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带你探女王大学

puppy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在纠结选哪所大学,或者对女王大学充满了好奇?别急,作为一枚在这里摸爬滚打过的留学生,我来当你的“导游”啦!这次我可不是跟你讲什么官方介绍,而是想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体验,带你把女王大学从里到外好好“探”个究竟。我们会聊聊刚来时的各种小懵懂,学校那标志性的石灰石建筑到底有多美,还有课堂上教授的幽默感和严谨,以及怎么才能快速融入这里的学习生活圈。从如何搞定住宿、适应饮食,到课余时间在金斯顿这个小城怎么玩转,我都会手把手告诉你。总之,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帮你省掉不少弯路,让你对未来的留学生活不再那么焦虑,甚至有点小期待!快跟我一起,提前感受一下女王大学的独特魅力吧!

行前小贴士
✓ 提前办理签证,仔细核对所需材料,确保万无一失。
✓ 尽早预订机票和初期住宿,尤其是开学季,房间会很抢手。
✓ 准备好常用药品、转换插头和一些本地货币现金。
✓ 熟悉女王大学官网和金斯顿市地图,做到心里有数。
✓ 加入新生群,多和其他留学生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
✓ 保持开放心态,准备好迎接文化冲击和各种新挑战!

嘿,小伙伴们!还记得我刚收到女王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那种又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吗?当时我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Congratulations”那几个大字,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咚咚直跳。网上关于女王大学的介绍铺天盖地,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官方数据、校友成就固然厉害,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作为一个留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课堂上教授是不是真的那么有魅力?金斯顿这个小城,除了上学还能怎么玩?

这种心情,我相信很多正在纠结选校或者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你,一定懂!那种对未来的迷茫,对未知的期待,都交织在一起。所以,我决定,今天不讲那些“高大上”的官方介绍,而是用我在这里摸爬滚打好几年的亲身经历,给你来一次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女王大学“深度游”。咱就当是老朋友聊天,我把所有踩过的坑、挖到的宝,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帮你提前感受一下这里独一无二的魅力,让你对未来的留学生活不再那么焦虑,甚至有点小期待!

初来乍到:那些年的“小懵懂”与适应期

还记得我第一次踏上加拿大国土,从多伦多皮尔逊机场转机到金斯顿的时候,心里真的特别慌。飞机落地,手机信号没满格,周围都是听不太懂的英文,一下子就感觉自己被丢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懵”劲儿,估计是每个留学生都逃不掉的必经之路。

刚到金斯顿,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从机场到学校的巴士。那时候不像现在,很多学长学姐会有接机服务。我当时拖着两个超大的行李箱,在巴士站牌下等了快半小时,心里默默祈祷别错过班车。这种小插曲,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好笑,但在当时真的能让人抓狂,因为你对一切都一无所知。

女王大学每年会迎来大约4000名新生,其中留学生比例大概占到10%左右,也就是差不多400人。我刚来的时候,学校有一个为国际学生专门设置的Orientation Week,会带大家熟悉校园、办理各种手续。我记得当时在学生中心排队激活学生卡,队伍特别长,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排完了。拿到学生卡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才真正成为女王大学的一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身份证明,无论去图书馆、健身房还是参加学生社团活动,都离不开它。

语言关也是个挑战。虽然雅思考了高分,但刚开始听教授讲课,或者和本地同学交流,还是会遇到不少俚语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一次我问一个同学“What’s up?”,他随口一句“Not much, just chillin’”,我当时就愣住了,不知道“chillin’”是啥意思,回家赶紧查了字典才知道是“放松、休息”的意思。所以说,提前了解一些加拿大的日常口语真的很有必要,可以帮你更快融入。而且,别怕开口,哪怕说错了,也是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

适应期还包括倒时差、调整作息。金斯顿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2小时,刚开始的一周,我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白天则困得要命。为了强迫自己适应,我每天早上都会坚持早起去校园里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逐渐习惯新的节奏。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双重调整的过程,别太心急,给自己一些时间。根据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调查,大约80%的留学生在初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文化冲击,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女王风采:沉浸在历史与美的校园

如果你还没来过女王大学,那我要告诉你,这里的校园简直就是一张明信片!我第一次看到那些标志性的石灰石建筑时,就彻底被迷住了。女王大学成立于1841年,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典韵味。想象一下,阳光洒在米黄色的石灰石墙壁上,那种自带滤镜的美感,简直让人移不开眼。

