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划重点:阅读本文前必看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干货满满!我们不只是简单地报排名,而是会带你深挖排名背后的“潜规则”。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学校排名飙升,有些传统强校却意外下跌吗?想了解薪资、校友圈、国际化这些硬核指标到底怎么影响你的未来吗?特别是今年新加入的ESG权重,对咱们选校有什么颠覆性的影响?别急,泡杯咖啡,跟着小编的节奏,我们一起把2024年的FT排名看个底朝天! |
周一早上10点,北京。在国贸写字楼的格子间里,你一边假装盯着屏幕上的PPT,一边悄悄把浏览器切换到了FT的官网。心脏“怦怦”直跳,手心微微出汗,比等自己的KPI考核结果还紧张。因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放榜日。
你叫Leo,一个工作了五年的产品经理。每天在无尽的需求评审和项目复盘中挣扎,你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跳板,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解锁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可能。MBA,就是你为自己选定的那把钥匙。过去一年里,你刷了无数遍GMAT,改了二十多版PS,和校友喝了十几杯咖啡,梦校的Logo几乎刻在了你的视网膜上。这个排名,不仅是一张冷冰冰的榜单,更是对你过去一年努力的某种“预判”,也是未来两年你将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
“出来了!出来了!” 留学群里突然弹出的消息让你精神一振。你迅速点开链接,手指飞速滑动,寻找着那个熟悉的名字……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和Leo一样,对这份榜单充满了期待、紧张,又或是一丝不安?别担心,今天小编就化身你的贴身军师,带你一起庖丁解牛,看看这份新鲜出炉的2024 FT全球MBA排名,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又能给我们的申请带来哪些启发。
王者归来与黑马逆袭:顶尖梯队的大洗牌
今年的榜单,用“几家欢喜几家愁”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时隔三年,重回全球第一的宝座!
对于一直关注排名的“老司机”来说,沃顿的登顶其实不算意外,更像是一种“王者归来”。作为M7(美国七所最顶尖的商学院)的头牌之一,沃顿在金融领域的统治力无人能及。我们来看看它的硬核数据:2024届毕业生的加权平均薪资高达$245,772美元,薪资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29%!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薪水,是他们读MBA之前薪水的2.29倍。这种实打实的投资回报率,让沃顿的“金融黄埔军校”名号更加响亮。不仅如此,它的“研究排名”也高居全球第三,说明学院的学术实力和思想领导力依然是顶尖水平。
如果你梦想进入华尔街,想和全球最聪明的“金融精英”做同学,那沃顿重回第一的消息,绝对会让你更加热血沸腾。
欧洲阵营的领头羊依然是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它稳坐全球第二的宝座,实力不容小觑。INSEAD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一年制项目和极致的国际化。想象一下,你在法国枫丹白露的森林里上课,在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做项目,同学来自超过90个国家。这种“一口气体验两个大洲”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国际流动性”排名全球第四,意味着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找工作的自由度非常高。对于那些希望快速完成学业、并立刻投身全球职场的同学来说,INSEAD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但今年的榜单,最大的惊喜可能来自并列第三的两位选手: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和意大利的SDA博科尼管理学院(SDA Bocconi School of Management)。
哥大作为去年的冠军,今年虽然稍有下滑,但依然稳居前三,实力毋庸置疑。地处纽约曼哈顿这个宇宙中心,哥大商学院的学生出门就是华尔街,实习和networking的机会多到数不清。它的加权薪资($234,746)也仅次于沃顿和斯坦福,是实打实的“搞钱”强校。
而SDA博科尼,则是今年最大的“黑马”,从去年的第六名一举冲进前三,与哥大平起平坐!这所来自米兰的商学院,到底凭什么?答案藏在今年的新规则里,我们后面会详细说。但它的崛起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欧洲商学院的实力正在被重新评估,MBA的世界不再是英美独大。
当然,有赢家就有失意者。去年还在榜单前列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SB)今年跌至第23位。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如果你仔细看数据,会发现斯坦福的毕业生加权薪资依然是全球最高的($250,650),校友网络排名也是全球第一。它的下跌,恰恰说明了FT排名规则的重大变化。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
别只看总分!深入排名背后的三大核心指标
一个聪明的申请者,绝不会只盯着总排名那个数字。就像买车不能只看品牌,还要看发动机、安全性和油耗一样。FT排名由21项指标构成,我们必须学会看懂那些对我们最重要的“分项指标”。
1. 薪资与回报:钱途还光明吗?
