务经历和创业项目成功逆袭,即便EJU分数没有那么“炸裂”,也一样能拿到Offer。SFC更像是在寻找那些能带来新思维、新活力的“未来创造者”,而不是循规蹈矩的学霸。
这次政策调整,对那些只顾着埋头刷EJU分数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了EJU这一个篮子里,每天的生活除了学习EJU,就是分析EJU出题趋势,对其他方面的提升却不够重视。现在,眼看着EJU的魔力不再那么强大,他们自然会感到迷茫、无助,甚至有些绝望。这种“被当头浇了盆冷水”的感觉,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抚平的。有很多同学在咨询时都流露出深深的焦虑,担心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不确定接下来该如何调整方向。
庆应大学做出这样的调整,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纵观日本顶尖大学的招生趋势,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趋向于“综合评价”模式,他们希望招收的学生不仅仅是会考试,还要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和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保持一致的。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一份高等教育改革报告指出,未来大学的招生将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和“综合学习体验”。庆应作为日本私立大学的领头羊,自然会紧跟甚至引领这一潮流。
那么,在这个“申请大地震”之后,我们EJU党到底该怎么办?难道EJU就彻底没用了吗?当然不是!EJU依然是申请日本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仍然是衡量你基础学术能力的一个标尺,只是它的“决定性”地位被削弱了。现在,EJU更像是一张入场券,你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能获得进入下一轮竞争的资格。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还需要更多的“筹码”。
未来的申请策略,必须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你不能再仅仅把重心放在EJU分数上,而是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你需要尽早开始准备托福或雅思考试,争取拿到一个高分,让你的英语能力不再成为短板。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社团、志愿者、实习等等,积累丰富的个人经历,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会成为你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中的亮点,让招生官看到一个更加鲜活、立体的你。
此外,你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你所申请的学部和专业,提前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开始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因为校内笔试和论文审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要求你对专业领域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论点,并用严谨的逻辑来支撑。你可以多读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前期积累,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
所以,如果你还在迷茫庆应到底要怎么准备,或者感觉EJU刷分这条路是不是行不通了,那现在是时候醒醒了!别再抱着过去的老观念不放,也不要仅仅因为这个消息就彻底放弃。与其坐在那里唉声叹气,不如赶紧行动起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申请规划。仔细看看庆应各个学部最新的招生要项,了解他们到底看重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强化自己的优势。如果你有托福成绩,赶紧把它刷到更高;如果你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赶紧把它们梳理出来;如果你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赶紧把它写成一篇小论文。别等到别人都调整了,你还蒙在鼓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