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行李前必看!学姐的私藏留学好物清单

puppy

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你,是不是正对着空荡荡的行李箱发愁,感觉什么都想塞进去,又怕超重一秒回到解放前?别担心,踩过无数坑的学姐来给你划重点啦!这份清单可不是网上随便抄抄的,全是我用真金白银和血泪经验总结出来的私藏干货。从能救命的多功能转换插头、抚慰“中国胃”的迷你电饭煲和调料包,到让你在异国他乡也能安心的常用药和证件照,再到帮你省钱省力、可以直接在当地买的“避雷”物品……我们不只告诉你带什么,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让你把每一寸空间和重量都用在刀刃上。快来看看,让你打包时心里有底,轻松上阵!

打包行李终极提醒
重要文件放随身:护照、签证、录取通知书、机票行程单等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务必放在随身背包里,千万别托运!
现金别带太多:带少量当地货币应急即可,大部分消费靠信用卡。根据中国海关规定,出境可携带的人民币现钞不超过20000元,外币现钞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
液体和电池规定:随身行李中的液体单瓶不能超过100ml,总量不超过1L。充电宝必须随身携带,且容量通常不能超过100Wh(约27000mAh),具体请查询航司规定。
违禁品要清楚:肉类、蛋奶制品、新鲜水果蔬菜、种子等是很多国家的入境违禁品,千万别带,否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不确定的话,就别带!

哈喽,各位即将在 lxs.net 开启新篇章的学弟学妹们!

我是你们的学姐,坐标英国,留学第五年。还记得五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妈一边念叨着“穷家富路”,一边试图把一床棉被塞进我那只28寸的行李箱。我爸则在一旁研究怎么把家里的菜刀用毛巾裹得最安全。而我,对着一地狼藉,感觉我的世界末日不是开学,而是打包。最后,在机场,我因为行李超重,付了将近1500块的超重费,心疼得滴血。更扎心的是,到了英国才发现,那床辛辛苦苦带来的棉被尺寸根本不合适,而那把菜刀,在宿舍厨房里显得格格不入,因为室友们都用着轻巧的主厨刀。

那一次的“血泪史”让我明白,留学打包真的是一门玄学。带对了,你是生活小能手;带错了,就是花钱买累赘。所以,今天学姐不跟你们扯那些网上复制粘贴的清单,只聊聊我用真金白银和无数次踩坑经验总结出来的“私藏好物”和“避雷指南”。这篇超长干货,保证让你把每一公斤都用在刀刃上!

第一章:救命稻草级必备品,离了它们寸步难行

这一类的东西,重要性堪比你的护照。不是说它们有多贵重,而是缺了它们,你刚落地的头几天可能会过得相当狼狈。

1. 一个“万能”的转换插头

这绝对是清单里的 No.1!千万别小看它。想象一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手机电量只剩1%,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到了宿舍,却发现国内带来的充电器插不进墙上的插座。那种瞬间的崩溃感,我体验过,绝对不想让你们再体验一次。不同国家的插座标准五花八门,比如英国是三孔的英标(G型),美国和加拿大是两扁一圆的美标(B型),欧洲大陆普遍是两圆的德标(F型)。

学姐的真实案例:我有个同学去美国,就带了个普通的两孔插排。结果发现美国的插座很多是三孔的,她的插排根本用不上,最后只能把笔记本电脑当“充电宝”用,第一周过得那叫一个憋屈。所以,别图便宜买那种单个的转换头,直接上一个“全球通用多功能转换插头”。现在市面上的很多产品都自带2-3个USB接口和Type-C快充口,价格大概在100-200人民币。一个就能同时给你的手机、电脑、耳机充电,方便到飞起。这笔投资,绝对是你留学期间最值的投资之一。

2. 你的各类“身份证明”电子+纸质备份

护照、签证、录取通知书(I-20/CAS)、学位证、成绩单、雅思成绩单……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吧?但重点是备份!备份!备份!

具体怎么做?

