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科大新生生存法则速览 |
|---|
| 学术篇:别被 4.3 的 GPA 吓到,找到靠谱队友比什么都重要。善用 Add/Drop Period,及时“逃离”不合适的课。图书馆海景位很香,但也要早起去占! |
| 生活篇:校园很大,坡很陡,习惯“上山下海”的日常。食堂种类多,但吃久了会腻,学会坐小巴去坑口或西贡改善伙食是必备技能。 |
| 心态篇:这里牛人遍地,别焦虑,找到自己的节奏。压力大的时候,去海边走走,或者去健身房游个泳,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
| 社交篇:大胆开口!这里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多参加社团和 Hall 的活动,你的世界观会被无限拓宽。普通话、粤语、英语无缝切换是常态。 |
在港科大读书是种怎样的体验?
还记得我收到港科大(HKUST)offer的那天晚上,激动得几乎没睡着。我点开学校官网,一张航拍图瞬间击中了我——湛蓝色的清水湾环抱着一座红白相间的现代建筑群,这哪里是大学,分明是建在海边悬崖上的度假村!我当时就想,在这么美的地方读书,再苦再累也值了。可真来了之后,我才发现,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开学第一周,我经历了一个至今难忘的场景。那是一个凌晨三点的夜晚,我和几个刚认识的组员为一个商科 case 焦头烂额。我们所在的 Learning Commons(图书馆的24小时学习空间)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抬头望向窗外,远处的海面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宁静得像另一个世界。而窗内,是无数个和我一样,被咖啡因和 deadline 支配的年轻面孔。那一刻,我终于具体地理解了,什么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就是港科大,一个让你在绝美风景里疯狂“内卷”的神奇地方。
传说中的“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是真的吗?
先给个准话:是真的。港科大有个别称,叫“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压力与紧张大学),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这里的学术压力,会以各种形式精准地传递给每个学生。根据最新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港科大位列全球第60位,能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各地的学霸。当一群学霸聚在一起,那种无形的竞争氛围你懂的。
这里的课程节奏非常快,教授默认你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一节课可能涵盖国内大学半个学期的内容,每周的 reading list 能打印出半本书。我有个读计算机的朋友,他开玩笑说,自己不是在写 code,就是在去写 code 的路上。特别是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简直是家常便饭。你可能会遇到来自印度、逻辑思维超神的大哥,也可能遇到来自欧洲、表达能力一流的姐姐。和这些“神仙队友”合作,一方面能学到超多东西,另一方面压力也巨大,生怕自己拖了后腿。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项目,在图书馆或者宿舍的 discussion room 熬到天亮,出门时正好能看到香港的第一缕日出。
这里的评分体系也相当“刺激”。很多课程采用“curve a a”制,也就是所谓的拉曲线。你的最终成绩不取决于你考了多少分,而取决于你在所有人中的排名。这就意味着,即便你考了90分,如果大神们都考了95,你也可能只拿到一个 B。这种感觉,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饥饿游戏”。但换个角度想,正是这种高强度的环境,逼着你用最快的速度去学习、去适应、去成长。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就是从港科大走出去的。据说他当年在学校里也是个“技术狂人”,经常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这里的土壤,确实能催生出一些改变世界的想法和人物。
面朝大海,为 Due“春暖花开”
如果说学术压力是港科大的 A 面,那无敌的海景和绝美的校园就是它的 B 面。这绝对是全香港乃至全世界最美的校园之一,没有夸张。学校建在半山上,依山傍海,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能看到海的窗户。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里靠窗的那一排座位。想象一下,你正在为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抓耳挠腮,一抬头,就能看到窗外蔚蓝的大海、飞驰的快艇和远处青翠的离岛。那种感觉,瞬间就能治愈一半的烦恼。很多人开玩笑说,交这么贵的学费,有一半是为这片海景买单的。天气好的时候,下午没课,我就会带上电脑,去星巴克或者学术大堂(Atrium)的露天座位坐一下午,阳光、海风、咖啡,还有远处的鸟鸣,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校园里还有一条海边步道,从南门一直延伸到码头。很多学生会在傍晚时分去那里跑步、散步。压力大的时候,沿着海边走一走,吹吹海风,听听海浪的声音,心情真的会平复很多。学校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码头,有时候还会有帆船、皮划艇之类的水上活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科大的学习生活多了一份诗意和浪漫,也为我们这些在 due-list 里挣扎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喘息空间。
在科大,生活不只有学习
聊完了学习和风景,我们再来说说更接地气的吃住行和社交吧。
先说“吃”。科大的食堂数量不少,从 LG1 到 LG7,再加上各种咖啡店、餐厅,选择算是比较丰富。比如,LG7 的百佳餐厅价格最亲民,是很多人的“大众食堂”;LG1 的选择更多元,有西餐、亚洲风味,还有一家味道不错的清真餐厅。但说实话,就算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所以,“逃离”校园觅食,是每个科大人的必备技能。最常见的路线是坐 11M 小巴到坑口,那里的商场里有数不清的餐厅,从日料、韩餐到茶餐厅、火锅,应有尽有。周末,我们还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坐小巴去有“香港后花园”之称的西贡,吃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再说“住”。大部分授课型硕士第一年都能申请到宿舍,本科生就更不用说了。宿舍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而且住在校内真的非常方便,可以省去大量的通勤时间。科大的宿舍文化(Hall culture)也很浓厚,每个 Hall 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活动,比如糖水会、高桌晚宴等等。这是结交新朋友的绝佳机会。我的一个室友来自韩国,通过他,我了解了很多真实的韩国文化,还学会了几句地道的韩语。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是在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
最后是“社交”。科大是一个极度国际化的社区,学生来自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英语、普通话、粤语以及各种你听不懂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学校里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学术、体育、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无论你有什么爱好,几乎都能找到组织。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至少加入一两个社团,这是快速融入环境、扩大社交圈的最好方式。在这里,你会发现,你的同学里有可能是某个非洲国家的“王子”,也可能是拿过国际奥赛金牌的编程大神。和这些优秀又有趣的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给未来科大人的几句真心话
聊了这么多,最后想给即将或者梦想来到这里的你说几句实在话。
关于选课,一定要学会看清课程大纲(syllabus),了解评分标准和任务量。开学初的 Add/Drop Period 是你的“后悔药”,如果发现某门课的教授口音太重,或者内容实在不感兴趣,别犹豫,赶紧换!可以多向学长学姐打听,了解哪些是“好课”(内容好、给分好),哪些是“杀手课”(killer course)。
关于校园里的一些“小秘密”。比如,大家都知道图书馆是学习圣地,但其实李兆基商学院大楼(LSK Business Building)里也有很多安静的学习角落,而且设施更新。再比如,校园里流传着一个“不挂科”的玄学:在期末考试前,如果遇到宿舍楼的火警演习(fire drill),那就预示着这学期的成绩会很好。信不信由你,反正每次 fire drill 大家都挺开心的。
在科大读书,确实会很累,你可能会为了赶一个报告而连续几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也可能会因为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而怀疑人生。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你在这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你将学会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高效协作,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情绪,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所以,如果你收到了科大的 offer,别被那些“内卷”“头秃”的传说吓到。大胆地来吧!准备好你的相机,来记录下这里每一帧都像电影画面的海景;准备好你的肝,来和最聪明的大脑们一起挑战极限。这段一半是星辰大海,一半是披星戴月的日子,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无比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