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一年花不到10万,秘籍公开!

puppy

嘿,姐妹们兄弟们,是不是觉得来德国留学一年,没个十几二十万根本hold不住?别急着下定论!我跟你说,我自己在德国摸爬滚打一年,居然把总花费控制在了10万人民币以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但这是真的,而且生活质量也没怎么打折哦!这篇文里,我就是来跟你掏心窝子分享我的省钱秘籍的。 我可不是让你天天啃面包、住地下室那种“苦行僧”式的省钱法。从找房子怎么避坑,到超市买菜做饭怎么搭配最划算,再到出行交通怎么利用学生票和优惠,甚至连课余生活和偶尔的小聚会,都能找到既开心又不烧钱的办法。你会发现,很多日常开销其实都有意想不到的节省空间,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窍门和生活智慧,在德国过得舒服又省钱真的不是梦!别再担心钱不够花了,赶紧点进来,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保证让你看完信心倍增,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下一个省钱小能手呢!

嘿,姐妹们兄弟们,还记得我刚到德国那会儿,每次和爸妈视频,他们总会小心翼翼地问:“钱还够不够啊?是不是花得特别快?”那时候我嘴上说“没事儿,够用”,心里其实也在打鼓,毕竟周围同学时不时就抱怨生活费不够烧,一顿Kebab都要纠结半天。大家都说在德国留学一年没个十几二十万根本扛不住,我听得都快信了。结果呢?一年下来,我摊开账单一看,总开销居然控制在了10万人民币以下!我自己都惊呆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活生生的省钱魔法啊!今天,我就来跟你掏心窝子,把我这一年的省钱秘籍全盘托出,保证不让你吃土,还能过得滋润。

刚到德国那会儿,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找房子。听着学长学姐们讲各种被坑的经历,什么“天价冷租”啦,“奇葩室友”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掉进了房产中介的陷阱里。大家都说,在慕尼黑、柏林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单人公寓的月租随随便便就能上600-800欧元,这还没算水电网暖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呢,折合人民币都快小一万了,想想就肉疼。根据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在2023年的数据,德国留学生平均月租金大概在300-600欧元之间,但这只是平均值,在大城市找到这个价位的单人间简直是奢望。我当时可是卯足了劲儿,誓要把房租这个大头给拿捏住。

我采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死磕学生宿舍和WG(合租公寓)。学生宿舍是性价比之王,但申请难度堪比中彩票,尤其是热门城市,等待名单能排到天荒地老。根据德国各大学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enwerk)官网显示,像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宿舍,一个单人间月租可能只要280-400欧元,但空缺率极低。我当时没指望上学生宿舍,转头就扑向了WG市场。找WG我可没少下功夫,几乎每天都会刷 wg-gesucht.deimmobilienscout24.de。我发现,发布在这些网站上的WG信息更新非常快,有时候晚了几小时,好房子就被抢走了。我当时在柏林,通过不懈努力,在一个离市中心稍远但交通便利的区域找到了一间不错的WG。那里一共有四个人合租,我的房间月租是350欧元,包含所有水电暖网,比同地段的单人公寓便宜了近一半,而且我的室友们人都超好,我们还经常一起做饭、聊天,生活质量一点都没打折。

除了地段,租房的时机也很重要。很多留学生喜欢在开学前一两个月才开始找房,那会儿是高峰期,房源少,价格自然就高。我吸取了教训,提前了足足三个月就开始物色,并且主动联系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打听他们是否会转租。我记得有一个学姐就是在学期结束前两周把她的房间转租给了我,因为她着急回国,所以价格给得非常友好。她在汉堡租的WG房间,月租才320欧元,这在汉堡这种港口大城市,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价格。通过这种“人脉”加“时机”的组合拳,我成功避开了租房高峰期的各种涨价。

房子搞定,肚子也不能亏待啊!德国的餐厅消费相对较高,随便一份正餐,加上饮料,一人份轻松就能突破15-20欧元,如果每周下馆子几次,那钱包可真受不了。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德国餐饮业人均消费比在家做饭高出3-4倍。所以,我的秘籍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不仅省钱,还能吃到家乡的味道,简直是一举两得。

在超市采购这块,我可是研究得门儿清。德国有几家著名的“廉价超市”,比如Aldi、Lidl和Netto,它们的自有品牌商品质量不错,价格却比Rewe、Edeka这些主流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一大截。举个例子,一升牛奶在Rewe可能要0.99欧元,在Aldi可能就0.79欧元;一公斤土豆在Edeka可能卖1.5欧元,在Lidl可能只要0.99欧元。我每周都会列好购物清单,然后优先去Aldi或Lidl,把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买齐。只有一些特定亚洲调料或者需要新鲜海鲜的时候,我才会去相对贵一点的超市或者亚洲超市。还有个小技巧,很多超市在傍晚快打烊的时候,会把当天到期的生鲜商品(比如面包、肉类)打折出售,有时候能便宜一半甚至更多,我经常能抢到这样的“漏”。根据德国消费者杂志Stiftung Warentest的测评,Aldi和Lidl的自有品牌商品在性价比上常年位居前列。

当然,光知道去哪里买便宜货还不够,怎么买、怎么吃也是大学问。我养成了每周一次大采购,然后做好一周餐食计划的习惯。周末我经常会多做一些菜,分成小份冷冻起来,这样平时上课回家,直接加热就能吃,省时又省力。比如,我喜欢一次性炖一大锅番茄牛肉,或者煮一大份意面酱,分装冷冻。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食材浪费,又能保证每天都能吃到热乎乎、有营养的饭菜。我还发现,买当季的水果蔬菜会更便宜,比如夏季的草莓和樱桃,冬季的白萝卜和卷心菜。通过这种精打细算,我每个月在食材上的开销,基本控制在150-200欧元以内,远低于DAAD建议的250欧元伙食费。