我最喜欢在秋天的时候,漫步在校园里。Grant Hall,那个有着巨大圆顶和雄伟外观的建筑,是女王大学的标志性地点之一。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会在这里举行,所以它承载了无数学生的共同记忆。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压力山大,我就去Grant Hall前的草坪上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听着钟楼的敲响,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宁静,真的能让人心里平静下来。据女王大学官网介绍,学校现有200多栋建筑,其中很多都是历史遗迹,被精心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校园里还有很多绿地和花园,非常适合散步和学习。Summerhill是女王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曾是学校的第一栋校舍,坐落在小山坡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有时候会带着书,坐在Summerhill旁边的大树下看书,偶尔抬头看看天空,听听鸟叫,感觉学习都变得没那么枯燥了。金斯顿这个城市本身就很美,被称为“石灰石之城”,而女王大学的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风情。整个校园面积大约为140英亩(约56.6万平方米),虽然不是超大型,但布局紧凑,走起来特别舒服,基本上从校园一头走到另一头也就20分钟左右。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图书馆。女王大学有很多图书馆,其中最主要的是Stauffer Library。它的内部设计既现代又保留了古典元素,高大的书架,宽敞的阅读区,还有很多小组讨论室。我经常和同学约在图书馆一起复习,尤其是期末考试前,图书馆里总是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也特别人性化,考试周甚至24小时开放,这对于“夜猫子”型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学校的图书馆系统收藏了超过200万册纸质书籍和大量的电子资源,足够你完成任何研究项目。

课堂体验:严谨与幽默并存的学术殿堂

说到女王大学的学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里的教授真的太棒了!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教学方式也特别生动有趣。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点担心听不懂教授的口音,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多数教授都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他们会在课上提出问题,鼓励大家发言,甚至会讲一些冷笑话来活跃气氛。

我记得我修一门经济学课,教授特别喜欢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理论。比如讲到供需关系时,他会拿金斯顿本地的咖啡店排队现象来说事儿,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他还会鼓励我们组成小组,一起完成项目。这种小组合作模式在女王大学很常见,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结识了不少本地和国际朋友。根据女王大学的数据,本科生课堂平均规模在30人左右,这意味着你有很多机会和教授及同学进行深入交流,这种小班教学的优势很明显。

教授们的严谨也体现在对学术的追求上。他们的office hours(办公时间)是雷打不动的,每周都会有固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我有很多次遇到难题,都会鼓起勇气去教授的办公室请教。他们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还会推荐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帮助我拓展思路。我甚至有一次因为一个项目和教授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他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女王大学的师生比大约是19:1,这个比例在加拿大大学中是相当不错的,保证了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关注。

女王大学还非常注重研究。学校每年在研究方面的投入巨大,吸引了众多顶尖学者。我有一个朋友,大三的时候就争取到了一个参与教授研究项目的机会,她觉得那段经历对她申请研究生帮助特别大。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浓厚兴趣,完全可以主动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有参与研究的机会。很多教授都很乐意指导积极向上的学生。学校每年从各级政府和私人机构获得的科研资助高达数亿加元,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机会。

这里的学习强度也不小。阅读量很大,每次上课前都需要预习很多材料。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飞速提升。我学会了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在ddl(due date line)前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这些技能,无论是将来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都将是宝贵的财富。别被大量的阅读吓到,这正是锻炼你独立学习能力的好机会。

融入生活:快速Get学习生活圈

除了学习,怎么快速融入女王大学的学习生活圈,也是留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大胆尝试,积极参与!

女王大学的学生社团真的超级多,据学校官网统计,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从学术社团(比如经济学俱乐部、工程学社),到文化社团(各种国家学生会、舞蹈社),再到体育社团(篮球、足球、划船),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刚来的时候,特别想认识新朋友,就一口气报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国际学生协会(ISA),另一个是辩论社。在国际学生协会里,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一起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分享各自国家的传统,比如春节联欢、万圣节派对等。

辩论社则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我本来以为自己口语没那么好,不敢在人前发言,但在社团里,大家都很友善,会给我很多鼓励。每周的训练和模拟辩论,让我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突飞猛进。我甚至还代表社团参加了几次校际辩论比赛,虽然没拿到冠军,但那种站在台上据理力争的感觉,真的非常棒!所以,别犹豫,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参加你感兴趣的社团吧!这是认识朋友、提升技能、丰富大学生活最好的方式。据统计,超过70%的女王大学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女王大学还有很多校内打工机会。我大二的时候在学校的咖啡店找到了一份兼职,每周工作10-15小时。这份工作不仅让我赚到了零花钱,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本地学生和老师,练习口语,了解加拿大的职场文化。而且,校内工作时间灵活,学校也鼓励学生优先考虑学业,不会让你因为工作而耽误学习。根据加拿大法律,持有学签的留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可以工作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所以找一份兼职是很不错的选择。

