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留学速报!这些院校动态别错过

puppy

正在头秃准备欧亚留学的你,是不是感觉各种信息满天飞,抓都抓不住?别急,我们帮你把最新的重点都划好啦!想知道德国TU9联盟悄悄更新了哪些语言要求吗?关心港校又新开了什么神仙交叉学科专业?还有,法国高商的申请DDL有没有变,新加坡那边有没有新的奖学金机会?这些看似零散的消息,都可能直接关系到你的申请成败,甚至帮你“捡漏”心仪项目!这篇速报为你一网打尽了近期欧亚名校的最新政策、新增项目和截止日期提醒,快点开看看,千万别因为一个信息差,就和梦校擦肩而过啦!

本期速报阅读指南
德国专区 ?? TU9联盟语言要求“微调”,你的德福/雅思成绩单还好吗?看看新政策是不是帮你开了“绿灯”。
香港专区 ?? 神仙打架!港校新开交叉学科,AI+金融、数据科学+公共政策,哪个是你的菜?剖析申请难度和就业前景。
法国专区 ?? 高商申请DDL“争分夺秒”,提前批到底有多香?HEC、ESSEC最新轮次截止日期汇总,别卡在最后一秒!
新加坡专区 ?? “小金库”来了!NUS、NTU新设奖学金机会,看看你能不能边读书边“搞钱”,实现留学财务自由。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留学er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ici。

前两天,我的后台收到一个同学的私信,可以说是年度“惨案”了。这位同学我们叫他小K,目标是德国某TU9院校的机械工程硕士,APS审核、课程匹配、实习经历,样样都准备得无可挑剔,德福成绩也刷到了漂亮的4个4。他信心满满地卡着截止日期提交了申请,结果呢?被拒了。理由简单又扎心:他申请的那个英文授课项目,从去年冬季学期开始,悄悄更新了语言要求,虽然也接受德福,但明确要求雅思必须达到7.0,而小K只有6.5。最让他崩溃的是,学校官网其实早就更新了信息,只是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一直参考的是去年的申请手册……

一个微小的细节,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个故事听着是不是特让人窒息?其实在申请季,这样的“信息差”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你以为万无一失的准备,可能早就被学校的一个新政策、一个新项目给“背刺”了。所以,今天这篇超长速报,就是来帮你扫清这些信息盲区,把欧亚各大名校的最新动态给你一网打尽。别划走,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你的Offer!

德国:严谨背后的“小松动”,TU9语言要求新风向

提到德国留学,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肯定是“严谨”,第二个词可能就是“劝退”级别的语言要求。德福、DSH、APS审核,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每个“德棍”心头。但你知道吗,严谨的德国人,最近在语言要求上,也开始有了些“人情味儿”的松动。

就拿TU9联盟里的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来说吧。以往,TUM对德语的要求是雷打不动的TestDaF 4*4或者DSH-2。但根据其官网2024年更新的语言能力证明要求,对于德授课程,TUM现在也明确接受Goethe-Zertifikat C2以及telc Deutsch C1 Hochschule证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选择更多了!可能你考德福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换成telc的题型,说不定就发挥得更好。这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考试选项,更是多了一条通往梦校的路。

再来看一个更具体的案例。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作为工程界的翘楚,它的大部分国际硕士项目都需要提供英语成绩。过去,很多同学会默认提交托福或雅思。但翻开RWTH最新的招生页面,你会发现它对“英语水平证明”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和多样化。比如,对于某些项目,如果你能提供强有力的证明,证明你的本科教育完全是用英语进行的(通常需要大学开具官方证明),是有可能豁免托福雅思成绩的。去年就有一个本科在某中外合作大学就读的学姐,通过提供学校官方出具的“全英文授课”证明,成功豁免了雅思,把刷分的时间全部用在了GRE和实习上,最后顺利拿到了亚琛的录取。

此外,TestAS(德适考试)的重要性也在悄然提升。以前,它更多被看作是一个补充材料。但现在,像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一些热门NC(名额限制)专业,一个好的TestAS成绩,能在你的申请总分中占据不小的权重,甚至在同等条件下起到决定性作用。数据显示,在申请KIT的机械、电子等热门专业时,拥有前20% TestAS成绩的申请者,录取率比没有提交该成绩的申请者高出近30%。这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了。

