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拒收托福,划重点! |
|---|
| 核心事件:剑桥大学官网更新,自2024-25学年申请季起,不再接受托福iBT成绩作为语言证明。 |
| 背后原因:主要与2023年7月托福考试改革有关。新版托福取消了独立写作任务,总时长缩短,剑桥可能认为其对学术写作能力的评估效力下降。 |
| 影响范围:目前仅剑桥大学明确拒收。牛津、LSE、帝国理工、UCL等其他G5院校及绝大多数英美高校,目前仍继续接受托福成绩。 |
| 应对策略:如果剑桥是你的唯一梦校,请立即停止备考托福,转向雅思、PTE或CAE/CPE。如果申请范围广泛,已考出的托福高分依然极具价值。 |
“115!YES!”
小A看着电脑屏幕上弹出的托福成绩,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珍珠奶茶打翻。为了这个分数,他熬了无数个夜晚,刷了快半米高的TPO,连做梦都在念叨“integrated writing”。他的梦校清单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闪闪发光,而115分,已经稳稳超过了剑桥历年来110分的变态要求。他心满意足地截了个图,正准备发个朋友圈庆祝一下,申请群里突然弹出的一条链接,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链接标题赫然写着:《Cambridge University no longer accepts TOEFL》。
小A瞬间懵了。他点进去,跳转到剑桥大学研究生招生的官网页面,白纸黑字地写着:“Please note that we do not currently accept TOEFL iBT...”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过去几个月的努力,好像瞬间变成了一个笑话。
相信小A的经历,是很多同学最近心情的真实写照。没错,家人们,这不是谣言!留学圈真的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那个我们仰望的、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够到的剑桥大学,悄无声息地,把托福iBT“拉黑”了。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最近,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剑桥大学在更新其2024-25学年入学的语言要求页面时,关于托福iBT的描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此之前,剑桥对托福的要求是出了名的高,总分至少110,且听说读写四个单项都不能低于25分。这个标准,每年都刷掉了一大批英雄好汉。
而现在,官网上关于托福的说明变成了:“我们目前不接受托福iBT作为有效的英语语言测试。”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巨大。这意味着,如果你打算申请2024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剑桥课程,无论你考了多高的托福分,都没法用它来证明你的语言能力了。这突如其来的“分手”,让无数正在埋头苦刷托福的同学措手不及。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好端端的,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剑桥为何突然“变心”?锅可能得新版托福来背
这次调整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剑桥对托福有什么偏见。真正的导火索,是托福考试本身在2023年7月26日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
1. 考试时长大幅缩短:旧版托福需要考3个多小时,对体力和专注力是巨大考验。新版直接砍到了2小时以内,让很多考生大呼“轻松”。
2. 写作部分“大换血”: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点。旧版托福写作包含两部分: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独立写作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就一个话题写一篇300词以上的完整议论文,非常考验逻辑思辨和长篇论述能力。而新版托福,直接取消了这道独立写作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做“学术讨论写作”(Writing for an Academic Discussion)的新题型。这个题型模拟线上课堂讨论,要求你在10分钟内写一个100词左右的简短回复。可以说,难度和对学术写作能力的考察深度,都大大降低了。
3. 取消了不计分的加试题:以前考试中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假题”没了,考试体验确实更好了。
你看,这些改革,从学生的角度看,似乎是“减负”的好事。但从剑桥这种顶级学术殿堂的角度看,问题就来了。剑桥大学的治学严谨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招收的学生,未来需要面对大量的文献阅读、学术研讨和数千乃至上万字的论文写作。他们需要确保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学术写作能力,能够支撑这种高强度的学术生活。
旧版托福的独立写作,虽然备受考生“折磨”,但它恰恰模拟了学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独立思考、构建论点、组织论据并清晰表达。而新版的“学术讨论写作”,更像是写一个高级点的“论坛回帖”,虽然也考察语言运用,但在评估深度和广度上,与独立议论文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合理推测,剑桥的招生委员会经过评估后认为,改革后的托福iBT,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精准地筛选出具备顶级学术写作潜力的学生。为了维持其严苛的学术标准,他们做出了这个艰难但果断的决定。
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在剑桥读历史学博士的学姐曾分享,她第一学期的任务就是每周阅读三本专著,并提交一篇3000字的文献综述。这种强度下,如果连一篇逻辑严密的独立议论文都写不出来,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剑桥的决定,正是为了避免招到语言能力“名不副实”的学生。
多米诺骨牌会倒下吗?牛津、LSE们会跟进吗?
