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留新西兰,这些神仙福利你还不知道?

puppy

先别急着打包行李!除了那张宝贵的毕业工签,新西兰真正让人心动的“神仙福利”你都了解吗?这里不仅能让你彻底告别996,享受每年至少四周的带薪年假,还有一个超赞的ACC意外保险——无论是不是你的错,看病治疗几乎全包!更别提未来还有KiwiSaver养老金、首次购房补贴这些帮你在这里扎根的实在福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还要香!想留下来,这些宝藏信息可千万别错过。

小编悄悄话:阅读前必看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聊的福利,比如KiwiSaver和首次购房补贴,大多需要拿到居民身份(Resident Visa)后才能完全享受。但别灰心,这恰恰是为啥咱们要提前规划呀!把毕业工签当作起点,了解这些未来的“大礼包”,能帮你更有方向地规划在新西兰的道路。先收藏,再慢慢看,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有远见的自己!

毕业留新西兰,这些神仙福利你还不知道?

“Anna,机票看了吗?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就准备打包回国了,国内那个大厂的offer催我了。”

上周,我约了快毕业的学妹Anna在奥克兰City一家咖啡馆聊天。她一边搅动着杯子里的Flat White,一边略带焦虑地跟我说起未来的打算。看得出来,她对回国既期待又有些迷茫,期待的是回到熟悉的环境,迷茫的是即将扑面而来的“996”和“内卷”压力。

我问她:“没想过留下来试试吗?你的专业挺好找工作的,先用毕业工签干两年,感受一下再说。”

Anna叹了口气:“想过啊,但留下来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就是换个地方打工赚钱嘛。除了风景好、空气好,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

听到这话,我笑了。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刚毕业时,我们眼里只有那张宝贵的工签和一份能养活自己的薪水。但很多真正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有安全感的东西,往往藏在细节里,藏在我们不曾留意的政策条款中。

于是,我跟她聊起了我的朋友Leo滑雪摔断腿,不仅没花多少钱就治好了,休养期间还领着80%的工资;聊到我的同事每年雷打不动地休一个月的长假,不是去斐济晒太阳就是回欧洲探亲;还聊到我自己正在存的KiwiSaver养老金,看着里面的钱在政府和公司的双重补贴下慢慢变多,那种踏实感,是任何KPI都给不了的。

Anna的眼睛越睁越大,从最开始的礼貌性倾听,变成了真正的好奇和惊讶:“真的假的?还有这种好事?你怎么不早说!”

是啊,这些“神仙福利”,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们呢?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好好扒一扒,那些毕业后留在新西兰,真正能让你感受到“被生活温柔以待”的宝藏福利。别急着打包行李,看完这篇,你可能会有新的想法。

告别996内卷:每年四周带薪年假是底线,不是奢望

咱们先聊聊最实在的——工作和假期。在国内,我们听多了“自愿加班”“奋斗者协议”,好像不拼命工作就是一种罪过。但在新西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是被写进法律、刻在文化基因里的。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雷打不动的带薪年假(Annual Leave)。根据新西兰的法律《Holidays Act 2003》,只要你是一名全职或兼职的雇员,每年就有权享受至少四周的带薪年假。注意,是“至少”!这意味着,无论你在什么公司,哪怕是刚入职的新人,这四周假都是你的法定权利,老板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

四周是什么概念?就是20个工作日。你可以一口气休完,来个环南岛深度游;也可以拆开来用,每个季度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去年就用年假回国待了整整一个月,陪伴父母,走亲访友,回来后精神饱满,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他的老板非但没有不高兴,还鼓励大家“一定要把假期休完,好好充电”。

