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演艺音乐专业:别问,问就是卷!

puppy

嘿,是不是已经在琢磨要不要来香港闯一闯,在演艺圈或音乐领域大展拳脚?看到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是不是觉得机会特别多?别的不说,我们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香港的演艺音乐专业,真的是“卷”到飞起!从你踏入校门前的各种考试,到毕业后要面对的僧多粥少的演出机会和工作岗位,竞争激烈得让你没时间喘气。但话说回来,能在这片红海里脱颖而出的人,那能力和意志力肯定也是顶尖的。这篇文儿可不是来给你泼冷水的,而是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香港的演艺圈到底“卷”在哪儿,有什么你不知道的“潜规则”,以及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想来,该怎么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这场硬核“battle”中,不止是生存下来,更能发光发热。所以,别光看表面,赶紧进来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吧!

港演艺音乐专业“卷”度预警
入学申请:竞争异常激烈,每年数千人争抢几十个名额,部分专业录取率低于5%。
在校学习:课程强度高,实践项目多,资源(排练室、导师指导)竞争大,需要极强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毕业就业:本地+内地+海外毕业生同时涌入市场,演出机会和工作岗位僧多粥少,初期收入普遍不高。
行业“潜规则”:人脉、运气、个人特色与情商同样重要,光有专业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懂得自我营销。
心理素质:需要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随时准备面对质疑和不确定性。

嘿,各位未来艺术家、音乐家们,你们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L,来自lxs.net的小编。最近啊,我发现身边不少同学都在悄悄琢磨,要不要来香港闯荡一下,特别是那些对演艺、音乐有梦想的小伙伴,眼睛里都闪着光。

前几天,我在旺角街头溜达,看到一群年轻人在街头表演,吉他、键盘、美声,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有个小妹妹拉着她妈妈的手,指着舞台上唱歌的大哥哥,眼神里全是羡慕:“妈妈,我也想去香港学唱歌,当明星!”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起了我一个在香港演艺学院(HKAPA)读音乐剧的朋友阿强。他当初也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来的,结果呢?毕业前找我聊天,喝着冰奶茶,叹了口气:“小L,你知道吗?我毕业前已经投了不下50份简历,试镜了十几次,感觉自己像个没感情的机器。每次看到同学拿到了大剧团的offer,我心里就发慌,压力山大。”

你看,这就是现实。香港的演艺音乐专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躺平”就能成功的地方。它真的“卷”到飞起!从你决定申请的那一刻起,这场没有硝烟的“battle”就已经开始了。今天啊,咱们就来聊聊,香港的演艺圈到底“卷”在哪儿,有什么你可能不知道的“潜规则”,以及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想来,该怎么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这场硬核竞赛中,不止是生存下来,更能发光发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舞台。

第一卷:入学申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以为考上大学就是轻松的开始?想太多啦!在香港,演艺音乐专业的入学门槛,本身就是一座高山。就拿香港演艺学院来说吧,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殿堂级学府。它提供的课程覆盖了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舞台及制作艺术等多个领域。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录取率,用“百里挑一”来形容都显得太保守了。

就比如,音乐学院的器乐表演专业,每年可能只招几十个人。而来自全球各地的申请者,轻松就能达到数千人。我上次查资料看到,有些热门专业,比如声乐或者某个热门乐器方向,实际录取率甚至可能低于5%。这意味着什么?你不仅要专业拔尖,还要在面试、试镜、作品集展示等环节中脱颖而出,才能拿到那张金贵的录取通知书。

再看看香港浸会大学(HKBU)的音乐系,它同样是备受瞩目的。我有个学姐,叫小陈,她就是考浸大音乐系过来的。她跟我说,光是准备面试,她就花了半年时间。不仅要练琴,还要准备乐理和视唱练耳的考试,更别提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了。她那时候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练琴,晚上还常常通过视频和香港这边的老师进行线上辅导。她说,有一次面试,考官让她即兴创作一段旋律,还要边唱边跳,当时她大脑一片空白,还好平时准备充分,才勉强过关。你看,这哪是考专业,这简直是考综合素质,考心理承受力啊!