读MBA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学费加生活费动辄上百万人民币。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这笔钱花得值不值”。FT通过“加权薪资”和“薪资涨幅”这两个指标来衡量MBA的经济回报。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斯坦福虽然总排名下跌,但其毕业生的加权薪资($250,650)依然是全球第一。哈佛($246,509)和沃顿($245,772)紧随其后。这说明,顶尖名校的“金字招牌”在就业市场上依然非常值钱。如果你追求的是毕业后薪资的绝对值,那么这些美国老牌名校依然是你的首选。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LXS网站的一位校友Sarah,2019年从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辞职,去了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今年排名第10)。她读MBA前的年薪大概是40万人民币。毕业后,她成功进入了麦肯锡的芝加哥办公室,起薪加奖金轻松超过20万美元。她的薪资涨幅超过了150%,完美诠释了顶尖MBA带来的职业跃迁。布斯商学院今年的薪资涨幅数据是137%,这和Sarah的经历高度吻合。
但是,今年FT悄悄做了一个调整:把薪资相关指标的权重从40%降低到了32%。这就是为什么像斯坦福这样薪资很高,但在其他方面(比如ESG)表现不突出的学校,排名会下滑。FT在告诉我们:MBA的价值,不能只用钱来衡量。
2. 校友网络: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读商学院,一半是上课,一半是混圈子。” 这句话虽然有点功利,但却道出了真相。一个强大的校友网络,是你毕业后最宝贵的无形资产。FT的“校友网络排名”就衡量了这一点。
今年的校友网络排名前三甲是:斯坦福(#1)、哈佛(#2)、沃顿(#3)。这毫不意外,这些历史悠久、校友遍布全球各行各业顶层的学校,能为你提供的资源是无法想象的。
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你想回国创业,需要找天使投资。你可能会发现,国内一线VC的合伙人里,有好几个都是你的沃顿校友。你发一封邮件过去,标题写上“Wharton Alumnus Seeking Advice”,得到回复的概率会比普通创业者高出几个数量级。再比如,你想跳槽去新加坡的Google,通过领英可以轻松找到几十个在Google工作的INSEAD校友,找他们做个内推、聊聊内部情况,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小编认识的一位LBS(London Business School,今年排名#8)的毕业生,他毕业后想去中东发展。当时他对迪拜的市场一无所知,就在LBS的校友系统里发了个帖子。结果不到一天,就收到了超过10个在迪拜工作的校友的回复,有人帮他分析市场,有人给他推荐猎头,还有人直接把他的简历递给了公司的招聘经理。两个月后,他顺利拿到了迪拜一家主权基金的Offer。这就是校友网络的力量。
所以,在选校时,一定要去官网看看学校的校友规模、分布地区和行业。问问自己:这个学校的校友网络,能在我未来想去的城市和行业帮到我吗?
