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我的生活干货分享!

puppy

嗨,各位正在为英国留学心潮澎湃,或者已经在这边摸爬滚打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刚来就对各种生活细节有点蒙圈,或者正在为未来一年犯愁呢?别担心!我在英国摸爬滚打这些年,总结了一大堆超实用的生活干货,今天就想来跟你们掏心窝子地好好聊聊。 从怎么在复杂的租房市场里避坑,找到又好又划算的房子,到日常出行怎么才能省钱又方便;从超市购物有哪些隐藏福利,到自己下厨如何兼顾营养和荷包。学习方面,期末论文怎么布局才能高分?小组作业如何高效协作?甚至包括如何快速交到知心朋友,病了去哪看医生这些,我都会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手把手告诉你。这些都是我在无数个“坑”里爬出来后总结的实战经验,保证让你少走弯路,更快适应英国生活。想知道更多省钱小窍门、学习妙招和生活小技巧吗?快来点开文章,把这些“生存指南”抱回家吧!

英国留学生存指南:快速浏览
**租房:** 提前半年开始找房,关注学生公寓、私人租赁,了解EPC评级和Council Tax。
**出行:** 26-30 Young Person Railcard必备,伦敦考虑Oyster卡或银行卡直刷,外地公交App。
**购物:** 大超市(Tesco, Sainsbury's, Asda)会员卡,折扣时段(黄标),亚超补给。
**学业:** 熟悉Turnitin,善用学校Writing Centre,小组作业早沟通,批判性思维是关键。
**健康:** 落地立即注册GP,了解NHS 111和A&E的区别,善用药房服务。
**社交:** 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多和本地及国际同学交流,打破舒适圈。

嗨,各位正在为英国留学心潮澎湃,或者已经在这边摸爬滚打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长/学姐,小X,在lxs.net上跟你们唠嗑。还记得我刚来英国的时候,那真的是一头雾水。

我清楚地记得,刚下飞机,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站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看着人来人往,心里除了兴奋还有点小恐慌。手机卡没办好,人生地不熟,预定的出租车司机说我的地址有点偏,要加钱。那一刻我真的有点蒙圈,心想:“天呐,这跟我想象的英伦生活不太一样啊!”后来到了宿舍,又面临着怎么开银行卡、怎么注册GP、怎么去超市、怎么买火车票一系列问题。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感觉,甚至现在正在经历。别担心!我在英国摸爬滚打这些年,总结了一大堆超实用的生活干货,今天就想来跟你们掏心窝子地好好聊聊。这些都是我在无数个“坑”里爬出来后总结的实战经验,保证让你少走弯路,更快适应英国生活。想知道更多省钱小窍门、学习妙招和生活小技巧吗?快来点开文章,把这些“生存指南”抱回家吧!

租房:你的英国“家”长什么样?

英国留学,安顿下来的第一步就是找个舒服的“窝”。我刚来那会儿,只知道学校宿舍,觉得最省心。但一年后,我想出去跟朋友合租,才发现外面的租房市场真是个“大坑”!各种房型,各种合同,各种中介,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有个朋友,当时图便宜找了个二房东,结果住进去没多久,暖气坏了没人修,厕所堵了也找不到人。最后退房的时候,押金还被各种理由扣掉了大半。她的教训告诉我们,找房真的不能只看价格。

说几个关键点吧。首先,越早开始找越好。尤其是热门大学城,好的房子手慢无。我建议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就开始关注房源。比如,如果你秋季入学,春天就可以开始留意了。很多房源在夏天就会被抢光。你可以关注学校的官方住宿网站,或者一些知名的私人租房平台,比如Rightmove, Zoopla, SpareRoom。

其次,了解不同房型。除了学生公寓(通常包Bill,省心但可能贵),你还可以选择私人公寓或者House share(跟别人合租一栋房子)。House share通常更便宜,也更容易体验本地生活,但室友很重要。根据英国国家学生住房调查 (National Student Housing Survey) 2023年的数据,学生公寓的平均周租金大约在£160-£200之间,而私人合租的House Share则可能低至£100-£150。当然,伦敦的数字会更高,比如伦敦一区的学生公寓平均月租金可能高达1500英镑,但在一些北方城市,比如谢菲尔德,同样的标准可能只需500-700英镑。

