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必看!新西兰最新政策划重点

puppy

嘿,小伙伴们!准备来新西兰或者已经在这里奋斗的你,最近的政策变动可得盯紧了!这次的更新可不小,直接关系到咱们的钱包和未来规划。比如,上学期间的打工时长有没有新规定?毕业后大家最关心的工签(Post Study Work Visa)政策,是变容易了还是门槛更高了?还有,哪些专业现在成了移民“香饽饽”,能为你的留下之路加分?这些让人头大的问题,我们都帮你掰开揉碎、划好了重点。别再自己上网瞎搜各种过时信息啦,快来看看这篇干货,咱们一起把未来的路走得明明白白!

新西兰留学政策速览 | 2024最新版
毕业后工签 (PSWV):不再是“普惠制”!博士和研究型硕士仍可获3年开放工签。但本科、学士后文凭等课程,毕业后想拿工签,必须从事需要职业注册的工作,比如护士、教师、电工等。政策收紧,专业选择变得异常关键!
读书期间打工:基本盘没变。大部分学生签证在上课期间每周最多工作20小时,假期可全职。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生则可以一直全职工作。新西兰法定最低时薪已涨至税前23.15纽币(2024年4月1日起),打工也能补贴不少生活费。
移民专业风向标:紧盯“绿名单 (Green List)”!这个名单就是移民局的官方“招聘启事”。名单上的职业分为Tier 1(可直接申请居留)和Tier 2(工作满两年后可申请居留),涵盖了医疗、IT、工程、建筑等几十个高需求行业。你的专业在不在名单上,直接影响未来留下的难易度。

嘿,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在新西兰排雷的小编。

上周,我跟刚毕业的学弟小明喝咖啡,他一脸愁容。小明三年前兴高采烈地来奥克兰读了商科,当时中介告诉他,毕业就有三年开放工签,找工作、攒经验、规划未来,时间绰绰有余。可就在他毕业前几个月,政策“duang”一下变了。现在,他的专业不属于“需要职业注册”的范畴,毕业工签的大门,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对他关上了。咖啡馆里,他拿着毕业证,茫然地问我:“姐,我现在该怎么办?难道三年青春和几十万学费,就换来一张回程机票吗?”

小明的故事,不是个例。新西兰的留学和移民政策,就像奥克兰的天气,说变就变。你以为规划好的康庄大道,可能一夜之间就竖起了“此路不通”的牌子。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要把最新的政策掰开揉碎了喂给你。别再听信几年前的“传说”了,咱们一起把未来的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打工政策:你的“生活费发动机”还好吗?

咱们先聊点实在的——钱。留学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账单。所以,能在学习之余打工赚点零花钱,绝对是刚需。

好消息是,这部分的核心政策相对稳定。大部分持有学生签证的小伙伴,在上学期间(during the academic year)每周可以合法工作最多20个小时。到了学校规定的假期,比如暑假、寒假,就可以火力全开,变成全职打工人(unlimited hours)。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什么叫“上学期间”?这指的是你课程表上排满课的时间。比如你的学期是从3月到6月,那这段时间你每周只能工作20小时。但如果学校在6月底到7月中放假,那你就可以放飞自我去全职打工啦。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如果你读的是研究型硕士(Master's by research)或者是博士(PhD),那恭喜你,移民局给了你特权——你可以全年不受限制地全职工作。这对于拖家带口来读博的大神们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福利。

真实案例:我认识的学姐Sarah,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读教育学博士。她老公作为配偶,也拿到了一张开放工签,可以在新西兰任何地方全职工作。Sarah自己则在学校担任助教,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完全合法。两人的收入不仅覆盖了全部生活开销,甚至还能攒下钱去南岛自驾游。你看,选对课程,生活质量完全不一样。

数据支撑:别小看这20小时。从2024年4月1日开始,新西兰的法定最低时薪涨到了税前23.15纽币。咱们来算一笔账:每周工作20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是 23.15 * 20 * 4 = 1852纽币。虽然要交税,但到手差不多也有1600纽币左右(约合人民币7500元)。这笔钱,在奥克兰这样的城市,足够支付你的房租和大部分伙食费了,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所以,关于打工,大家记住核心就行:大部分人每周20小时,假期全职;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是“自由人”。找工作前,一定看清楚自己签证上的条款(Conditions),别一不小心打了“黑工”,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毕业工签(PSWV):规则大变天,不再是“阳光普照奖”!

好了,重头戏来了!这部分内容,请你睁大眼睛,反复阅读,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毕业后是去是留。

曾几何时,新西兰的毕业后工签(Post Study Work Visa)是出了名的慷慨。只要你读一个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后基本都能无条件获得一个长达3年的开放工签。这三年,你可以自由找工作、换工作,为后续的移民铺路。这也是当年新西兰留学最吸引人的“王牌”。

但是,朋友们,时代变了!现在的政策,突出一个“精准打击”和“人尽其才”。移民局不想要“万金油”,而是想要那些能立刻填补新西兰劳动力市场短缺的“专才”。

新政核心解读:

第一类:幸运儿(政策基本不变)

如果你读的是博士(Doctoral Degree, Level 10)或研究型硕士(Master's Degree by research, Level 9),恭喜你,你还是天选之子。毕业后,你依然可以获得一个为期3年的开放工签。政策对你们这些高精尖人才,还是非常友好的。

第二类:被“精准限制”的大部队(政策巨变)

这一类涵盖了绝大多数留学生,包括:

  • 本科学位(Bachelor's Degree, Level 7)
  • 学士后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 Level 8)
  •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s Degree, Level 9)
  • 荣誉学士学位(Bachelor Honours Degree, Level 8)
  • 研究生文凭(Graduate Diploma, Level 7)

对于这部分同学,毕业后想申请工签,必须满足一个极其严苛的条件:你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且这份工作要求你向新西兰的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职业注册(Occupational Registration)。

这是什么概念?我用大白话给你翻译一下。

以前是:毕业 → 拿3年工签 → 慢慢找工作。

现在是:毕业 → 找到一份“特殊”工作 → 才能申请工签。

顺序完全颠倒了!而且工签的长度也不再是固定的3年,而是等于你在新西兰学习的时长。

真实案例对比:

小王和小李是好朋友,一起来新西兰读本科。小王读的是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小李读的是护理(Nursing)。

按照老政策,他俩毕业后都能拿3年工签。但新政下,情况天差地别。

小李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医院的工作。因为“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这个职业,必须在新西兰护士协会(Nursing Council of New Zealand)注册才能上岗。所以,小李完全符合新政要求,成功申请到了毕业工签。

而小王就比较尴尬了。他学的IT,虽然市场需求也很大,但他找到的“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并不强制要求任何职业注册。所以,尽管他拿到了Offer,却不满足申请毕业工签的那个核心条件。他面临的,就是文章开头小明那样的窘境。

哪些专业需要职业注册?

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需要注册的职业五花八门,但对留学生来说,常见的有:

  • 医疗类: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药剂师、兽医等。
  • 教育类: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
  • 工程类:大部分工程师职位(需要成为Char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 建筑类:建筑师、工料测量师。
  • 法律类:律师。
  • 其他:电工、水管工等技术类职业。

如果你学的商科、市场营销、传媒、艺术、大部分IT职位……这些都不在“强制注册”的行列里。这意味着,这条通过毕业工签留下的路,基本上被堵死了。

这个变化是颠覆性的。它要求每一个想毕业后留在新西兰的同学,在选择专业的那一刻,就要把未来的职业规划想得一清二楚。那种“先进来再看”的模糊想法,现在行不通了。

专业选择:“绿名单”才是你的通关密码

既然毕业工签这条路变窄了,那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当然不是!移民局关上一扇门,也给你指明了另一条路,这条路的名字,就叫——“绿名单”(The Green List)

“绿名单”是新西兰政府发布的一份高技能、紧缺职业列表。简单来说,只要你的职业在这个名单上,并且你满足相应的工作和学历要求,你的移民之路就会顺畅得多。这个名单,就是你选择专业的“黄金指南”。

“绿名单”分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Tier 1 - “直通居留”通道 (Straight to Residence Pathway)

这个梯队的职业,是新西兰“急缺中的急缺”。只要你找到了相关工作,满足薪资和资质要求,就可以直接申请居民签证,一步到位,跳过了先拿工签再熬资历的漫长过程。这简直是移民的“VIP通道”。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Alex,在坎特伯雷大学读的土木工程硕士。毕业后,他在基督城找到了一份结构工程师(Structural Engineer)的工作,年薪达到了移民局的要求。因为“土木工程师”就在Tier 1名单上,他的雇主帮他开了证明,他直接就递交了居民签证申请,半年不到就获批了。这速度,让还在苦苦挣扎凑分的朋友羡慕不已。

Tier 1名单上的“香饽饽”职业(部分列举):

  • 工程类:土木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化学工程师等。
  • 医疗类:各类专科医生、心理学家、兽医。
  • 科技类:ICT经理、软件开发人员、多媒体专家(年薪要求较高)。
  • 建筑类:项目经理、施工项目经理。

第二梯队:Tier 2 - “工作转居留”通道 (Work to Residence Pathway)

这个梯队的职业,也是新西兰很需要的,但没有Tier 1那么紧迫。你需要先持有认可的工作签证(比如雇主担保工签),在相关岗位上为新西兰工作满2年,然后就可以申请居民签证了。虽然多了一个“工作2年”的步骤,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比传统的打分制要稳妥得多。

真实案例:

之前提到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小李,她找到的“注册护士”职位,就光荣地列在Tier 2名单上。她先用毕业工签(因为护理需要注册)入职,工作满两年后,就可以通过“绿名单”的Work to Residence通道申请移民了。路径规划得明明白白。

Tier 2名单上的热门职业(部分列举):

  • 医疗类:注册护士、助产士、麻醉技师。
  • 教育类: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
  • 农业类:养牛/养猪/养鹿等农场主。
  • 技术工人:汽车电工、柴油机修理工、水管工、电工。

数据支撑:根据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的数据,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是新西兰最大的雇主行业,职位空缺率一直很高。同样,建筑业和IT行业的职位增长也常年位居前列。这背后反映的,就是“绿名单”上这些职业的真实市场需求。

所以,现在规划留学,思路要彻底转变。第一步不是看学校排名,而是打开新西兰移民局官网,把“Green List”从头到尾研究一遍。看看哪些职业是你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去读的。从终点出发,倒推你的留学路径,这才是最稳妥的策略。

好了,今天的干货就分享到这里。信息量很大,我知道你可能需要点时间消化。

别再觉得未来遥远,政策跟你无关。你今天在选课系统里点的每一个“确定”,都可能决定了你几年后是坐在奥克兰的办公室里,还是坐在回国的飞机上。这条路,从来都不只是埋头读书那么简单,更是一场信息战和规划战。

多和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聊聊,多刷刷移民局官网,别怕麻烦。你现在多做的每一点功课,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记住,在新西兰,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加油吧,小伙伴们!愿我们都能把未来的路,走得明明白白。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05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