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期间工作规划速览 |
|---|
| 第一年:探索期。别挑剔,先找份兼职“入世”。咖啡师、零售员、服务员都行,主要是为了开口说英语,了解澳洲人的工作方式,赚点零花钱,顺便攒点基础软技能。 |
| 第二年:专业期。开始找跟专业相关的实习(Internship)或志愿者工作。别小看无薪实习,能写进简历的本地行业经验,比几千刀的工资更值钱。多利用学校资源和LinkedIn。 |
| 毕业前一年:冲刺期。全力瞄准大公司的暑期实习(Vacation Program)和毕业生项目(Graduate Program)。这些是留下来工作的最佳跳板。简历和面试技巧要在这时候炉火纯青。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 K。今天想跟大家聊个走心的话题。
还记得我刚来墨尔本读研的时候,认识了两个朋友,小A和小M。俩人都是学金融的,背景差不多,成绩也都是HD、D地拿。但他们的留学生活,过得截然不同。
小A是个典型的学霸,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的目标很明确:刷高GPA,毕业回国进大厂。对他来说,任何打工、实习都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而小M呢,成绩保持在中上游,但课余时间几乎没闲着。大一在CBD的咖啡店打工,练了一口流利的咖啡英语;大二通过学校的内推,去了一家小会计事务所做无薪实习,每周两天,把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了个遍;研一更是“杀疯了”,挤进了“四大”之一的暑期实习项目。
毕业季,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手握一等荣誉学位的小A,海投了无数简历,面试却寥寥无几。面试官问他“有没有过团队合作解决矛盾的经历”,他只能干巴巴地讲group assignment的故事。而小M,实习期表现出色,毕业前就拿到了那家“四大”的return offer,顺利搞定了工作签证。小A后来跟我感慨:“我以为成绩就是一切,现在才发现,我那张漂亮的成绩单,在别人的本地工作经验面前,薄得像一张纸。”
这个故事,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在澳洲,光会读书,真的不行。咱们辛辛苦苦跨越半个地球,烧着爸妈的钱,难道就为了换一张文凭吗?毕业后找工作时的一脸懵,才是最让人难受的。留学这几年,其实是咱们积累本地经验、搭建人脉、让简历“镀金”的黄金时期。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想手把手教你,怎么一边当学霸,一边把实习兼职玩得明明白白,让学历和工作经验成为你最硬的底气!
留学打工,不只是为了赚奶茶钱
很多人一提到留学生打工,第一反应就是去餐厅刷盘子、去奶茶店摇奶茶。这些工作当然值得尊重,也能帮你赚点生活费。但如果你的眼光只停留在这里,那就太亏了。
一份有价值的工作经历,给你带来的远不止时薪。它是在帮你打破留学生的小圈子,真正融入澳洲社会。你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本地人,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你的顾客。跟他们聊天,你学到的是最地道的俚语和沟通方式。比如,澳洲人嘴边的“No worries”到底有多少层含义?怎么跟同事进行不冒犯的small talk?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软技能”。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提前了解澳洲的职场文化。这里不搞“狼性文化”,强调work-life balance;这里开会讨论,鼓励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你只是个实习生;这里的同事关系,更像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早点适应这一切,能让你在毕业后无缝衔接,而不是像个“外星人”一样格格不入。
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2023年毕业生就业成果调查》(Graduate Outcomes Survey),那些在学习期间有过任何形式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全职就业率高达82.3%,而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个数字骤降到了65.1%。整整17个百分点的差距!这说明什么?说明澳洲的雇主在招聘时,极其看重你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
我认识一个学设计的学姐,她刚来的时候,专业课压力巨大,但还是坚持在一家本地的设计工作室做志愿者,每周只去半天,帮忙整理素材、打打下手。她说:“虽然没钱,但我能亲眼看到一个商业项目是怎么从概念到落地的,能听到资深设计师们是怎么开会头脑风暴的。这种耳濡目染,比我闷头画十张图的收获还大。”后来,她毕业作品集里不仅有学校的project,还有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面试时自然脱颖而出,进了一家顶尖的广告公司。
所以,别再觉得打工是浪费时间了。把它看作是你留学课程的一部分,一门叫做“社会实践”的必修课。这门课的分数,会直接体现在你毕业后的薪水和职业发展上。
打破信息差!靠谱工作到底去哪儿找?