3. 国际流动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读MBA的很大一个动机就是获得一段海外工作经历,甚至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FT的“国际流动性排名”就非常关键了。它衡量的是学生在毕业前后国籍和工作地点的变化。
在这个指标上,欧洲商学院展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瑞士的IMD商学院(#1)、西班牙的Esade商学院(#5)、法国的INSEAD(#4)和HEC Paris(#11)都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它们极度国际化的学生构成和覆盖全球的职业发展服务。
比如INSEAD,它的学生来自90多个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占比超过10%。在这样的环境里,“国际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的日常。你的学习小组里可能有来自巴西的投行家、德国的工程师、印度的创业者和尼日利亚的NGO管理者。这种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学习。毕业后,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会帮你对接全球的雇主,无论你想去伦敦、新加坡、纽约还是迪拜。
相比之下,美国商学院的学生构成还是以美国本土学生为主,国际学生的比例通常在30%-40%左右。毕业后想留在美国工作,还需要面临H1B抽签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你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全球化的职业发展平台,那么欧洲的顶尖商学院,绝对值得你重点考虑。
时代变了!ESG成为商学院的新战场
如果你仔细研究今年的榜单,你会发现一个巨大的变化: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以及“碳足迹”和“净零教学”这些新指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这背后,是整个商业世界的逻辑在发生改变。如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不能只盯着财务报表,还必须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影响。顶尖商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摇篮,自然要顺应这一趋势。
今年的FT排名明确将“ESG和净零教学排名”作为一个独立的评分项,占了6%的权重。我们来看看谁是这个新赛道的优等生:
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Darden)高居该项第一。而我们前面提到的“黑马”SDA博科尼,则排在第三位,西班牙的IESE商学院排在第六位。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两所欧洲学校的总排名能大幅跃升了。它们在课程设置中,早已将可持续发展、商业伦理等内容深度整合,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
比如,在博科尼,你可能会参与一个为当地非盈利组织制定商业计划的咨询项目;在IESE,你可能会在课堂上激烈辩论一家快时尚公司应该如何平衡利润和供应链上的劳工权益。这些经历,培养的不仅仅是商业技能,更是一种着眼于长远、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的领导力思维。
这对我们申请者意味着什么?
首先,在写文书和面试时,展现你对ESG的理解和思考,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加分项。你可以聊聊你对目前工作的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挑战的看法,或者你未来希望如何利用商业的力量去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这会让你从一群只谈“职业目标是进投行/咨询”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其次,在选校时,你可以把ESG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去学校官网看看他们的课程列表,有没有相关的课程、研究中心或者学生俱乐部。这不仅关系到你的排名,更关系到你未来5-10年职业发展的“版本适应性”。因为未来的好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向那些懂得如何创造“共享价值”(Shared Value)的人才倾斜。
排名只是地图,旅程还需自己走
聊了这么多,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开头的Leo。他最终在榜单的第16位,找到了他的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UC Berkeley: Haas)。排名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Leo并没有太沮丧。因为他知道,Haas的文化(Defining Principles: Question the Status Quo, Confidence Without Attitude, Students Always, Beyond Yourself)和他自己的价值观完美契合。他想去硅谷感受创新的脉搏,而Haas正是通往硅谷心脏的最佳跳板。
FT排名就像一张详尽的世界地图,它为你标注出了哪些是名山大川,哪些是交通枢纽。它能帮你拓宽视野,给你一个比较和参考的坐标系。你可以用它来发现像SDA博科尼这样的“宝藏学校”,也可以用它来验证你梦校的硬实力。
但你一定要记住,地图本身不是目的地。最终你要去哪里,要走哪条路,需要你自己决定。不要被排名绑架,为了一个数字去申请一所并不适合你的学校。
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问题:
我到底想通过MBA改变什么?是薪水、行业、地点,还是我的思维方式和视野?
我喜欢大城市的热闹,还是大学城的宁静?我喜欢竞争激烈、狼性十足的文化,还是温暖协作、互帮互助的氛围?
五年后,十年后,我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审视这份榜单。把排名和你自己的需求进行匹配,找到那个能让你兴奋、让你感觉“就是这里了”的学校。那个地方,才是属于你的“全球第一”。
申请季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马拉松。希望这篇文章,能像路边的一个补给站,为你加满油,让你更有方向、更有信心地跑下去。祝你,也祝Leo,最终都能拿到梦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