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国王学院:我的留学初探!

puppy

既有对新环境的无限期待和兴奋,也夹杂着一点点对未知的小紧张。这篇分享就像我的留学日记,真实记录了从踏上加拿大土地的那一刻起,到走进国王学院报到、找到我的宿舍、以及第一次坐在异国课堂里的点点滴滴。你会看到我是怎么克服初来乍到的各种小挑战,比如适应不同的生活节奏、尝试当地美食,还有那些让我惊喜的发现——比如校园有多美、当地人有多友好!想知道我留学生活的开局是惊险刺激还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吗?如果你也正在憧憬或准备留学,或者对国王学院好奇,这篇初探绝对能给你最贴心的心理准备和实用参考!快来跟我一起沉浸式体验这段充满新鲜感和探索精神的旅程吧!

初来加拿大留学小贴士
提前办理SIM卡:落地就能用,方便联系家人和打车。你可以在国内买好旅游卡,或者在机场直接办理,加拿大主要运营商有Rogers、Bell和Telus。
准备少量现金:虽然加拿大刷卡很普遍,但刚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额支付或突发情况,比如一些小餐馆或者公共交通应急。建议准备200-300加元现金。
下载交通APP:Google Maps、Transit等是你的好帮手,方便查找路线和公共交通时刻表。在伦敦,你需要了解LTC(London Transit Commission)的路线。
重要文件随身带:护照、录取信、签证(IRCC letter)等原件及复印件务必妥善保管,随时可能用到。建议在云端也备份一份。
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特别是小费文化(一般是消费金额的15%-20%),以及日常社交礼仪,比如见面打招呼、保持个人空间等。
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尝试新事物,主动与人交流,这是你融入新环境最快的方式。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还记得吗?刚踏上加拿大这片土地的时候,心里那股复杂劲儿,简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方面,是对新生活的无限期待和兴奋,恨不得马上就能冲到校园里去,开始我的“学霸”人生;另一方面,又夹杂着那么一点点对未知的小紧张。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机场的指示牌到耳边掠过的英文,都让我的大脑像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重要信息。

我相信这种心情,每一个漂洋过海来求学的你,都深有体会。那个瞬间,你不是一个人。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数据,2023年加拿大接待了超过100万国际学生,咱们中国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咱们,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怀揣着相似的梦想和忐忑,降落在异国的土地上。所以,今天我就来当一回“过来人”,手把手带你沉浸式体验一下,我刚到加拿大,初探国王学院(King's University College)的那些点点滴滴。希望我的真实记录,能给你最贴心的心理准备和实用参考!

漂洋过海,初抵多伦多皮尔逊:第一声“你好,加拿大!”

我的加拿大留学之旅,是从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Toronto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YYZ)开始的。飞机落地的那一刻,透过舷窗看到外面蓝天白云,真的有一种“哇,我终于来了!”的感觉。下飞机后,跟着人群走,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入境检查。说实话,排队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小忐忑的,虽然我准备了一大叠文件,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不过,多虑了。海关官员很友好,问了我几个常规问题,比如来加拿大的目的、要去哪所学校、呆多久之类的,整个过程大概花了10分钟。根据官方数据,多伦多皮尔逊机场作为加拿大最大的机场之一,处理国际旅客的效率还是挺高的,即使是高峰期,平均等待时间通常也能控制在30到90分钟以内。当我拿到盖了章的护照和学习许可(Study Permit)时,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彻底放了下来。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正式开启了加拿大留学生的身份!

从大都市到“森林之城”:伦敦,我来了!

顺利出关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前往此行的目的地——伦敦,安大略省的伦敦,不是英国那个哦!从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到伦敦,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比如灰狗巴士(Greyhound,不过它在加拿大已经停止运营了,现在主要靠其他巴士公司如FlixBus或者专线Shuttle),或者机场接送服务。我选择的是一家提前预订好的机场Shuttle,直接把我送到学校附近。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的风景从多伦多的繁华都市,逐渐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田野和宁静小镇。

伦敦这座城市,真的很美。它有个昵称叫“The Forest City”(森林之城),顾名思义,到处都是公园和绿地。市中心虽然没有多伦多那么高楼林立,但却充满了历史感和艺术气息。根据加拿大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伦敦市的人口大约是422,324人,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对于留学生来说,这样的城市刚刚好,既有大城市的便利,又没有那么喧嚣和高压,生活成本也相对合理。刚到的时候,看着窗外掠过的陌生街景,我已经开始想象在这里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光景了。

国王学院,我的留学新起点!

