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新西兰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
|---|
| 生活成本:比想象中高,尤其是在奥克兰。房租是大头,自己做饭是省钱王道。 |
| 学习模式:告别死记硬背,这里超看重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要主动! |
| 天气:一天四季随机播放是常态,尤其是奥克兰和惠灵顿,冲锋衣比雨伞实用。 |
| 社交:Kiwi(新西兰人)很友好但偏慢热,想融入圈子?多参加社团和活动,脸皮要厚。 |
| 交通:公共交通覆盖有限,想深度游玩,“驾照+二手车”是自由的翅膀。 |
在新西兰留学,是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哈喽,各位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奥克兰“混迹”了三年的学长Leo。
还记得我刚来的第二学期,赶一个巨难的Marketing-Strategy论文,连续三天每天只睡四小时,咖啡当水喝,感觉整个人都要“羽化飞仙”了。交完论文的那个下午,我没回宿舍补觉,而是和两个同样快“秃”了的同学,一脚油门开去了Piha黑沙滩。车里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谁也没说话。到了海边,我们仨就对着南太平洋的巨浪发呆,咸湿的海风吹散了所有的疲惫和焦虑。那一刻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留学,不就是为了这些瞬间吗?为了这种可以在极限压力和极致放松之间一秒切换的自由。
很多人问我,来新西兰留学到底怎么样?是不是每天就是看看羊、看看海,好山好水好无聊?我的答案是:No!这儿的神仙体验,远不止明信片上的风景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把你从紧绷的生活里拽出来,让你重新学会呼吸的魔力。当然,这种体验里也夹杂着自己修马桶、对着超市账单心痛和深夜赶due的“人間疾苦”。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一个真实、立体,有笑有泪的新西兰留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课堂不是战场,是茶馆
在国内上学,课堂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战场”。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一个考点。提问?不存在的,要么是不敢,要么是觉得会打断老师的节奏。
来新西兰,我上的第一节课就给我“震”到了。那是个只有20来人的Tutorial(辅导课),教授是个叫David的白人老大爷,穿着个人字拖就来了。他开场第一句就是:“Hey guys, call me David. 谁能告诉我,你们觉得上周那篇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文章写得跟屎一样的地方在哪?” 全班哄堂大笑,然后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批判”那篇学术论文。我当时整个人都傻了,这……这还能这么玩?
这里的学术氛围就是这么“chill”。教授们更像是你的向导,而不是权威。他们鼓励你质疑、挑战,甚至当面反驳他们的观点。我读研时,奥克兰大学商学院的师生比大概在1:20左右,小班教学非常普遍。这意味着你有大把的机会和教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们的Office Hour永远为你敞开,只要你敢敲门,他们就愿意花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跟你从论文结构聊到人生理想。
这里的考核方式也很多元。除了考试,更多的是各种Presentation(演讲)、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和Essay(论文)。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项目,是为本地一家苦苦挣扎的蜂蜜品牌做市场重塑方案。我们小组四个人,一个新西兰本地人,一个印度小哥,一个德国小姐姐,还有我。我们真的去采访了养蜂人,逛遍了所有竞争对手的货架,为了一张海报的设计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我们的方案被那个品牌方部分采纳了。那种把知识用在“刀刃”上的成就感,是刷再多题也换不来的。
这种环境,逼着你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刚开始可能会不适应,特别是我们这种习惯了标准答案的中国学生。但慢慢地,你会发现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作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野蛮生长。
一脚油门,闯进“中土世界”
如果说课堂体验是“软件”上的惊喜,那新西兰的自然风光就是“硬件”上的王炸。
这句话你可能听烂了,但我还是要说:在这里,诗和远方真的就在脚下。新西兰的国土面积和广西差不多,却塞下了雪山、冰川、湖泊、雨林、火山、海滩……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自然景观。最关键的是,它们离你特别近!