  • 电子版:全部扫描或拍照,清晰地存在你的手机、个人邮箱、Google Drive或百度网盘里。这样就算原件不幸丢失,你也能随时调取电子版作为证明。
  • 纸质版:复印2-3套,一套放在随身行李,一套放在托运行李,再留一套给国内的爸妈。分开存放,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根据各国使领馆的数据,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因为护照丢失而陷入麻烦。补办护照流程繁琐,通常需要4-6周,期间你无法出境,甚至可能影响到学校注册和签证续签。有备无患,真的能省去天大的麻烦。

3. 几张不同尺寸的证件照

这个小东西,在国内拍便宜又方便,几十块钱就能搞定一版。到了国外,你会发现拍证件照又贵又麻烦。比如在英国,照相亭拍一次快照大概要8-10英镑(约合70-90人民币),而且效果一言难尽。在美国,去CVS或者Walgreens拍,也要15-17美元(约合100-120人民币)。

刚到学校,办理学生卡、电话卡、青年火车卡、健身房会员卡,甚至去警察局注册,都可能需要用到证件照。建议准备一寸和两寸的白底、蓝底照片各一版,再存好电子版。到时候需要什么尺寸,直接打印就行,省时省钱。

第二章:抚慰“中国胃”的秘密武器

相信我,无论你出国前多么信誓旦旦地说要拥抱西餐,不出一个月,你的中国胃就会开始疯狂抗议。外面的中餐又贵又不正宗,这时候,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最大的幸福。

1. 迷你电饭煲/多功能电煮锅

这绝对是留学生幸福感提升神器 Top 1!很多人觉得国外也能买到,没错,但价格可能会让你肉疼。一个基础款的迷你电饭煲,在亚马逊上可能要卖到40-60美元/英镑,功能还特别单一。而国内淘宝上,一个100-200人民币的多功能电煮锅,简直是万能的。

它能做什么?煮饭、煮粥、煮面、煮汤圆、下饺子,甚至还能和室友们围在一起吃个小火锅!学姐当年带的那个小锅,陪伴了我整个硕士生涯,用它煮出的那一碗热腾腾的排骨汤,治愈了无数个赶due的深夜。记得买的时候注意电压,大部分留学国家(如英、澳、欧洲)是220-240V,和国内通用。如果是去美国、加拿大、日本(100-120V),记得买宽电压版本或者另外配一个变压器。

2. 精心挑选的调味料和干货

国外的亚洲超市虽然东西不少,但有几样东西是又贵又难买到正宗的。带上它们,你的厨艺能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 火锅底料和蘸料:这是留学生聚会的灵魂!无论是海底捞还是小龙坎,带上几包,你就是社交圈里最靓的仔。
  • 特色干调料:比如十三香、王守义的包子饺子料、烧烤干碟、干辣椒、花椒、八角、香叶。这些东西不占分量,但能让你的菜肴充满家乡的味道。
  • 干货菌菇:干香菇、木耳、腐竹、干黄花菜。这些东西泡发后就能用,炖汤、炒菜都超棒,而且能存放很久。

学姐的避雷提醒:带这些东西之前,一定要查清楚你目的国的海关规定!大部分国家对于干燥的、商业包装的植物调料是允许入境的,但严禁携带任何肉类制品(比如含牛肉的火锅底料,要买清油的)、蛋类和新鲜农产品。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一旦被查到,不仅是没收和罚款,还可能在你的入境记录上留下污点。美国海关(CBP)和英国政府官网(GOV.UK)都有详细的食品入境规定,出发前花十分钟看看,绝对值得。

第三章:让你安心的“小药箱”和生活小物

在国外看病,流程复杂还死贵。预约一个家庭医生(GP)可能要等上一两周,而且小感冒小过敏,医生通常只会让你“多喝热水”。所以,一个自备的小药箱非常必要。

1. 你的“私人药房”

准备一个常用药清单,但切记不要带太多,够用就好,并且一定要保留药品原包装和说明书。

  • 感冒退烧药:布洛芬(Ibuprofen)、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这两个是国外最常见的止痛退烧药,但国内的康泰克、白加黑等复方感冒药,因为含有麻黄碱成分,在很多国家是受严格管制的,千万别带!
  • 肠胃药:藿香正气水/丸、蒙脱石散(治腹泻)、健胃消食片。刚到国外水土不服,很容易肠胃不适。
  • 过敏药: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国外花粉过敏很常见,很多人到了春秋季就会中招。
  • 外用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红霉素软膏、风油精/清凉油。

