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划走!这则通知关乎每一位留学生

puppy

嘿,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我知道大家每天学业、实习忙得飞起,但这个消息真的不能错过!最近移民局悄悄更新了一些政策,直接关系到咱们的OPT申请、甚至是未来的H1B抽签,里面的细节变化可得看仔细了。文章里还盘点了几个大家最容易踩坑的“身份维持”雷区,比如搬家忘了改地址、学分没选够这些小事,后果可能很严重。另外,还有最新出现的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手段预警。别因为信息差吃了大亏,花几分钟看看,绝对心里有底。快点进去瞅瞅吧!

核心提醒 | Core Reminders
移民政策更新: 密切关注USCIS官网动态。H1B抽签已改为“一人一抽”受益人中心制,申请费用也有调整。任何政策变化,官方渠道是唯一标准。
维持合法身份: 这是重中之重!搬家后10天内必须在线提交AR-11表格更新地址,同时通知学校DSO。每学期修满学分,不要为了省钱或省事冒险。严禁任何形式的非法打工。
谨防新型诈骗: 任何自称使领馆、移民局、FBI或警察,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要求你转账、提供银行信息或个人敏感信息的,都是诈骗。官方机构绝不会用这种方式联系你。
求助官方渠道: 遇到任何与身份、签证、学习相关的问题,第一时间联系你所在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 (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 or ISSS/OIS)。他们是你最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

嘿,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还记得我去年毕业的学长Leo吗?他简直是我们这群留学生里的“传说”。GPA 3.9,手握两份大厂实习经历,毕业前就拿到了硅谷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Dream Offer。我们都以为他会像电影主角一样,开启在美国的闪亮人生。然而,就在他提交OPT申请后,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两个月过去了,他的申请状态毫无动静,身边的同学却陆续收到了EAD卡。他开始慌了,打电话给USCIS,等了快一个小时才接通,结果客服只是冷冰冰地告诉他,他们在一个月前就寄出了一份RFE(Request for Evidence,要求补充材料)通知。Leo彻底懵了:“我根本没收到啊!”。后来才发现,那封决定他命运的信,被寄去了他半年前住的公寓地址。原来,他在毕业季搬家时,忙着打包、告别、准备入职,完完全全忘记了向移民局更新地址这件“小事”。

因为错过了RFE的回复期限,他的OPT申请被直接拒绝。没有OPT,他就无法合法入职。那家公司虽然很惋惜,但也不可能一直等他。最终,Leo只能打包回国。一个前途无量的毕业生,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整个职业规划被彻底打乱。这个故事,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

我知道,大家每天不是在赶due,就是在刷题找实习,还要应付生活里的各种琐事,很少有精力去关注那些冗长又晦涩的移民政策。但Leo的故事告诉我们,信息差,有时候真的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今天这篇文章,请你一定花几分钟看完。它不讲大道理,只告诉你最近发生了哪些与你息息相关的新变化,以及哪些是前辈们用惨痛教训换来的“雷区”。

移民局的新动作,你跟上了吗?

咱们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OPT和H1B。最近,USCIS(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确实搞了不少“小动作”,有些变化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H1B抽签大洗牌:“一人一抽”时代来临

如果你有毕业后留美工作的打算,H1B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过去几年,H1B抽签已经越来越像买彩票,中签率低得让人绝望。比如在2024财年(也就是2023年3月那次抽签),USCIS收到了创纪录的780,884份注册,但其中有超过40万份是“一人多抽”的情况,即一个人由多家公司为他提交申请,大大拉低了普通申请者的中签概率。

这种“人海战术”催生了很多灰色地带,也让抽签变得极不公平。好在,USCIS终于出手了!从2025财年(2024年3月)的抽签开始,规则彻底改变,实行“以受益人为中心”(beneficiary-centric)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人一抽”。

这意味着什么?无论有多少家雇主愿意为你提交H1B注册,你在系统里都只会被计算为一个个体。系统会先从所有注册的“人”里面抽签,如果你幸运中签了,那么所有为你注册的公司都会收到通知,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家来提交最终的H1B申请。这个改变,对于那些凭真实力找到一家好公司的同学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它极大地遏制了滥用注册系统的行为,让抽签回归了相对公平的起点。

除了规则变化,费用也涨了。H1B电子注册费从象征性的10美元,暴涨到了215美元。虽然这笔钱通常由雇主支付,但也提高了抽签的门槛,可能会让一些雇主在提供Sponsor时更加谨慎。所以,小伙伴们,提升自身实力,找到一个真心实意愿意支持你的雇主,比什么都重要。

OPT申请的便捷与陷阱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OPT是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把钥匙。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在线提交I-765表格来申请OPT,这确实比以前邮寄一大堆材料方便多了。但“方便”不等于“简单”,里面的坑一点也不少。

