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国际生要跑路?美国留学真的不香了?

puppy

哎,最近关于美国留学的风声是不是特别多?什么签证越来越难,毕业了找工作也更卷了,甚至还听到那种“15万国际生要跑路”的惊悚说法,搞得很多想去或者已经在美留学的同学都开始迷茫,怀疑美国留学这块金字招牌是不是真的褪色了,到底还值不值得?别急着下定论!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来跟大家伙儿好好聊聊,掰扯清楚这些传言到底有多少真实性。我们会深入分析,这些所谓的问题是普遍现象,还是特定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感觉“不香了”?更重要的是,美国留学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还是说,在你还没来得及看清全貌之前,就已经被这些声音误导了?读完这篇,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美国留学现状,帮你拨开迷雾,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

“哎,你听说了吗?隔壁小李子,去年刚申到UC伯克利的硕士,结果前两天突然跟我说不去了,说签证太难搞,而且他学计算机的,听同学讲现在美国找工作可太卷了,好几个学长毕业后都没能留下,感觉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我朋友小陈前几天在微信上急匆匆地发来这么一段话,配了个惊恐的表情包。这可不是小陈一个人这么焦虑,最近我们www.lxs.net的后台也快被类似的问题炸开了锅,什么“美国留学是不是真的不香了?”“15万国际生要跑路”的说法更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搞得大家心慌慌,生怕自己下了血本、付出了青春,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别急着下定论,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掰扯清楚这些风言风语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咱们可不能人云亦云,得把真相挖出来。

你说的那些签证难、工作卷,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但咱们得看清楚,这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这些所谓的“难”到底有多普遍。就拿签证来说吧,很多同学抱怨面签官要求越来越高,审查也越来越严,甚至有拒签的风险。据美国国务院签证申请数据显示,尽管2023财年的F1学生签证签发量有所回升,达到399,863份,比前一年增加了不少,但部分地区和专业,尤其是涉及敏感技术领域,确实感受到了更严格的审查和更长的行政审理时间,这让一些同学感到等待遥遥无期。比如说,你如果去读某些尖端科技的博士项目,可能会面临比申请商科或人文社科更长的背景调查周期,这可能让你错过开学季,所以提前规划和准备真的太重要了。

然后咱们说说“找工作难”这个心头大患。现在大环境确实有点变化,特别是前两年科技公司大规模裁员的余波还在,不少巨头比如Google、Meta、Amazon都经历了几轮优化。据Indeed等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初,科技行业的招聘增速确实有所放缓,特别是初级岗位竞争激烈程度明显上升,这让很多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有个学妹在湾区读CS硕士,她说今年身边找全职工作的朋友,拿到大厂offer的比例确实比往年低了不少,很多同学都在焦虑地投简历,海投上百份收到面试的寥寥无几,最终可能只能曲线救国,选择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待遇没那么理想的岗位。

但话说回来,找工作这事儿,真的就是一刀切的“难”吗?这得看你学什么专业,以及你的个人能力和准备程度。虽然科技巨头招聘放缓,但像医疗健康、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依然旺盛。比如,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预测,注册护士(RN)的就业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保持增长,而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这类岗位,即使在大厂“瘦身”后,依然是香饽饽。我有个朋友在匹兹堡大学读生物统计,他们专业的毕业生,在药厂和生物科技公司依然很受欢迎,很多都在毕业前就拿到了不错的offer,薪资也相当可观,这可跟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传言不太一样。

而且,所谓的“15万国际生要跑路”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挺吓人的,但实际情况可能没那么夸张。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3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2022/2023学年在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总数达到了1,057,188人,同比增长了11.5%,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说明美国依然是全球国际学生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地。虽然总数在增加,但这里面可能包含了续签和新入学的学生。至于“跑路”这个词,更多时候指的是部分学生在学业完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或者去其他国家寻找机会,这并非全是负面。比如说,一位在UIUC读金融的学长告诉我,他毕业后选择了回上海发展,因为家里公司需要他,而且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有很多机会,这对他来说是“顺势而为”,而不是“无奈跑路”。