所以,准备去德国的你,别再死盯着德福“死磕”了。赶紧去梦校官网的“Language Requirements”页面,逐字逐句地看一遍。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证考试被接受,看看你的本科背景有没有豁免语言的可能性,看看考一个TestAS会不会成为你弯道超车的利器。这些细节里的“小松动”,可能就是你突破申请瓶颈的关键。

香港:神仙专业“内卷”,交叉学科成新宠

如果说德国留学是“严谨的马拉松”,那香港留学就是“快节奏的百米冲刺”。节奏快,变化也快。这几年,港校最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疯狂开设交叉学科!把最火的科技和最实在的商业、人文结合起来,培养的就是那种T型人才。

这股风潮的领头羊,非香港科技大学(HKUST)莫属。他们前几年开设的金融科技(MSc in Financial Technology)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亚洲最难申请的项目之一。有多难?根据一些留学机构披露的数据,2023 Fall的申请人数超过2000人,最终只录取了不到100人,录取率低于5%。录取的学生背景也堪称“神仙打架”,不是清北复交的计算机大神,就是海外名校的金融学霸,还人均手握几段大厂实习。这个项目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完美地戳中了市场的痛点:既懂编程和算法,又懂金融模型和市场规则的人才,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简直是“香饽饽”。毕业生去向基本就是高盛、摩根士丹利、顶级对冲基金和金融科技独角兽。

看到HKUST吃到了螃蟹,其他港校也纷纷跟上。香港大学(HKU)在2023年新推出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程设置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所有前沿领域。这个项目虽然新,但背靠港大强大的工程和计算机学院,申请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第一届学生的平均GPA高达3.8/4.0,几乎人人都有海外交换和科研经历。

香港中文大学(CUHK)则另辟蹊径,走的是“商科+”路线。比如他们的商业分析(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项目,就非常强调数据科学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的应用。他们还新开设了房地产硕士(MSc in Real Estate),结合了金融、城市规划和数据分析,非常适合那些想在地产金融领域深耕的同学。去年,我认识一个本科是土木工程的同学,通过辅修金融和自学Python,成功拿到了这个项目的Offer,实现了职业赛道的完美切换。

这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给你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在于,它们往往对本科背景的限制更小,欢迎多元化的申请者。挑战在于,它们对申请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你不能只会写代码,还得懂商业逻辑;你不能只懂理论,还得有实践能力。所以,如果你对这类项目感兴趣,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去“交叉”你的背景。学金融的去学点编程,学计算机的去考个CFA,做一些能体现你跨界能力的项目,这样才能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法国:“早鸟票”的诱惑,高商申请要趁早

聊完德国和香港,我们把视线转向浪漫的法兰西。申请法国高商(Grandes Écoles),尤其是顶级的“巴黎三大”——HEC, ESSEC, ESCP,就像是买演唱会门票,越早下手,位置越好,选择越多。

法国高商普遍采用的是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和分轮次申请(Round-based Application)的模式。这意味着学校会分好几轮接收申请,审理一批,发一批Offer。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越往后的轮次,坑位越少,竞争越激烈。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申请得太晚了!

我们以HEC Paris最负盛名的管理学硕士(Master in Management)项目为例。针对2025年9月入学,HEC官网已经公布了明确的四轮申请截止日期:
第一轮:2024年10月中旬
第二轮:2025年1月上旬
第三轮:2025年3月上旬
第四轮:2025年4月下旬
(请注意,具体日期每年会有微调,务必以官网为准!)

