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划重点:香港毕业薪资速览 |
|---|
整体水平:八大毕业生月薪中位数普遍在 HK$20,000 - HK$30,000 之间,是个不错的起点。 学校鄙视链?:港大、科大、中大毕业生起薪普遍更高,部分专业能甩开一大截。 专业是王道:医学、金融、计算机是公认的“高薪密码”,起薪 HK$40,000 往上走很常见。文科社科也不差,但职业路径更多元。 行业决定上限:想暴富?盯着投行、咨询、顶级科技公司。但要做好“拿命换钱”的准备。 薪资不是全部:别只看起薪,香港的薪资涨幅和发展机会同样重要! |
哈喽,各位在 lxs.net 潜水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 Alex。
还记得去年秋天,我那个在港科大读金融科技(FinTech)硕士的朋友 Leo 吗?他整天泡在图书馆,不是在赶 due 就是在刷 code。有天凌晨两点,他突然在我们的聊天群里扔下一个重磅炸弹:他拿到了摩根士丹利(大摩)的 offer,base salary 80k 港币一个月!
群里瞬间炸了。有人发“666”,有人发“抱大腿”,也有人默默地问了一句:“咱们普通人,毕业后到底能挣多少钱啊?”
这个问题,就像悬在每个留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飘洋过海,交着一年几十万的学费,熬过无数个图书馆的夜晚,为的不就是毕业后能有一个体面的收入,一份对得起自己努力的未来吗?
所以,今天咱们不谈虚的,就来聊聊这个最最最实际的问题:《在香港读八大,毕业后能挣多少钱?》我会用最新的数据和活生生的例子,带你扒一扒香港毕业生薪资的真实内幕。
咱们先看大盘:八大毕业生的“平均股价”是多少?
大家总喜欢问一个平均数,虽然“被平均”是常态,但它至少能给我们一个参考坐标。
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官方的《香港教资会资助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这个报告可以说是最权威的风向标了。根据 2022/23 学年的最新数据,八大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 HK$303,000,换算下来,平均月薪大约是 HK$25,250。
怎么样?这个数字是不是比你想象中要高一点?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把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混在一起算出来的平均数。就像把马云和我的平均资产算一下,我瞬间也成了亿万富翁一样。这个数字对我们个体来说,参考价值有限,但它至少告诉我们,在香港,一个八大毕业生的身份,起薪基本盘是在 2 万多港币这个水平线上的。
我身边大部分普通商科、理工科的朋友,毕业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也确实落在了 HK$18,000 到 HK$28,000 这个区间。比如,在城大读市场营销的学姐,毕业后去了一家 4A 广告公司,起薪 HK$18,000;在理大读土木工程的学长,进了政府承建商公司做助理工程师,起薪 HK$24,000。这些都是非常真实和普遍的案例。
所以,别慌,2 万多是一个很正常的起点。但如果你想往上走,那咱们就得往下看,因为真正的差距,从你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学校的“光环”值多少钱?港中科真的遥遥领先吗?
在香港,学校的名气绝对是块敲门砖,尤其是在你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阶段。“港中科”(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这三所顶级学府,就像是自带光环的“优等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更受雇主青睐。
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虽然 UGC 不会公布每个学校的具体薪酬,但各大学自己发布的就业报告里,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香港大学 (HKU):港大的毕业生薪酬一直稳坐前三。根据港大近年的就业报告,其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早就突破了 HK$30,000。特别是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简直是“印钞机”一样的存在。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科大以商科和工科闻名,毕业生薪资水平非常能打。尤其是他们的环球商业管理(Global Business)和量化金融(QFIN),毕业生进入投行和顶尖咨询公司是常态,起薪 HK$50,000 只是起步价,高的能拿到近 HK$100,000。
香港中文大学 (CUHK):中大的毕业生薪酬同样强劲,特别是其商学院和医学院。中大的“计量金融及风险管理科学”课程,和科大的 QFIN 一样,都是投行的“Target School”专业。
我有个学长,就是中大计量金融毕业的。他给我们分享过,他们那一届,班里超过一半的人都进了“中环”(香港的金融中心)。他自己拿的是一家美资投行的 offer,第一年的年薪包(底薪+奖金)就超过了 100 万港币。当然,这是金字塔尖的例子,但也反映了顶尖学校王牌专业的恐怖实力。
那其他几所大学呢?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当然不是!理工大学(PolyU)、城市大学(CityU)、浸会大学(HKBU)在特定领域也有自己的王牌。比如,理大的设计、酒店管理、物理治疗等专业,毕业生非常抢手,薪水也很可观。城大的法学院、商学院也很有竞争力。浸会的传理学院更是被誉为“亚洲第一”,虽然新闻媒体行业的起薪可能不高(约 HK$15,000 - HK$18,000),但行业声誉和人脉资源是无价的。
简单来说,学校的光环能给你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多的机会,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你的专业,才是决定你薪资天花板的关键。
专业才是硬通货!解密香港的“高薪密码”
选对专业,真的能让你少奋斗十年。在香港这个极度商业化的社会,不同专业之间的薪资差距,大到让你怀疑人生。
第一梯队:神一般的存在(月薪 HK$50,000+)
