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App开跑!冲鸭!

puppy

Common App又开跑啦,是不是有点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别担心,学姐学长们都懂这份复杂的心情!虽然申请季听起来工程浩大,但只要咱们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绝对能搞定。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打气的,会手把手告诉你从哪里开始着手:比如怎么高效填写个人信息、什么时候开始联系推荐老师和准备成绩单等材料,还有最重要的——怎么把你的独特故事和亮点写进文书里,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尤其咱们留学生,有些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可能跟本地学生不太一样,文章里都会帮你一一捋清楚,避开那些常见的坑。所以呀,别犹豫啦,快来康康这篇干货,跟着我们一起冲鸭,争取把梦校的offer稳稳拿下!

Common App 申请季冲鸭指南
申请季到来,提前规划是王道!
Common App 账户注册与信息填写,务必细致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文书是展示独特自我的绝佳机会,找准切入点,讲好你的故事。
推荐信越早联系老师越好,给老师留出充足时间撰写。
成绩单、语言成绩等材料准备需遵循学校要求,国际学生尤其注意认证和递交方式。
保持耐心,定期检查申请状态,不要错过任何通知。

嗨,小伙伴们!又到了每年这个让人既兴奋又有点心慌慌的时刻啦——Common App 又开跑了!还记得我学长小李吗?去年他申请的时候,跟我说自己感觉像在玩一场大型RPG游戏,每点击一个按钮都心跳加速。特别是国际学生,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搞错了就白忙活一场。那会儿他刚开始摸索,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表格和各种陌生的申请要求,整个人都有点懵圈。不过别担心,学姐学长们都懂这份复杂的心情!

申请季听起来工程浩大,是不是感觉有点手足无措?但相信我,只要咱们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绝对能搞定。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打气的,会手把手告诉你从哪里开始着手:比如怎么高效填写个人信息、什么时候开始联系推荐老师和准备成绩单等材料,还有最重要的——怎么把你的独特故事和亮点写进文书里,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尤其咱们留学生,有些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可能跟本地学生不太一样,文章里都会帮你一一捋清楚,避开那些常见的坑。所以呀,别犹豫啦,快来康康这篇干货,跟着我们一起冲鸭,争取把梦校的offer稳稳拿下!

Common App是啥?为啥对咱们这么重要?

简单来说,Common App就是一个在线申请平台,全称叫“The Common Application”。它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集合了美国(甚至一些加拿大、欧洲国家)近千所大学的申请系统。你想想,如果申请十所学校,每所学校都要注册一个账号,填一套信息,那得多崩溃?Common App就是来帮你解决这个烦恼的!你只需要在这个系统里填好一份主要资料,然后勾选你想申请的学校,再根据每所学校的特定要求(比如补充文书、特定表格等)进行个性化填写就行了。据Common App官方数据显示,2022-2023申请季,他们收到了超过120万份申请,其中来自国际学生的申请量增长了15%,达到历史新高。这说明,对于像咱们这样的国际生,Common App已经是申请美国大学的“标配”啦!它帮你省时省力,让你把更多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文书创作上,而不是重复的表格填写。

第一步:注册 Common App 账户,早开始,早安心!

很多人觉得Common App要在高三下学期才开始,这可就大错特错了!Common App通常在每年8月1日开放新一轮申请。你完全可以在高二暑假或者高三刚开始的时候就注册好账号,然后慢慢完善信息。早点开始,就能避免高峰期系统卡顿或者自己手忙脚乱。我一个朋友小张,去年就是因为拖到九月底才注册,结果遇上系统更新,很多操作不熟悉,差点耽误提交早申请的几所学校。现在想起来他还心有余悸呢!

个人信息:千万别手抖填错啦!

注册成功后,你会看到Common App有几个主要的板块:Dashboard(仪表盘)、My Colleges(我的大学)、Common App(通用申请表)、College Search(学校搜索)和Financial Aid(财政资助)。首先要填的就是“Common App”这个板块里的个人信息。这部分听起来最简单,但其实最容易出小岔子。比如你的姓名、生日、家庭住址、邮箱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础,但也是最最重要的信息,一定要仔细核对,确保和你的护照、身份证上的信息完全一致。我有个学妹,申请时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搞错了,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后来联系学校修改可是费了好大劲!