重要警告:如果你需要长期服用处方药,务必带上医生的英文处方和病历证明。并且,查询你的药品成分是否在你目的国是受管制的。比如,含吗啡、可待因等成分的强力止痛药或止咳药,在很多国家都属于违禁品。2018年就曾有新闻报道,有中国留学生因携带大量甘草片(含有阿片粉)入境美国被判刑。安全第一,别因小失大。

2. 备用眼镜和隐形眼镜

近视的同学听好了!在国外配眼镜,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以英国为例,一次基础的验光费用大概在20-30英镑,一副普通的镜框加镜片,随随便便就要150英镑(约1300人民币)以上。在美国,这个数字只会更高,验光费可能就要50-100美元,配一副眼镜的总花费轻松超过300美元。

所以,出发前去配一副新的备用眼镜,再带上你的验光单。隐形眼镜和护理液也尽量带足半年到一年的量。这能帮你省下好几千块钱。

3. 一套质量好的指甲刀套装

你可能会笑,这东西也值得说?当然!国外不是买不到,而是质量和设计真的跟国内没法比。花上十几刀买回来的指甲刀,可能用两次就钝了。国内几十块钱买的777或者张小泉套装,里面掏耳勺、眉剪、指甲锉一应俱全,质量杠杠的,能用好几年。

第四章:省钱避雷!这些东西当地买更香

行李箱的空间和重量都是有价的。根据2024年主流航司的规定,经济舱通常只有一件23公斤的免费托运行李额。超出一公斤的费用可能高达30-70美元。所以,有些东西,真的没必要千里迢迢背过去。

1. 大部分洗护用品和化妆品

洗发水、沐浴露、牙膏、身体乳……这些又重又占地方,还容易漏。除非你有特别小众的、国外买不到的护肤品,否则完全没必要带。像宝洁、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都是全球性的,潘婷、海飞丝、多芬、妮维雅……你在国外超市都能找到,价格甚至比国内还便宜。可以先带一套旅行装,落地后就去超市采购。

2. 床上用品(被子、枕头)

这就是我当年犯下的最大错误。国内的床品尺寸(如1.5m x 2.0m)和国外的标准尺寸(如UK Double, US Full/Queen)根本不匹配。你辛辛苦苦背过去的被子,可能塞不进当地买的被套里。这些东西非常占体积,压缩后也很重。最好的办法是,到学校后直接去IKEA、Argos(英国)、Walmart/Target(美国)买一套床上用品的“开学大礼包”(Bedding Set),通常几十刀/镑就能搞定枕头、被子、床单、被套,方便又划算。

3. 冬季厚重衣物(尤其是羽绒服)

如果你要去一个冬天很冷的地方,比如美国东北部或者英国北部,别从国内带厚重的羽绒服。一方面是占地方,另一方面是国内的羽绒服可能不适合当地“魔法攻击”式的湿冷或干冷。当地品牌的冬装,比如The North Face, Columbia, Canada Goose等,在设计上更适应当地气候,防水防风性能更好。你可以赶在黑五(Black Friday)或者圣诞节的折扣季入手,价格会非常美丽。

4. 教科书

国外的教科书贵到离谱!一本全新的专业书,动辄100-200美元/英镑。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2023-2024年的数据,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年在教科书和学习用品上的花费高达1240美元。所以,千万别从国内买影印版带过去,可能会有版权风险。正确的省钱姿势是:

  • 去学校图书馆借阅。
  • 购买学长学姐出售的二手书,通常是半价甚至更低。
  • 在学校的二手书网站或Facebook群组里淘。
  • 租用电子版教科书。

好了,学姐的这份私藏清单就暂时啰嗦到这里。其实,打包行李的过程,也是你对即将到来的留学生活的一次预演和规划。

最后想说,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家里的所有东西,更装不下爸妈的全部牵挂。别为了一点小东西没带而焦虑,也别因为超重而和爸妈争执。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你那颗准备好去探索世界的心。

带上必需品,轻装上阵吧。那些你没带来的,会在新的国度里,以另一种方式与你相遇。而那些真正的好东西,比如独立的思考,珍贵的友谊,和更开阔的眼界,都在路上等着你呢。

祝你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