然后是避坑指南。签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关于押金、维修、退房的。押金必须存入政府认可的“押金保护计划” (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 DPS, TDS等),这是法律规定。收到押金保护证明后,妥善保管。如果你的房东没有在30天内将押金存入保护计划,他们是违法的。入住前,拍下房屋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损坏的地方,作为证据。签合同时,务必确认是否有包含Council Tax。大部分学生公寓是免Council Tax的,但私人租房则不一定。如果合租人都是学生,需要向Council申请免税,不然每月多出几十到上百镑的费用可是很肉疼的。

出行:你的英国“腿脚”怎么省钱又方便?

英国的交通系统是出了名的贵,尤其是火车票。我刚来的时候,从曼彻斯特去伦敦玩了一趟,来回火车票就花了我差不多100镑,心都在滴血。后来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省钱小窍门。

首先,Young Person's Railcard (26-30 Railcard) 简直是神器。如果你是16-25岁,或者26-30岁但全日制读书,都可以办理。这张卡每年只需£30,但能让你所有火车票享受1/3的折扣。我大学三年,光靠它就省了好几百镑的火车票钱。我有个朋友,从伦敦去爱丁堡玩,提前买了票用了Railcard,直接省了将近£50,一张卡钱都回来了!

伦敦的小伙伴们,Oyster Card或者直接刷你的非接触式银行卡(Contactless Card)就行。伦敦的公共交通费用相对复杂,但使用Oyster或Contactless可以享受到每日和每周的封顶价,这意味着你坐得越多,单次费用越低。比如,单程地铁在1-3区大概是£2.8-£3.5,但一天内无论坐多少次,封顶价也就£8.5左右。如果你打算长期在伦敦,月卡季卡会更划算。

出了伦敦,各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App和当地的公交卡。比如在曼彻斯特,你可以下载Stagecoach或者First Bus的App,在线购买周票或月票,通常比单次购买便宜很多。曼彻斯特的周票大约£19,月票£70左右,算下来每天通勤能省不少。

还有,步行和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英国很多大学城都很适合步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街景。很多城市也有自行车租赁服务,比如Santander Cycles在伦敦就很普及。我以前上学,如果距离不远,能走就走,不仅省钱,还能多看看这个城市,发现很多小惊喜。

超市购物:你的英国“厨房”和“胃”怎么兼顾?

来到英国,最想念的可能就是家乡的味道了。自己下厨绝对是省钱又解馋的最佳方式。但英国超市种类繁多,怎么买最划算,哪些隐藏福利你都知道吗?

英国主流超市有几大巨头:Tesco, Sainsbury's, Asda, Morrisons,它们价格中等,商品种类齐全。还有Aldi和Lidl,这两家是出了名的“平价超市”,很多基础食材和日用品价格非常美丽。想买一些亚洲食材,比如老干妈、火锅底料、新鲜的豆腐或亚洲蔬菜,就得去中国超市或亚洲超市了,例如泗和行 (SeeWoo)、隆盛行 (Wing Yip) 等,虽然价格可能略高,但能满足你的“中国胃”。

善用超市会员卡。Tesco的Clubcard,Sainsbury's的Nectar Card,这些会员卡不仅能积分换代金券,还能让你买到会员专属的折扣商品。我每周购物,Clubcard能帮我省下大约5-10镑。根据Tesco的统计,Clubcard用户平均每年能省下£250。

“黄标”打折区是你的宝藏地。每天傍晚,各大超市都会把临近保质期的商品贴上黄色折扣标签,有时甚至低至一折!我很多次都在Tesco的黄标区抢到过半价甚至更便宜的烤鸡、沙拉和面包,直接解决了晚餐。我的室友有一次甚至用£1买到了原价£5的三文鱼!