此外,学校的体育设施也非常完善。ARC (Athletics & Recreation Centre) 是一个巨大的综合性体育中心,里面有健身房、游泳池、攀岩墙、室内跑道等等。我每周都会去健身房锻炼几次,不仅能缓解学习压力,还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学生证就可以免费使用大部分设施,这简直是福利!这个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英尺的体育中心,能满足你大部分的运动需求。

住宿安顿:我的“小窝”探索之旅

搞定住宿是来加拿大留学的第一件大事。女王大学为新生提供了多种住宿选择,主要分为校内宿舍和校外租房。

我大一的时候选择住在校内宿舍。学校有大约2600个床位,对于新生来说,住校是最好的选择。我当时住在Leggett Hall,是比较新的套房式宿舍。每个套房有两到四个卧室,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客厅。这样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又能和室友有更多的交流。我记得我的室友是一个本地女孩和一个来自德国的留学生,我们经常一起做饭、聊天,分享彼此的文化,感觉特别棒。住校不仅方便,也更容易交到第一批朋友。

住在宿舍的好处太多了:离教学楼近,上课不用担心迟到;有配套的食堂餐盘计划,吃饭方便;学校还会组织各种宿舍活动,比如电影之夜、才艺表演,帮助大家更快认识朋友。而且,宿舍有专门的宿管和安保人员,非常安全。校内宿舍的费用大约在每年$8,000到$15,000加元不等,具体取决于宿舍类型和餐盘计划。虽然价格不菲,但省心省力,尤其适合刚到加拿大的你。

大二之后,我就搬到了校外租房。金斯顿是一个大学城,所以校外租房市场很活跃,但也很抢手。我当时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合租了一套公寓。租房的渠道有很多,比如Kijiji、Facebook群组(比如“Queen's University Off-Campus Housing”),或者通过学校的Student Affairs办公室获取信息。我们租的那个两居室公寓,月租大概在$1800加元左右,加上水电网费,每个人摊下来大概$900-1000加元,比校内宿舍便宜不少,而且有更大的自由度。金斯顿市中心的一居室公寓月租普遍在$1400-$1800加元左右,所以合租是很多学生的选择。

租房的时候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 **提前看房:** 最好能实地查看房屋状况,如果人在国内,可以请学长学姐帮忙视频看房。 2. **仔细阅读租约:** 了解租期、押金、房租支付方式、维修责任等条款。加拿大的租房合同可能和国内有些不同,不懂的一定要问清楚。 3. **确定室友:** 合租的话,一定要找靠谱的室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志趣相投、生活习惯相近的朋友。

美食探险:我的金斯顿“胃”口之旅

作为一个“吃货”,刚来金斯顿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吃不惯。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金斯顿的饮食选择非常丰富,完全能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如果你选择住校,餐盘计划(meal plan)通常是强制购买的。女王大学的食堂有好几个,提供各种风味的食物,从西餐到亚洲餐,从沙拉到披萨,应有尽有。我最喜欢去的是Leonard Dining Hall,那里的自助餐选择超多,每天都会换新花样。我还记得有一次,食堂推出了中国特色炒面,味道还挺正宗的,让我感到惊喜。女王大学的餐饮服务连续多年获得加拿大高校餐饮协会的奖项,所以品质还是有保障的。

除了食堂,金斯顿市中心也有很多很棒的餐厅。这里有各种各国美食,比如意大利菜、希腊菜、泰国菜、墨西哥菜,当然也少不了中餐。我个人很喜欢市中心一家叫“Wooden Heads Gourmet Pizza”的披萨店,他们的薄底披萨非常美味。还有一家叫做“Pho Chopstix”的越南米粉店,冬天来一碗热腾腾的河粉,简直太治愈了。人均消费一般在$15-30加元左右,学生还可以留意一些餐厅的学生优惠。金斯顿市中心拥有超过200家餐厅和咖啡馆,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

对于想省钱或者喜欢自己做饭的同学,金斯顿的超市也很方便。Loblaws、Metro是比较大的连锁超市,可以买到各种新鲜食材和日常用品。如果你想买亚洲食材,市中心也有几家小型亚洲超市,比如“New Asia Grocery”,里面能找到一些国内的调料和零食。我每周都会和室友去超市采购一次,自己做饭不仅能省钱,还能吃到更合自己口味的家常菜。我记得当时我们每个人每周的食材预算大概是$50-70加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在吃上的花费能控制在$200-300加元,比在外面吃划算很多。