首先,在线系统虽然方便,但对材料的清晰度和格式要求极高。每年都有同学因为上传的照片不符合规格、I-20扫描件不清晰、或者护照页没传全而被RFE,白白耽误一两个月宝贵的时间。要知道,你的OPT开始日期是固定的,处理时间每延迟一天,你的工作时间就缩短一天。

其次,关于OPT的90天规定一定要刻在脑子里。一个是在毕业前90天内才能提交申请,另一个是拿到EAD卡后,失业期累计不能超过90天(STEM OPT是150天)。根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的数据,每年都有数千名F-1学生因为违反OPT规定(如超期失业)而被终止SEVIS记录。千万不要以为USCIS不知道你的状态,他们与学校的SEVIS系统是联网的,任何异常都会被标记。

“身份维持”雷区,千万别踩!

聊完了工作,我们再回到学生身份本身。F-1签证是一张“非移民”签证,这意味着你在美国的首要目的是学习。维持合法的学生身份,是所有事情的前提。下面这几个雷区,是无数前辈用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你一定要避开。

雷区一:搬家忘了改地址,后果比你想的严重

我们再回到Leo的故事。他犯的错误,其实违反了《移民与国籍法》的一项明确规定:所有在美国的非公民,必须在搬家后10天内,通过提交AR-11表格,向USCIS报告新地址。

很多同学以为,我告诉了学校,在学校系统里改了地址就万事大吉了。大错特错!在学校系统改地址,只是更新了你的SEVIS记录。但如果你有任何在USCIS的待处理或已批准的申请(比如OPT),你必须、一定、要单独向USCIS更新地址!

这个操作其实很简单,在USCIS官网在线就能完成,花不了五分钟。但这五分钟的疏忽,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错过重要的法律文书,如RFE、打指纹通知、面谈通知、甚至是绿卡本身。

  • 申请被视为放弃而遭拒。

  • 在未来的签证或绿卡申请中,被视为“未能保持良好品行”,影响审批。

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某留学生论坛上,一位同学分享了他的经历。他申请STEM OPT Extension时搬了家,自认为在学校和USPS都改了地址,就没管USCIS。结果,他的EAD卡被寄到了旧地址并被退回。等他发现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他不得不在没有合法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停工,公司也差点因此撤回了Offer。整个过程让他心力交瘁,教训极其深刻。

雷区二:学分不够?“省钱”的代价可能是“回家”

“Full Course of Study”(全日制课程)是维持F-1身份的核心要求。对于本科生,通常是每学期至少12个学分;对于研究生,通常是9个学分(具体以学校规定为准)。

我知道,有时候为了省学费,或者觉得某门课太难想中途drop掉,大家可能会动“歪脑筋”。“少修一门课,学校应该不会发现吧?” 这种想法极其危险!

你的学校DSO(Designated School Official)会定期向SEVIS系统报告你的注册状态。一旦你注册的学分低于全日制要求,而又没有获得DSO的事先批准(比如申请了Reduced Course Load - RCL),SEVIS系统可能会自动终止你的F-1状态。一旦“掉出身份”(Out of Status),后果不堪设想。你需要申请Reinstatement(身份恢复),这个过程不仅要花费数千美元的申请费和律师费,而且成功率并非100%。如果被拒,你必须立即离境。

只有极少数特定情况下才能申请RCL,比如:

  • 毕业学期: 这是你最后一个学期,剩下的学分不够全日制要求。

  • 学术困难: 仅限一次,且必须是因为对课程不熟悉、英语水平或教学方法不适应等原因。

  • 医疗原因: 有持牌医生的证明,证实因为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无法进行全日制学习。

所有这些,都必须提前和你的DSO沟通,并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获得批准后才能减少课程负荷。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为了省几千美元的学费,赌上自己在美国的合法身份,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雷区三:“打黑工”的诱惑与深渊

F-1学生的工作限制非常严格。除了每周最多20小时的校内工作(On-campus employment),任何校外工作都必须获得授权,比如CPT(课程实习训练)或OPT(选择性实习训练)。

“打黑工”的定义远比你想象的要宽泛。它不只是指去餐厅刷盘子拿现金。以下这些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工作:

  • 做网约车司机或外卖员: 为Uber, Lyft, DoorDash等平台工作,属于独立的合同工,F-1学生是不允许的。

  • 在社交媒体上做有偿推广: 如果你接了美国公司的广告,并获得了报酬,这也是一种工作。

  • 做家教或代购: 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美国居民,并且你从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 无薪实习: 即使是不给钱的实习,如果是在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并且你做的工作本应由付费员工来完成,也可能被视为“未经授权的就业”,因为它剥夺了美国公民的工作机会。这种实习同样需要CPT授权。