Shuttle把我送到了国王学院的门口,当我的双脚真正踏上这片校园时,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熟悉是因为我已经在网上看过无数次它的照片,陌生则是因为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同。国王学院是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的附属学院,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享受到Western的很多资源,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感和更小班的教学环境。

校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致而充满活力。虽然它不像Western主校区那么庞大,但建筑风格典雅,绿化也做得非常好。古老的石砌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和谐共存,让人感觉既有历史的沉淀,又不失现代的朝气。国王学院大约有3500名学生,这种规模让校园氛围非常亲切,走在路上总是能碰到熟悉的面孔。我看到很多学生在草坪上读书,或者在咖啡馆里聊天,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轻松的学习氛围。

报到日:开启我的“国王”身份

报到日是留学生活的第一道“关卡”,但国王学院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和迎新团队做得真的特别棒。我跟着指示牌来到报到大厅,这里已经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大家脸上都带着相似的表情:好奇、兴奋,还有一点点不知所措。

整个报到流程非常顺畅。首先是核对我的录取信和护照信息,然后办理学生卡(King's Student ID),这张卡以后就是我在校园里的“通行证”了,吃饭、图书馆借书、健身房刷卡都靠它。接着,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解UHIP(University Health Insurance Plan)的注册流程,这是国际学生必须购买的健康保险,费用通常已经包含在学费里,或者需要额外缴纳。他们还提供了关于银行开户、手机卡办理、校园安全等一系列实用信息,甚至还有志愿者带着我们去熟悉校园布局,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到最近的Tim Hortons,哪里有亚洲超市。

我记得当时遇到一个来自韩国的小姐姐,她也是新生,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聊了几句,那种异国他乡遇到“同道中人”的感觉真的很好。国王学院在迎新周为国际学生组织了非常多的活动,比如欢迎晚宴、文化交流会、城市探索等,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这些活动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有的新挑战,学校就是我的大后方。

我的第一个“小家”:宿舍初体验

报到结束后,我拿到了宿舍钥匙,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我的“小家”。我住的是校园内的其中一栋宿舍楼,房间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一张单人床、书桌、椅子、衣柜,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打开窗户,外面就是一片绿地,阳光洒进来,感觉特别温馨。

国王学院的宿舍楼通常能够容纳大约300-400名学生,这使得社区感非常强。我还没来得及完全 unpack,隔壁房间的同学就敲门跟我打招呼了,他是一个本地的加拿大小伙子,非常热情。我们聊了几句,他告诉我楼下有公共休息室、厨房和洗衣房。洗衣房里有投币式洗衣机和烘干机,每次洗衣大概需要2-3加元,烘干也差不多。虽然宿舍费用相对于校外租房会略高一些(根据King's官网数据,一学年的宿舍费用加上餐费计划大约在12,000-15,000加元之间),但它带来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更容易融入校园生活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对于刚来乍到的新生来说,住校真的能省去很多麻烦和担忧。

踏入异国课堂:我的第一堂课

一切安顿下来后,最让人期待又紧张的莫过于第一堂课了。我的第一堂课是社会学导论。提前半小时我就对照着课程表和地图,找到了教学楼和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同学,他们有的在低声交流,有的在认真看书。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

教授是一个看起来很和蔼的老先生,他用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开始了第一堂课。和国内的教学方式有点不同,加拿大的大学课堂更注重互动和批判性思维。教授在讲解过程中会不断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也会得到尊重和引导。我注意到班级里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大家虽然口音不同,但在课堂上都积极参与。国王学院以其小班教学而闻名,许多课程的学生与教师比例大约在18:1左右,这意味着教授能够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这让我在一开始的紧张感中,也感受到了一种被关怀的温暖。

下课后,我鼓起勇气走到教授面前,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是国际学生,并询问了一些关于课程材料的问题。教授很耐心地解答,并鼓励我多提问。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融入了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其中积极参与的一份子。