好了,道理都懂了,那问题来了:靠谱的实习和兼职去哪里找?别急,渠道其实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关键是要打破信息差。
第一站:你的大学!免费的宝藏别浪费
澳洲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Hub/Career Service)绝对是第一座金矿,而且是免费的!他们提供的服务超级全面,简直是保姆级:
- 专属招聘网站: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招聘门户,比如悉尼大学的Sydney CareerHub,墨尔本大学的Careers Online。上面发布的职位都是专门面向本校学生的,竞争压力小,而且经过学校筛选,非常靠谱。很多大公司的实习岗位,都会优先在这里发布。
- 简历修改和模拟面试:这是必去的神仙服务!你可以预约专业的Career Advisor,一对一帮你改简历,告诉你澳洲HR喜欢什么样的格式和措辞。他们还会跟你进行模拟面试,针对你的表现给出反馈。这比你自己瞎琢磨效率高一百倍。
- 职业规划咨询: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也可以找他们聊。他们会根据你的专业、兴趣和性格,为你提供专业的建议。
- 招聘会和讲座(Career Fair & Workshop):学校会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到时候Google、德勤、澳洲联邦银行这些大厂都会来摆摊。这是你跟HR面对面交流、递简历、甚至现场获得面试机会的绝佳时机。此外,还有各种关于如何写简历、如何networking的讲座,干货满满。
真实案例:我朋友Leo,UNSW学会计的,就是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拿到了KPMG的实习offer。他提前一个月就把参展公司名单研究透了,针对性地修改了好几个版本的简历。招聘会当天,他穿着正装,自信地跟KPMG的招聘经理聊了十分钟,把自己的优势和对公司的理解都表达清楚了。一周后,他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第二站:专业求职网站,精准打击
除了学校资源,澳洲主流的求职网站也是你必须每天刷的地方。
- 综合类霸主:SEEK 和 Indeed。这两个网站就像国内的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职位最多最全。从咖啡师到CEO,什么都有。优点是机会多,缺点是海量信息需要你自己筛选。建议你设置关键词订阅,比如“Marketing Intern Sydney”,这样每天新职位就会自动发到你邮箱。
- 学生党专属:GradConnection 和 Prosple。这两个网站是专门为学生和毕业生服务的,上面的信息全是关于实习、毕业生项目和入门级职位的。信息非常结构化,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申请的开放和截止日期、公司对申请人的要求(比如是否要求PR)。每年各大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开放申请,这里都会有最全的时间线,绝对不能错过!
- 职场社交王者:LinkedIn(领英)。在澳洲,没有LinkedIn寸步难行。它不只是一个放简历的地方,更是一个专业的社交平台。你要做的:
- 完善个人资料:用一张专业的头像,详细填写你的教育背景、项目经历、技能证书,把它当成你的线上名片。
- 主动出击:关注你心仪的公司,看看他们的员工都是什么背景。可以尝试连接(Connect)你感兴趣的领域的从业者,或者校友,发一段简短真诚的自我介绍,请求一个15分钟的线上交流(Informational Interview)。别害羞,澳洲的职场人士大多很乐意帮助新人。
- 内容为王:可以转发一些行业资讯,或者写一些你对专业知识的见解,塑造你的专业形象。
根据Roy Morgan 2023年的调查数据,SEEK依然是澳大利亚求职者的首选平台,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但对于学生来说,LinkedIn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高,超过35%的雇主表示会通过LinkedIn主动寻找合适的候选人。
从“小白”到“大佬”:不同阶段的打工策略
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规划。你的年级不同,目标和策略也应该完全不同。
大一/研一上学期:生存与探索
这个阶段,你刚来澳洲,一切都还在适应中。课程、语言、生活都需要磨合。所以,找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高大上”,而是“接地气”。
目标:锻炼英语口语、了解澳洲社会、赚取生活费、培养基础的软技能(沟通、服务、时间管理)。
工作类型:零售业(超市如Coles/Woolworths,服装店如Uniqlo/Zara)、餐饮业(咖啡馆、餐厅)、酒店服务、活动帮手等。
为什么是这些?因为这类工作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但能最大化地强迫你开口说英语,与形形色色的本地人打交道。在咖啡馆,你要记住不同客人的复杂点单;在零售店,你要学会处理顾客的抱怨和退货。这些经历会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
提醒一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澳洲学生签证(Subclass 500)持有者在学期期间,工作时间上限是每两周48小时。同时,根据Fair Work Ombudsman的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的法定最低时薪是$23.23澳元。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工资都是违法的!千万别去那些只给现金、时薪十几刀的“黑工”,不仅辛苦,还不受法律保护。
大二/研一下学期:专业试水
当你对澳洲的生活和学习已经驾轻就熟,就可以开始把目光投向与你专业相关的领域了。
目标:获得第一份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简历增加“干货”。
工作类型:专业相关的实习(Internship)、志愿者(Volunteering)、学校的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怎么找?