被发现非法工作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不仅会导致你的F-1身份被立即终止,而且会被视为移民欺诈。根据美国移民法,这可能会让你在未来几年甚至永久无法再次进入美国。你未来申请H1B、绿卡、甚至旅游签证,都会因为这个污点而被拒绝。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移民局有各种方式可以查到你的收入记录,比如通过税务信息或银行账户流水。

钱包预警!新型诈骗专盯留学生

除了政策法规的“硬性”地雷,我们还要防备来自暗处的“软刀子”——诈骗。留学生群体因为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远离家人,往往成为骗子们的重点攻击目标。

诈骗手法一:假冒公检法/使领馆的“权威”恐吓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容易让人上当的骗局。你可能会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驻美使领馆、FBI、移民局或当地警察局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会用非常严肃的语气告诉你:

  • “我们发现一个寄往中国的包裹里有你的多张银行卡,你涉嫌国际洗钱案。”

  • “你的签证信息被盗用,移民局系统显示你有严重问题,将立即被遣返。”

  • “你名下有一张逮捕令,需要配合我们进行‘资金清查’,将你的钱转入一个‘安全账户’。”

骗子会使用改号软件,让来电显示看起来像是官方号码。他们会报出你的姓名、护照号甚至家庭住址,让你信以为真。他们还会用各种术语和威逼利诱的手段,让你感到极度恐慌和孤立,并要求你“绝对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

请记住:任何官方机构,绝对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转账、提供银行密码、或用礼品卡支付罚款! 遇到这类电话,无论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你的唯一操作就是:立刻挂掉!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可以自己去官方网站查找联系方式,主动打过去核实。

诈骗手法二:“虚拟绑架”,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

这是一种更险恶的骗局。骗子会先联系到学生本人,用上述同样的恐吓手段,迫使学生切断与家人朋友的所有联系,去一个偏僻的地方(比如酒店)躲起来,并拍下自己被捆绑、殴打的虚假照片或视频。然后,骗子会用这些素材,联系学生在中国的父母,谎称他们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巨额赎金。由于联系不上孩子,父母往往心急如焚,很容易就会把钱打过去。

根据FBI的报告,近年来“虚拟绑架”案件频发,受害者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学。骗子利用的正是父母对远在海外的子女的爱与担忧。防范这种骗局,一方面学生自己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任何威胁电话;另一方面,也建议你和家人约定一个“安全词”(safe word),一个只有你们自己知道的词语或问题。万一接到可疑电话,可以用这个安全词来验证对方的真伪。

诈骗手法三:学费/换汇的“甜蜜”陷阱

在微信群或朋友圈,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广告:“超优汇率换美元”、“代缴学费,享8折优惠”。这些看似能省下一大笔钱的“好事”,背后往往是洗钱或信用卡盗刷的犯罪行为。

骗子的操作模式通常是:你把人民币转给他们,他们用盗刷来的信用卡帮你支付学费。一开始,学校系统会显示缴费成功。但几天或几周后,当真正的信用卡持卡人发现盗刷并提出争议,这笔付款就会被银行撤销。届时,你不仅学费没交上,还可能面临学校的处分,甚至被卷入金融欺诈的调查。你转给骗子的人民币,也早已打了水漂。

所以,缴纳学费、换汇,一定要通过官方、正规的渠道。不要为了贪图一点点汇率差,而让自己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留学这条路,就像在玩一个高难度的闯关游戏。我们不仅要努力刷GPA、找实习、融入新环境,还得时刻留意这些隐藏在角落里的规则和陷阱。这些条条框框有时候看起来真的很烦人,但它们是我们能在这里安心追梦的“安全网”。

我知道你很忙,但请务必做到这几点:

  1. 把USCIS官网和你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ISSS或OIS)的网页加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养成每个月看一眼的习惯。

  2. 在你的电脑里建一个“留学身份”文件夹,把你的护照、签证、I-94、所有I-20的电子版都存好。在手机日历上,为你护照和签证的过期日设置一个提前半年的提醒。

  3. 遇到任何关于身份、选课、工作授权不确定的事,你的第一反应永远是——预约你学校的DSO!给他们发邮件,或者去办公室找他们聊。他们是你最专业、最可靠的免费顾问。

  4. 任何一个让你感到害怕、催你做决定、并且要求你转账的陌生电话,请直接挂断,然后拉黑。相信我,地球不会因此毁灭。

多花五分钟搞懂规则,就能省去未来五个月甚至五年的麻烦。别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留学这条路上,我们都在 lxs.net 陪着你。保持警惕,大胆前行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