适应生活节奏与舌尖上的挑战

学习是留学生活的主旋律,但日常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刚开始,我真的有点不适应加拿大的生活节奏。商店通常晚上六七点就关门了,不像国内那样灯火通明到深夜。周末大家更喜欢享受户外活动或者家庭时光,而不是逛街购物。

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吃”。虽然国王学院的食堂(Mercy Hall)提供了种类丰富的餐食,包括西餐、沙拉吧,甚至每周会有亚洲美食主题日,但吃久了还是会想念家乡的味道。伦敦市有不少亚洲超市,比如B&T Food Market,在那里我可以买到中国的调料、蔬菜和一些速冻食品,自己动手做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伦敦的物价水平也相对合理,根据Numbeo的数据,一个学生每月的平均食品开销大约在200-400加元之间,这取决于你的饮食习惯。我还尝试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Poutine(肉汁奶酪薯条),虽然热量爆表,但味道真的不错;还有Tim Hortons的咖啡和甜甜圈,几乎是每个加拿大人每天的标配。

交通方面,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LTC - London Transit Commission)覆盖了整个城市,学生凭借学生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非常方便。我刚到时下载了Google Maps和Transit App,很快就摸清了从学校到市中心、到超市的几条主要公交线路。最初几天,我还在倒时差,每天都觉得有点迷糊,但渐渐地,身体也适应了新的作息,开始享受起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惊喜连连:校园美景与加国友善

随着对国王学院和伦敦的逐渐熟悉,我发现了很多让我惊喜的地方。首先就是校园真的太美了!无论是秋天金黄色的落叶铺满小径,还是冬天被白雪覆盖的银装素裹,亦或是春天樱花盛开的浪漫,国王学院的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特别喜欢在课间的时候,去校园里的小教堂坐一会儿,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去旁边的泰晤士河(Thames River)边散步,感受“森林之城”的独特魅力。伦敦市拥有超过200个公园和绿地,这在城市里是很难得的。

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加拿大人真的非常友善。无论是在超市结账时,收银员的微笑问候,还是在路上不小心对视时,陌生人给予的友善点头,都让我感到备受尊重。有一次,我的公交卡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一个路过的阿姨特意跑过来提醒我,并帮我捡了起来,还叮嘱我小心保管。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让我感到这个国家充满了人情味。根据国际教育局(CBIE)的调查,加拿大在“对国际学生开放和友好”方面一直名列前茅,这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学术上的支持,国王学院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生支持服务。我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预约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来讨论我的课程选择和未来规划;如果感到压力大或者情绪低落,也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校园里还有几十个学生社团和组织,从体育俱乐部到文化社团,应有尽有。我参加了一个国际学生联谊会,认识了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大家一起组织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感觉特别棒。

初探的收获:独立与成长

短短几个月的留学初探,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蜕变。从一开始的依赖和紧张,到现在的独立和自信,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乐趣和成长。我学会了如何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照顾好自己,学会了如何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学会了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它逼着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从未有过的困难,去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而每一次的成功克服,都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我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对一切都小心翼翼的“小白”了,而是能够自信地穿梭在校园里,和教授同学轻松交流的“老司机”了。

给正在憧憬或准备留学的你:我的真心话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对留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一点点好奇呢?我想告诉你的是,留学生活绝对会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但它不是偶像剧,也不是童话故事,它有惊喜,也有挑战。

我的建议是,第一,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不只是学校的专业,还有所在城市的气候、物价、交通等等,越详细的准备,就能让你越快地适应。第二,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害怕尝试新事物,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第三,勇敢地寻求帮助。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不顺,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你的同学、老师,甚至宿舍的舍监,都是你的资源。没有人是全能的,适当的求助反而能让你更快地渡过难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留学生活压力大,学会给自己放松,找一些健康的爱好,比如健身、跑步、看电影,或者和朋友出去玩。如果你感到不开心,不要憋着,找人倾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享受这个过程。每一个挑战,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相遇,都是你人生中的财富。去感受加拿大独特的风土人情,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留学,就是去活出你自己的精彩!相信我,几年之后回过头看,你会感激当年那个勇敢出发的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