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留学凉了?八成留学生用脚投票

puppy

最近是不是总在纠结要不要去挪威?感觉网上把它夸得像童话一样,但心里又有点打鼓。跟你说个悄悄话,“八成留学生用脚投票”这个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哦!曾经的免学费天堂,为什么现在好像没那么香了?是因为突然开始收学费,还是传说中“社恐”的社交环境真的让人融不进去?又或者是在当地找工作难于上青天?这篇文章就带你深扒一下背后的真实原因,聊聊那些过来人没告诉你的“坑”。准备冲的小伙伴,真心建议先看看这篇“避雷指南”,再决定要不要把北欧梦提上日程!

动身挪威前,先问自己三个“灵魂拷问”
钱包够鼓吗?学费+生活费,一年30万人民币打底,做好烧钱的准备了吗?
心脏够大吗?能接受长达半年的黑夜和“零社交”的孤独感,一个人扛所有吗?
语言天赋够好吗?毕业想留下?挪威语是硬通货,有信心从零学到能和本地人抢饭碗的水平吗?

哈喽,各位在留学路上迷茫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 lxs.net 码字的小编。

前几天,读者群里有个叫艾米丽的学妹,给我发了一长串的语音。她说明年就毕业了,本来铁了心要去挪威读硕士,毕竟网上那些帖子把挪威夸得跟人间仙境似的:极光、峡湾、森林、高福利社会,而且以前还免学费!她连看哪个大学的极光视角最好都研究好了。

可最近,她越刷信息越不对劲。一会儿看到挪威开始收学费了,一年二三十万,直接劝退;一会儿又看到有博主吐槽说,在挪威待了三年,一个本地朋友都没有,孤独到想在雪地里裸奔。她慌了,跑来问我:“小编,挪威留学现在是不是真的‘凉了’?网上说的‘八成留学生用脚投票’是真的吗?我这梦想的小火苗,快被现实的冷风吹灭了。”

艾米丽的纠结,我太懂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一边被种草,一边又被各种“劝退”文搞得心神不宁。挪威,这个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北欧留学圣地,为什么现在风评急转直下?今天,咱不吹不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深扒一下这背后的“三大坑”,看看那些选择离开的留学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免费午餐”到“明码标价”,钱包还好吗?

聊挪威,绕不开的就是钱。这曾经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现在最“扎心”的地方。

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挪威还是欧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对所有国际学生免学费的“慈善家”。你只需要承担每年大概12万人民币的生活费,就能享受到世界顶级的教育资源。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用国内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读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性价比简直爆表!

那时候,申请挪威的中国学生,背景一个比一个“卷”。985/211是标配,GPA 3.8都不敢说自己稳了。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挤进这片“免费”的教育高地。

然而,童话在2023年秋天戛然而止。挪威政府突然宣布,向所有非欧盟/欧洲经济区的学生收取学费。这一记重拳,直接把很多人的挪威梦给打碎了。

这个学费有多贵呢?咱们来看几个具体数字。以奥斯陆大学(UiO)为例,人文社科类的硕士,一年学费在13万到16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9万到11万)。理工科和医学类更贵,能达到26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8万)。如果你想去挪威科技大学(NTNU)读个建筑或者艺术,学费甚至可能高达40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8万)。

这还只是学费。别忘了,挪威可是全球物价最高的国家之一。咱们简单算一笔账:

学费:取个中间值,算15万人民币/年。

生活费:根据挪威移民局(UDI)的官方要求,学生每年至少要有137,907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9.5万)的生活保证金。但说实话,在奥斯陆这种大城市,这点钱只够你“活着”。稍微想改善下生活,参加点社交活动,一年15万人民币的生活费预算都算比较节省的。

加起来,现在去挪威留学,一年30万人民币的开销是最基本的门槛。两年硕士读下来,就是60多万。这个价格,跟英美澳加比起来可能不算最贵,但跟欧洲其他国家比,比如学费低廉甚至免费的德国、法国,或者学费相对亲民的荷兰、瑞典,挪威的性价比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根据挪威高等教育与技能局(HK-dir)公布的官方数据,2023年秋季学期,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硕士课程申请人数,从前一年的2万多人暴跌至不足5000人。这个跌幅接近80%!这就是我们标题里“八成留学生用脚投票”最直接的来源。大家一看要钱了,而且要这么多钱,扭头就去申请德国、荷兰了,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在一棵“昂贵”的树上吊死?