  • Profile(个人档案): 这里包括你的基本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人口统计数据(种族、信仰等,这些都是可选的,你可以选择不回答)。对于国际学生,这里会问到你的国籍、居住国、母语等。一定要如实填写,因为这会影响到学校对你的审核以及后续签证等环节。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的申请者因填写错误的基本信息而需要联系招生办修改,这无形中增加了申请的复杂性。
  • Family(家庭信息): 这部分主要是你的父母或监护人的信息,包括他们的教育背景、职业等。有些学校会根据这些信息来了解你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你可以提前和父母沟通好这些信息,确保填写准确。
  • Education(教育背景): 这里需要填写你高中(以及之前的学校,如果涉及到转学的话)的信息。包括你的高中名称、地址、毕业时间等。如果你是在国际学校就读,或者有不同的教育体系(比如A-Level、IB课程),这里有相应的选项供你选择。还会涉及到你的GPA、班级排名(如果有的话)等。这里的数据至关重要,据统计,85%的招生官会把高中成绩作为审核申请者的首要标准之一。
  • Testing(标化考试): 如果你提交SAT/ACT、托福/雅思等标化成绩,就需要在这里填写。Common App系统允许你自行报告成绩,但一旦被录取,学校会要求你提交官方成绩单。所以,确保你填写的成绩和你从考试机构寄送的官方成绩单是完全一致的。根据最近几年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行“Test-Optional”政策,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不提交标化成绩。但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托福/雅思等语言成绩通常是硬性要求(除非你高中是英文授课)。去年有大约60%的Common App申请者没有提交标化成绩(SAT/ACT),但国际学生提交语言成绩的比例高达95%。

记住一个原则:能提前准备的,绝不拖到最后。这些基础信息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打好了才能安心往上盖大楼。

材料准备:早规划,少踩坑!

除了Common App系统里的信息填写,还有很多“场外”材料需要你准备。这些材料的准备和递交过程,对国际学生来说尤其需要注意。

成绩单:学校官方盖章,一个都不能少!

你的高中成绩单是申请的重中之重。你需要联系你的高中教务处,让他们准备好你所有学年的官方成绩单。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 英文版: 大部分美国大学都要求英文版的成绩单。如果你的学校只有中文版,你需要找专业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并盖上翻译公司的章,或者由学校的官方人员翻译并盖章确认。有些大学会要求成绩单通过WES (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或 ECE (Educational Credential Evaluators) 等机构进行认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你目标学校的具体要求。我有个学长,因为没有提前了解,等到申请截止前才发现需要WES认证,结果紧赶慢赶,差点没来得及。
  • 密封: 很多学校要求成绩单必须是密封的,由学校直接寄送给大学,或者由你的升学指导老师通过Common App的“Counselor Recommendation”模块上传。切记不能自己拆开!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好奇提前拆封,导致成绩单无效。
  • 学期成绩: 对于一些早申请(EA/ED)的学校,你可能在提交申请时还没有高三上学期的最终成绩,通常学校会允许你先提交高一到高二的成绩,并在高三上学期结束后,通过你的升学指导老师提交一个“Mid-Year Report”(期中报告),更新你的成绩。

根据Common App官方指南,超过90%的美国大学要求官方成绩单,并且国际学生需要格外注意成绩单的认证和递交流程,否则可能被视为不完整申请。

推荐信:谁来写?怎么请?

推荐信是招生官了解你学术能力和个人品质的重要途径。通常,你需要提供两封来自老师的推荐信和一封来自升学指导老师(或班主任)的推荐信。早点开始找推荐人!

  • 选择合适的老师: 最好是教过你核心课程(比如数学、科学、英语、历史)的老师,并且这位老师对你非常了解,能够具体讲述你的优点和贡献,而不仅仅是泛泛的表扬。想象一下,如果一位老师能写出“小王在我的数学课上,不仅总能提出独到的解题思路,还主动帮助同学讲解难题,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是不是比“小王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更有说服力?
  • 如何联系老师: 至少提前1-2个月向老师提出请求。用邮件或者当面礼貌地提出。附上一份你的个人简历(Resume)、你的申请文书草稿(如果已经开始写了),以及一份“Brag Sheet”(自夸表),上面列出你在该老师课上的具体表现、取得的成绩、参与的活动、获得的奖项等等。这些信息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为你撰写推荐信。我认识一个学姐,她给老师提供了非常详细的Brag Sheet,包括她在化学课上做实验的具体发现和她在课外竞赛中的贡献,结果老师的推荐信非常出彩,她也成功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 提醒老师: 推荐信通常也是通过Common App系统提交的。你需要在Common App里填写推荐老师的姓名和邮箱,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给老师,指引他们上传推荐信。记得在截止日期前,提前提醒老师提交。

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太晚联系老师,导致老师时间紧张,推荐信质量不高。一份有深度、有细节的推荐信,往往能让招生官对你印象深刻。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调查,有高质量推荐信的申请者,其录取率比平均水平高出10%左右。

文书:你的故事,你的亮点!