而且,不光是分数,你的个人特质、潜力、对艺术的理解和热情,都是考官们看重的点。他们想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会唱歌会跳舞的机器,而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苗子。所以,如果你真想来,请把你的作品集打磨到极致,把你的表演准备到炉火纯青,把你的面试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Showtime!

第二卷:在校学习,比高中还“魔鬼”的大学生活

好不容易挤进来了,恭喜你,但这只是“卷王”之路的起点。香港的演艺音乐专业,在校生活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玩玩乐乐”。相反,它的课程强度和实践要求,会让你觉得比高中还“魔鬼”。

我的另一个朋友,阿丽,她在香港教育大学(EdUHK)读音乐教育。她告诉我,虽然是教育方向,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一点不低。除了日常的乐器练习、声乐训练,还有大量的音乐理论、作曲、指挥课程。每周排练时间都是满满当当,各种合唱团、管弦乐团、室内乐团的演出任务接踵而至。她说:“我刚来的时候以为大学生活会很轻松,结果发现每天都在赶场。早上理论课,下午乐器一对一,晚上排练到九十点,回去还要写论文、准备明天的课。周末好不容易有点空,还得去琴房加练。”

而且,学校的资源虽然好,但架不住人多啊!比如排练室,好的时间段总是被抢得精光。为了一个安静、有钢琴的排练室,你可能需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或者凌晨去抢。这还不算完,每个学期都有各种作品展演、毕业音乐会、校外演出机会。为了争取一个在舞台上露脸的机会,同学们之间也是暗自较劲,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老师的目光、学长的指导,这些都是稀缺资源,谁能抓住,谁就能多一份被看见的机会。

有个数据可能让你更清醒。我之前看香港大学(HKU)文学院的毕业生报告,虽然不是纯演艺专业,但艺术相关学科的学生,普遍在校期间都有大量的实践和项目压力。他们每年都会参与数十场演出、展览或制作,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具备上岗能力。所以,如果你来了,请做好心理准备,你将告别“佛系”,进入“超人模式”。

第三卷:实习与实践,免费的“打工人”也是香饽饽

当你度过了“魔鬼”般的校园生活,下一步就是走向社会,寻求实习和实践机会了。你可能觉得,自己是名校毕业生,找个实习应该不难吧?图样图森破!香港的演艺音乐圈子并不算大,好的实习岗位更是少之又少,竞争激烈程度堪比抢演唱会门票。

我认识一个内地来的学妹,小雨,她在HKAPA读戏剧。她跟我吐槽说,为了能进一个知名的剧团做实习,她几乎把香港所有的剧团都摸了个遍,挨个投简历,甚至有的岗位说是“无薪实习”,她也毫不犹豫地去申请。她说:“当时真的豁出去了,想着哪怕是打杂、搬道具,只要能学到东西,能认识行业里的人,就值了。”结果呢?她还是经过了多轮面试和试镜,才终于拿到一个剧团的行政助理实习岗位。她白天在剧团跑腿,晚上还要赶回学校排练。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很值得,因为她看到了平时接触不到的幕后运作,认识了一些导演和演员。

除了正规实习,很多学生为了积累经验和赚取生活费,也会去接一些零散的兼职表演工作,比如酒吧驻唱、婚礼歌手、商场表演、甚至街头艺人。但这些机会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手的。香港地少人多,本地人才和留学生都在竞争这些岗位。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和比你资历更深、经验更丰富的同行竞争。例如,一些热门的酒吧驻唱歌手,可能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拥有自己的粉丝群和固定的演出排期。对于新人来说,要挤进去,难度可想而知。

据我了解,香港很多表演艺术毕业生在初期都会经历一段“打零工”的时期。他们可能白天在培训班教小朋友乐器,晚上去酒吧唱歌,周末又去参加某个剧组的试镜。这种多线程、高压力的生活状态,就是为了熬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等待一个爆发的机会。所以,别想着一毕业就能成为大明星,更多的是从基层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第四卷:毕业就业,僧多粥少与看不见的“潜规则”

