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伦校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puppy

但真正来了才发现,这趟旅程远比想象中更丰富!这篇文章想跟你聊的,正是那些课本外最珍贵的收获:是在小组讨论里,被世界各地同学的观点“电”到的瞬间;是在周末市集,淘到心爱小物,和摊主聊天的惬意;更是那个从手忙脚乱学做饭,到能独立照顾好自己的你。英伦校园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更像一个神奇的窗口,让我们在看到不同文化的同时,也遇见了一个更勇敢、更开阔的自己。想知道我们是如何从这里出发,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吗?快来看看吧!

踏出留学第一步,心态上需要打包的3件行李
好奇心 (Curiosity): 别怕问“傻”问题,它是你了解新世界的钥匙。从课堂上的一个学术概念,到超市里一种没见过的蔬菜,大胆地问出来吧!
开放的心态 (Open Mind): 准备好被不同的观点“刷新三观”,这正是留学的魅力所在。你会发现,同一件事,真的可以有一百种看法。
一点点勇气 (A Bit of Courage): 敢于走出舒适区,无论是主动跟邻座的同学打招呼,还是第一次尝试自己修好家里的台灯。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在塑造一个更强大的你。

从英伦校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还记得我刚拿到英国大学 offer 时的心情吗?激动、紧张,还有一点点不真实。我像个准备出征的战士,把雅思单词书、专业课本、甚至几包火锅底料塞满了行李箱,心里想着,我准备好了,去征服一个全新的学术世界!

可当我拖着两个28寸的箱子,站在希思罗机场入境大厅,看着周围形形色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群时,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却是:“天啊,晚饭吃什么?”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留学这场冒险,远不止是读几本书、写几篇论文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重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宏大旅程。而这篇文章,就是想和你聊聊,那些在课本之外,却无比珍贵的收获。它们藏在每一次小组讨论的火花里,藏在周末市集的闲逛中,也藏在你自己摸索着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每一个日夜里。

英伦校园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更像一个神奇的窗口,让我们在看到不同文化的同时,也遇见了一个更勇敢、更开阔的自己。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从这里出发,去看看那个更广阔的世界。

当全世界的口音,挤进一间教室

来英国前,我以为我的英语已经很不错了。直到我上了第一节 Seminar (小组讨论课)。

那天的议题是关于“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我认真预习了,准备了一套自认为逻辑完美的发言稿。结果,我左边的德国小哥,用一口流利但带着德式严谨腔调的英语,从哲学层面剖析了“文化身份”的构建;我右边的尼日利亚同学,分享了诺莱坞(Nollywood)电影如何在本土叙事和全球传播中找到平衡;还有一位来自印度的女生,讲了宝莱坞歌舞如何成为维系海外印度裔文化认同的纽带。

我全程目瞪口呆。我准备的那些理论框架,在他们鲜活的、带着个人生命体验的分享面前,显得那么苍白。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世界是多元的”。这种冲击,比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来得猛烈。

这绝不是个例。英国的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1/22学年的数据,全英国有超过67万名国际学生,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人数最多,超过15万,紧随其后的是印度(约12.6万)和尼日利亚(约6.5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课堂上,可能随时上演“世界文化博览会”。讨论市场营销,美国同学会跟你聊 Super Bowl 广告,韩国同学可能会分析 K-Pop 的粉丝经济;讨论环境保护,北欧的同学会分享他们极致的垃圾分类系统,而来自巴西的同学可能会提到亚马逊雨林的保护困境。

一开始,你可能会因为听不懂各种口音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刻”而不敢开口。但慢慢地,你会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说出“标准答案”,而是贡献你独特的“中国视角”。当你们小组一起做一个项目时,你自然而然地会分享微信支付的便捷、中国高铁的速度,或是“双十一”的疯狂。而这些,对你的外国同学来说,同样是新奇而宝贵的知识。