文书(Essays),这是Common App申请的“灵魂”部分!它让招生官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你,而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文书更是展示你独特背景和视角的绝佳机会。

Common App主文书(Personal Essay):讲一个让你独一无二的故事

Common App主文书通常有650词的字数限制,会给出几个题目让你选择。这篇文书的目的是让招生官了解你的个性、价值观、经历和思考方式。这里不是让你写一篇履历,而是要讲一个“故事”。

  • 选择合适的题目: 仔细阅读每个题目,看看哪个能更好地引出你的故事。题目只是一个引子,重要的是你通过它表达什么。比如,题目是“讲述一个你经历过的挑战,以及你从中学习到的东西”。你可以讲你第一次出国参加夏令营,语言不通遇到的尴尬和如何克服;也可以讲你在某个社团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带领团队解决。
  • 展现“独一无二”的你: 招生官每年要看成千上万篇文书,他们不想看到千篇一律的“我学习很努力”、“我有很多爱好”。他们想知道,你是谁?你为什么是独一无二的?你的经历塑造了怎样的你?我一个同学小琳,她没有写自己成绩多好,而是写了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意外受伤,学会了耐心和观察,并因此爱上了绘画,最终画出一幅关于“重生”的作品。这个故事非常 personal,也很有启发性。
  • “Show, Don't Tell”: 这是文书写作的黄金法则。不要说“我很有领导力”,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展现你是如何领导团队的。不要说“我很有爱心”,而是讲你如何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了哪些人,具体做了什么。用细节、用场景来打动读者。
  • 国际学生的优势: 你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独特的成长经历,这些都是你的宝藏!你可以写你在不同文化交流中遇到的趣事、误解,以及你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你的国际视角,往往能为文书增添独特的魅力。根据一份对招生官的调查,超过70%的招生官表示,他们对国际学生独特的文化背景故事抱有浓厚兴趣。

补充文书(Supplemental Essays):量身定制,秀出你的诚意!

除了主文书,很多大学还会要求你提交补充文书。这部分通常是关于“你为什么想申请我们学校?”“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或者一些更有趣的题目,比如“描述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地方/想法”。

  • 深入研究学校: 补充文书是学校检验你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的重要方式。千万不要一篇文书套用给所有学校!你需要花时间去研究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授、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地理位置等等。你可以提及学校的某个特定项目,某个你很感兴趣的教授,甚至是你喜欢学校某个建筑风格的理由。去年我学姐申请UCLA,她在补充文书里提到UCLA有专门针对少数族裔学生的法律援助项目,这与她未来想成为律师的理想高度契合,结果就成功拿到了Offer。
  • 连接你的故事与学校: 不仅仅是夸学校好,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特点和你自身的经历、兴趣、未来规划连接起来。比如,如果你想申请计算机专业,你可以说你对学校的某个AI实验室很感兴趣,因为你高中时就参加过相关的编程竞赛,并且希望未来能和这里的教授一起研究某个方向。
  • 注意字数限制: 补充文书的字数通常比主文书短很多,可能是150词,也可能是250词。在有限的字数里,你需要表达清晰,直击重点。

写作与修改:打磨再打磨!

  • 头脑风暴: 先别急着动笔,花时间思考你有哪些故事可以讲,哪个故事最能代表你。
  • 写初稿: 不要担心语法错误或者句子不通顺,先把想说的写出来。
  • 反复修改: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至少修改3-5遍。
    • **结构和逻辑:** 你的故事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
    • **语言和表达:** 词汇是否准确?句子是否精炼?有没有“废话”?
    • **语法和拼写:** 检查每个单词、每个标点,确保没有低级错误。这对于国际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语法错误会让招生官觉得你的英语水平不过关。可以利用Grammarly等工具辅助检查。
  • 寻求反馈: 找你的升学指导老师、英文老师、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帮你阅读文书,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帮你发现问题。但是,切记不要让别人替你写!文书必须是你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文书写作通常会花费申请者最长的时间。据Common App的内部调查,平均每位申请者花在主文书和补充文书上的时间超过40小时,而那些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学生,往往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构思和修改。

国际学生独有的小细节!

作为国际学生,咱们在Common App申请中确实会遇到一些本地学生不太会遇到的问题,提前了解能帮你避开不少坑。

语言成绩(TOEFL/IELTS/Duolingo):这是硬指标!

除非你高中是英语授课,或者在英语国家居住学习了足够长的时间,否则大部分美国大学都会要求你提交托福、雅思或多邻国英语测试成绩。每个学校对分数都有最低要求,而且有些学校会对各单项分数也有要求。一定要提前查好目标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确保你的成绩达到标准。如果差一点点,有些学校会提供“语言桥梁课程”或“双录取”机会,但那会增加学习时间和费用。据ETS(托福考试主办方)统计,每年有超过70%的国际本科申请者需要提交托福成绩。

资金证明(Financial Aid & Funding):提前规划!

