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寄宿家庭,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puppy

哈喽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即将到来的寄宿家庭生活,既充满期待又有点小紧张?生怕自己不小心踩到“雷”,把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搞得尴尬。比如,洗澡洗太久被念叨?半夜饿了想煮个泡面,又不知道能不能开火?朋友来访要怎么说?别担心,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避雷宝典”!我们用大白话聊聊那些房东没直说,但你一定要懂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技巧,帮你轻松绕开文化差异的坑,让你和homestay family不仅是房客与房东,更能处成温暖的朋友,真正享受留学生活!

入住寄宿家庭,快速避雷指南
雷区一:浴室“独占”一小时
避雷针:主动询问洗澡时长(通常10-15分钟为宜),注意节约用水,保持浴室干爽整洁。
雷区二:厨房变深夜食堂
避雷针:提前沟通厨房使用规则,特别是时间和可使用的厨具/食材。使用后立刻清洁,做到“物归原位,片甲不留”。
雷区三:朋友“不请自来”
避雷针:任何访客,哪怕只是待半小时,都必须提前征得房东同意。严禁留宿。
雷区四:房间=私人王国?
避雷针:保持房间基本整洁,控制音量,尤其是在夜晚。出门记得关灯、关电器,做个节能环保好青年。
雷区五:沟通全靠“猜”
避雷针:别怕“不好意思”,主动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遇到不确定的事,开口问一句,能避免99%的误会。

哈喽,各位即将在异国他乡开启新生活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小L。

我猜,此刻你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吧?一边打包着行李,一边在网上刷着目的地的美景美食,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了粉红色的泡泡。特别是选择了寄宿家庭(Homestay)的你,是不是幻想着每天和蔼的“洋爸洋妈”准备好丰盛的早餐,周末一起在后院BBQ,像美剧里演的那样,迅速融入当地文化?

这份期待绝对真实!但我也得给你打一针“预防针”。记得我刚到英国读书时,住进了一个特别温馨的英国家庭。房东太太是个可爱的老奶奶,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初来乍到的我,为了表现得独立能干,凡事都自己搞定,很少去“麻烦”她。有天晚上,我半夜饿得不行,蹑手蹑脚地跑到厨房,想煮一包从国内带来的泡面。我看着那个高级的电磁炉,研究了半天,生怕操作不当弄坏了。结果,“啪”的一声,厨房的某个开关跳闸了,整个一楼瞬间陷入黑暗。我吓得魂飞魄散,房东一家也被惊醒了。虽然他们非常友善地帮我解决了问题,没有一句责备,但我当时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的“不麻烦别人”,有时候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很多我们觉得是“小事”的习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就是个不小的“雷区”。

这篇文章,就是我用无数个像“跳闸”这样尴尬瞬间换来的“避雷宝典”。咱们不讲大道理,就用大白话聊聊那些寄宿家庭里房东没直说,但你一定要懂的生活潜规则。搞懂这些,你的homestay生活绝对能从“小心翼翼”模式,一键切换到“轻松愉快”模式!

浴室风云:不只是洗个澡那么简单

咱们先从每天都要面对的“头等大事”——洗澡说起。你可能会想,洗澡还能有什么雷?可别小看它,这绝对是寄宿家庭矛盾爆发的TOP 3之一。

在国内,尤其是在南方,我们习惯了每天冲个澡,想洗多久洗多久,感觉水费不是什么大事。但到了国外,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有个朋友在美国加州留学,第一周就因为洗澡被房东约谈了。她是个长发女生,洗头加护发素发膜,一套流程下来没个40分钟出不来。结果房东委婉地告诉她,家里的热水是靠一个固定容量的热水罐(Hot Water Tank)烧的,她洗完之后,下一个洗澡的人可能就得用温水甚至冷水了。而且,加州常年干旱,水费贵得惊人。

这不是房东小气,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成本和习惯差异。我们来看组数据:根据英国水务公司Water UK的报告,2023-2024年度,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家庭年均水费和污水处理费高达448英镑。而在美国,美国环保署(EPA)的数据显示,一个标准莲蓬头每分钟流量约为2.5加仑(约9.5升),洗一个20分钟的澡就能用掉50加仑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笔开销不容小觑。

所以,关于洗澡,你应该怎么做?

划重点:主动出击,提前沟通!