我认识一个学弟,叫Leo。他去年本来已经拿到了卑尔根大学的offer,专业是海洋生物学,完美契合他的兴趣。他兴奋地规划着去看峡湾,去研究三文鱼。结果学费政策一出,他傻眼了。一年20万的学费加生活费,对于他那个工薪家庭来说,压力太大了。他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offer,转而去申请了德国一所大学的英文授课项目,虽然学校名气稍逊,但免学费,一年生活费也就8万搞定。他给我发微信说:“学长,不是不爱了,是真的爱不起了。”

一句话,当挪威留学从“梦想投资”变成“奢侈品消费”,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

“社恐”的天堂,还是“社牛”的地狱?

如果你觉得钱的问题咬咬牙能解决,那接下来这个“软肋”,可能比没钱更让人窒息——社交。

出发前,你可能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挪威人“高冷”“社恐”的段子。比如,在公交站等车,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至少五米的“安全距离”;邻居住了三年,见面也只是点头微笑,绝不多说一句废话。你可能觉得这只是夸张的玩笑,但到了之后会发现,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

挪威的社会文化非常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人际关系就像文火慢炖,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本地人的社交圈子通常非常固定,大多是“发小”、家人或者长期同事。对于一个来了两三年的外国人,想要挤进他们的圈子,难度堪比攀登布道石。

这和我们习惯的“来了就是朋友”“一起吃个饭就熟了”的社交模式完全是两个次元。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你在课堂上和一个挪威同学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感觉相见恨晚。下课后你热情地邀请他:“嘿,晚上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他可能会微笑着看着你,然后说:“哦,谢谢,但我晚上有安排了。”这个“安排”,可能就是回家看电视。他不是讨厌你,这只是他们的习惯,工作/学习和私人生活分得清清楚楚。

一个叫苏菲的学姐,性格超级开朗,在国内是学生会主席,典型的“社牛”。她刚到挪威时,也想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她积极参加各种社团,主动组织派对,邀请挪威同学来家里吃火锅。结果呢?大多数邀请都被礼貌地拒绝了。派对上来的,基本还是那几个国际学生。她努力了一年,感觉自己像个一厢情愿的小丑,巨大的挫败感和孤独感,让她在漫长又黑暗的冬天里好几次崩溃大哭。

这不是个例。根据挪威学生健康与福利调查(SHoT survey),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经常感到孤独。而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个比例只会更高。你远离家乡,没有亲人朋友,叠加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那种被整个世界隔绝的感觉,真的非常折磨人。

尤其是在冬天。挪威的冬季漫长、寒冷且黑暗,很多地区一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微弱天光,这被称为“极夜”。这种天气极易引发季节性情感障碍(SA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冬季抑郁”。当你心情本就低落时,推开门是刺骨的寒风和无边的黑夜,想找个人聊聊天,却发现大家都各自在家享受着自己的“koselig”(挪威语,意为温馨舒适),没人愿意出门。那种绝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挪威人不好。他们普遍素质很高,乐于助人。你问路,他们会非常耐心地给你指引。但“帮忙”和“交朋友”是两码事。他们只是不习惯和陌生人快速建立深度联系。如果你也是个享受独处、热爱自然、能自得其乐的人,那挪威可能是你的天堂。但如果你需要热闹的社交环境来获取能量,那这里可能会让你“饿死”。

毕业即失业?挪威语才是真正的“敲门砖”

好了,熬过了学费的压力,挺过了孤独的侵袭,终于顺利毕业了。你拿着一张金光闪闪的挪威名校文凭,想着在这里找份工作,享受高薪高福利,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打住,童话又该醒了。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挪威找工作,挪威语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需品。