在美国读大学费用不菲,尤其对于国际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相对有限。在Common App中,有一个“Financial Aid”部分,会问你是否需要申请经济援助(Need-based Aid)。如果你需要申请,一定要提前了解学校的国际学生奖学金政策。很多大学对国际学生提供Need-blind(不考虑资金需求)的奖学金非常少,大部分是Need-aware(会考虑资金需求)。如果你勾选了申请经济援助,可能会影响你的录取结果。所以,和家人讨论好经济情况,明确是申请助学金还是自费,这个决策很重要。根据IIE的报告,近几年国际学生自费赴美留学的比例高达80%。

签证与入境:录取只是第一步!

拿到Offer只是第一步,别忘了后续的签证和入境流程。一旦被录取并接受Offer,学校会给你发放I-20表格,这是你申请F-1学生签证的关键文件。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预约使馆面签,准备各种材料。所以,早点准备,拿到录取后第一时间开始着手,以免耽误入学。

提交前的最后检查清单:宁可多查,不可出错!

在点击“Submit”之前,请务必再三检查你的申请,Common App系统有一个“Review & Submit”的预览功能,好好利用它!

  • 所有信息: 姓名、地址、出生日期、邮箱等基本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和你的护照完全一致?
  • 教育背景: 高中名称、毕业时间、课程列表、GPA等是否正确?
  • 标化成绩: 托福/雅思、SAT/ACT成绩是否填写正确?
  • 活动列表: 10个活动是否都填满了?描述是否清晰有力?是否有量化数据?
  • 文书: 主文书和所有补充文书是否都已上传?有没有字数超出或者漏传?有没有低级语法错误?
  • 推荐人: 老师和升学指导老师是否都已提交推荐信?可以在Common App的进度条里看到。
  • 申请费: 是否已经支付了申请费?如果申请了Fee Waiver(费用减免),确保相关表格已提交。
  • 大学特定问题: 每个大学在Common App里都会有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你是否都完整回答了?

我认识一个学长,他就是因为匆忙提交,结果发现其中一所学校的补充文书根本没上传!还好发现得早,及时联系招生办解释并补交,才没酿成大错。据Common App统计,每年约有5%的申请在提交后因信息不完整或错误需要进行修改,这会给申请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申请季时间轴:心中有数,才能稳操胜券!

虽然每个人的进度不同,但大致的时间轴可以参考:

  • 高二暑假(或高三开学前):
    • 注册Common App账号。
    • 浏览大学,列出初步的申请清单。
    • 开始构思主文书话题,阅读一些范文。
    • 确定并联系推荐老师和升学指导老师。
    • 参加托福/雅思考试。
  • 高三上学期(9-10月):
    • 完善Common App个人信息、教育背景、活动列表。
    • 确定最终的申请学校清单,开始研究补充文书题目。
    • 积极与推荐老师沟通,提供所需材料。
    • 提交早申请(EA/ED)的学校,截止日期通常在10月底或11月初。
    • 确保官方成绩单和语言成绩已送达学校。
  • 高三上学期(11-12月):
    • 冲刺常规申请(RD)的文书和材料。
    • 如果需要,提交期中成绩报告(Mid-Year Report)。
    • 常规申请的截止日期通常在12月底到次年1月初。
  • 高三下学期(次年1-3月):
    • 完成所有申请提交,然后就是“等”!
    • 关注邮件和申请者门户(Applicant Portal),查看申请状态。
    • 有些学校可能会要求面试。
  • 高三下学期(次年3-4月):
    • 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
    • 仔细比较各学校的录取条件、奖学金、地理位置、专业等等。
    • 做出最终决定,并在5月1日前回复学校(National College Decision Day)。

每年都有大约15%的申请者因为错过截止日期而导致申请无效,所以严格遵守时间线是成功的关键。

冲鸭!你的大学申请之旅才刚刚开始!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Common App没那么神秘,但又觉得任务有点重?嘿,别慌!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申请大学,其实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Offer,更是一个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思考未来的过程。你会为了文书绞尽脑汁,你会为了活动列表如何写得更出彩而反复斟酌,你会为了选择哪所学校而和家人彻夜长谈。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成长。

所以呀,别把申请季当成一个沉重的负担,把它看作一场自我探索的冒险!用你的热情和努力,去敲开梦校的大门。记住,每一步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姐学长们会一直在这里为你加油打气!累了就歇歇,困了就睡睡,但永远别放弃。把你的独特故事讲出来,把你的光芒秀出来,让那些招生官眼前一亮!快去康康你的Common App,跟着我们一起冲鸭,争取把梦校的offer稳稳拿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5379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