根据历年的申请数据和经验,超过60%的国际学生Offer都是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发出的。到了第三轮,池子里的候选人已经非常多了,你的GMAT/GRE分数可能要比前两轮的录取者高出10-20分才能有同等的竞争力。而到了最后一轮,基本就是“神仙打架”+“捡漏”模式,除非你的背景有极其突出的亮点,否则希望渺茫。

去年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生A,GMAT 720分,在10月份第一轮就提交了ESSEC的申请,11月就收到了面试,12月顺利上岸。而学生B,GMAT高达750分,但因为一直在刷分,拖到了3月的最后一轮才申请。结果呢?被放进了长长的Waitlist,最后只能遗憾地选择其他学校。750分都进不了,这听起来很玄幻,但这就是高商申请的“潜规则”——早申请,早占位。

除了截止日期,法国高商的申请流程本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视频面试(Video Essay)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像ESSEC、EDHEC等学校,都会要求申请者通过Kira Talent等平台,录制几段回答问题的短视频。这不仅仅是考察你的口语,更是考察你的临场反应、逻辑思维和个人魅力。很多中国学生笔试成绩很高,但面对镜头就紧张卡壳,在这上面吃了大亏。所以,提前对着镜子或手机摄像头练习,准备一些关于“Why this school?”“My biggest achievement”“A time I failed”等经典问题的回答思路,就变得至关重要。

给申请法国高商的你一个忠告:把你的申请时间线往前拨三个月。现在就开始准备文书,预约GMAT/GRE考位,争取赶上第一轮或第二轮的“早班车”。不要等到所有材料都“完美”了再提交,因为在你追求完美的时候,你的坑位可能已经被别人占了。

新加坡:奖学金新机遇,“搞钱”留学不是梦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教育枢纽和金融中心,留学费用一直不低。但好消息是,新加坡政府和高校在“抢人才”这件事上向来舍得下本钱,各种奖学金机会层出不穷。

对于研究生,特别是研究型硕士(Master by Research)和博士(PhD),最大的“金主”莫过于新加坡国际研究生奖(Singapore International Graduate Award, SINGA)。这个奖学金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联合推出,面向全球所有国际学生。它的待遇有多好?成功申请后,不仅学费全免,还能在4年博士期间,每月获得2200新币的生活补助,通过资格考试后还会涨到2700新币,基本可以完全覆盖你在新加坡的所有开销,甚至还能有点结余。这个奖学金每年有两轮申请,分别在6月和12月截止。虽然竞争激烈,但每年都有不少来自中国顶尖高校的理工科学生成功拿下。

如果你申请的是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虽然全奖很难,但各种学费减免和津贴类的奖学金也值得关注。比如,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很多学院会为优秀的申请者提供“NTU Graduate Scholarship”,金额可能在5000到10000新币不等,相当于帮你减免了部分学费。这类奖学金通常不需要单独申请,学院会根据你的申请材料(GPA、标化成绩、实习经历等)自动评估,“择优发放”。这意味着,你把自己的申请背景打磨得越亮眼,就越有可能被“奖学金”砸中。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也同样慷慨。以他们的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为例,就设立了“NUS-ISS Master of Technology Scholarship”,专门提供给申请信息系统或软件工程等技术硕士项目的优秀学生。再比如,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更是以其丰富的奖学金资源而闻名,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奖学金计划。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很多奖学金信息并不会出现在学校主页最显眼的位置,而是隐藏在各个学院、各个项目的具体页面里。你需要像侦探一样,去耐心挖掘。去年,一个申请NUS城市规划硕士的同学,就是在学院网站的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针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学生的助学金(Bursary),虽然金额不大,只有几千新币,但申请要求并不高。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最后成功获批,也算是给自己省下了一笔不小的生活费。

所以,不要再说新加坡留学贵了。在提交申请的同时,多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学校和学院的“Financial Aid”或“Scholarship”页面。每一个你点开的链接,都可能藏着一个帮你实现“搞钱”留学的机会。

好啦,今天的欧亚留学速报就到这里。我知道,看完这么多信息,你可能更焦虑了,感觉要准备的东西又多了一堆。

但我想说,申请季就像一场信息战,你不需要成为全知全能的神,但至少要做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侦察兵”。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更新、一个新开的项目、一轮提前的DDL,都可能成为你整个申请棋局里的胜负手。别怕麻烦,多去官网刷刷,多在论坛里看看,多和学长学姐聊聊。有时候,那个让你脱颖而出的机会,就藏在下一个你打开的网页里。

别因为一个懒得确认的信息,就让你所有的努力和梦想,和那所心心念念的学校,擦肩而过。加油吧,未来的留学er!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186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