这个过程,就像是强行把你的思维频道从“单声道”调成了“环绕立体声”。你开始理解,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会有那样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判断,也开始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是否是唯一的真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你在看待任何国际新闻或文化现象时,都多了一份同理心和更广阔的视野。

厨房里的烟火气,是成长的第一课

如果说课堂上的文化冲击是精神层面的洗礼,那么厨房就是每个留学生身体力行的“修行”。

我敢打赌,每个留学生都有一段关于做饭的“黑历史”。我第一次进厨房,是想做个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结果,油放多了,锅冒起了浓烟,直接触发了宿舍的火警。整栋楼的同学都跑了出来,在楼下瑟瑟发抖地看着我。那一刻,我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对待“做饭”这件事。我不再把它看作是填饱肚子的任务,而是探索新世界的工具。我开始逛超市,不再只认识Tesco、Sainsbury's,还会去物美价廉的 Aldi 和 Lidl,甚至会去专门的亚洲超市、土耳其小店、波兰杂货铺,寻找那些熟悉的和新奇的食材。

你知道吗?根据英国学生理财网站 Save the Student 的2023年调查,英国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约为924英镑,其中花在食物上的费用大概是130英镑。如果你顿顿吃外卖,一个普通的餐点就要10-15镑,成本会高得惊人。学会做饭,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理财的第一步。

更有趣的是,厨房渐渐成了我和国际朋友们社交的中心。我们公寓里住了来自马来西亚、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同学。我们经常搞“Potluck Party”(百乐餐),每个人带一道自己国家的拿手好菜。我学会了做西班牙海鲜饭,尝到了最正宗的马来西亚咖喱,也终于明白意大利人对菠萝披萨的愤怒源于何处。

食物是无国界的语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能瞬间拉近你和外国朋友的距离。当你能独立为自己准备一日三餐,甚至能游刃有余地用美食招待朋友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一张A+成绩单都无法替代的。你照顾的不仅仅是你的胃,更是那个在异国他乡,努力扎根、努力生活的自己。这份独立和自信,是留学送给你最踏实的礼物。

周末不宅家,城市就是你的游乐场

在英国,学习固然重要,但周末和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绝对不是窝在宿舍里刷剧。

英国的魅力,藏在它每一个城市的肌理里。你不需要花大价钱去游客扎堆的景点,真正的乐趣,往往就在你身边。比如,逛市集。

几乎每个英国城市,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周末市集。伦敦有文艺青年最爱的 Brick Lane Market,可以淘到复古服饰和各国小吃;诺丁汉有历史悠久的 Victoria Centre Market;爱丁堡的 Grassmarket 则充满了苏格兰风情。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在周六的早晨,带上一个帆布袋,去当地的 Farmer's Market (农夫市集)。

在那里,你能买到最新鲜的草莓、当地农场自制的奶酪、还有散发着麦香的手工面包。摊主们大都非常热情,他们会和你聊今天的天气,会告诉你这个果酱是他奶奶的秘方。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交流,会让你感觉自己真正地融入了这座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过客。

除了市集,英国的“Pub Culture”(酒吧文化)也是必修课。别误会,去 Pub 不一定是为了喝酒。它更像是一个社区的客厅。很多 Pub 会在周中举办“Pub Quiz”(酒吧问答),花上一两镑报名费,和几个朋友组个队,回答一些关于体育、历史、音乐的冷知识,无论输赢,都非常开心。这也是练习英语听力、了解英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绝佳途径。

英国还有一项令我着迷的福利,就是大部分国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免费的!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这些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你可以随时走进去,待上一整个下午。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的烦恼似乎也变得渺小了。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校园里。用你的学生证(可以享受很多折扣),用你的脚步,去丈量你所在的城市。坐一趟双层巴士,随机在哪一站下车;走进一个没去过的公园,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看一场当地球队的足球比赛,感受那种全城狂欢的气氛。这些体验,会让你对英国的理解,从一个扁平的符号,变得立体而丰满。