- 学校内推:很多学院会和企业有合作,提供专属的实习项目(Work Integrated Learning),一定要多关注学院的邮件和公告板。
- 公司官网:锁定你感兴趣的几家公司,直接去他们的“Careers”页面看有没有实习生招聘计划。
- 虚拟实习:像Forage这样的平台,提供了大量由顶尖公司设计的线上虚拟工作体验项目。你可以在家完成任务,完成后会获得证书,这同样是可以写进简历的宝贵经历。
关于无薪实习:在澳洲,关于无薪实习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只有在明确是作为课程一部分(Vocational Placement)或者为非盈利组织工作时才是合法的。如果一家盈利性公司让你无薪“打杂”,就要提高警惕了。但是,对于一些能学到真东西的短期实习机会,有时候眼光要放长远,经验的价值远超眼前的薪水。
真实案例:我一个学IT的朋友,大二时在Seek上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后来他灵机一动,在Google Map上搜索附近的小企业,挨个发邮件,说自己可以免费帮他们优化网站。发了50多封,终于有一家小律所回复了他。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律所重新设计了网站,虽然没拿一分钱,但这个完整的项目被他写进了简历和作品集。后来面试大厂时,面试官对这个“主动出击”的经历大加赞赏。
毕业前一年:全力冲刺
这是你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一年。澳洲的大公司,尤其是金融、咨询、科技、工程领域的巨头,通常会提前一年通过“暑期实习项目”(Vacation Program)和“毕业生项目”(Graduate Program)来锁定人才。
目标:进入心仪公司,获得Return Offer,为毕业后的工作铺平道路。
关键节点:
- 暑期实习项目(Vacation Program):通常在毕业前一年的暑假(11月-次年2月)进行,为期2-3个月。这是进入毕业生项目的最佳跳板,表现优秀者有很大机会直接拿到全职offer。申请通常在当年的3月到5月开放,千万别错过!
- 毕业生项目(Graduate Program):这是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设计的轮岗培训项目,通常为期1-2年。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来培养你,是职业起步的黄金选择。申请时间和暑期实习类似,也是提前一年开放。
这个阶段,你的竞争对手都是最优秀的学生。除了过硬的成绩,丰富的实习经历、出色的沟通能力、清晰的职业规划都缺一不可。你需要把之前积累的所有经验都调动起来,全力以赴。
简历和面试,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份好的简历和一场出色的面试,是你拿到offer的临门一脚。
简历:你的广告牌,不是流水账
澳洲简历(Resume/CV)的写法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千万别用一个模板海投。
- 告别个人信息:照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通通不要放!这是为了避免招聘中的歧视,是硬性规定。
- 量化你的成就:不要只写“我负责销售”,要写“通过优化销售策略,我将产品月销售额提升了15%”。用数字说话,展示你的价值。这里推荐使用STAR原则来组织你的经历描述:
- S (Situation):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 T (Task): 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 A (Action): 你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
- R (Result): 行动带来了什么积极的结果?(最好能量化)
- 关键词匹配:仔细阅读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把里面的关键词,比如“data analysis”, “team 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等,巧妙地融入到你的简历中。很多大公司会用系统(ATS)来筛选简历,匹配关键词能大大提高你通过初筛的概率。
- 简洁专业:篇幅最好控制在一到两页。用词专业,格式清晰,不要有任何拼写和语法错误。找native speaker朋友或者学校的career advisor帮你检查一遍,非常有必要。
面试:是双向选择,不是审问
能进入面试,说明你的硬件条件已经合格了。面试官更想考察的是你的软技能、你的个性和你是否契合团队文化。
- 准备行为面试问题(Behavioural Questions):这是澳洲面试的重头戏。问题通常以“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或“Give me an example of...”开头。比如,“讲一个你和团队成员意见不合,最后如何解决的例子”。回答这类问题,也要用法宝——STAR原则。提前准备几个关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领导力、应对压力的故事,把它们打磨得滚瓜烂熟。
- 展现你的热情和了解:面试前,一定要花时间研究这家公司。它的主营业务、最近的新闻、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什么?在面试中,要表现出你对这个职位和公司的强烈兴趣。
- 准备好你的问题:面试结尾,面试官一定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千万不要说“No, thanks.”!这会显得你对公司没兴趣。准备2-3个有深度的问题,比如“What does a typical day in this role look like?”或者“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team is currently facing?”。这不仅能让你更了解职位,也能体现你的思考能力。
- 别忘了文化契合度:澳洲职场氛围相对轻松。面试时保持微笑,进行眼神交流,展现出你自信、友好、乐于合作的一面。有时候,面试官觉得你“聊得来”,比你技术能力满分更重要。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正在迷茫的你有所帮助。
在澳洲的这几年,真的很宝贵。它不应该只是一段埋头刷分、与世隔绝的时光。你每一次在咖啡馆跟客人聊天,每一次在办公室里熬夜改PPT,每一次鼓起勇气在活动上跟陌生人networking,都是在为你未来的道路添砖加瓦。
别怕犯错,别怕被拒绝,更别怕“浪费时间”。你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塑造一个更强大、更从容的自己。最重要的,就是现在开始行动。等你毕业那天,你手里握着的,将不仅仅是一张烫金的毕业证,更是一份写满故事的简历,一份沉甸甸的自信,和一张通往无限可能的入场券。
加油吧,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