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择校避坑小贴士 |
|---|
| 排名不是唯一真理:QS、Guardian排名各有侧重,QS偏学术声誉,Guardian偏学生体验和就业。你想搞研究还是跑一线?目标不同,参考的榜单也不同。 |
| 实践派 vs 理论派:有的学校课程表里全是“采访工作坊”“视频剪辑”,有的则是“媒介批判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想清楚你是想立马就能上手干活,还是想先构建宏大的理论框架。 |
| 地理位置很重要:伦敦的学校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实习机会和人脉网络,但也伴随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卡迪夫虽然不在伦敦,但和BBC的紧密联系同样是金字招牌。你的钱包和职业规划要一起商量。 |
| 看课程设置(Modules):别只看专业名字高大上,点进去看每学期到底上什么课!有些选修课可能就是你未来职业方向的敲门砖,千万别忽略。 |
凌晨两点,你是不是也曾像我的学妹小A一样,顶着黑眼圈,在十几个学校的官网标签页之间疯狂切换?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可眼前的MA Journalism,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MA Broadcast Journalism...光是名字就让她头大。她给我发来一连串的“救命”,问我:“学姐,这么多学校,感觉都好厉害,我到底该怎么选?万一选错了,是不是这几十万就打水漂了?”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这不仅是选择一个学校,更是在为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路径下注。英国作为现代新闻业的发源地,拥有BBC、路透社、卫报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能来这里深造,本身就是一件超酷的事。但也正因为选择太多,才让人更加焦虑。别怕,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专为“选择困难症”晚期的你准备的。我们不谈虚的,直接上干货,把几所王牌新闻院校的里里外外给你扒个底朝天,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伦敦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 新闻界的“黄埔军校”,人脉收割机
如果说英国新闻界有一个地方,能让你一只脚踏进校门,另一只脚就感觉已经迈进了各大媒体的编辑部,那一定就是伦敦城市大学了。它的新闻系,常年霸占《卫报》英国大学专业排名的榜首(2024年就是第一),被誉为新闻界的“西点军校”,真不是吹的。
它的地理位置简直是犯规级别的。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离曾经的“世界新闻中心”舰队街(Fleet Street)近在咫尺。这意味着什么?你的授课老师很可能就是《泰晤士报》的在职编辑,来做讲座的可能是BBC的当家主播,下楼喝杯咖啡,邻桌坐着的可能就是路透社的资深记者。去年我一个在City读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的朋友,他们的课程项目就是一个真实的调查报道,指导老师直接把他们引荐给了《卫报》的调查小组。这种沉浸式的行业体验,是其他学校很难比拟的。
强势专业一览:
MA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调查性报道):这是City的王牌中的王牌,全英独一份。课程强度极大,教你怎么扒数据、做卧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信源。毕业生很多都去了BBC的《广角镜》(Panorama)这种顶尖调查栏目。去年这个专业的一个学生团队,就因为对英国租赁市场乱象的深入调查,获得了国家级的新闻奖项提名,还没毕业就已经名声在外了。
MA Interactive Journalism (互动新闻):如果你对数据可视化、VR/AR新闻这些前沿领域感兴趣,这个专业绝对是你的菜。它教的不仅仅是写稿,更是如何用代码、设计和数据讲故事。毕业生特别受新兴数字媒体的欢迎,比如Vice, BuzzFeed等。
MA Magazine Journalism (杂志新闻):想去Vogue、GQ工作?这个专业就是直通车。从专题策划、人物专访到版面设计,教你成为一个全能的杂志人。他们的毕业展,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时尚、生活方式杂志的编辑前来“挖人”。
申请偏好:
City非常非常看重实践经验!申请文书里光说“我热爱新闻”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在校媒发表过的文章、在媒体机构实习的证明、甚至是你自己运营的公众号或视频频道,这些都是强有力的加分项。他们喜欢的是“已经上路”的未来记者,而不是一张白纸。之前有个DIY申请的同学,雅思7.5,211大学均分88,但因为缺少相关实习,第一轮就被拒了。后来他去了一家地方报社实习了三个月,把作品集(Portfolio)打磨了一番,第二年就顺利拿到了offer。
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 BBC的“后花园”,实践派的天堂
如果说City是新闻界的“金融城”,精英云集,那么卡迪夫就是新闻界的“大工厂”,让你从一颗螺丝钉开始,亲手造出一台功能完备的“新闻机器”。卡迪夫大学新闻学院的名气,在英国本土甚至比一些伦敦的学校还要响亮,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
它和BBC的关系,已经不能用“紧密”来形容,简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BC威尔士总部大楼就在卡迪夫市中心,离学校咫尺之遥。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BBC的前雇员或现任顾问,学生们有大量的机会去BBC实习、参与项目。我认识一个在卡迪夫读Broadcast Journalism的学长,他说他们的日常就是“在模拟新闻编辑室里像打仗一样做节目,然后拿着成品去给BBC的制片人看,接受最直接的‘毒舌’点评”。这种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让卡迪夫的毕业生极其抢手。
强势专业一览:
MA Broadcast Journalism (广播新闻):这是卡迪夫的镇校之宝,获得了英国广播新闻培训委员会(BJTC)的专业认证。课程内容就是模拟一个真实电视台或电台的运作,从新闻采集、拍摄、剪辑到主播出镜,你要全流程参与。学生每周都要制作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压力巨大,但成长也极快。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国际新闻):这个专业非常适合那些有志于成为驻外记者的同学。它不仅教授新闻技能,还非常注重培养你对国际政治、文化的理解力。每年,这个专业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海外实地报道项目(study trip),曾经去过印度、乌克兰等地,让你在真实的国际环境中历练。
申请偏好:
卡迪夫同样重视实践,但它的包容性可能比City更强一些。即使你本科不是新闻专业,没有任何媒体实习经历,但如果你在PS里展现出对新闻事业的极大热情和独特见解,并附上一两篇自己写的、观点独到的评论文章,也同样有机会被录取。他们更看重你的潜力和新闻敏感度。我有个朋友本科是学历史的,申请时就提交了一篇关于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度报道,文笔和逻辑都非常出色,最终打动了招生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站在“鄙视链”顶端,理论大神的修炼场
接下来要说的LSE,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梦想的是进编辑部写稿子,那LSE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但如果你想探究新闻背后的权力结构、媒介如何影响社会、或者为政府制定传媒政策,那LSE就是神殿级的存在。
它的传媒系,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高居全球第三、全英第一。这里不教你怎么用摄像机,不教你采访技巧,这里培养的是媒体行业的思想者、分析师和未来的领导者。课堂上讨论的都是“社交媒体的政治极化效应”“全球媒体帝国的资本逻辑”这类宏大命题。你的同学可能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或者是某个国家的政府官员。
强势专业一览:
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媒体与传播):这是LSE的旗舰项目,纯理论,学术性极强。课程涵盖了从传播学理论、媒介社会学到研究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毕业论文要求非常高,很多人读完这个硕士,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毕业生大多进入了学术界、国际组织、政府的监管机构或顶级咨询公司。
MSc Politics and Communication (政治与传播):这个专业交叉了政治学和传播学,专注于媒体在政治竞选、国际关系和公共舆论中的作用。如果你对“白宫新闻发言人”或者“竞选团队媒体顾问”这类工作感兴趣,这个专业会为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申请偏好:
LSE的申请门槛是出了名的高,堪称“玄学”。首先,学术背景要极其优秀,双一流大学、均分90+、雅思7.5只是基本操作。其次,你的PS必须逻辑严密,充满思辨性,要能体现出你对媒介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未来的学术规划。他们想找的是未来的学者,而不是记者。光有实习经历在这里作用不大,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小论文,可能比在CCTV实习三个月更有分量。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 文艺青年的朝圣地,创意新闻的孵化器
最后聊聊Goldsmiths,这是一所气质非常独特的学校。它隶属于伦敦大学联盟,但在艺术、人文和社科领域,却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先锋和批判精神。如果说LSE是严谨的学者,那Goldsmiths就是浪漫的诗人。
这里的传媒系同样强大,QS排名也稳居世界前列。但它与LSE的理论思辨不同,Goldsmiths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那种带有批判性和艺术性的实践。在这里,新闻不只是一种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艺术创作。你会发现,你的同学里有搞乐队的、拍独立电影的、做行为艺术的,整个校园都充满了自由和创意的空气。
强势专业一览:
MA Journalism (新闻学):Goldsmiths的新闻学硕士,既教你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也会引导你用纪录片、播客、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形式去探索新闻的边界。他们的学生作品,常常出现在各种独立电影节和艺术展上。
MA Digital Journalism (数字新闻):这个专业非常关注新媒体生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性的数字叙事。比如,用游戏引擎制作一个互动新闻故事,或者用算法生成一首新闻诗。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申请偏好:
Goldsmiths非常欢迎背景多元、有“故事”的申请人。你的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一份充满个性的作品集,或者一段独特的个人经历,可能更能打动他们。我认识一个申请成功的同学,他本科是学建筑的,但他提交了一个关于城市“流动摊贩”的摄影集和深度访谈,展现了他对社会边缘群体的敏锐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这与Goldsmiths的气质不谋而合。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帮你理清一些头绪?
其实,选学校就像谈恋爱,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合适的。别光盯着排名看,也别被人云亦云的说法带偏。多花点时间,去看看每个专业的课程大纲,看看那些课程是不是真的让你心动。想象一下,你未来一年想在伦敦的繁华中拓展人脉,还是在卡迪夫的演播室里挥洒汗水?你想成为一个冷静的社会观察家,还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故事讲述者?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答案自然就会浮现。你的新闻梦,独一无二,值得你为它做出最忠于内心的选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