自己做饭不仅是省钱的好办法,也是一种生活技能的锻炼。我出国前基本没怎么下过厨,但来了金斯顿之后,硬是逼着自己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现在,我的厨艺已经得到了室友的一致好评!这绝对是留学生活中的意外收获。

玩转金斯顿:课余生活不无聊

金斯顿这个小城,虽然不像多伦多、温哥华那样繁华,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绝对能让你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首先,金斯顿是一个历史名城。它曾是加拿大的第一个首都,所以保留了很多历史建筑和遗迹。Fort Henry是一个必去的景点,它是一个建于19世纪的军事要塞,现在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去看Fort Henry的夜间表演,穿着复古军装的演员们重现历史场景,还有壮观的烟花表演,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过去,非常震撼!金斯顿每年吸引超过100万游客,很大一部分就是冲着它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来。

金斯顿还是千岛湖(Thousand Islands)的门户。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去坐一次游船,欣赏千岛湖的美景。湖上星罗棋布着1864个小岛,有些岛上只有一栋小木屋,有些则是豪华的城堡。那碧蓝的湖水,绿意盎然的小岛,真的是人间仙境。我当时参加了一个三小时的游船,整个行程都沉浸在美景中,感觉特别放松。每年从5月到10月,都有很多游船公司提供服务,价格大约在$30-50加元。如果你有空,周末可以考虑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市中心区域(Downtown Kingston)是学生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这里有各种精品小店、咖啡馆、酒吧。我经常和朋友们去Princess Street上的咖啡馆点杯咖啡,聊聊天,或者去逛逛那些独具特色的小店。金斯顿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很多酒吧都会有学生优惠,周末的时候,和朋友们去酒吧听听音乐,喝点小酒,也是不错的放松方式。金斯顿的人口大约在13万左右,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所以既有城市的便利,又没有大城市的喧嚣。

金斯顿的艺术氛围也很好。每年夏天都会有“Busker’s Rendezvous”街头艺人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街头艺人会在市中心表演各种绝活,非常热闹。还有很多小型画廊和剧院,会定期举办展览和演出。如果你喜欢艺术,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乐趣。Grand Theatre是金斯顿的主要表演艺术场所,经常会有各种精彩的音乐会、话剧和舞蹈演出。

交通方面,金斯顿是一个非常适合步行的城市。学校离市中心很近,步行15-20分钟就能到达。如果你要去远一点的地方,Kingston Transit的公交系统也很方便。学生证通常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金斯顿距离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三大城市都在2-3小时车程之内,周末还可以考虑周边短途旅行。

冬天的时候,金斯顿也有它独特的魅力。Rideau Canal(里多运河)就在金斯顿不远处,是世界遗产。冬天结冰后,它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滑冰场。我虽然没亲自去滑过,但听朋友们说,在运河上滑冰的感觉非常棒,是一种独特的加拿大体验。金斯顿的冬季虽然寒冷,但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滑冰、保龄球、电影院等,让你不会觉得无聊。

给未来的你:少走弯路,多点期待

一路聊下来,是不是对女王大学和金斯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了?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帮你勾勒出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留学生活图景。

如果你还在犹豫,或者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感到有些不安,别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刚开始的迷茫和不适。但请记住,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不断成长、不断探索的旅程。你可能会遇到挑战,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冲击、学业压力,但每一次克服,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更自信。这些经历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的建议是:放平心态,大胆去闯。别害怕犯错,别担心自己不够好。女王大学有着友善的社区,热情的教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你会有很多机会去学习、去体验、去成长。多参加活动,多和人交流,多出去走走看看,你的留学生活一定会比你想象的更精彩。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探索未知,去挑战自我。

提前规划好你的住宿,这能帮你省去很多麻烦。刚开始可以考虑校内宿舍,适应环境后如果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再考虑校外租房。饮食上,除了适应当地口味,也要学着自己做饭,这不仅能省钱,也是一种融入当地生活的方式,甚至能帮你结交新朋友。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积极性。女王大学不只是一所学习知识的学校,它更是一个让你发现自我、塑造未来的平台。金斯顿也不只是一个城市,它是你留学生活中充满故事和回忆的背景板。相信我,等你毕业回望这段经历时,你会感谢当初那个勇敢的自己。那些哭过笑过、奋斗过的日子,都将是青春最深刻的印记。

所以,准备好了吗?收拾好行囊,带上你的热情和梦想,来女王大学开启你的精彩篇章吧!期待在金斯顿的街头,与你擦肩而过,或者在校园里,听到你分享你的留学故事。祝你一切顺利,Trudeaus! (Trudeaus是女王大学学生的昵称,源于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曾在此任教,也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方式,希望你也能成为这群骄傲的“Trudeaus”中的一员!)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65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