在你入住的第一天,参观浴室的时候,就可以主动问一句:“Could you let me know about the shower schedule? How long is a typical shower here?”(可以告诉我一下洗澡的时间安排吗?一般洗多久比较合适?)这一个简单的问题,能瞬间展现出你的体贴和尊重。

通常来说,寄宿家庭能接受的淋浴时间是10-15分钟。这对于习惯了长时间“水疗”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你可以试试用手机设个闹钟,或者放几首歌,听完就出来。相信我,养成这个习惯,不仅能帮你省钱(如果水电费需要分摊的话),更能赢得房东的好感。

除了时长,浴室的整洁也同样重要。洗完澡后,记得用刮水器把玻璃门和地上的水刮一下,用纸巾把掉落的头发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保持公共空间的干爽整洁,是体现个人素养的最佳方式。

厨房江湖:你的胃和房东的规矩

对于我们中国留学生来说,一个能抚慰乡愁的胃,比什么都重要。厨房,自然成了我们的“战略要地”。但homestay的厨房,可不是你家那个可以24小时随时开火的地方。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厨房是家里的功能重地,也常常是规则最多的地方。

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男生特别喜欢研究厨艺,有天晚上11点多,他心血来潮想做一道油泼面。于是,烧油、爆香、泼油……一套操作行云流水,香味是出来了,但浓重的油烟也弥漫了整个屋子,甚至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半夜三更警报大作,全家人被惊醒,以为着火了。你可以想象那个场面有多混乱和尴尬。

为什么房东对厨房使用那么敏感?

  1. 安全问题:深夜使用燃气灶或大功率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多家庭不希望学生在他们睡着后独自“玩火”。
  2. 成本和归属问题:你的寄宿费用通常包含了早餐和晚餐(具体看合同)。这意味着,冰箱里的牛奶、面包,橱柜里的意面、调料,是房东为全家准备的。如果你想自己加餐,用了他们的食材却没有提前说,会让人觉得很不懂事。
  3. 清洁和气味问题:中餐的烹饪方式油烟较大,很多西方的开放式厨房排风系统可能无法完全应对。而且,用完不及时清理的锅碗瓢盆,是任何一个家庭主妇都无法忍受的“噩梦”。

那么,如何在满足自己中国胃的同时,又不触碰厨房的“高压线”呢?

敲黑板:沟通,还是沟通!

入住时,就大大方方地和房东聊聊厨房的规矩:“I sometimes like to cook a simple meal for myself, like noodles. Is it okay for me to use the kitchen? What are the best times to do so, and which utensils can I use?”(我有时候喜欢自己做点简单的饭,比如煮个面。我可以使用厨房吗?什么时间段比较方便?哪些厨具是我可以用的?)

如果你想展示一下厨艺,给家人做一顿地道的中餐,那绝对是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但一定要提前策划。你可以这样说:“I would love to cook a traditional Chinese dinner for you and the family this Saturday. Would that be okay? I'll buy all the ingredients myself.”(这个周六,我想为你们全家做一顿地道的中餐,可以吗?所有的食材我会自己去买。)

这样的提议,几乎没有房东会拒绝!这不仅解决了你想用厨房的问题,还把这件事变成了一场愉快的文化交流活动。当然,饭后的清洁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让厨房恢复到比你使用前还要干净的状态,这会给你大大加分。

社交边界:我的朋友,你的家

留学生活,交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同学一起做project,约朋友来家里玩,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但在寄宿家庭,这件事需要特别注意边界感。

你要时刻记住,你住的是一个私人的家(private home),而不是可以随意出入的宿舍(dormitory)。

很多西方文化,尤其是在英美澳加这些主流留学国家,家庭的私密性被看得非常重。家是他们最放松、最私密的空间,对于“外人”的进入,通常是比较谨慎的。一项针对寄宿家庭关系的研究表明,超过60%的房东表示,学生未经允许带朋友回家,是他们最反感的行为之一。

我认识一个在澳大利亚的女生,她性格特别开朗,很快就和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有一次小组作业要讨论,她想都没想,就招呼两个同学到她homestay的家里来。三个人在客厅里摊开书本和电脑,讨论得热火朝天,还点了外卖披萨。房东夫妇下班回家,看到客厅里一片狼藉和两个陌生面孔,脸色当场就变了。虽然他们出于礼貌没有当面发作,但事后很严肃地和那个女生谈了一次,告诉她“This is our home, not a public library.”(这是我们的家,不是公共图书馆。)

这件事给那个女生的教训很深刻:我们眼里的“热情好客”,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缺乏边界”。

关于朋友来访,请遵守以下“铁律”:

第一,永远提前申请。无论你的朋友是来10分钟还是2小时,都必须提前征求房东的同意。你需要清晰地说明:谁来?来做什么?大概待多久?在哪个区域活动(比如只在你的房间)?