关于美国留学到底“香不香”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大家最关心的角度来好好盘一盘。首先是教育质量。这一点上,美国大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依然是毋庸置疑的。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等权威榜单,美国大学长期霸榜,顶尖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不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更是世界一流。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每年都会引领行业前沿。这里不仅有最前沿的知识,更有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参与到各种实际项目中,亲手解决问题,这种体验是很多其他国家留学难以比拟的。

再看看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和资源。这里不仅仅是上课,更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你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很多大学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支持国际学生,比如南加州大学(USC)的国际学生服务办公室(OIS)就提供了从签证咨询、学术辅导、心理健康支持到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服务,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我认识一个在USC读书的朋友,她刚去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幸好学校的OIS给她匹配了一个学伴,还经常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她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甚至还在社团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些软性支持,其实对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当然,费用问题也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美国留学,尤其是名校,学费和生活费确实不低,这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数据,2023-2024学年,公立大学州外学生的平均学杂费约为27,000美元,私立大学平均约为41,500美元,这还不包括住宿、餐饮、保险等生活开销。以纽约大学(NYU)为例,本科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可能轻松突破8万美元。但是,也有很多途径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比如申请奖学金、助学金或者助教(TA)/助研(RA)岗位。我有个朋友在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读博士,他通过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不仅免了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这大大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让他可以更专注于学业和研究。

关于“性价比”的讨论,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美国留学带给你的,除了那张文凭,更多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经验,以及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这些无形资产,可能在毕业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会持续为你赋能。就拿我一个前同事来说,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读的生物工程,毕业后虽然没有直接进入传统大厂,但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他告诉我,留学期间培养的解决复杂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让他在这家快节奏的公司里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了项目骨干,而且他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也让他能够更好地与全球的合作伙伴沟通,这些都是国内教育体系中不那么容易获得的。

那么,面对这些复杂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判断呢?是继续追逐美国梦,还是转向其他国家,或者干脆放弃留学呢?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所谓的“香”或“不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如果你是为了追求世界顶尖的学术研究、体验最前沿的科技创新,那么美国依然是你的不二之选。比如,如果你对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有浓厚兴趣,很多关键的突破和研究机构都集中在美国,这是其他地方难以替代的。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介绍,他们在医学研究领域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方案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如果你更看重毕业后的就业和移民前景,那么确实需要更谨慎地评估专业和城市选择。像H1B工作签证的抽签难度,近年来确实越来越高。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公布的数据,2024财年H1B首轮抽签的选中率仅为约16%,远低于往年。这无疑给很多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国际学生泼了一盆冷水。但同样,STEM专业的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有额外24个月的延期,总共可以合法工作三年,这为STEM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长的找工作和抽H1B的时间窗口。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一下是否属于STEM范畴,以及该专业在美国的就业市场需求,会让你在未来少走很多弯路。

而且,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同地区、不同大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比如,在硅谷地区,虽然科技岗位竞争激烈,但机会也更多,薪资普遍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州的大学也会有非常不错的就业资源,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科技等领域。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生活压力也会比东西海岸小很多。所以,不要只盯着几个热门城市和热门专业,多做功课,你会发现很多被忽视的宝藏。

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夸大其词的“焦虑贩卖”。社交媒体上,往往是负面消息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和担忧。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往往被放大成一个群体的普遍现象。听到一个同学抱怨找工作难,我们可能会因此感到沮丧;但可能同时有十个同学已经拿到了不错的offer,只是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宣扬。就像最近很多公众号在渲染的“留学生大规模回流”论调,其实很多“回流”的学生可能本身就是计划学成归国发展,或者在国内有更好的机会。这并不是说美国留学“不香”了,而是大家的个人选择和职业规划更加多元化了。

所以啊,我的建议是,别被那些“15万国际生要跑路”的惊悚标题吓得六神无主。如果你心里那团火还在,还想着去美国看看,去感受那里的教育和文化,那就大胆去准备。但去之前,可千万别光听人说,自己得多查查资料,多问问那些正在美国读书或者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搞清楚你到底想学什么、毕业后想干嘛、愿意付出多少时间和金钱。如果真的决定要去,那就得全力以赴,把英语练好、专业学扎实,积极参与实习和各种活动,把能用的资源都用起来。留学从来就不是躺平就能成功的捷径,它是一场需要你全身心投入的马拉松。最后,记住,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然后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