终于,你毕业了!手握着名校文凭,是不是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现实可能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香港演艺圈的就业市场,真的可以用“僧多粥少”来形容。每年从香港本地的HKAPA、浸大、港大、教大等高校毕业的演艺音乐学生就有数百人,再加上内地和海外来港发展的毕业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就业方向很广,你可以选择成为演员、歌手、乐手、作曲家、编剧、导演、制作人,也可以去做艺术行政、音乐教育、舞台管理等幕后工作。但不管哪个方向,都充满了挑战。比如,要成为一名全职演员,你可能需要不断地试镜,不断地跑组,面对无数次的拒绝。据香港一些演艺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一个角色通常会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来试镜,最终被选上的往往是少数。

薪资方面,初期也别抱太大期望。我有个师兄,毕业后在一家小型剧团工作,月薪刚过一万港币,在香港这个高消费城市,真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大部分初期进入行业的人,都需要兼职或者依靠家里的支持。一些成功的艺人,像香港乐坛的某位新生代歌手,他出道前也经历了好几年在街头表演、在小酒吧唱歌的日子,收入微薄,还经常被路人冷眼看待。

除了显而易见的专业能力,演艺圈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潜规则”。首先是人脉。在香港这个小圈子里,很多机会都是通过人脉介绍的。你认识谁,谁认识你,很重要。多参与行业活动,多和前辈交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会让你更容易被看到。

其次是运气和时机。有些人的成功,可能就是因为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或者某个机会突然降临。这很玄妙,但也很真实。你不可能控制运气,但你可以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能牢牢抓住。

再者是个人特质和情商。除了表演技能,你的个性魅力、为人处世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可能成为你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个好相处、情商高、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艺人,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合作机会。

前几年,香港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幻爱》,它的男主角刘俊谦就是HKAPA毕业的。他也是在话剧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才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等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如果你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香港的演艺圈可能会让你很受伤。

给未来“卷王”们的掏心窝子建议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我是在给你泼冷水。但真的不是!我只是想把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你看完这些,内心依然坚定不移,那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卷王”的第一步——坚韧的意志。

那么,如果你真的想来香港,在这片红海里乘风破浪,我有些掏心窝子的话想跟你说:

第一,问问自己,是真的热爱吗?别看舞台上光鲜亮丽,背后的苦,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是愿意为之付出一切,那这条路会走得很辛苦。这份热爱是你抗压、坚持、克服困难的唯一动力。如果只是为了名利,劝你三思,因为名利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附属品。

第二,提前准备,武装到牙齿。别光等着来了香港再努力,那太晚了!在国内的时候,你的专业技能就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乐器、声乐、舞蹈、表演,哪个是你的强项?把它练到极致。英语能力也别落下,香港是国际都市,很多机会都要求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开始积累你的作品集,录制高质量的音频、视频,拍一些专业的照片,这些都是你的敲门砖。

第三,心理建设要到位,准备好接纳失败。演艺圈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但更多的是失败和不确定性。你会面对拒绝,面对质疑,甚至面对长时间的默默无闻。所以,锻炼你的抗压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别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是人生的终结。要相信,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

第四,拓展人脉,广结善缘。无论是学长学姐、同学、老师,还是行业里的前辈,都要多去交流,多去认识。参加各种工作坊、讲座、演出,主动和人搭话。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机会会从哪里来。香港的演艺圈子虽小,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

第五,不要只盯着舞台,学会多元发展。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站在C位的明星,但这不代表你不能在演艺圈发光发热。你可以尝试幕后制作,比如舞台设计、灯光音响、服装造型;你也可以做艺术行政,管理艺术项目;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表演导师。甚至将你的艺术技能与新兴科技结合,比如成为游戏音乐制作人、VR体验设计师。给自己多几条出路,你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第六,保持学习,永不停止进步。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艺术形式、表演技术、观众口味都在不断更新。所以,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去听不同的音乐会,看不同的戏剧,学习新的表演方法,掌握新的技术工具。只有不断进步,你才能在这个“卷”到极致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说的是,香港的演艺音乐专业确实很“卷”,但它也同样充满魅力和机遇。这里有国际化的平台,有顶尖的教育资源,有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如果你真的有实力,有热情,有毅力,并且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那么,香港这片土地,也可能会成为你梦想起飞的地方。来吧,少年,在这场硬核“battle”中,秀出你的肌肉,亮出你的绝活,让我们一起看看,你能在这片红海里,激起怎样的浪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