很多人可能会反驳:“不对啊,挪威人英语水平那么高,几乎人人都会说,很多大公司工作语言也是英语啊。”

没错,挪威人的英语普及率确实高得惊人。在工作中用英语沟通技术问题,完全没障碍。但问题出在“工作之外”。你的同事们茶歇时间聊八卦、午餐时开玩笑、下班后一起去喝酒,他们用什么语言?当然是挪威语。如果你一句都听不懂,就只能尴尬地坐在一旁,默默地刷手机。你将永远是团队里的“局外人”,无法真正融入公司的文化。老板在考虑提拔人选时,一个技术水平相当,但能和团队无缝交流的本地人,和一个技术再好,但沟通有壁垒的外国人,他会选谁?答案不言而喻。

我有一个朋友,在NTNU读的计算机硕士,专业能力超强,在校期间还跟着导师发了顶会论文。毕业后,他信心满满地开始投简历。他瞄准的都是那些声明工作语言是英语的科技公司。面试过程很顺利,技术面都答得很好。但好几次,都在最后一轮被刷下来。后来一个好心的HR私下告诉他,虽然岗位要求是英语,但最终入围的几个候选人里,其他人都会挪威语。公司考虑到团队协作和长期发展,还是选了本地人。

这个故事在留学生圈子里屡见不鲜。除非你是某个领域凤毛麟角的顶尖大牛,公司愿意为你破例,否则,在同等条件下,语言是第一道坎。

根据挪威统计局(SSB)的历史数据分析,非欧盟背景的硕士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后,大约只有一半能在挪威找到工作。剩下的一半,要么回国,要么去了其他更容易就业的欧洲国家。这又回到了我们说的“用脚投票”。很多人不是不想留下,是真的留不下来。

学习挪威语有多难?作为日耳曼语族的一员,它对英语母语者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发音、语法都是全新的体系,要学到能流利工作和社交的水平(B2甚至C1级别),没有两三年的全职苦功是很难拿下的。而对于读两年制硕士的学生来说,一边要应付繁重的课业,一边还要从零开始攻克一门新语言,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你来挪威的最终目标是留下来工作,那请你在拿到offer的那一刻,就开始学挪威语。别等到毕业了,才发现语言是那堵你无论如何也翻不过去的墙。

所以,挪威这趟车,到底还上不上?

聊了这么多“劝退”的理由,是不是觉得挪威留学已经被我喷得一无是处了?

别急,还真不是。

挪威依然是那个拥有极致自然风光、顶级教育质量和高度发达文明的国家。这里的大学在海洋工程、能源、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依然是世界领先。在这里,你能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能享受到高度的平等和尊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

只是,它不再是那个对所有人敞开怀抱的、没有门槛的童话乌托邦了。

它更像一位高冷的美人,美得令人心动,但也带着刺。想要拥抱她,你需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好了足够的诚意、金钱和毅力。

在做决定前,别光看滤镜下的美景和网上的吹捧。真心建议你,合上那些游记,打开学校官网的费用计算器,算算你家里的存款够不够烧两年;放下那些社交达人的Vlog,找一些讲述独处和心理健康的帖子看看,评估一下自己的抗压能力;别只盯着那些成功留在挪威的“幸存者”故事,去LinkedIn上搜一搜,看看那些毕业后回国或者去了别国的学长学姐,他们的经历或许更具代表性。

想清楚你来挪威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张文凭,是为了那份经历,还是为了留下来生活?不同的目标,需要你付出完全不同的努力。

如果你钱袋充足,内心强大,享受孤独,且对某个专业爱得深沉,并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学好挪威语,那么,来吧,挪威的壮丽风景和学术殿堂依然为你敞开。

但如果你只是被“免费”“童话”这些过时的标签吸引,对背后的挑战一无所知,那我劝你,真的要三思。别让信息差,坑了你的青春和钱包。

毕竟,留学是人生大事,选错了,可没有回头路走啊。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