医学/牙医/药剂学:这几个专业是香港当之无愧的“金饭碗”。医科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公立医院做驻院医生(Houseman),起薪点就是政府总薪级表的第 30 点,月薪超过 HK$70,000!而且是每年稳定跳薪点,几乎没有失业风险。我认识一个港大医学院的朋友,他开玩笑说:“我们不是在找工作,是工作在排队等我们。”
环球商业/量化金融:前面提过的科大 GBUS 和 QFIN,中大的 IBCE 和 QFRM,就是专门为金融圈顶层输送人才的。这些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各种商业比赛和顶级公司实习的机会,毕业直接进入投行、私募、对冲基金,年薪百万不是梦。
第二梯队:高薪精英(月薪 HK$25,000 - HK$50,000)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随着全球科技浪潮,CS 在香港也越来越火。毕业生进入腾讯、阿里、Google 等大厂,或者金融机构的 IT 部门,起薪普遍在 HK$25,000 - HK$40,000 之间。我那个拿到大摩 offer 的朋友 Leo 就是 FinTech 的,技术和金融背景的结合,让他身价倍增。
法学:法律专业毕业生(PCLL),如果能进入顶尖的国际律师事务所(Magic Circle firms),起薪能达到 HK$40,000 - HK$50,000。即使是去本地律所,起薪也有 HK$30,000 左右,前景非常好。
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这些专业性强的领域,毕业生起薪也很稳定,一般在 HK$22,000 - HK$30,000 之间。考到专业牌照后,薪水会迎来大幅度跃升。
会计/金融(普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Deloitte, EY, KPMG)是很多商科毕业生的首选,虽然起薪不算顶尖(目前大概在 HK$18,000 - HK$20,000),但胜在平台好,能学到东西,是进入金融圈的绝佳跳板。很多人在“四大”熬几年,考完 CPA 牌照,跳槽出去薪水就能翻倍。
第三梯队:稳扎稳打(月薪 HK$15,000 - HK$22,000)
文科/社科/教育:很多人觉得文科和社科不好找工作,薪水低。确实,相比于专科性强的专业,起薪上不占优势。但是,出路非常广!很多毕业生会选择考香港的公务员,比如政务主任(AO)或二级行政主任(EO)。AO 的起薪点超过 HK$50,000,EO 也有 HK$30,000 多,非常稳定且福利好,但竞争也极其激烈。
传媒/翻译: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会进入媒体、公关公司、出版社等。起薪可能在 HK$15,000 左右,不算高,但对于有热情的人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我有个浸会大学读新闻系的朋友,毕业后进了一家本地报社做记者,每天跑新闻写稿子,忙得脚不沾地,第一个月工资到手才 HK$16,000。她跟我说:“是挺累的,钱也不多,但每次看到自己的报道能引起社会关注,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所以你看,专业选择真的不只是看“钱景”,更要看“前景”和你的“热情”。
行业才是终极战场:钱都流向了哪里?
除了学校和专业,你选择进入哪个行业,也直接决定了你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
在香港,最吸金的行业无疑是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
金融业内部也分三六九等。顶端是投行(IBD)、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对冲基金(Hedge Fund)等,这里是“人均百万”的地方,但也是加班最狠、压力最大的地方。我那位在中环的学长,经常是凌晨三四点才下班,周末还要继续工作,他的口头禅是:“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
其次是商业银行的管培生(Management Trainee)项目,比如汇丰、渣打、中银香港等,起薪大概在 HK$25,000 - HK$30,000,工作稳定,发展路径清晰,是很多商科学生争抢的目标。
再往下是保险、证券等行业,收入浮动较大,底薪可能不高,但佣金和奖金很可观,非常考验个人能力。
科技行业是近年的新贵。虽然香港的科技氛围不如深圳和硅谷,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科技(FinTech)和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在高薪聘请技术人才,薪资待遇直逼金融从业者。
公务员则是“稳定”的代名词。虽然起薪可能不如顶尖金融行业,但胜在“铁饭碗”,福利待遇好,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是追求 work-life balance 的绝佳选择。
写在最后,给正在迷茫的你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你可能已经被各种数字搞得眼花缭乱了。
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薪水很重要,但它真的不是衡量你留学价值的唯一标准。
你的第一份工作薪水是 2 万还是 3 万,差别真的不大。因为在香港这个地方,只要你肯努力,薪水的涨幅是很快的。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份工作中能学到什么,能积累什么样的经验和人脉。
别为了起薪高几千块,就去做一份自己毫无兴趣、每天都想辞职的工作。那种消耗感,会让你对未来失去所有热情。
在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多去实习!一份好的实习,比你 GPA 多个 0.1 要有用得多。它不仅能帮你提前了解一个行业,还能让你在简历上拥有实实在在的资本。
多去参加学校的 career fair,多和学长学姐聊天。他们踩过的坑,就是你最好的导航。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可能比你看十篇攻略都有用。
最终,你能挣多少钱,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学校和专业,而是取决于你这个人。你的视野、你的能力、你的执行力,这些才是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的根本。
所以,别再为那些数字焦虑了。好好学习,好好实习,好好享受在香港的每一天。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努力吧。
记住,你的未来,远比一个起薪数字要广阔得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