你可以这样礼貌地询问:“My friend, Sarah, and I need to work on a school project together. Would it be alright if she comes over this Friday afternoon from 3 to 5 pm? We will stay in my room.”(我和我的朋友莎拉需要一起做一个学校的作业。她这周五下午3点到5点过来方便吗?我们会在我的房间里待着。)

第二,严禁留宿。让朋友在寄宿家庭过夜,是绝对的禁区,除非你和房东关系好到可以“称兄道弟”,并且获得了他们非常明确的、主动的邀请。否则,想都不要想。

第三,主动介绍。当你的朋友来访时,记得把他/她介绍给你的房东,这是一个基本的礼貌。简单的几句介绍,能消除陌生感,也体现了你对房东的尊重。

你的房间 vs. 他们的家

“我的房间,我做主”,这句话在寄宿家庭里只对了一半。你的房间是你的私人空间,但它仍然是这个“家”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你在房间里的行为,也需要考虑到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首先是整洁度。房东不是你的保姆。他们没有义务帮你打扫房间、洗衣服(洗衣通常有固定安排)。保持房间的基本整洁是你自己的责任。别把吃完的外卖盒子堆在角落,别让脏衣服在地板上“安家”。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不仅自己住得舒服,也让房东觉得你是个成熟、有条理的人。

其次是噪音问题。这一点对于喜欢晚上和国内朋友家人视频,或者喜欢打游戏的同学尤其重要。你可能觉得戴着耳机就万事大吉了,但打游戏时兴奋的喊叫,或者视频时不知不觉提高的音量,在安静的夜晚会显得格外清晰。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轻微的噪音就足以干扰深度睡眠。如果你的房东家里有小孩,或者他们需要早起上班,你的夜间活动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休息。

怎么办?很简单,和房东确认一下家里的“Quiet Hours”(安静时段),通常是晚上10点或11点以后。在这个时段里,尽量把所有活动都调整到“静音模式”。

最后是节能意识。这又是一个体现文化差异的地方。很多留学生没有自己付过电费,对能源消耗不敏感。出门忘记关灯、电脑24小时不关机、冬天把暖气开到最大然后开窗通风……这些行为在房东眼里,都是在“烧钱”。有数据显示,待机状态的电器(也就是所谓的“吸血鬼功率”)能占到家庭用电量的5%-10%。所以,养成随手关灯、拔掉不用的充电器的好习惯,不仅环保,更是对房东家庭开支的尊重。

沟通的艺术: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一切

聊了这么多具体的“雷区”,你会发现,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指向了同一个解决方案——沟通。

这恰恰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最薄弱的一环。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懂事”“体谅别人”,很多时候宁愿自己受点委屈,也不好意思开口提要求、问问题。这种“文化性害羞”,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误解。

我听过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学生住家,房东妈妈每天都给她准备超大份的三明治当午餐,里面夹满了厚厚的芝士和火腿。这个学生其实乳糖不耐,而且不喜欢冷餐。但她觉得房东妈妈很热情,不好意思说不吃,于是每天都把三明治带到学校,再偷偷扔掉,自己另外买午饭。过了一段时间,房东妈妈发现她好像瘦了,非常担心,以为她学习压力太大吃不下饭。直到有一次,学生的朋友来家里玩,无意中说漏了嘴,房东妈妈才知道真相。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内疚,说:“My dear, why didn't you just tell me? We could have prepared something else for you!”(亲爱的,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呢?我们可以为你准备别的东西啊!)

你看,一个简单的“不好意思”,差点就让一段美好的关系产生裂痕。在西方文化中,清晰、直接的沟通被认为是真诚的表现。他们更希望你直接说出你的需求和困惑,而不是让他们去“猜”。

所以,从今天起,请把“不好意思”从你的字典里暂时删掉。入住初期,主动找个机会和房东坐下来,进行一次“破冰”谈话。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你还可以问问关于垃圾分类、洗衣日、家庭成员的作息习惯等。把所有潜在的疑问都摆在明面上,这叫“丑话说在前面”,但效果却是最好的。

当遇到问题时,学会使用“I” statement(以“我”开头的陈述),而不是“You” statement。比如,你觉得晚餐时间太早,与其说“You eat dinner too early.”(你们晚饭吃太早了),不如说“I sometimes have a late class and might miss dinner. Is it okay if I heat it up myself when I get back?”(我有时候有晚课,可能会错过晚饭。等我回来自己热一下可以吗?)前者听起来像是指责,后者则是陈述事实并寻求解决方案。

留学生活,选择寄宿家庭,你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床位。它是一个让你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锻炼口语、感受家庭温暖的绝佳机会。别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租房关系,多一点参与,多一点交流。周末主动问问他们有什么计划,愿不愿意带你一起去超市;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小小的贺卡;在客厅遇到时,分享一下你今天在学校遇到的趣事。

别怕犯错,也别怕提问。你的homestay经历,不只是一段住宿记录,它更像是一本可以亲手书写的、充满人情味儿的留学日记。打开心扉,真诚沟通,你会发现,大洋彼岸的这个“家”,远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