比价和购物清单也很重要。我每次去超市前都会列好清单,避免冲动消费。对一些常用商品,我会对比不同超市的价格。比如,牛奶、鸡蛋、面包这些基础款,在Aldi和Lidl买通常比Tesco和Sainsbury's便宜20-30%。根据Which?杂志2023年的调查,每月在Aldi或Lidl购物比在Tesco或Sainsbury's能省下£30-£50。

自己下厨:如何兼顾营养和荷包?

在英国,出去吃顿饭可不便宜,一份快餐都要£7-£10,中餐馆更是人均£15+。所以,练就一身厨艺,绝对是留学生必备技能。我刚开始也是个厨房小白,只会煮泡面,现在我已经能做一桌像样的家常菜了。

批处理(Batch Cooking)是王道。我周末会花几个小时,一次性做好未来几天的饭菜,比如煮一大锅米饭,炒一大锅菜,或者炖一锅汤,然后分装冷藏。这样平时上课回来,只要加热一下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省时省力。我的一个同学每周日会准备好一周的午餐,像鸡胸肉沙拉、意面酱等,周一到周五就不用愁了,估计每周能省下£30-£40的午餐钱。

学会利用便宜又健康的食材。土豆、洋葱、胡萝卜、卷心菜是英国超市里最便宜的蔬菜,鸡蛋、鸡腿肉、冷冻蔬菜也是性价比之选。用这些基础食材,你可以变出无数花样:土豆泥、炖菜、咖喱、炒饭等等。一顿丰盛的自制晚餐,成本可能只需£2-£4,而外卖至少要£10-£15。

多尝试不同的烹饪方式和国际菜谱。YouTube上有海量的食谱教程,从简单的意面、沙拉到复杂的中国菜、印度菜,应有尽有。我有个阶段迷上了做印度咖喱,发现其实只要有咖喱粉和椰浆,加上一些蔬菜和肉,就能做出很美味的咖喱饭,而且成本很低。

别浪费食物。英国人很注重食物浪费,超市里常有“Food Waste App”推荐。我的经验是,把快过期的蔬菜做成蔬菜汤,吃不完的米饭可以做成炒饭或粥。合理规划食材使用,不仅环保,还能进一步省钱。

学习:期末论文怎么拿高分?小组作业如何高效协作?

到了英国,你很快会发现,这里的学习模式跟国内大相径庭。不再是“听老师讲,背下来”那么简单了。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引文规范,这些都是重中之重。我大一的时候,第一篇论文因为引用格式不规范,直接被扣了5分,真是血的教训!

期末论文是重头戏。首先,吃透Rubric(评分标准)。这是你的“高分秘籍”,老师会根据这个来打分。每一个点都仔细研读,确保你的论文涵盖了所有要求。其次,结构是关键。一篇好的论文,论点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谨。Introduction(引言)、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Methodology(研究方法)、Analysis(分析)、Conclusion(结论),每个部分都要有条不紊。我通常会先搭好框架,再一点点往里面填内容。

引用和参考文献是英国大学的“生命线”。抄袭是零容忍的,即便是不规范的引用也可能被视为学术不端。常用的引用格式有Harvard、APA、MLA等,务必搞清楚你的专业要求哪种。学校通常有专门的“Academic Writing Centre”或者“Skills Centre”,他们会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你修改论文结构、提升写作水平、检查引用格式。我大二的时候预约了三次辅导,每次都有巨大的收获。很多同学觉得不好意思去,但相信我,这是学校给你的福利,一定要用起来!