说到出行,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票价也不便宜。如果每天都买单次票,那真的是烧钱。好在作为留学生,我们有一个巨大的福利:学期票(Semesterticket)!我所在的大学,学期票是包含在每学期的注册费里的,价格大概在180-350欧元之间(具体价格因大学和联邦州而异)。以我当时在柏林的大学为例,我每学期交了320欧元的注册费,里面就包含了可以畅游柏林AB区甚至BC区的学期票,而且在北威州的一些大学,学期票甚至可以在整个联邦州范围内免费乘坐大部分公共交通。这意味着,只要你拿着学生证和学期票,就可以在指定区域内无限次乘坐地铁(U-Bahn)、有轨电车(Tram)、公交车(Bus)以及部分城际列车(S-Bahn和RE),这比单独购买月票或者次票划算太多了。据柏林交通公司(BVG)官网显示,一张普通的月票就要80多欧元,而我的学期票折算下来每月才50多欧元,而且覆盖范围更广。

除了学期票,自行车也是我在德国的“省钱利器”和“健身好伙伴”。德国的自行车道建设得非常好,城市里骑车通勤非常方便。我刚来德国就从二手市场淘了一辆自行车,花了不到80欧元,一年下来,除了偶尔换个内胎,基本没啥额外开销。每天骑车去学校,既锻炼了身体,又省下了不少车票钱。而且,很多时候,骑车比坐公共交通更快,尤其是在堵车的时候。据德国联邦环境局(UBA)2022年的报告,德国有近一半的短途出行(5公里以内)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可见骑行在德国有多普及。

在课余生活和社交方面,很多同学觉得不花钱就没法玩得开心,其实不然。德国有很多免费或者学生优惠价的活动,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可以非常丰富。比如,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大学的体育馆参加免费的健身课程,或者在周末去公园野餐、烧烤。柏林有很多公园,像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占地210公顷,是城市中心的绿肺,我们经常在那里散步、聊天,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完全不需要花钱。很多博物馆在特定日期或者特定时段对学生免费开放,或者提供大幅折扣。据柏林国立博物馆群(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官网信息,部分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学生持学生证购票通常也能享受半价甚至更低的优惠。

我还发现,大学内部会组织很多免费的讲座、电影放映和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都是拓宽视野、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平时和朋友们小聚,我们也不会选择去高档餐厅,而是更喜欢在家开派对,每个人带一道菜,既能尝到不同风味,又能省钱。偶尔出去聚餐,我们也会选择那种价格亲民的德式小酒馆或者亚洲餐厅,大家AA制,每个人花销也就10-15欧元。我还特别喜欢利用学生优惠,比如看电影、去剧院、购买软件等。很多电影院,像Kinopolis,周二或周三会有学生特价日,一张电影票可能只要6-8欧元,比原价便宜将近一半。微软和Adobe等软件公司也会为学生提供免费或大幅折扣的软件,这又省下了一大笔钱。德国的大学还会提供各种语言课程和社团活动,很多都是免费的,我当时参加了一个德语角和一个摄影社团,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衣食住行和娱乐,还有一些固定开销是不得不提的。健康保险是每个留学生都必须购买的。好在德国有非常完善的学生医保体系,月费相对较低。据TK(德国技术员健康保险公司)和Barmer等公立医保公司2023年的数据,学生医保的月费大约在120欧元左右,这笔钱是不能省的,也是对自己的保障。另外,每个月还要交大概18.36欧元的广播电视费(Rundfunkbeitrag),这是每家每户都要交的,和是否看电视无关,是个固定支出,合租的话可以和室友分摊。这些都是透明且无法避免的开销,提前预算好就不会手忙脚乱。

我也利用了一些银行的免费服务。德国有很多银行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银行账户,比如Comdirect、N26和DKB。这些账户通常不收取月费,还提供免费的Visa或Mastercard借记卡,有些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取款也免手续费。我当时选择了一家提供免费账户和全球免费取款服务的银行,这让我省了不少银行手续费,尤其是在我偶尔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银行账户,避免不必要的费用,也是省钱的一个小窍门。

最后,如果你真的觉得手头紧,还可以考虑在课余时间打打工。德国政府允许国际学生每年工作120个全天或240个半天,而且德国的最低工资在2024年已经提高到了每小时12.41欧元。这意味着,如果你每周合法地打工10-15小时,一个月也能轻松挣到几百欧元,这笔钱足以覆盖你的生活费,甚至还能有点富余去旅行或者买些心仪的东西。我身边就有同学在咖啡馆、超市或者大学图书馆兼职,不仅赚了钱,还锻炼了德语,了解了德国社会。所以,打工不仅能缓解经济压力,也是一种融入当地生活的好方式。

姐妹们兄弟们,看了我这一年的“省钱秘籍”,是不是觉得在德国留学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烧钱?真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善于发现、敢于尝试的心。别再给自己设限了,别再觉得省钱就等于吃苦受罪了!德国的生活质量很高,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和生活智慧,你完全可以在这里过得舒服又省钱。所以啊,别光顾着羡慕了,赶紧行动起来,去查查你们城市的学生宿舍官网,去刷刷WG-Gesucht,去逛逛Aldi和Lidl,去看看你们大学的学期票到底有多给力!自信点,你也能成为那个在德国一年花不到10万,还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省钱小能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