工作与志愿服务,解锁另一个英国

当你的留学生活步入正轨后,可以考虑做一些校园外的事情,比如兼职或者志愿服务。这不仅能帮你补贴生活费,更能让你接触到真实的英国社会。

首先要明确的是,持有学生签证的你,在学期期间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小时,假期则没有限制。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定,并且确保你的雇主是正规的。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咖啡馆、餐厅、零售店或者大学内部找一些兼职工作。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当地很受欢迎的咖啡馆打工。她告诉我,那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她的英语口语,尤其是听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她需要听懂来自苏格兰、利物浦、甚至世界各地的顾客带着浓重口音的点单,还要和他们闲聊几句。这种高强度的真实语境,是任何语言班都无法提供的。她还学会了如何制作一杯完美的 Flat White,也理解了为什么英国人对“a proper cup of tea”有那么深的执念。

如果你觉得兼职太占用时间,志愿服务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英国的慈善文化非常成熟,有很多机会。你可以在 Oxfam (乐施会) 或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的慈善商店里帮忙,整理捐赠的衣物和书籍;也可以去当地的动物收容所,照顾流浪的小猫小狗;或者在一些社区活动中担任志愿者。

参与志愿服务,会让你看到一个更温情、更有社会责任感的英国。你的同事可能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退休奶奶,也可能是和你一样的年轻学生。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是纯粹而持久的。同时,这段经历写在你的简历上,也会成为未来求职时一个有力的加分项,因为它证明了你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张火车票,通往整个欧洲

身在英国最棒的一点,莫过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整个欧洲,都像是你的后花园。

周末花个三四十镑,就能买到一张去巴黎、都柏林、阿姆斯特丹或者巴塞罗那的廉价航空机票。瑞安航空(Ryanair)和易捷航空(EasyJet)是学生们的“好朋友”,只要你提前计划,总能找到令人惊喜的票价。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巴黎吗?周五下课后,我和朋友直奔机场,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我们已经站在了塞纳河畔,看着灯光璀璨的埃菲尔铁塔。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仿佛刚刚还在图书馆里啃着论文,下一秒就瞬间移动到了另一个国度。

如果你不想飞,英国的火车系统也极其发达。办一张 “16-25 Railcard”(年龄在16-25岁,或25岁以上的全日制学生都可以办理),可以享受所有火车票价三分之一的折扣。你可以坐火车去苏格兰高地,感受那里的苍凉与壮丽;可以去威尔士的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徒步;也可以去风景如画的科茨沃尔德,探访那些蜜糖色的石头小屋。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文化的深度浸泡。你在罗马的斗兽场感受历史的厚重,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被文艺复兴的巨作震撼,在布拉格的广场上喂鸽子……你亲眼看到了那些只在历史书和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你的世界地图,从此不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一个个充满了回忆和故事的坐标点。

这种经历会彻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你会发现,原来不同国家的人们,用着如此不同的方式生活、思考和表达爱。你的心,会变得越来越大,大到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所以,别犹豫了。

留学这条路,有时候会觉得孤单,会想家,会因为一篇论文而熬夜到天明。但请你一定记得,抬头看看窗外。你得到的,远不止是一纸文凭。

去大胆地跟不同背景的人交朋友吧,你会发现思想的碰撞是多么美妙。

去勇敢地尝试第一次下厨吧,你会爱上那种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感觉。

去尽情地探索你所在的城市和这个国家吧,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藏着惊喜。

当有一天,你回国后,朋友问你在英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你最先想到的,不是你的毕业成绩,而是那个在小组讨论里据理力争的你,那个在厨房里手忙脚乱但最终做出了一桌好菜的你,那个独自背着包、跳上火车去探索未知风景的你。

因为,你从英伦校园出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多元、远比想象中更广阔的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你也遇见了那个更独立、更勇敢、更闪闪发光的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