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是检验你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经历过各种奇葩小组:有“神隐”队友,有“甩手掌柜”,也有“个人英雄主义”者。我的建议是:开会早、沟通勤、分工明。第一次开会就把任务分配清楚,每个人负责什么,截止日期是什么。大家可以用Trello、Asana等工具来管理进度。我最成功的一次小组作业,我们每周都会开一个短会,检查进度,解决问题,最后拿到了全班最高分。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英国教育的核心。老师不会直接告诉你“正确答案”,而是鼓励你去质疑、去分析、去提出自己的见解。多参加课堂讨论,多提问,多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献。这不仅能提高你的成绩,更能培养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交友:如何快速融入圈子,找到知心朋友?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除了学习,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社交了。孤独感是很真实的。我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插不进去。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要你主动,机会真的很多。

大学的社团(Societies)是最好的交友平台。无论是体育类的足球队、羽毛球社,还是兴趣类的电影社、烹饪社,甚至是中文辩论社,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加入了学校的国际学生社团,通过每周的聚会和各种活动,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做饭,一起聊天,那些时光真的非常宝贵。根据英国大学联盟 (Universities UK) 的数据,90%的英国大学都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

不要只跟中国人玩。我知道,跟同胞在一起很有安全感,语言也通,但既然来了英国,就应该多接触不同的文化。大胆地跟本地同学或者其他国际学生聊天,哪怕只是一句“Hey, how are you?”,都是开启一段友谊的开始。我有个印度朋友,我们因为一次小组作业认识,后来她带我参加了她们社团的派对,我体验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文化。她还教了我一些印度菜的做法,而我也跟她分享了中国的春节文化。

兼职(Part-time Job)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咖啡馆、餐厅或者学校图书馆打工,你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锻炼口语,了解英国社会。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当地的咖啡店兼职,她在那里认识了几个本地同事,下班后他们还会一起去酒吧,她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进步神速。

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他们会组织欢迎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你会发现很多跟你一样,也在努力适应新环境的小伙伴。

看病:生病了去哪看医生?NHS怎么用?

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生病了。英国的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免费的,但它的运作方式跟国内很不一样,如果搞不清楚,生病了会很抓狂。我曾经有一次感冒发烧,不知道去哪看,拖了好几天才去药店买药,差点耽误了学习。

落地英国,第一时间注册GP(全科医生)。GP是你生病时首先要联系的医生,他们负责大部分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开处方。你的大学通常会建议你注册附近的GP诊所。注册后,你会收到一张医疗卡。记得,看病前要提前预约,NHS的预约等候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般几天到几周不等。

如果生病了,但又不是很紧急,药房(Pharmacy)是你的好帮手。英国的药剂师非常专业,对于感冒、咳嗽、轻微过敏等小毛病,他们可以直接给你建议并出售非处方药。我很多时候感冒了,直接去Boots或者Superdrug的药房咨询,就能买到对症的药。而且,英国的处方药费是固定的,每次大概£9.65(2024年4月数据),如果你有某些慢性病或收入较低,可能可以免除。

NHS 111电话服务。如果你的症状不确定是不是需要看医生,或者GP诊所关门了,可以拨打111,这是一个非紧急医疗咨询电话。他们会根据你的症状给出建议,比如是否需要去A&E(急诊),或者预约紧急GP诊所。我曾经半夜牙疼,打了111,他们帮我预约了第二天一早的紧急牙医。

A&E(Accident & Emergency)是急诊科,只适用于生命垂危或严重受伤的紧急情况,比如骨折、大出血、心绞痛等。如果你只是感冒发烧,去A&E可能会等很久很久,而且会占用紧急医疗资源。根据NHS数据,平均在A&E的等待时间可能超过4小时。所以,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已经跟你们聊了这么多。其实留学生活就像一场大型的“打怪升级”游戏,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收获。这些经验都是我用时间和金钱,甚至一点点挫折换来的。

你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可能会觉得文化冲击,可能会感到孤独,这些都是正常的。但请相信我,这些经历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更独立,更自信。

大胆去尝试吧,去参加那些你以前从没想过会去的社团,去跟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聊天,去探索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不要害怕犯错,错误是最好的老师。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同学、老师、lxs.net的学长学姐们,都在这里支持你。

享受在英国的每一天,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无论是欢笑还是眼泪。它都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你行的,你一定可以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