除了这四周法定年假,新西兰每年还有大约12天的公共假期(Public Holidays),比如女王生日、劳动节,还有独特的毛利新年(Matariki)。这些假期如果恰好赶上你的工作日,你同样可以带薪休假。如果公司要求你在公共假期上班,那么必须支付你1.5倍的工资,并且还要在之后给你调休一天(an alternative holiday)。这种“加班给够钱,还得补假期”的操作,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爽?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新西兰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约为37.5小时,远低于很多国家。这里几乎没有加班文化,下午五点一到,办公室里的人就走得差不多了。大家会去健身、遛狗、陪家人,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喝一杯。大家普遍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反过来。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前同事,一个来自印度的程序员小哥,刚来新西兰时也习惯性地在下班后继续待在公司。他的经理看到后,很认真地找他谈话,问他是不是工作量太大了,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经理强调:“我们希望你准时下班,享受你的个人时间。如果你一直加班,我会认为是我分配工作出了问题。”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也彻底改变了他对工作的看法。

所以,如果你厌倦了无休止的内卷和加班,向往一种更从容、更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那么新西兰的职场环境,绝对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神仙保险”ACC:无论谁的错,国家为你兜底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绝对是新西兰福利体系里的“王炸”——ACC(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

简单来说,ACC是一个覆盖全新西兰所有人的意外伤害保险系统。无论你是新西兰公民、永久居民、工签持有者,甚至是短期来访的游客或留学生,只要你在新西兰境内发生任何意外(Accident),ACC都会为你提供保障。

这个系统最“神仙”的地方在于它的“No-fault”(无过错)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这个意外是不是你自己的责任,ACC都会赔付。举几个例子:

  • 你在家里切菜,不小心切到了手——ACC管。
  • 你在步道上徒步,脚滑扭伤了脚踝——ACC管。
  • 你周末去滑雪,摔断了胳膊——ACC管。
  • 你在路上开车,被别人追尾了——ACC管。
  • 甚至,你在路上开车,因为自己走神撞了树——ACC照样管!

它不会去追究“是谁的错”,只要医生诊断你的伤情是由“意外”造成的,你就可以向ACC申请理赔。这个保障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物理伤害。

那么,ACC具体能为你做什么呢?

首先是看病治疗的费用。一旦你的伤害被ACC接受,后续的治疗费用,比如看家庭医生(GP)、物理治疗(Physio)、看专科医生、做手术、住院等,绝大部分都会由ACC承担。你可能只需要支付一小部分的附加费(Surcharge),通常是几十纽币,和总治疗费用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我的朋友Leo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酷爱滑雪,前年冬天在皇后镇滑雪时,一个高难度动作失误,导致左腿胫骨骨折。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当天就接受了手术,植入了钢板。整个治疗过程,包括手术费、住院费、后续长达半年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总费用高达数万纽币。但因为有ACC,他自己总共只掏了不到500纽币的零头。如果没有ACC,这笔费用足以让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瞬间破产。

更厉害的是,如果你因为意外伤害无法工作,ACC还会为你提供收入补偿。根据规定,ACC会支付你受伤前收入的80%作为每周的工资补偿,直到你康复到可以重返工作岗位。Leo在家里休养了三个多月,期间就一直领取着ACC的周薪,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国家养你”的安全感,真的不是吹的。

此外,ACC的保障还包括交通补助(比如你腿脚不便需要打车去看医生)、家庭帮助(如果你生活不能自理,可以申请护工上门服务)、必要的房屋或车辆改造(比如为轮椅使用者安装坡道)等等,非常人性化。

当然,ACC的资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它主要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工资税、企业上缴的税款以及车辆牌照费(Rego)等。等于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系统贡献,同时也被这个系统保护着。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社会安全网,确保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陷入绝境。这种安全感,是衡量一个国家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也是新西兰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规划长远未来:KiwiSaver和首次购房补贴,帮你在这里扎根

聊完了眼前的假期和意外保障,我们再来看看更长远的东西。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养老、买房这些事太遥远了。但相信我,当你开始第一份全职工作,这些事情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来到面前。而新西兰的KiwiSaver和首次购房补贴,就是帮你提前规划、实现这些目标的“神助攻”。

KiwiSaver:不只是养老金,更是你的“强制储蓄罐”

KiwiSaver是一个自愿加入的退休储蓄计划。虽然主要是为新西兰公民和居民设计的,但一旦你拿到居民签证(RV),就可以立刻加入,享受它的所有好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提前了解,把它作为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的运作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存钱铁三角”:

  1. 你自己存一份: 你可以选择将税前工资的3%、4%、6%、8%或10%存入你的KiwiSaver账户。这笔钱会自动从你的工资里扣除,帮你“强制储蓄”。
  2. 你老板帮你存一份: 只要你存了,你的雇主就必须为你缴纳至少相当于你税前工资3%的金额到你的账户里。这部分是完全白送给你的钱,是你工资之外的额外福利!
  3. 政府再送你一份: 为了鼓励大家储蓄,政府每年还会给你“发红包”。只要你在一年内(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自己存够1042.86纽币,政府就会直接往你账户里打入521.43纽币。相当于存一千送五百,这回报率比任何理财产品都高!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年薪是6万纽币,你选择最低的3%贡献率。那么:

  • 你每年自己存:$60,000 * 3% = $1800
  • 你老板帮你存:$60,000 * 3% = $1800
  • 政府送你:$521.43

这样一来,你实际只从工资里拿出了$1800,但你的KiwiSaver账户里却增加了$1800 + $1800 + $521.43 = $4121.43!这笔钱会由专业的基金公司进行投资,长期来看还会有不错的增值。几十年下来,这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

首次购房补贴(First Home Grant):让买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KiwiSaver里的钱,除了退休时可以取出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作你购买第一套自住房的首付。

不仅如此,如果你持续缴纳KiwiSaver达到3年以上,并且满足一定的收入和房价限制,你在买第一套房子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一笔“首次购房补贴”(First Home Grant)。

这笔补贴的金额相当可观。根据Kāinga Ora(新西兰房屋署)2024年的最新政策:

  • 购买二手房,每人可以申请$3,000到$5,000纽币(根据你缴纳KiwiSaver的年限决定,满5年可拿满$5,000)。
  • 购买新建房或自己买地建房,补贴直接翻倍!每人可以申请$6,000到$10,000纽币。

这意味着,如果是一对情侣或夫妻,两人都满足条件,购买一套新建房最高可以拿到$20,000纽币的政府补贴!这笔钱虽然不足以覆盖全部首付,但绝对能大大减轻你的压力。

当然,申请这项补贴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你的个人年收入不能超过$95,000纽币(夫妻或多人合买则是$150,000),并且购买的房产价格也不能超过所在地区的上限(比如奥克兰地区是$875,000,惠灵顿是$750,000,不同地区标准不同)。这些门槛主要是为了帮助中低收入的首次购房者。

我的朋友Sarah和她老公,两人都是从留学生一路奋斗拿到身份的。去年,他们在奥克兰南区看中了一套新建的Townhouse。他们俩都存了5年以上的KiwiSaver,不仅取出了账户里的大部分存款作为首付,还成功申请到了2万纽币的首次购房补贴。Sarah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支持,我们可能还要再多奋斗好几年才能凑够首付。那一刻真的觉得,在这里的努力和坚持,都得到了回报。”

从找到工作,到享受假期,再到意外有保障,最后到规划养老和安家,新西兰的这些福利政策,就像一条完整的链条,为你在这里的生活提供了一层又一层的保护和支持。它不仅仅是给你一份薪水,更是给你一个稳定、有尊严、有盼头的未来。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留下来”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它可能不仅仅意味着一份工作或一张签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当然,留在异国他乡,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文化差异、职业瓶颈、对家人的思念等等。但下一次,当你犹豫和迷茫时,不妨想一想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想一想,当你不用再为“35岁危机”而焦虑,可以从容规划自己的人生;当你和家人在周末可以毫无顾忌地去探索壮丽的自然风光,而不用担心被工作打扰;当你万一遇到不幸,知道有一个强大的系统在背后支撑你……那种内心的平静和笃定,或许才是这片“长白云之乡”送给每一个奋斗者最好的礼物。

所以,别着急做决定。先利用好手里的毕业工签,去工作,去体验,去感受。去亲身验证一下,这里的下午五点,是不是真的可以有阳光、海滩和属于你自己的时间。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