剑桥的这一举动,最让大家恐慌的是:其他G5大学会不会有样学样,掀起一场“抛弃托福”的连锁反应?毕竟,牛津和剑桥在很多方面都是“相爱相杀”,标准也经常看齐。
别急,我们一个个来看。为了给大家最准确的信息,小编特地去各大官网查证了最新的语言要求(信息截至发文日,请同学们申请时务必再次核对官网):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目前,牛津大学官网明确表示仍然接受托福iBT成绩。他们的要求同样非常高,标准线是总分100(听22, 读24, 说25, 写24),但很多热门专业要求达到更高的110分(听22, 读24, 说25, 写24)。看到这个写作24分的要求没?牛津对写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会不会在未来重新评估新版托福,这很难说,但至少在2024申请季,托福依然是有效的。他们是下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对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LSE也继续接受托福。作为社科领域的殿堂,LSE对写作的要求也是出了名的。他们的标准是总分100,但要求写作不低于27分,口语不低于22分,阅读不低于25分,听力不低于22分。这个写作27分的单项要求,甚至比很多学校的总分线都苛刻,显示出他们筛选学术写作人才的决心。只要托福的写作单项分还能让他们信服,他们短期内应该不会轻易改变政策。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作为理工科的巨头,帝国理工也接受托福。他们分为两个标准等级:Standard要求总分92(单项不低于20),Higher要求总分100(单项不低于22)。理工科的学术要求和文科社科略有不同,虽然也需要写论文,但对长篇议论文的依赖度可能稍低。因此,帝国理工跟进剑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CL作为规模庞大、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同样继续接受托福。它的语言要求根据专业不同,分成了好几个等级,从Level 1的79分到Level 5的110分不等。这种灵活的分级制度,意味着UCL有更大的空间去适应考试的变化,而不是像剑桥那样“一刀切”。
小结一下:目前来看,G5里只有剑桥“叛变”了。牛津、LSE、IC、UCL依然向托福考生敞开大门。但是,剑桥作为顶尖风向标,它的举动无疑给所有顶级名校敲响了警钟,也给ETS(托福的主办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学校跟进,我们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转考雅思还是坚守阵地?
好了,分析了这么多,现在回到最实际的问题:作为准留学生,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这需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来决定。
情况一:剑桥是你的“白月光”,非它不去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那答案很简单:请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放弃托福备考,转向剑桥接受的其他语言考试。
首选当然是雅思(IELTS)。雅思是英国大学的“亲儿子”,接受度最广。剑桥对雅思的要求是总分不低于7.5,单项不低于7.0。雅思和托福的备考思路有些不同,比如口语是和考官真人对话,写作的大作文题型也更丰富。你需要尽快调整学习计划。
除了雅思,剑桥还接受PTE Academic(要求总分75,单项不低于75)和C1 Advanced/C2 Proficiency(即CAE/CPE,分别要求193分和200分)。PTE是机考,出分快,适合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急着要成绩的同学。CAE/CPE是剑桥自家的英语考试,难度较高,但在英联邦国家认可度极高。
情况二:你的申请列表里包含多家G5和英美顶尖名校
如果你的选校范围很广,既有英国的G5,也有美国的藤校,那么就不必如此惊慌。
如果你已经考出了满意的托福成绩,比如像开头的小A一样考了115分。恭喜你,这个分数依然是申请牛津、LSE、美国TOP20等一大票顶尖学校的“硬通货”。你的努力完全没有白费!你只需要在申请剑桥时,额外准备一个雅思或其他认可的成绩即可。或者,如果备考压力太大,也可以考虑将剑桥从申请列表中移除或作为冲刺项,主攻其他依然接受托福的梦校。
如果你正在备考托福的路上,现在是一个重新评估的好时机。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你所有的目标院校中,有多少是只认雅思不认托福的(目前看来,这样的顶尖学校极少),又有多少是更偏爱托福的(比如大部分美国大学)?综合来看,托福在美国的通用性依然是No.1。如果你的主战场在美国,完全可以继续备考托福。如果你的重心在英国,并且剑桥是重要目标,那么及时转考雅思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就像一位去年刚用托福112分拿到UCL录取的同学分享的:“留学申请就像打怪升级,你得根据不同Boss(学校)的属性,切换不同的武器(成绩)。剑桥这个Boss现在对托福免疫了,我们就换一把叫‘雅思’的剑去打它。但你手里的托福这把‘屠龙刀’,去打其他Boss还是很好用的。”
说到底,留学申请本就是一场信息战和策略战。学校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微调,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信息的灵敏度,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调整。
这次剑桥的“拒收”事件,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说是一次提醒。它提醒我们,任何标准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也让我们再次聚焦于语言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一个分数,而是为了真正拥有在异国他乡进行深度学术探索的能力。
所以,各位正在奋斗的家人们,先别慌。看清自己的目标,查好最新的官方要求,然后调整你的航向。这条路虽然时有风浪,但只要方向盘还在自己手里,总能到达想去的彼岸。你的梦校,无论它叫剑桥还是别的什么,都在那里等着那个准备充分、灵活应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