在奥克兰,这意味着下课后,你可以花20分钟开车到Mission Bay,买个冰淇淋,坐在沙滩上看夕阳染红天空和远处的朗伊托托火山岛。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往北开两小时是《纳尼亚传奇》取景地的教堂湾(Cathedral Cove),在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拱下拍照,或者自己动手在Hot Water Beach上挖个天然温泉;往南开三小时,就能到《指环王》的霍比屯,钻进那个童话般的袋底洞。
我刚来的时候,花3000纽币(约1.3万人民币)买了辆08年的二手丰田。这辆小破车,带我翻山越岭,成了我探索新西兰的“功臣”。有一次复活节假期,我们四个同学从奥克兰出发,一路向南开到首都惠灵顿,再坐轮渡跨过库克海峡,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南岛大环游。我们在凯库拉看到了成百上千只海豹懒洋洋地晒太阳,在特卡波湖仰望了那片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星空,在皇后镇鼓起勇气跳了一次峡谷秋千……那一路的震撼,至今还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这种旅行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我们四个人分摊油费,住宿选择DOC(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新西兰环保部)管理的小木屋或者青旅,一晚上人均也就30-50纽币。新西兰全国有超过950个DOC小屋,很多都建在风景绝美的地方,是徒步爱好者和穷游学生党的天堂。自己去超市买菜做饭,又能省下一大笔。整个十天下来,我的人均花费大概在1200纽币左右。
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是新西兰留学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会你做攻略、规划预算,也让你在处理爆胎、迷路等突发状况中变得更独立、更强大。
光环之下,是柴米油盐的“修行”
聊了这么多“神仙”的部分,我们现在接点地气,聊聊那些同样真实的“人间疾苦”。留学生活,从来不是只有滤镜的朋友圈。
首先,是“钱”的问题。新西兰的学费和生活费不便宜。根据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Education New Zealand)2023年的数据,国际本科生一年的学费大概在25,000到45,000纽币之间,加上移民局建议的每年20,000纽币生活费,一年下来总花费轻松超过20万人民币。奥克兰作为新西兰最大的城市,生活成本更是高居榜首。我刚来时在City合租一个公寓的单间,每周房租就要280纽币,这还不包括水电网。2024年的现在,这个价格可能只能租到更偏远一些地方的房间了。
高昂的生活成本逼着我们迅速成长为“生活小能手”。来之前我是个厨房小白,连西红柿炒蛋都做不好。现在?酸菜鱼、红烧肉、麻婆豆腐信手拈来。我们留学生间流传一句话:“在新西兰待三年,回国各个都是新东方大厨。” 这真不是开玩笑。你会为了省钱,研究各大超市的打折信息,Pak'nSave的黄标签、Countdown的Onecard积分、New World的会员日,都了如指掌。你会发现,当一份外卖动辄20纽币(近100人民币)时,自己动手真的太香了。
其次,是无处不在的孤独感。新西兰是个节奏很慢、家庭观念很重的社会。下午五点一到,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街上瞬间变得冷清。周末,Kiwi们要么和家人待在一起,要么就出门玩自己的户外项目去了。对于习惯了国内热闹夜生活的我们来说,这种巨大的反差会带来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着朋友圈里家人团聚的照片,自己守着一碗速冻饺子,那种想家的情绪会被无限放大。
想要真正融入当地圈子并不容易。Kiwi们很友好(polite),但要成为真正的朋友(friend)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共同的经历。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障碍。我的建议是,主动出击!参加学校社团、去教会、做志愿者、找份兼职……都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方法。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勇敢地走出去,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别忘了,你还是个学生。新西兰的学业压力虽然不像国内那样体现在刷题和排名上,但它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这里的每一篇论文都要求极高的原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抄袭的后果非常严重。小组作业里,你可能会遇到“神仙”队友,也可能遇到“猪”队友,如何有效沟通、协同合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所以,赶due到头秃、在图书馆通宵,同样是新西兰留学的标配。
给未来学弟学妹的几句大白话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正在屏幕那头,对新西兰充满向往又有些许不安,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送你几句实在话。
关于住宿:
学校宿舍是第一年的好选择,方便、安全、容易交朋友,但价格偏贵。想省钱可以考虑校外合租(Flatting)。用Trade Me这个网站找房源最靠谱,但一定要擦亮眼睛,最好能实地看房,或者找信得过的学长学姐帮忙看。签合同前,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押金(Bond)和退房清洁的部分。
关于打工:
学生签证一般允许每周工作20小时。新西兰2024年4月1日起的法定最低时薪是23.15纽币,所以兼职是补贴生活费的好办法。餐饮、零售、酒店业是最常见的学生兼职领域。找工作可以上Seek或者Indeed这样的网站,也可以多关注学校的学生中心(Career Centre)发布的信息。打工不仅能赚钱,更是了解当地社会、锻炼口语的绝佳机会。
关于出行:
在大城市,公共交通基本能满足日常通勤。比如在奥克兰,办一张AT HOP卡,学生有折扣。但如果你想深度探索这个国家,买一辆二手车绝对能让你的幸福感飙升。买车要去AA(Automobile Association)做个购车前检查,避免买到问题车。记住,开车上路前一定要熟悉本地的交通规则,比如让路规则(Give Way Rules),这边是右舵行驶,跟国内相反。
关于心态:
别怕犯错,别怕说英语有口音,也别怕一个人。留学是一场允许你犯错和成长的旅行。你会遇到很多挑战,但也会收获前所未有的独立和自信。新西兰不会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学会如何与问题相处,如何慢下来,享受过程本身。
所以,来新西兰留学是神仙体验吗?
是的,当你站在雪山之巅,看着脚下的冰川和湖泊,你会觉得世界如此壮阔。但它也是一场“渡劫”,当你一个人在深夜里写着论文,对着空荡荡的房间,你会无比想念家里的那碗热汤。
这两种感受交织在一起,才是最真实、最完整的留学。它会打磨你,塑造你,最终让你变成一个更有趣、也更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来吧,长白云之乡的风景和故事,都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